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社區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區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區調查報告精選15篇

社區調查報告1

爲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我們對XX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始於2003年。目前,全市城區共有平義、解放、桂花、金江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幸福鎮公立衛生院(正轉型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15500平方米,牀位數300張,裝備醫療衛生設備697臺(件),共有醫務人員325人,其中:正式在編職工162人,臨聘人員163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44人、初級職稱187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30人、大專學歷169人、中專及以下80人。經轉型培訓取得合格證的30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從2009年開始劃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2009年20元/人、2010年25元/人、2011年28元/人、2012年30元/人,至2012年市財政共計補助2638.4萬元,其中:基藥補助398.83萬元,運行補助359.48萬元,公共衛生經費1980.09萬元。

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2007年,分別完成人民醫院原東城分院及城北分院轉型爲解放、平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標誌XX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初步形成。通過災後重建,市、鄉(鎮)、村(社區)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據統計,全市共建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下轄3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4個村衛生站,服務範圍覆蓋了主城區38個社區及9個自然村,服務總人口近30萬,其中:戶籍人口19.77萬、流動人口近10萬。

(二)健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採取廣播、電視、報紙和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通過家庭醫生服務、健康港灣、送健康進社區進家庭、開設健康宣傳欄等加強宣傳,提高了廣大居民的健康常識和自覺防病意識。2010年以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含幸福鎮衛生院)共建立30支家庭醫生小分隊,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80餘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0餘萬份。

(三)基層衛生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健全了分級管理服務體制、機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總責,對相關工作進行安排和組織協調,市公共衛生服務指導中心負責對全市基層單位公共衛生工作進行指導、考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對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管理和業務指導。

(四)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全面啓動。共計爲轄區居民建立規範化電子檔案177733份,建檔率99.85%;爲16604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進行了健康管理;免費爲7071名高血壓、3629名糖尿病、1197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規範化健康檔案;免費開展0-6歲兒童保健1932人次,孕產婦保健7973人次;免費提供公衆健康諮詢達97622人次。

(五)社區衛生服務補償機制初步建立。爲減輕羣衆醫療負擔,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確定爲社保定點醫療機構。2011年開始,均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社區常用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政府對機構運行缺口實施補償。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行政府購買,2012年項目經費爲30元/人,主要由中央、省、XX市和本級補助構成(其中:國家20元,省級1.78元,XX市4.22元,XX市4元)。衛生局每年對各社區的工作進行考覈,按照戶籍人口和考覈成績及時劃撥相關經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全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與人民羣衆醫療衛生需求和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比,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在整體推進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現在:

(一)對社區衛生服務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不少羣衆尤其是城鄉居民健康意識淡薄,並且受收入水平所限,“無病早預防、有病早治療”等醫療保健觀念尚未形成,小病不及時醫治,致使社區衛生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二是對基層衛生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的宣傳上還不夠細緻深入,加之政府對基層衛生投入不足、醫療衛生資源相對匱乏,羣衆的就醫習慣和對社區衛生機構的不配合、不信任感尚未根本消除。據調查瞭解,2011、2012年,XX市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第三方測評連續兩年排名XX市末尾。

(二)公共衛生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市政府逐步加大了社區衛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明顯不足。此外,目前XX市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覈定是按戶籍人口測算的,流動人口沒有計算在內,給本來就十分緊張的運行成本帶來不小的壓力。

(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盡合理。一是市鄉村三級衛生機構之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儘管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並不斷健全,但城鄉之間、大小醫院之間、中心(站)之間醫療資源配置差距較大,城區大醫院人滿爲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可羅雀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看小病不出社區”的目標難以實現。二是醫療衛生資源分佈不盡合理。有的社區衛生中心地理位置較偏,交通不便,如金江、桂花社區衛生中心地處城鄉結合部,由於醫療行業內部競爭的加劇和羣衆就醫觀念等因素的制約,進一步擠壓了社區衛生中心的生存空間。三是基層衛生機構醫療條件相對落後。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硬件建設有了較大的`提升和改善,但醫療設備設施簡陋、陳舊,缺少心電、B超、CR、DR等所必須的醫療儀器和設備,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甚至連最基本的檢測設備都沒有,一些常規檢查還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很難對病人及時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XX市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室),規模小、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

(四)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一是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基本用藥品種少。基藥實施後,由於受到藥品目錄限制,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無法在基層得到治療,一些特色專科因缺乏藥品支撐,業務開展受到影響。二是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滯後。目前由於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仍然是走市場化的路子,社區衛生機構出於生存需要,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爲生存忙運轉,重醫療輕預防,重醫療服務輕公共衛生服務,以藥養醫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非營利性的公共衛生服務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社區衛生機構“六位一體”( 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的功能難以發揮。

(五)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匱乏,臨聘人員比例過高,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聘人員總數超過正式職工人數,自養壓力過大。二是基層醫務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 325名醫務人員中,中高級職稱48人、僅佔15%,初級職稱、無職稱和無學歷232 人、佔71%。低職稱、低學歷人員,成爲了XX市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主要工作力量。三是激勵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實行藥品零差價後,社區衛生中心收入不增反降,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的經濟利益和工作積極性。由於收入偏低,隊伍極不穩定,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較弱。

(六)重大疾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形勢嚴峻,如性病、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呈快速上升趨勢。二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威脅日益加重,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數持續上升。三是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交通事故、羣體性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對公共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幾點建議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是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進一步提高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認識。一是加強社區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環境,不斷提升市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堅持公益性原則, 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強化宣傳,確保社區衛生服務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引導羣衆合理就醫,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進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投入和補償機制。一是按照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將社區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着財力的增長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應由政府全額“買單”,單獨進行覈算,以確保中央、省、XX市、XX市四級以服務人口爲基數,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補償資金落實到位。三是對照XX市城市社區衛生單位設備配置標準,加大對醫療衛生基本建設資金和設施、設備購置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層衛生機構就醫環境和就醫條件。四是在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的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努力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格局。

(三)強化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一是按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人口分佈狀況以及城鄉發展規劃,科學制定並實施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二是加大城鄉統籌,優化整合、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和佈局,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體系。三是建立完善雙向轉診制度。以推行社區“首診”爲突破口,建立分級醫療制度,對不同的衛生機構進行分工、定位和分級治療。要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醫院之間的互利合作機制,促進患者分級就醫,合理轉診,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四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作用。

(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一是認真執行並落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全科醫生、1名公共衛生醫生。全科醫生與護士的比例按1:1的標準配備,其他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的5%的政策規定。二是強化在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後續教育。藉助大醫院、醫大和中醫藥大學等平臺,有計劃、有步驟選派人員到上級單位學習、進修,不斷提高在崗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三是制定吸引人才到社區衛生機構工作的有關政策。積極鼓勵中高級醫護人員、衛生志願者隊伍以及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基層衛生機構參與服務,並按照有關文件要求,認真兌現其在職稱評定等相關方面的政策。完善績效考覈評價機制,切實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福利待遇。

(五)創新大醫院領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機制。要積極探索大醫院領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試點,充分發揮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優勢,不斷滿足羣衆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要加大財政投入,基本醫療部分應實行差額補助,公共衛生經費應由市財政全額“買單”,讓廣大羣衆真正享受醫療改革成果,實現基本醫療的均等化和公共衛生的同質化。

(六)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工作。近年來,XX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威脅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對此,市政府及衛生部門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繼續強化公共衛生無小事的理念,築牢衛生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工作中絕不能出半點差錯和紕漏。加強對廣大人民羣衆衛生防疫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繼續加大對重點人羣、重點場所的監控,做好傳染病疫情的監測和報告,有效預防和杜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社區調查報告2

衆所周知,環境與發展是當今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環境要改善,經濟要發展,都與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節約資源、保護資源是密不可分的。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加快發展、如何保護環境的戰略和措施,我國更是如此。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之所以引起我的關注是因爲它不僅關係着城市的文明程序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環境建設的最基礎的工作。現在很多城市爲了提高城市的總體水平,提出 “四化”目標,即淨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是綠化、亮化、美化的基礎,首先城市要衛生整潔,在加上搞好園林綠化,提高藝術和文化品味,才能創造出優美宜人的人居環境。衛生整潔的城市離不開對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的處理,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是實施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是合理解決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徑,是城市環衛工作的一個重點。通過分類收集,最粗略的分類也應是分成可回收利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和有害的三部分。對可回收利用的可以把它直接作爲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垃圾的數量減少了,資源化也得到了實現,同時也爲垃圾害化處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例如玻璃,它屬於可回收利用的東西,如果不分類,它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就很難以處理。另外,對有害的部分做特殊的處理,就能有效地減少對環境、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我們國家的垃圾處理在以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受到國情,生活方式,傳統觀念以及設施等方面的制約,它還涉及有關法規和政策的不健全等諸多方面。

垃圾是放錯了的資源,而世界各國卻爲之困擾。如何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成爲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新焦點。如今,中國城市化水平高峯期的到來使我國面臨的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更加嚴峻。垃圾分類是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的最終出路。垃圾分類回收最終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社會。中國在50年代到80年代曾經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受稱道的廢品回收,綜合利用系統。現在重建中國的垃圾回收體系必須與市場經濟的轉軌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生活垃圾的清運回收在很大程度上應逐步作爲一種產業,由市場和企業來完成。在宣傳教育、建立法規等環節,各種民間組織,社會力量也應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政府主要行使制訂規則,實行管理的功能。本文淺析了垃圾分類回收的必要性,並從經濟效益、技術水平方面闡述了垃圾分類蒐集的可行性,同時揭示出了現階段的不足方面,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的衛生要靠大家共同來維護。一個好的環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賞心悅目,也能帶給居民新鮮的空氣,從而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工作的效率。

一、生活垃圾分類的依據:

1、1996年10月30日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其中第37條規定:“城市生活垃圾應當逐步做到分類收集、貯存、運輸及處置”。

2、《中國21世紀議程》(即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第十九章“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管理”中規定:“沿海開放城市和旅遊風景城市近期做到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其他城市逐漸實行。”因此垃圾分類收集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一項有法可依,且必須依法行事,必須實行的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二、我國正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

爲進一步貫徹實施《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辦法》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20xx年建設部特選了八個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作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這8個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其中北京的垃圾分類唯有惜時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試點工作始於1996年。

三、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爲了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各項成績。

