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品】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品】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1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日益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關注農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營造農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鄉村的文明風尚,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有澤州縣和陽城縣2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城區和高平市2個省級文化先進縣、50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200個市級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資源。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23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入9255萬元,同比增長59.68%,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有了較大突破。