四、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目的

1、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

2、實現廢舊物資棄置最小化,達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的。

3、便於垃圾處理和處置,減少垃圾的處理費用,減輕市民的負擔。

4、便於垃圾中有用物資回收利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五、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怎樣用有限的地球資源實現人類的無限的發展?那就必須讓地球資源能夠永續地循環再生。毫無疑問,生尖垃圾的分類回收應該是這個循環再生獰條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垃圾分類是指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和分類清運回收,以實現垃圾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它對於可持續發展,至少有下述意義:

一、節省土地

垃圾填埋和堆放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而這種方式的實質是將垃圾搬了個家。填埋就目前來說是最便宜的處理方式,但從長遠看是最昂貴的。因爲一個國家的土地資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的人均土地特別是人均耕地非常微弱也是衆所周知的。將寶貴的土地變成垃圾場,實在是一種如同慢性自殺一樣的行爲。北京附近就有7,000座垃圾山,有8,000畝耕地被垃圾侵佔。投資1億元,工期近兩年、佔地60公頃的阿蘇衛填埋場不過只解決了北京市1/5的垃圾,其他4/5的垃圾仍在露天堆放,而阿蘇衛填埋場將在11年左右的時間內被填滿,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徵地建新的填埋場。這樣一代代下去,我們還有多少個60公頃的土地可以用來填垃圾?北京市環衛局局長說現在最頭痛的問題是給垃圾找出路。甚至郊區也在搞議:我們不讓國外的洋垃圾出口,也不能讓城裏的土垃圾出來佔地。若實行垃圾分類,可作爲再生資源的垃圾就不再進入填埋場了。目前北京的生活垃圾中至少有40%的成分可以回收,這樣就可以減少40%的填埋裏,隨着可回收的比重越來越大,就會把越來越多的土地從垃圾威脅下解救出來。

二、減少污染

垃圾分類可以避免由填埋或焚燒引起的環境污染。現代生活的垃圾成分中含有大量化學垃圾,如:塑料(含氯並且不易降解)、電池(含汞,鎘或硫酸)、油漆養料(含有機溶劑和重金屬)、清潔類化學品和化妝品(含有機溶劑,腐蝕性化學品以及致癌物)等等。這些垃圾堆放在自然界,有毒成分會溢出來污染水源和土壤,並通過農作物、水生生物或其他食物鏈進入人體。將這些垃圾混合填埋到地下是危險的。現代化的垃圾填埋場也很難杜絕有毒有害物質滲漏的可能性,埋在地裏 許多有毒的化學垃圾以及甲烷、沼氣等都是隱患,降入填填埋場的雨水帶着地下的有有害物質返回到地面,造成重大污染的事件在發達國家曾有發生。填埋場不可復爲耕地,也難以做生活小區。在美國就發生過這樣的教訓,一片填埋場做生活唯有惜時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小區後人畜染病,只好全部遷移而使這小區成爲無人區。

三、再生資源 地球上本無垃圾,垃圾是人類沒有正確處理的'資源。這種被永久消滅的資源的生態價值是無法估算的,通過垃圾的分類回收,人們完全可以把它們重新變成資源:

好的紙張是木材做成的,我國目前每年流失廢紙600萬噸,相當於浪費森林資源100-500萬畝。回收利用一噸廢紙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紙,可以挽救17棵大樹;少用純鹼240公斤,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省造紙能源消耗40-50%。我國已有將廢塑料還原煉汽油柴油的技術,一噸廢塑料能煉出無鉛汽油和柴油600公斤,也減少白色污染;但因爲廢塑料回收困難,這一項技術尚未得到普遍推廣;爐灰等經過改造可以做成建築材料,菜葉、果皮等生物垃圾也可以再生利用爲綠色肥料。

有專家算出北京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經濟價值和環保價值:廢制約1500噸/天,若回收再造可產生1200噸好紙,節約木材6000立方米,少用純鹼360噸,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電77萬度;廢塑料,月1500-20xx噸/天,若回收煉油,理論上可節約50萬公升無鉛汽油、50萬公升柴油,僅汽油就可供三萬多輛小轎車駕駛100公里;廢紙盒約80萬個/天,可建成建築裝修用優質強力膠;廢玻璃約1500噸/天,若回收造玻璃,可節約石英沙100萬噸,少用純鹼375噸,節約長石粉90噸,煤炭15萬噸,節電60萬度;廢織物600噸/天,可用於造紙等;廢金屬180噸/天;廢電池約30萬隻/天,其中所含的汞、鎘是污染性極強的有毒重金屬,但回收電池可提取稀有金屬鋅,銅和二氧化碳。

六、調查現狀

通過調查,人們好像看不懂垃圾分類標誌一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放在一個桶裏。有好多垃圾桶根本沒有分類。導致很多可回收資源浪費,環境不整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又:人們看不懂垃圾分類標誌,人們爲了圖方便丟了垃圾就走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

七、居民應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

1、可回收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雜誌、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一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一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一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2、廚餘垃圾包括剩飯剩菜、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產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八、建議

1、生活垃圾的清運回收在很大程度上應逐步爲一種產業,由市場和企業來完成。在宣傳教育、建立法規等環節,各民間組織、社會力量也應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政府主要行使制定法規、行使管理功能。市政府應充分重視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儘快出臺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規定或措施,使垃圾分類和回收工作成爲一項政府的日常工作。併成爲全市人民的自覺行爲。

2、建議加大對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力度,成立垃圾分類回收宣傳辦公室,負責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和指導,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得垃圾分類成爲全市人民的自覺行爲。具體方法,比如:可以印製一些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和棄置方法的宣傳單,發給每戶家庭,讓他們貼在家裏明顯的位置,來指導家庭的垃圾分類,

3、建議市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居民積極實行垃圾分類, 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社區、學校、家庭及個人,定期獎勵。例如:美國在超市設有金屬罐回收機,顧客將空罐投入後,可獲得一張收據,在指定商店兌換現金,如果一次投入10個空罐,還可以獲得一張能廉價購買食品的優待券。

4、建議有環保意識的廠家,設計更加合理、實用的分類垃圾箱。還可以生產一些家庭用分類垃圾箱(類似於家裏用的連體調味瓶),讓人們在家裏也能方便地進行垃圾分類。

5、建立可由社區物業或居委會負責管理的現代社區回收站,使垃圾回收成爲物業或居委會創收的途徑。新建小區更是要合理規劃垃圾回收站,逐漸成爲審批和驗收的必備條件,強化新型社區的綜合功能。

6、有物業管理的社區應準備一些垃圾分類專用袋,方便居民領用,分類袋上可印上垃圾分類宣傳口號和垃圾分類小常識。讓居民知道如何分類(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爲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7、對垃圾分類回收進行管理和監督並設立專門的投訴電話。 對不認真進行管理的小區或不實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屢教不改者,給予處罰。

8、大力開發垃圾回收利用的科學研究。如電池、塑料等的無害化處理技術研究。積極扶植垃圾回收利用的下游產業,消化和充分利用垃圾資源,爲社會造福,減少二次污染。

九、心得體會

此次的社會實踐對我來說收穫不小,環境意識深深扎入腦海,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句空號。在現代社會正成爲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不論你受過多高的教育,有着怎樣的學位,如沒有環保行爲,就如同文盲一樣;不論你多麼富有,都有責任回收,

這種不起眼的瑣事事實上是一種時尚,一種很榮耀、很時髦的事。

社區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與意義

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基礎的羣衆基礎機構。他爲我們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羣體範圍內的居民,起着一種媒介橋樑作用。在爲我們廣大居民羣衆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與社會團體旋節溝通連貫的作用。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羣衆生活有着息息相關的關聯基層組織。在這樣的環境里人們都在互相影響。最近國家提出的兩型社區也爲了做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對於這個我們早有所聞,作爲社區的一員我們應該爲此出一份力。然後對於現在的社區環境也要有一定的瞭解,給政府提供一些資料,讓其着手解決社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雖然20xx年上半年長沙在全國文明城市評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長沙社區環境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良問題。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註意衛生環境問題,但是在無意中卻更多地使環境污染、破壞、資源浪費,這樣的環境形勢是相當嚴重的。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社區。社區居民節能節水、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爲了更好的做到兩型社區,爲了廣大社區居民能自覺參與到環保行列中,暑假期間我特別對長沙市雨花區的社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探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間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環境的居民之間的環保行爲,環保意識以及獲取環保知識等方面的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爲建設兩型社區提供良好依據。

二、調查設計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次調查主要以長沙市雨花區三個社區(德馨園社區、湖橡社區、向陽社區)的居民爲主,對象涉及學生、工人、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個體戶等多個職位,其中各個社區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發問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97份,無效問卷3份。

2。 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共23題。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三個社區每個社區16份問卷。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年齡等羣體採取的調查模式也不一樣:(1)不識字的社區居民(主要是老人):調查員直接訪談,由調查員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代填問卷。(2)識字社區居民:採用一對一調查,個人現場填寫問卷,現場收回。

(二)調查內容

內容中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個人基本信息中沒有提及到姓名,證件號碼等敏感性問題,只有簡單的性別和學歷兩點,所以個人信息是不會對個人造成任何影響的。節約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問,是否有節能節水、不浪費資源等相關問題。對環保的態度主要是問一些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還有一些保護環境的個人看法及一些環保知識等問題。此問卷的內容不會影響個人,進過前期的訪談,社區中出現的不足都整合成簡單易懂的問題。而且在社區層面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問卷中看出來。在題量上來說也是恰到好處,不會太多,被調查者不會因爲題量多少而不予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環保態度,以下是社區居民環保態度情況,

我們可以看出在環保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集體的環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出力保護環境,比如有人破壞環境時在86人中有31人覺得無所謂,舉報的人只有10個,觀望的有13個,積極制止的有32個。無所謂的加上觀望的有44個,在其中佔到52% 的比例,這個數據是不可小視的。

分析: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人們對環保還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覺得環保跟自己沒有關係,同時有一些被調查者覺得環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瞭解更多的關於環保的各種知識。這表明政府或相關部門在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上做的還不夠,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管理。導致社區居民的環保態度還不強,或者說還有其他原因影響了環保意識。同時在環保過程中我們不能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強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們只能是加強個人的環保意識,讓其自覺環保,所以對於環保態度是應該加強並告知其環保重要性,那樣纔有效做到環保。

當然這僅僅是環保態度一塊的內容,在這次的調查結果裏可以看出還有一些環保過程中的不良環保行爲,節約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內容都有類似情況。

(二)在調查節約低碳、回收利用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由於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有一些人在無意中就對環境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無意中也浪費了資源,以下是節約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節約層面人們做的還不夠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飯,剩下的飯菜打包情況中來看,有21人直接丟棄,有40人覺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丟棄佔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佔47%,這個數據還是不錯的。同時我們可以從表二中看到回收利用中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處理廢物時,是否有分類的習慣時,有的只有25人,沒有的有40人,視情況分類的`有21人,其中沒有分類的佔46%。

分析:根據以上說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認爲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沒有必要進行垃圾分類,即使將廢棄電池、垃圾分類處理好,也不知道哪裏可以回收,覺得這樣也是多此一舉啊,還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認爲現在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調查中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對環保行爲也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較書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環保行爲,比如對燃放煙花鞭炮的態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對煙花鞭炮的瞭解越高,知道煙花鞭炮中含有很多的破壞壞境的有害物質,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會想到這些問題,因爲不瞭解煙花鞭炮。從表三中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對環保行爲的影響還是很深的。

四、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長沙市雨花區社區居民的環保行爲總體水平還是不高,一方面說明居民關注環保的主動性不夠,積極性不高,還有一方面說明在宣傳環保知識工作上還不夠到位。

首先,瞭解到社區居民獲得環保知識的途徑很有限,主要通過電視,報刊,雜誌等,說明社區居民之間很少交流關於環保的話題,然而在一個小區內主要是人們互相影響的,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婦女們。

其次,在回收利用中,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狀況也越來越好,有些不用的東西就沒有必要留着,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當然在老一輩的人來說,還是會回收,但是沒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東西都有一大推,就沒有必要用舊的了。就算;垃圾分類處理好了,之後也不知道放哪裏去的問題出現。

最後,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對環保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我們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傳環保,對於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二)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爲提高社區居民環保意識,現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在宣傳工作上應該加大力度,針對不同的人羣,採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手段,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讓居民自己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投身於環保中。建議相關部門藉助各種工具進行宣傳,特別是發動大衆傳媒,人們互相影響。

其次,普及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的就分類處理好,同時保證分類處理好了有地方回收,垃圾桶也要分好類,設施要跟上。大力宣傳節約是美德這一作風。

總之宣傳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居民的環保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轉變其環保觀念,使其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制定強有力的環保法規和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約束居民的不良行爲。最後達到環保目的。

社區調查報告4

愛國小區位於周村區西南部,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它是周村區的一個大型綜合住宅區。在區委和區政府發佈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動下,愛國社區逐步完善和豐富了社區管理的發展,成爲周村區較有影響力的社區。然而,隨着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愛國主義社區的管理仍然存在問題,影響了社區發展和社區自治。這些問題的解決關係到社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和諧社區的構建。爲此,我於4月份對愛國主義社區的管理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查,分析和思考了社區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居委會行政工作傾向嚴重,任務繁重

1.社區居委會的自治職能尚未落實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居委會的職能並沒有突破以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爲主、社區事務爲輔的現狀,習慣於做上級安排的事情,對工作的依賴性很強,自主性和自主性沒有得到體現。首先,社區自治的任務和工作要求之間存在差距。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該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做好社區服務,但實際上社區服務很少做或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區事務的民主決策和管理,但實際效果不明顯;三是豐富社區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實際上文化體育活動多,教育活動少。第二,社區居委會已經成爲事實“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區居委會有責任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並明確規定必須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青少年教育等工作。通過調查,這些責任應該由社區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來履行,但大多數情況下,街道辦事處要求社區居委會爲政府部門填表、建檔、出具證明材料;同時,政府部門的臨時性統計調查任務也是通過街道辦事處到社區居委會進行的。這使得社區居委會大部分時間都在協助政府部門,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所覆蓋。

我結合工作調查了50個人。當被問及居委會是什麼樣的組織時,35人回答代表政府,只有10人回答代表居民,5人不清楚。社區裏還有很大一部分全職工作者“吃別人的工資,分享別人的煩惱”;“拿着政府的工資,爲政府工作”一想到。絕大多數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認爲,社區居委會是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應當妥善完成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各項任務。

2.社區事務錯綜複雜,工作任務繁重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公司人員”轉換爲“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當地農民失去土地流向城市,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了社區居委會面對複雜龐大人口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的數量和難度。“小社區,大社會”該模式增加了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3.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區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區居委會處於被動地位,許多部門提出“橫向於側面,垂直於末端。“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目標任務,爲了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的基礎工作,這是好事,但是指導和服務不到位,形成了會議多、檢查多、彙報多的'局面。有些部門(包括街道)進入社區,沒有充分發揮其引導和服務功能,爲社區居民辦實事,卻習慣於把社區當作自己的下屬單位來安排工作;熱衷於創作和評價,注重內容和形式。所有工作都需要“建立一個團隊,註冊一個板,建立一個顯示板,建立一個帳戶,並要求數據”。每天社區居委會應對上級領導的檢查,收集報告,傳遞各種數據,削弱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削弱了他們與居民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削弱了他們作爲羣衆自治組織的職能。

(二)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第一,活動發揮自身作用、動員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資金較少。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社區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開展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當前形勢下,社區居委會應做好社區安全、社區教育、組織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美化社區環境等工作。,這都需要有必要的資金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第二,日常辦公費用緊張。在各種工作中,召開會議、提交資料數據、建帳等文件的辦公消耗,加上社區居委會的水、電、暖氣、電話費,一年大概要6000元左右。日常上網費和消費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把系統貼在牆上,製作展板,每年的支出至少4000元。

在社區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區規定每個社區居委會每年支出1.5萬元。社區居委會實際使用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專職人員工資低的問題更爲突出:一是社區助理員工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公安助理員等,都是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區專職人員(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給他們發放工作服,元旦還有福利。社區專職工作者都是通過招聘和居民選舉形成的,心理反差很大;第二,社區專職人員的貢獻和回報差距很大。專職社區工作者承擔着繁重的工作,但扣除三大風險的個人負擔後,每人每月只有800-1000元的收入,直接影響社區管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改進對策和建議

(一)應積極減輕社區居委會的負擔

一是理順區街關係。根據“文章和區塊系統”原則,對於專業性強的,區委辦會在街道設站(站),做到各有特長。街道主要代表政府履行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而言,街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區政府授權或相關職能部門委託,擁有綜合協調權和處置權,有效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實現區域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高效管理。

二是理順街(系)居關係。理順關係,要改變領導與領導、指揮與服從的關係,成爲指導與幫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進一步明確社區居委會的任務。社區居委會是城市管理四級網絡中的一個網格,不是“等級”這一思想是理順街居關係的基礎,必須牢固樹立。按照政事分開的思路,梳理社區居委會工作,做到“兩清”:也就是說什麼屬於街道(部門)工作,什麼屬於社區工作;明確什麼是政府工作,什麼是企業工作。在此基礎上,街道(部門)無權向社會攤派;社區有責任完成屬於社區的工作;對於需要社區協助的工作,需要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執行正式的授權程序。

三是明確社區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第一,做好社區服務。主要做好四項服務:即做好社區安全服務,維護社區長期穩定;做好社區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搞好社區衛生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社區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社區長效服務機制,實現政事分離,建立社區公共服務機構,按照市場規則運作;樹立實事求是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服務社區爲唯一目的推進社區服務,不管居民是否需要,不管居民是否滿意,不管居民是否支持。第二,要保證社區居委會自主權的有效行使。這個權力能否落實,關係到社區建設的成敗。社區自治應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的民主決策權、管理權、財務自主權、法律共同管理權和監督權。只有真正落實這五項權力,才能真正把社區居委會從大量的政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才能真正發展社區服務。

(二)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的業務費用

目前社區居委會的資金由街道辦事處安排,有利於基層社區管理工作的協調統一,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居委會的進一步發展,使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制約和制約,難以解決居民熱點難點問題,制約了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可和歸屬。因此,需要採取多種渠道來保證居委會的業務經費。

第一,社區居委會要單獨建賬,統籌安排,讓自己的工作正常開展,辦實事,爲居民做好事。

第二,要動員轄區內單位共享資源,共建共居,各社區要協調轄區內單位的有錢有勢,開發社區內各種有形無形資源。

第三,社區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區服務領域,成立自己的社區服務組織,爲居民提供有償或無償服務,同時增強自身實力。

第四,政府要加大對社區商業的投入,從現有的每社區1.5萬元增加到每年3萬元。

第五,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政府部門和街道審批的時候需要社區協助,權利要跟着責任走,費用要跟着事情走。

(三)努力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

根據市人事局、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精神,結合本地區實際,對社區專職人員待遇進行調整。在增加月薪的基礎上,區政府或辦公室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年終獎勵。同時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有效解決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實際困難,保證委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

社區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 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卻可能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沒有在身旁;他們渴望溝通交流,卻找不到能夠訴說的對象;他們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然而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困難與不便,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

通過此次對太行山路社區空巢老人的走訪調查,能使我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我對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羣體的認識與關注,提高我身尊老愛老的意識,更好的爲我們身邊的空巢老人獻出愛心。

二、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一)太行山路社區獨居老人王奶奶,王奶奶早年喪偶,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王奶奶雖然自身有退休金,但由於需要接濟兒子,加上自己體弱多病,所以並不寬裕。我看到她的家裏光線昏暗,比較亂。雖然社區人員經常過來幫助她、照顧她,但是她還是很孤僻,不願意參加社區的活動,也不願意與同齡的老人聊天。追其原因,是因爲兒子年過三十還沒有成家,很少回家,也不打電話給老人,老人十分擔心,漸漸封閉自我,不願意與外界接觸。

(二)太行山路社區宋爺爺和宋奶奶,這是一對“神仙眷侶”,兩位老人有一子一女,都是軍人,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北京,兩位老人十分樂觀,常常說我的'孩子一個駐守邊關,一個駐紮京城,都是祖國的棟樑。因爲工作關係,孩子們也很少回家,但是兩位老人十分樂觀,平時都在老年大學學習,爺爺學習書法,奶奶學習唱歌,節假日社區安排文藝演出,他們總是一個報名,因爲他們常說:社區就是我們的家。爺爺還是社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負責人,他有許多金點子,把老年活動中心辦得紅紅火火,是社區裏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三)太行山路社區孫爺爺和孫奶奶,這是一對社區最爲關心的老人,他們膝下無子,靠退休金生活。雖然生活並不寬裕,但因爲有了社區的關心和幫助,老人的生活衣食無憂。兩位老人文化知識不高,但是會一手絕活-剪紙,爲此,老年人活動中心開設了剪紙班,請兩位老人做老師。兩位老人十分開心,爲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感到自豪。

三、調查感悟

通過調查,我瞭解了社區空巢老人數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因爲人口平均壽命增長,子女外出工作,因觀念不同不願意和子女合居等等。太行山路社區作爲“老”社區,老齡化比較嚴重,所以社區非常關心老年人,不但建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還定期安排工作人員上門慰問、幫助解決老年人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在社區中還有便民醫務室,方便老人們看病。社區還爲身體健康、願意服務社會的老人提供就業機會,如小區保安、物業工作人員等。每逢過年過節,社區都會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這些老年人感覺到關愛。總之,在社區的關心下,老人們大多都生活得有滋有味,但也有一些像王奶奶那樣的老人,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封閉在狹小的空間裏,鬱鬱寡歡,每天都在期待家人的電話,渴望家人的團圓。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看到我們的國家、社會、社區都在努力幫助、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爲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的關愛。同時我也看到,老人們更渴望得到的是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溫暖。每一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父母陪我們慢慢長大,我們理應陪他們慢慢變老。讓我們努力做一個孝順的兒孫,讓我們的中華傳統美德代代傳承。

社區調查報告6

對社會治安實行綜合管理,是我國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根本途徑。搞好社會治安,守系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和維持社會穩定的大事。目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綜治工作能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形勢,事關服務昆區發展的大局。現結合綜治工作的實際,談談幾個主要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當前開展矛盾糾紛調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羣體性突發事件處置以及羣防羣治等工作還存在些許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基層人民調解難作爲

在基層人民調解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調解員未接受系統的法律培訓,致使有些調解員在調解矛盾糾紛過程中,對於法律規定與責任不明確,存在重結果、重口頭、輕程序等問題。同時有的口頭調解沒有筆錄,也沒有製作調解協議書或登記造冊,爲檔案留存造成困難。

2、社區警務工作難開展

運行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區警務工作不規範。由於不瞭解社區警務概念,對社區警務沒有形成共識,而且公安機關還沒能完全實現重心下移,警務前移,再加上當前警力不足,基層民警面臨的臨時應急任務多,難以全身心沉下去做工作,以致有的社區雖然掛有社區警務牌子,但並沒有建立規範的運行機制,社區民警下社區開展工作還難以保證;

3、基層創建工作難見成效

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是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載體,是新時期解決突出治安問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治安好轉的有效形式。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而且對基層平安創建認識程度也很低,導致基層創建工作難推進。羣衆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即使千方百計搞發動,又是標語口號、又是大小會議佈置,又是專欄報道,有些人還是“發”而不“動”。視社會治安和平安創建工作爲負擔,視見義勇爲爲管閒事,致使羣防羣治組織難以落到實處。

4、普法教育難適應形勢

羣衆法制觀念的更新與法制建設之間存在差距。在法制建設日新月異的當今,廣大羣衆法制觀念日益增強,但在"是與非、似懂非懂"之間,與法制建設的腳步存在差異,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錯誤思想在羣衆中普遍存在。一旦認爲自身利益遭到侵犯時,不是依靠政府、依靠法律來保護自己,而是採取鬧的方法求得解決。同時,多數羣衆仍然保持"法不責衆"的心理,認爲只要鬧的人多,法律及執法機關就無法處理。職能部門和執法機關在依法辦事的過程中難免與羣衆發生分歧,是導致羣體性鬧事事件發生的一個原因。

二、意見和建議

爲了能進一步完善綜合治理工作,更好的服務人民羣衆。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機制。一是實行領導負責包案制度。堅持一把手負責,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爲第一責任人。二是完善工作責任制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歸口調處。三是落實排查制度。堅持經常性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四是加強信息反饋及報告制度,實行小事每週報,大事隨時報,無事零報告。五是推行獎懲制度。通過表彰獎勵、通報批評、黃牌警告、一票否決等制度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2、大力推進社區警務規範化建設。一是進一步明確社區民警工作職責,使其工作內容具體化、操作程序化、考覈指標數字化,逐步完善警務工作規範。進一步確立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公開與祕密相結合、動態巡邏與靜態值守相結合、日常管理與重點教育控制相結合的工作方式,逐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規範。二是最大限度挖掘社區資源。在常與社區羣衆接觸,多與社區羣衆交流,廣泛發動社區羣衆蒐集社區信息的基礎上,對一些不安定的苗頭性因素,及時發現,共同化解。同時積極開發社區內的治安輔助資源,最大程度激活“聯防聯動”機制,引入更多的力量參與社區的治安防範控制。

3、全面提高綜治隊伍綜合素質。提升綜合素質,關鍵在於隊伍自身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和整體作戰能力。必須從“牢記初心不忘使命”主題教育的要求出發,創新思路,積極探索,與時俱進,結合主題教育活動,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認真查擺思想認識不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綜治隊伍切實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羣衆滿腔熱忱。

4、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豐富法制宣傳內容,加強法制宣傳園地建設,在公共場所建立固定和流動法制宣傳設施,結合當前形勢和自身工作特點,定期在學校辦、公衆場所辦普法宣傳欄;加強傳媒陣地建設,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在羣衆便於觀看、喜聞樂見的傳播渠道中開設專題,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服務陣地建設,通過廣泛的宣傳活動,使得人民羣衆的法律意識與時俱進。

除了上訴的問題和建議,我們綜治工作還要以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承認問題、懂得發掘問題、撲下身子深入研究和解決問題爲主線,通過持續不斷地提出問題進而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促進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纔能有效提高綜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社區調查報告7

物業管理作爲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一出現就充滿生機和活力,並日益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物業管理是房地產業在消費領域的延伸,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隨着我國住房市場和體制的不斷改革,物業管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全國各地註冊的物業管理企業越來越多。市場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於此同時物業企業與業主之間產生了各種矛盾,此次調查的目的正式尋找解決矛盾的途徑,瞭解物業管理的現狀,瞭解行業發展現狀,使我們更好的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一、當前居委會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1、角色錯位,社區居委會負擔過重。作爲居民自治組織的社區居委會,不是一級國家行政組織,沒有行政權力來控制和推動社區的各項事業。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權力對社區干預多,上級行政部門對社區提出要求,居委會的情況就是責任大、權利小、事情多、經費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區居委會的超負荷勞動。

2、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關係不暢。在居委會到底是“居民自治組織”還是政府“腿”這樣一個雙重身份還搞不清楚的時候,隨着住房私有化,特別是新興商品小區的迅速發展,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這兩大社區管理主體在社區自治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3、社區參與嚴重不足。社區居民參與非常重要,因爲人是社區建設中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居民的廣泛參與,再豐富的物質資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會更瞭解自身需要,有他們的參與,社區問題解決會更有效率,而傳統的參與模式過於狹窄死板,無法提高居民的認同意識。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客觀原因。隨着城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企業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企業的離退職工、下崗職工越來越多,同時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動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職能迴歸社區,越來越多的社會事務下沉到社會基層部門,考驗着社區居委會的承接能力。

2、對社區居委會認識模糊。由於實際工作中,政府職能部門各級幹部對社區居委會的性質、職能、作用認識模糊,而對居民來說,居委會承擔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務,很容易讓他們混淆居委會的角色地位,因此,許多居民都不瞭解居委會的工作。

3、社區居委會和政府部門關係理論與現實的錯位。現實中在政府與居委會之間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但是居委會的行政性傾向特別明顯,政府對居委會工作事務的干預包括了從人員配備等重要事務到居委會日常瑣碎的寬廣範圍。

4、工作超標超限,浮於表面。各級政府部門的檢查接連不斷,一些社區居委會天天忙於迎來送往,介紹經驗。而各政府部門有時把工作進社區當作工作創新、上臺階的突破口,對社區居委會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計過高,使社區居委會超標準超負荷工作。

5、工作方法不夠科學。現在社區居委會簡單重複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區居委會人員大部分時間忙於填寫報表、資料彙總等簡單事務性工作,工作量雖然大效率卻很低。有的居委會配備了多臺電腦,但是會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辦公資源的浪費,致使居委會的工作經常處於兩難的困窘境。

6、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目前的.社區居委會經費由街道辦事處統籌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約,因此必須採取多渠道保證居委會業務經費

三、加強社區居委會管理的幾點建議:

1、完善居委會組織的制度規範。各地政府應根據當地自身情況,依照《憲法》和《組織法》的原則,進一步規範政府與居委會雙方的關係,規定政府對居委會授權事務的範圍、限度,居委會自身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政府對居委會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等問題,將指導性的法律,變爲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各種規定、條款。

2、減輕居委會不合理工作負擔。居委會承擔的下派任務過重是居委會的突出問題之一。逐漸理順政府組織與居委會的關係,切實減輕居委會的不合理負擔,是強化居委會爲民服務功能的一項重要措施。

3、增強對居委會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幫助。多渠道解決居委會工作經費問題;進一步加強社區用房和服務設施建設。

4、改進居委會的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方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推動居委會工作的志願者化和公益化。

5、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一是社區居委會建立單獨帳戶並全面安排;二是要動員發動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共建共駐;三是社區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組織;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區業務經費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

城市社區自治程度的提高,社區工作對各行業、各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爲適應社區自治管理和社區實際工作需要,社區的人才結構應該向着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還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管理組織能力,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爲羣衆提高更滿意、更優質的服務。

社區建設的目標之一,是要建設一個基於中國優秀傳統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護幼、知理立德的現代文明社會,成爲一個守望相助的共同體。”從目前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來分析,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加強對社區的管理,而且還要確定社區管理的目標定位並使之成爲現實,使社區變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新型社區。因此,應在實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區居委會爲依託,以發展社區服務爲龍頭,以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爲宗旨,不斷強化社區的組織、協調、凝聚職能,將社區建設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務功能配套、治安狀況良好、社區環境優美、居民和諧相處的新型社區。

社區調查報告8

一、社區志願服務實踐內容與目的

1、社區志願服務不論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從其創立之初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作用,其發展程度也越來越成爲判斷一個社會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鄉的社區裏做了幾周的志願服務與調查,收穫頗多。

2、經過:在與社區內獨居老人面對面的交流中,老人對我們講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從談話中我瞭解到老人幾十年的生活裏,幾乎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她的兒女常年在外,幾乎從不回家。老人很孤單,和物質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社區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僅僅只是傾聽他們的生活瑣事,他們就表現出莫大的高興與滿足。當我在傾聽老人述說的過程中,老人對她的孤單找到了一種寄託,有了生活下來的力量。志願者的精神一步步傳遞,或許我們做的不多,但卻給予了老人們精神上的慰藉,我們所傳遞的那份愛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目的:首先是讓更多人瞭解到老年人這一社會羣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其次是通過調查來深入瞭解社區養老服務這一構成的優缺點;最後是以調查研究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社區養老進行剖析。

二、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我國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階段,且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縣由於物質基礎比較薄弱,許多地方需要承擔扶貧與養老助老義務,轉變了傳統的養老方式。由家庭養老轉變爲社會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並無例可循且還未健全,家庭養老職能的退化,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問題擺在眼前,而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纔剛剛起步,還處於初級階段各項職能還不完善。

2、觀念認識不到位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縣一些社區管理服務部門、職能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後,沒有意識到養老職能已經由以家庭爲主轉變爲以社會爲主。沒有把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專業化水平低

我縣的社區養老服務還只是剛剛起步,工作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基礎設施較差,配備較單一。而社區專職服務人員主要是下崗、

失業和中老年人,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獨感已經嚴重影響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齡的日漸增加,使他們不得不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正常生活。據調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

就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的調查發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體日常生活中的燒菜做飯、外出活動、打掃衛生、洗衣疊被等都成爲困難。

2、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隨着老人年齡的增加,其生理機能開始衰退,記憶力下降、視聽障礙、手腳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出現。這種生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爲,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兩種以上的症狀。

3、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設備缺乏

各種老年健康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人需要藉助各種輔助設備來維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動。經調查瞭解,老年人中視力和聽力有問題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多的,而這類的`輔助設備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場上目前這類老年輔助生活設備並不多,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四、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務、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對較多的,而這三項中又以醫療健康爲最,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對較低。

1、老年人對社區日常照料的服務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很爲難。所以,正常情況下老年人對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就更加強烈,如果有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很大改善。經過調查發現總結老年人希望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日常登門巡視、上門做飯、代理購物、家庭修理、送貨上門、郵寄等。

2、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區居家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繪畫、讀書、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諮詢等。老年人因日常閒暇時間較多,對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們在物質生活滿足的情況下更加註重對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經調查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爲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而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衛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絕大部分老年人願意接受的。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中

慢性病較爲普遍,而大多數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經走訪得知,老年人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務及專業健康護理。在我看來,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五、 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建議

1、充分認識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區養老助老服務是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及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社區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強對社區養老服務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其對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加大宣傳力度,在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實踐發展中對社區加以監督。

2、規範行業發展秩序

設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來規範養老行業的發展,對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的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體檢、考覈、服務質量的跟蹤等,並對其頒發由權威機構授予的正規結業證書。而對於服務人員低劣的行爲應及時查處,必要時要處以懲治,管理者需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3、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首先在人員的來源方面來說,應該要求相關高校設立專門的老年服務專業,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型人才,例如設立老年人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在管理方面,應由社區統一招收服務人員進行登記、管理、培訓,然後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並通過社區走訪和發放問卷等

社區調查報告9

隨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財、物大流動,信息流通的快速化,經濟社會大變革等等,直接影響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同時,新環境、新形勢對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和矛盾糾紛排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村,所以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農村平安發展的工作着力點。加強村級社管綜治工作的推進,是適應農村社會變化了的需要。對此,筆者通過對XX鄉(鎮)XX村X個村民小組X人進行隨機調研,召開座談會X場次,諮詢羣衆X餘場次。結合村級綜治工作的實踐與經驗,淺談一下村級綜治維穩工作現狀與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特點及表現形式

1、戶籍管理矛盾突出,不同程度影響當地穩定。從調研的情況看,上戶口難是羣衆反映普遍強烈的問題。形成原因:一是戶籍管理制度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繁多,程序複雜,要求證明材料多,羣衆經常往返於鄉(鎮)與村組之間,對落戶工作極大不滿意,較爲突出的是大量非婚生育人口上戶難,由於父母婚變、死亡及躲避計劃生育等因素,已過上戶的年齡,造成大量的非婚生育人口存在,加之親子鑑定費用高,一定程度造成了上戶更難。二是存在許多未銷戶口問題。一些已經搬出和死亡的長期未銷戶,這些一定程度影響新農保、新農合、計生等工作開展。上級下達目標任務是根據所在戶籍人口數下達,不符合鄉鎮實有人口數量,對新農保、新農合等工作開展造成影響。(如:馬楠鄉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有搬出未銷戶、雙重戶籍人口等X餘戶X餘人,每年都面臨新農合、新農保的參保率,開展十分困難,都以工作經費代爲繳納完成參合率)。近幾年,各鄉鎮都相繼施行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大部分惠農政策工作開展都要求與計生工作掛鉤,包括落戶所需村組出具的證明材料,必須通過計生宣傳員蓋章後才能出具,導致各鄉鎮村民計生工作與登記落戶工作相沖突,把主要矛盾聚集在鄉鎮派出所,降低了人民羣衆對政府的信任度、滿意度。

2、村級綜治專幹老齡化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對農村綜治工作的高度認識。目前,在村級組織均已成立了村(社區)社管綜治工作站,受社管綜治專幹(治安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限制,但其作用發揮仍然不盡人意,有的形同虛設,有的純粹是應付上級綜治部門檢查而了事。究其原因何在?是村級綜治專幹缺乏對村級綜治工作的全面瞭解,深層認識,而導致片面的存在“講起來重要、幹起來厭煩、忙起來忘了”的弊病。在農村工作實踐中,很多事情則往往被農村計生工作、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特色產業打造等工作所擠佔,沒有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抓好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上,忽視了農村的大局穩定。加之大部分綜治專幹基本上由村治安員兼任,其待遇偏低,無保險等福利,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人員流動大,基層工作難開展。而年青的、文化程度高一點的,大部分情願出去務工,也不願意當治安員。

3、對村級綜治人員的實踐指導、培訓力度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村級綜治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基本上是一年一次。也沒有規範系統的培訓資料,培訓內容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會代訓。村級綜治專幹的文化程度、業務素質呈現參差不齊,很難達到抓好農村綜治工作預期的目的`和應有的工作效果。

4、村級綜治工作缺乏應有的保障措施。上級綜治委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和規範制度,但村級綜治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員落實、合理報酬及時兌現。由於待遇低,很難調動他們創新村級綜治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之目前村級綜治幹部的責任心、事業心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致使村級綜治工作當下基本浮於表層。

5、目前村級不穩定因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羣衆期望值過高。羣衆要求過高,訴求過高,信訪不信法羣衆普遍增多,越級上訪,纏訪、鬧訪現象嚴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社會穩定難。二是移民矛盾糾紛突出,個案問題亟待解決。移民矛盾主要集中在歷史問題、個案問題等方面,未切實得到有效化解。對食物量少,資金少,修房建設難的移民羣體,維穩形勢依然嚴峻,要加大後扶力度。由於個別部門在移民回訪工作中只走過程,移民和移民村幹部反感。朝陽黃葛社區存在移民吸毒人員(X人),維穩形勢嚴峻。

二、基本對策

1、強化戶籍管理。簡化落戶手續,覈實人口數據,加大辦證流程宣傳力度,由鄉鎮派出所牽頭,制定統一的宣傳手冊,發放到村到組,確保人人熟悉辦證流程,戶戶知曉辦證程序。對非婚生育戶口,積極協調上級部門,靈活變通的搞好服務,加大解決落戶難問題。對親子鑑定費用無法承擔的家庭,協調有關部門幫助承擔部分或減少親子鑑定費用。加大落戶登記的法律法規宣傳,特別是對未到結婚年齡已生育子女的落戶程序的宣傳,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辦理業務。

2、要切實解決好村級綜治專幹的思想認識問題。在當今農村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人與人的生活方式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互間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方式、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統一農民羣衆思想認識,提升平安穩定的理念是很難到位。抓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首先要統一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樹立強基固本理念,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和農村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其次積極創新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村級綜治專幹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作爲推進農村發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來抓,使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讓廣大農民羣衆從細節小事起感到滿意。

3、要解決好“有人辦事”的根本問題。搞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落到實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抓到了點子和關鍵,開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順暢多了。針對當前農村實際情況,村黨支部應在主動抓好農村發展前提下,因村制宜配齊配強X―X名綜治專幹,選拔文化程度高、政策的觀念強、肯吃苦、樂奉獻的村綜治專幹充實到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中來,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成長,進一步充實好村級社管綜治力量,解決好有人幹事的根本問題。

4、維護移民安置區穩定。加大移民安置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對吸毒涉賭人員,以高壓態勢加以依法打擊。積極探索移民創業就業新路子,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示範效應、引領效應作用,把移民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導在發展上來,確保移民安置區穩定。

5、深化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完善考覈獎懲和責任追查制度,對重大矛盾糾紛,實行定領導責任、定單位責任、定調處時限、包調處制度;完善矛盾糾紛預警機制,大力推廣“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從“重調解”向“重預防”轉變;完善矛盾糾紛集中排查機制,即鄉、村每月至少集中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例會;完善矛盾糾紛督辦機制;完善矛盾糾紛交接機制;完善突發應急機制。

6、化解矛盾上注重決策機制與調節機制並舉。注重“源頭決策”的科學性,自覺將注重解決民生問題作爲政府源頭決策的治本之策,制定措施,嚴格政府行爲的實施程序、嚴格政府行爲的實施標準、嚴格政府行爲的公開監督;注重“苗頭糾紛”的時效性,把鄉鎮、村(社區)加強人民調解作爲工作重點;完善基層矛盾糾紛的排查網格,加大對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

7、制度規範上注重高效機制與長效機制並舉。注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社管綜治辦非主導性任務工作繁雜的問題,解決綜治維穩中心程序化運作的額問題,解決基層工作運轉通道的問題;注重理清相關工作制度,修改出臺社管綜治全面長遠規劃,建立資源整合長效機制,全面整合人力財力物力資源。

8、着力推進基層調解機制多元化。適應新形勢需要,積極探索多遠化調解機制,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堅強的任務。越是移民鄉鎮,越要穩定和諧發展、越是穩定和諧發展越要協調多方利益,越是協調多方利益、越要化解各種矛盾,越是化解各種矛盾、越要建立多元解決機制。主要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好基層調解工作的基礎性作用,健全人民調解糾紛機制。二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是定分止爭的主導作用,健全司法訴訟糾紛機制。三是充分發揮好剛柔監管有機結合的靈活性作用,健全行政處理糾紛機制。四是充分發揮好仲裁功能的自治性作用,健全協商及仲裁糾紛機制。五是充分發揮好社會大調解格局的整體性作用。六是充分發揮好法律教育宣傳的引導性作用,健全排查防範解決機制。

9、着力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在基層綜治維穩中,目前仍然是沿用傳統的社會控制防護,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推動工作,導致政府在綜治維穩上高投入、低效率,造成社會和羣衆對政府的高度依賴,低度自控。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是實現基層綜治維穩機制創新轉型的途徑之一。一是統籌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培育社會自我管理機制。主要加強村(居)委會、基層自治會、調解會等羣衆自治組織建設,同時,培育並依法規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鼓勵各種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社區組織、公共組織參與,逐步形成社會自我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社會緩衝機制。二是成規模地組建羣防羣治隊伍、治安信息員隊伍、治安志願隊伍、見義勇爲志願隊伍、看樓護院隊伍等方面,動大手筆,做大文章,建大規模,成大氣候。三是大力發展由政府民間組織建立的社會工作隊伍,這批隊伍的組織主要爲科研、教育、文化、文藝戰線的人員(包括大中專學生),讓他們參與治安防範工作,提供維穩智力服務,協助預防宣傳,促進社會平安創建。

10、着力推進綜治維穩工作市場化。一是政府提供基本的治安服務。政府應當保障一定的投入,給予適當的補償,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制定政策吸引社團、企業甚至個人來承包。如:某個區域治安狀況差,政府不以出面扭轉,出資購買保安公司的服務;農村養殖大戶飼養的牲畜,種植大戶的蔬菜瓜果,以及農用電力設施等防盜項目,可以由政府出面由治安巡邏隊或有條件的個人競爭,由受益者出面購買其治安服務。二是積極採取市場運作方式。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政府運用個項具體政策等手段予以調節。如:對原有的綜合性場所和設施,實行“誰擁有誰投資”;對個體私營網點,實行“誰使用誰投資”;對要封閉且無技防設施的老區域,實行“誰管理誰投資”;對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行“誰經營誰投資”;對統一組織的重點防範設施建設,實行“誰受益誰投資”等。對社區治安服務項目,劃治安崗亭服務,治安信息員、看樓護院人員競聘,還有社區的綜治維穩宣傳等項目,也可採取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三是大膽探索多元集資辦法。由於財政緊張,建設可採取向社會收費的辦法,可由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出資,發展自己的羣防羣治隊伍,同時,在社區治安治理過程中,社區居民作爲利益主體,大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獲得警察和社區管理者爲社區和自己提供令人滿意的社區安全與秩序服務,以實現自己的安全利益最大化目標。在區域,動員基層企事業單位,廣大人民羣衆自願出資購買安全,自願出資提升防範工作的隊伍建設和技能建設,自願出資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在農村探索三個一元籌資模式,即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民每月各出X元錢用於本村專職治安員的報酬;同時,積極探索契約式保險聯防,即農民自願交費、村級參保、保險公司賠付的方式。建立民間公募性綜合維穩志願者協會(需經民政部門審批登記)。也可具備向社會適當開展經營性募捐資金的資格。

11、着力推進基層綜合維穩信息化。運用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綜治維穩的所有信息,實現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使用,提高對社會治安的決策水平和快捷反應能力。第一構建人口信息平臺;第二構建刑事犯罪信息平臺;第三治安防控信息平臺;第四緊急事件信息平臺;第五綜治維穩隊伍信息平臺。

社區調查報告10

農村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不僅體現出凝聚性與組合性,同時更加具有包容性。構建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可以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待遇,使各項公共服務惠及生活在社區內所有的居民,同時還能夠增強社區居民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有利於新時期農村治理體制的創建。由於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困難與阻力,我們就必須在實踐中突破一些陳規舊俗的束縛,進行制度創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維,從而將農村社區建設成爲符合農民利益的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創新農村基層組織體制。

現在,農村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村級組織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新型鄉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別是在宏觀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時,農村的微觀管理和組織體制本身還很不適應。因此,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種類型社區組織發展的基礎上,重構運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社區真正成爲承接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承擔起促進農村政治、民主、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打破現有的治理體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建農村社區管理委員會,作爲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組成,在社區管理委員會內設立一些具體的服務組織,如互助救助組、環境衛生服務組、民間糾紛調解組、文體活動組、公益事業服務組、志願者服務隊等等。可以推選出一批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德高望重、閱歷豐富、辦法建議多、村民易接受的優勢,讓他們來擔任社區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從而由他們來帶動和服務羣衆,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或者也可以採用與城市社區一樣的做法進行試點,把一些經過專門培訓、有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並且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選聘到農村社區,專門從事農村的社區建設工作。當然,我們還可以學習借鑑韓國的經驗,對那些選聘到農村的社區工作者進行專門的培訓,並將他們掛職到一些試驗區實踐一段時間,再聘用到需要的農村社區去工作。他們的福利報酬也要像城市社區工作者一樣,由政XX政購買服務,且不得低於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這樣就解決了工作載體和人才難題。選擇在一定的區域內對鄉鎮職能轉變進行改革試點。撤銷鄉鎮,改建爲中心社區,統一管理農村的公共服務事務,從而真正實現鄉鎮在功能上、職責上的轉變,使其從行政管理爲主轉變爲公共服務爲主。

二、重視服務區域的規劃配置。

在沿海一帶的農村,村莊很小,單一行政村的戶籍人口相對都比較少。村落太小,就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配置產生矛盾。因爲對於公共服務而言,有些內容需要具有規模效應,才能很好地運作,如一個社區衛生站設立起來,沒有人來看病,久而久之也就運行不下去;再如社區工作者的配備,需要政府購買服務,村多社區多,工作人員勢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財政就難以承受。諸如這方面的矛盾還有很多,如何來解決呢?筆者認爲,對農村社區的配置要進行重新規劃,以現有的村落爲基礎,根據情況進行規劃配置,特別是在一些已經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先進行試點。如我市的東陽在20xx年就已經對許多行政村進行了合併,從原先的500多個村合併爲現在的300多個村,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經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卻難以融合,特別是經濟方面要實現融合還存在着高難度。但實際上這些合併後的村,就可以規劃配置爲農村社區,而合併前的村仍以村委會建制。這樣在規劃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縣深澤的4個村一樣,原來的建制村負責組織經濟方面的事務,而其他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則由合併後的社區來行使。當然,在一些暫不合並又不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設立戶籍人口在20xx戶左右的社區。

三、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除了市場化服務項目和居民自願、自助服務外,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構成主要有五大體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務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開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發展慈善事業,做好扶貧幫困、助殘扶孤工作,開展農村避災、減災、救災,深化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爲老年人、婦女、青少年、弱勢羣體、優撫對象等提供政策服務,讓公共福利事業項目真正惠及每一個社區居民。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設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計生服務站,爲農村社區居民提供價廉、優質、綜合的基本衛生服務,如提供免費體檢服務,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及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和傷殘康復,生殖健康服務,加強疾病預防、婦幼保健、衛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立村民學校、圖書(電子)閱覽室、活動場所、文娛活動組織等,經常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羣衆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羣衆性文體活動,改善鄉風民風,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息化工程,發揮現代遠程教育作用,開展科技培訓、科普教育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開展現代公民素質教育,組織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育高素質、技能型農村創業帶頭人和致富領頭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建立社區警務室,健全社區治安防範體系,發揮羣防羣治機制作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當地,確保農村社區公共秩序的和諧穩定。

四、健全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機制。

從社區重建與發展的角度看,鄉村社區發展的目標主要在人,在於人的精神層面的滿意度、歸屬感、凝聚力。由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調整,現代社會是以人爲本的.社會,“個體”成爲社會生產生活最基本的執行單位,農村社區價值共同體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緣宗族關係爲基礎的傳統倫理價值觀上,而應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觀上,這是現化文明的價值基礎。村民自治是村莊內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緣關係的干擾影響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區自治是以體現共同利益的業緣、地緣爲基礎的,是社會利益集團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區自治取代村民自治,這不僅是因爲社區自治是更加開放和擴大了的區域化的自治,也是因爲社區自治能更好地彰顯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體來說,就是要重視堅持以人爲本,構建鄉村社區民主自治機制。一是要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過開辦“新村學校”等形式,從鄉村社會的思想觀念體系、價值意義系統、倫理道德系統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積極創造健康的鄉村人文環境,通過農村社區文化和教育的建設,培育農民的民主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增進交往,提高素質,以此爲農村社區發展、提高人文精神環境,注入持續性的精神文化動力;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即農村社區自治組織設計,以社區社會的管理和服務爲職能取向,並參照城市社區組織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模式進行相應變革,在新農村建設中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和保障村民大會對於本村建設項目的選定與組織實施享有決策權,引導農民自治習慣的養成,從而推進農村社區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證農村社區服務走專業化、福利化的道路,實現社區自治的價值迴歸。

社區調查報告11

爲了建設和諧社區,本着以人爲本的原則,我們要儘量滿足社區不同居民羣體的需求,以便更快地爲他們服務。那麼,如何瞭解掌握居民的真正需求呢?居民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呢?社區工作者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呢?這些都是我們要實踐探索研究的問題。

一、瞭解不同社區居民不同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現階段和諧社區建設的環境與背景

我國作爲經歷了傳統社會主義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不僅與發達國家的社會轉型過程有着不同的歷史起點,面臨着它們未曾有過的歷史任務,而且,同時集中了它們在不同歷史階段上相繼出現的多重問題。社會轉型要求社區成爲社會整合的主要載體,社區的地位和作用伴隨着社會轉型日益提高。城市社區建設正是適應了社會轉型期的需要,它以發展基層民主和羣衆自治爲自己的重要目標,決定了它是21世紀的社會整合工程,成爲這一時期的歷史必然。隨着經濟的發展,羣衆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越來越講究生活的質量。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體制的改革,城市居民居住社區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在社區服務、居住環境、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方面,羣衆的要求會越來越多。但是,目前許多地方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羣衆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因此,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爲居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整潔、方便的生活環境,推動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是最佳途徑。

2、社區建設的原則之一——以人爲本

以人爲本、服務居民是社區建設的原則之一。堅持以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社會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爲宗旨,把服務社區居民作爲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社區建設中如何實現以人爲本的原則,是社區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社區建設中,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把滿足社區居民的合理需求作爲工作目標,按照社區居民需要什麼就做什麼,這裏既包括物質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以人爲本的原則,要求我們要有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要真正瞭解人民的需求所在,要真心實意地爲人民服務。

二、需求分析

1、上班類羣體的需求和對社區的要求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上班類羣體對社區活動和服務有一定的瞭解,但因爲時間問題,參與程度較低。這類人羣是家庭的核心,主要是中青年爲主,他們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上班類人羣由於工作繁忙而辛勞,因此,希望社區能組織娛樂爲主的活動,比如棋牌娛樂、健身班等,但時間主要集中在週末和晚上等這些空閒時間。從圖1可以看出。

圖1:上班類人羣希望社區組織的活動

此外,上班類人羣中,有的人爲了生計奔波,就會忽視或無暇顧及家中無人照顧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和暑期在家的孩子,以及家庭安全問題。在希望社區爲居民提供什麼服務中,健康諮詢、治安保障、醫療服務三項比重在50%以上(見圖2)。由此可見,解除上班類人羣的後顧之憂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儘管有的社區已經在提供這些服務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大多仍停留在形式,還有待完善。例如醫療服務站,據瞭解,真正投入運作的只有少數社區,而且藥品不夠齊全,有的就像擺設一般,沒有起到服務居民、方便居民的作用。

圖2:上班類人羣希望社區提供的服務

2、上學類羣體的需求和對社區的要求

這類羣調查對象多爲18歲以下的學生,也包括部分在職學習者,他們和上班類人羣類似,對社區活動有一定認識,但參與社區活動的時間少,他們希望社區組織娛樂型或學習型的社區活動,包括英語學習班、暑期夏令營、社區獻愛心活動、健身活動等,他們要求的活動時間也主要集中在週末等空閒時間。

對於社區提供的服務,他們希望增加教育信息諮詢、學習交流活動、文化娛樂(旅行、音樂、攝影等),他們比較重視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務。

3、在家類羣體的需求和對社區的要求

在家類羣體是社區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也是社區居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建設和諧社區的主力軍。

這次調查在家類人羣參與者最多,佔了總人數的一半,因此對於他們的需求要尤爲重視。這類人羣的年齡段集中在40歲以上,即中老年人較多,其中,女性佔大部分。賦閒在家的人羣中包括退休的老人、失業人員、殘疾人員等,由於他們在家的原因各有不同,各自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他們對社區活動的瞭解程度和參與程度均高於上班類和上學類,比例均在70%以上。他們對社區活動的要求有娛樂型、學習型、生活型等方面,比較多也比較全面。

圖3:在家類希望社區提供的活動類型

由於賦閒在家,所以他們對活動的組織時間沒有太大要求,基本上任一時間段都能安排。

圖4:在家類對社區服務的要求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家類居民對健康諮詢、醫療服務(主要是退休人員和殘疾人員以及身體有疾病的居民要求)、治安保障、文化娛樂(家庭主婦等)要求比較多。通過下戶走訪,我們也瞭解到有的居民生活困難或行動不便的,急需社區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難題。他們說:其實我們的社區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了,主任們很辛苦,他們拿低工資卻爲我們做了最實在的事。但有的服務設施是需要政府出面幫助解決的,我們需要有強有力的物質保證和政策支持。

三、我看到的——當前社區居民的需求結構和特徵

由以上各類羣體的需求我們可以總結出當前各社區居民的需求結構和特徵。

1、需求多元化。社區居民羣體雖然總的分爲三類,但實際上社區的組成更加複雜,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即使在同一類羣體中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上班類中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同使他們的需求大相盡庭;在家類人羣中殘疾人和失業人員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社區的工作關鍵就是在異中求同,找出各類人羣需求的共性,爲社區居民儘可能地提供服務與方便。

2、需求複雜化。這與多元化的形成原因類似,也是由於社區羣體構成的複雜性,在一個社區中,幾百幾千戶家庭,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這些複雜的社區人員結構也是社區工作開展困難的原因,也不利於管理。

3、需求高級化。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要求不僅越來越多,還越來越高。他們的需求已不僅僅侷限於爲他們辦理一些基本事務,他們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更多的已昇華到精神層面,如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方面。

4、需求滿足程度(效率)降低。雖然在調查中顯示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比較高(見圖5)

但是我們在回收的問卷中的開放題裏,仍然看到很多“希望社區做些實際的事情,多貼近居民生活”“希望解決治安問題,加強外來人口社區教育”“搞好街道衛生”“請把××路的那棵?彎腰樹?砍掉,可能傷到路人”等這樣的留言。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要求很實際很具體,也可以說很簡單,那爲什麼就總是得不到解決呢?問題不停地拖延只會導致失掉居民們的信任。在肯定社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希望社區能從小處着手,傾聽居民的心聲,爲他們解決最小而最實際的問題和難題。相信居民們看得到,也感覺得到。

四、建議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從一名大學生社區實踐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爲社區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1、社區工作者應經常下戶瞭解所屬轄區居民的生活,及時掌握居民的最新需求,對於居民提出的問題和困難應當及時解決,不能拖着不管不過問,讓居民真切體會到社區對他們的關懷。

2、針對各類人羣的相同需求,如醫療健康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社區可以適當滿足完善,同時,政府也要給予相應的支持。例如,以社區爲單位,建立社區醫療服務站,這種服務站不僅侷限於配藥、量血壓等常規性服務,而應擴展到家庭醫療服務,若某家有生病的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者,而家中無人照料,即可將這種家庭與社區醫療服務站聯網,由社區醫療服務站掌控,當他們發生危險時,及時給予救助。又如,許多家庭由於父母工作,使假期在家休息的孩子無人照料,社區就可以開辦假期託付班,爲居民暫時照料獨自在家的小孩,解決上班類人羣的後顧之憂。

3、現階段社區活動和工作開展困難有一個主要問題,即參加活動的始終是那樣一羣人(低保戶、積極分子等),不能組織起各式各樣的有特色的活動,無法調動廣大居民羣衆的積極性。我認爲,除了居民時間安排的問題外,還有就是沒能滿足居民的主要需求,沒有找準多數居民的需求所在,因此,社區工作者更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居民需求不斷變化的要求,爲建設和諧社區不懈努力。

暑期掛職實踐感悟

轉眼爲期近一個月的東城區大學生暑期掛職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作爲人大的學生,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實踐活動,收穫頗多。這次暑期實踐不同於以往在企業中實習,無論是操作流程還是辦事風格都截然不同。在政府機關基層參與調研活動,能瞭解最現實的社會,接觸最原始的信息和人羣,這在我的人生歷程中將是濃重的`一筆,也是寶貴的閱歷與財富。

我和其他四位人大的同學是被分到了交道口街道辦事處。記得第一天到辦事處時,辦事處的主任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仔細給我們講解了這次調研活動的目的和調研課題項目,並鼓勵我們積極實踐,全力支持我們的工作。隨後,我們五個被分到了街道下屬的幾個社區居委會,幾位居委會主任分別帶着初出茅廬的我們回到了各自所在的社區。至此,我們的實踐調研活動就算開始了。

社區就像社會的細胞,在這裏,就是身在一個小社會,你可以看到最真實的人生百態。在居委會工作的這段時間裏,我親眼目睹了主任們每天處理着日常繁瑣的但與居民生活又息息相關的事務,他們是社會主義最直接的實踐者,也是黨領導人民羣衆的基本單位和載體,他們傳達黨的精神、方針、路線和政策,反映人民羣衆的心聲,切實爲居民們辦實事。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最基層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和動力,跟着他們學了很多東西。有時,我也會跟着主任們下戶走訪社區居民,爲他們辦理醫療卡或發放通知及宣傳冊等,順便了解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看法,貼近羣衆永遠是黨領導的不變真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次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真正涵義。

此次調研我選擇的課題是“不同社區居民羣體的不同需求”調查,由於要了解不同類別的社區居民的需求,我自己設計了調查問卷,在居委會主任的支持和其他社區的配合以及同學的幫助下,調查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大家幫我分發問卷、回收問卷、整理問卷,使我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原始有效的數據和資料,並順利完成了調研報告。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怎樣與不同的人相處,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時刻想着居民的需要等等,這些都是社區工作者們應當具備的素質,也是作爲學生黨員的我們應該學習的基本技能。

記得有一次跟着主任們下戶,到了一家很破舊的四合院裏,院裏住着兩位老人,他們的生活十分艱苦,老人見居委會來人了,拉着我們話家長,把生活中的難處和不便都向我們訴說了一番,看着老人們孤苦的晚年生活,我心裏酸酸的。主任們拉着老人的手,把他們的低保金遞了過去。出了四合院,主任對我說:這樣的居民在社區裏不少,他們是弱勢羣體中最沒有保障的一類,要解決他們的問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啊。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感覺心裏沉甸甸的。

除了社區調研,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爲各社區策劃一次紀念申奧成功五週年活動。我們五個人經常利用中午吃飯的時間碰在一起,商量紀念活動的形式內容等,向街道辦事處提交了計劃書,在街道和各社區開展了一系列紀念奧運的活動,我們自己也親身參與到其中,大家配合默契,積極參與,受到居民的歡迎。我們也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各自的組織策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感謝東城區與學校給了我們這次實踐的機會。

社區調查報告12

一、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

(一)立足市情,確立建設重點。緊密結合市情,xx確立了本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一是工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分煤礦所在地和產業集聚區內兩種類型。煤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淨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企地融合發展、共建共贏。產業集聚區內的新農村社區建設,則按照“產城一體、產城融合、以產促城”的理念,與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共同建設。目前,7個煤礦所在地社區基本建成(有兩個煤礦所在地不宜建設社區)。二是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新農村社區建設。隨着煤炭的不斷開採,xx沉陷面積越來越大,目前已有9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6個自然村因採煤沉陷。搞好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工作關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是xx最大的民生問題。該類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態良好。現已建成形成規模的沉陷區安置社區6個,處在起步建設中的7個。三是旅遊景點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結合旅遊開發,將景點所在村與景點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實現新農村與旅遊景點相協調、相配套、相融合、相促進。4個旅遊景點社區正在加緊建設中。四是鄉鎮政府駐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圍繞宜商、宜業、宜居的目標,充分發揮鄉鎮政府駐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優勢,將周邊村納入鎮區規劃,提高鄉鎮政府駐地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承接農村勞動力轉移,建設現代化小城鎮網絡。xx市酇城、李寨、陳集、王集、高莊、太丘、黃口、順和、臥龍等一批現代化小城鎮社區建設在短期內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五是一般村村莊整合建設中心村。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對一般性村莊整合並點,建成一個個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村,推進農村社區化、城鄉一體化。順和鄉高平房社區、太丘鎮黃橋社區、臥龍鄉渾河社區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後春筍般紛紛拔起。

(二)着眼長遠,科學編制規劃。一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佈局規劃。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廣大農民羣衆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市情,xx市委託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城市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新農村社區佈局規劃,將全市現有3600多個自然村莊規劃整合爲140個新農村社區(中心村)。其中,工礦所在地社區20個,採煤沉陷安置社區18個,旅遊景點所在地社區4個(分別與所在政府駐地社區或中心村共同建設),鄉鎮政府駐地社區23個,一般中心村79個。二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公開招標了4家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確定的新農村社區實施高標準規劃。在規劃編制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採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體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已完成新農村社區規劃79個,9月底所有新農村社區規劃全部完成。

(三)創新機制,搞活建設方式。xx市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在建設側重點上各不相同,在建設方式上也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主要有工農共建、部門幫建、民企助建、村民聯建、市場促建等五種類型。一是工農共建。工礦所在地和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的新農村建設與煤礦企業緊密相聯,xx市“五個重點”新農村建設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兩大集團的關注,他們認爲該思路可以有效解決煤礦企業多年想幹而幹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與地方羣衆溝通難、沉陷區居民搬遷難等長期不解的難題。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上形成了“鄉村1/3,市1/3,工礦企業1/3”的“工農共建”共識。二是部門幫建。發揮市直部門聯繫面廣、門路多等優勢,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部門幫扶工作。xx市向新農村社區派駐了市直部門幫扶工作隊,發揮了很好的幫扶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xx市通過部門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累計已超過14000萬元。三是民企助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家爲新農村建設做貢獻。目前已有60多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了新農村社區建設。如,華星集團投資50萬元支持了李寨鎮政府駐地社區道路建設,投資30多萬元爲十八里鎮李窯村安裝了高杆路燈100套;小龍人教育集團投資16萬元爲芒山鎮陳樓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業公司幫助酇城鎮酇東社區實施了舊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四是村民聯建。由村民民主選舉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理事會具體負責工程預算、組織招標、資金籌集、質量監管等,所有程序公開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廂鄉沱濱社區,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公開招標施工企業、監督進料、監督質量等,農民按成本價住房,大家十分滿意;酇城鎮政府駐地社區建設中,通過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全程參與,農民達成了一致意見,舊村拆遷和新社區建設十分順利。臥龍鄉渾河社區、太丘鎮黃橋社區、新橋鄉朱樓社區等,都是通過理事會管理實現村民聯建的好典型。五是市場促建。即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新農村。按照“羣衆有利益、政府有收益、開發商有利潤、社區有形象”的原則,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經營城市的辦法,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參與,將新農村社區建設推向市場,調動各種力量投入新農村建設。

(四)尊重民意,制定扶持政策。爲強力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涉及財政、土地、稅費、金融、待遇等方面。一是財政政策。市本級財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於新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今年市財政預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2880萬元,較上年增長20%。二是稅費政策。新農村社區建設產生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專項撥付的形式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與社區建設相關的質檢費、實驗費、避雷檢測費、主體結構檢測費、屋面防水檢測費等,相關職能部門全部免收,並積極提供優質服務;到新農村社區建房或購房的農戶,舊宅基拆除復墾成耕地後,市國土部門、房管部門免費爲其辦理相關土地使用證、房產證。三是土地政策。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治理,在拆舊建新中置換出的建設用地指標除保障新農村社區建設用地外,富餘指標轉讓後收益全部用於整治村新農村社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對農戶的拆遷補償等。三是信貸政策。在新農村建設中符合貸款條件的,市政府協調金融部門給予小額貸款支持。今年以來,已發放新農村建設小額貸款9000多萬元。四是待遇政策。入住新農村社區的農民可登記爲城鎮居民戶口,實行雙重戶口(農村戶口、城鎮戶口)政策。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和國家惠農政策;在養老保險、子女入學、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等。

(五)培植產業,促進農民增收。xx市把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作爲培植經濟產業、促進生產發展的切入點。已建設現代種植小區23個,標準化養殖小區36個,發展各類專業村261個,發展規範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27個,建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特色產業村不斷涌現,如薛湖鎮聶寨村的食用菌、馬牧鄉西董樓村的多種經營、順和鎮高平房村的板材加工、陳集鎮代井村的實木傢俱、王集鄉蔡各村的手工飾品、條河鄉李各村的銅件加工、太丘鎮黃橋村的玩具加工、陳官莊鄉胡莊村的畜禽屠宰與羽毛精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優勢十分明顯,爲新農村建設創造了經濟支撐。

二、存在的制約因素和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制約因素和問題:

(一)農戶之間的現有經濟基礎差別影響新農村社區建設進程。除急需建房戶外,由於戶與戶間經濟基礎差別很大,富裕的農戶搬入新農村社區熱情很高,較窮的農戶短期內很難向社區集中。

(二)現有的大量新建樓房影響新農村社區建設進度。近年來,富裕起來的農民建房積極性很高,由於缺乏規劃和管理,新建房屋秩序十分混亂,同時出現了大量的沿路建房、村外建房現象,特別是在市南鄉鎮,這種現象佔到50%以上,這些農戶讓他們搬遷到規劃區建房難度很大。

(三)有限的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限制了新農村社區的快速發展。上級每年下達的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有限,很難滿足新農村社區快速發展的需要。

(四)建設資金不足成爲新農村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新農村社區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市財政每年預算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十分有限,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單純依靠農民自身建設新農村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五)各部門支農項目投入機制不協調。近年來,國家、省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但這些投入是通過多個部門、多種渠道下達的,由於沒有一個正式機構進行統籌管理、協調安排,存在各自爲戰、效率偏低現象。儘管xx市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做好項目整合工作,由於部門利益十分嚴重,整合效果很不理想。

三、意見和建議

(一)樹立“短期造局,長期建設”的思想。短期內,新農村社區要規劃好,啓動好,着力完善規劃區內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形成強大的吸引力。新農村建設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的特點,要做好打長遠丈、打攻艱戰的思想準備,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戶率先搬進新農村社區,不搞一刀切,走典型帶動、循序漸進的路子,逐步把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引向深入。

(二)深入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建設新農村社區,將多個行政村整合集聚到一起,用地問題是最大的瓶頸難題。要將新農村社區建設與“佔一補一”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緊密結合,同步推進,爲新農村社區建設置換充足的用地空間。

(三)創新新農村社區建設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農戶拆遷、宅基地復墾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農戶搬遷形成的建設用地節餘指標收益必須在轉讓後才能得到,市財政、鄉鎮、村集體都無力提前預付。建議依託金融部門成立新農村建設投資中心,讓投資中心參與新農村建設,由投資中心借付建設用地節餘指標轉讓收益給拆舊建新村集體組織用於農戶拆遷補償、宅基地復墾、新農村社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待節餘指標轉讓後利用收益還貸投資中心,保障拆舊建新和新農村社區建設順利進行。

(四)加大支農項目整合力度。建議由市發改委、財政局、新農村辦公室等牽頭成立支農項目整合機構,把各部門涉農項目有效整合,統籌管理,科學安排,按照新農村社區建設年度計劃,集中投放,整村推進,着力打造典型,以點帶面,推進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快速發展。

社區調查報告13

環境問題已經成爲全世界日益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目前爲止,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爲社區來講要從小處着手,讓居民樹立起保護家園、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調研,共建社區無大的企業和工廠,不存在工業污染問題。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固體廢棄物清理和堆放問題。

 一、共建社區街道情況

一條街:建設街。四條路:廣西路,一路、二路、三路和青松路。其餘爲巷道。

 二、垃圾堆放情況

主要四個垃圾點分佈在:(1)廣西北二路(18組)(2)邊疆鄉西側(9組)(3)筷子廠(6組)西側2個垃圾點。據統計共建社區公廁9個,分佈於居民區。公廁附近有垃圾堆放現象。

 三、整改建議

建議政府加大投入,環衛處加大整改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努力與居民共同營造人與環境和諧的新局面。以下是從社區實際出發,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建議環衛處合理分配人員,做到分片專人管理。

(2)由於我社區狹窄巷道多處,環衛車進出困難,希望環衛處可以藉助人力,利用好清潔車,使垃圾定點堆放到環衛車可以自由進出的地方。

(3)我社區9處公廁都沒有設置垃圾箱,居民在上廁所之便隨手堆放垃圾。

以上是我共建社區環境衛生的基本狀況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從社區角度出發,有望環衛處加大整改力度,解決迫在眉睫的垃圾污染問題。

社區調查報告14

1、認識有待提高,觀念亟待轉變。部分基層幹部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對什麼是農村社區,爲什麼要建農村社區、如何建農村社區等缺乏基本認識。有的認爲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蓋幾棟樓、修幾條路、掛幾塊牌子,對有關政策瞭解掌握不夠充分,認識上仍有偏差;有的認爲資金少、用地難,存在畏難情緒,工作被動應付。部分農民對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概念認識模糊,把農村社區建設當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等、要、靠”思想嚴重。加之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廣大農民習慣了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區生活成本較原來要高,且生產設備和勞動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羣衆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安不下心來,所以對建設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不高。

2、建設資金匱乏,投入嚴重不足。目前,資金短缺是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務服務設施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縣自有財力嚴重不足,縣級財政支持扶持能力有限,農村社區建設上級補助資金又比較少,加之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鎮村集體經濟弱,要想拿出資金髮展公益事業很難。大部分鎮村資金籌措渠道比較單一,僅靠上級補助和借貸建設,融資難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設、輕配套設施,重社區建設、輕產業發展的傾向。此外,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期較長,資金到位慢,而鎮村資金壓力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難度。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市場化、多元化投資建設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也尚未充分調動起來,影響了農村社區建設步伐。

3、工作力量緊缺,服務水平不高。首先,社區工作人員待遇偏低,在職的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年富力強的'村民不願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造成社區幹部後繼乏人。據調查,全縣爲60個村配備月工資爲500元的勞動保障助理員81名,其餘37個村各確定了一名公益性崗位人員,每月補助300元,擔任社區工作人員,且對任職年齡作了規定。大多數村由文書或其他村幹部兼任,如文書兼任的每月也最多隻能領取1100元或者900元報酬(文書每月報酬600元),其很難做到脫離農業生產全天侯坐班。其次,現任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服務羣衆能力不強,工作內容僅僅侷限於公共服務,真正意義上的村民自我服務、互助服務還沒有開展起來。再次,對社區幹部培訓力度不夠。任職前普遍沒有接受培訓,任職後培訓形式化,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方式單一,爲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的業務培訓多、爲社區村民服務的培訓少。

社區調查報告15

調查目的:

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爲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爲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

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爲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名,其中廣州大學名,中山大學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爲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名,大三學生15名。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份,收回有效問卷5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爲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爲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學認爲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6%學生認爲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4%的人認爲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的學生認爲兼職是爲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爲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爲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爲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爲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羣衆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着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着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爲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爲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

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爲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爲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爲,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爲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羣衆。“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瞭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以上的農民有所瞭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爲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爲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爲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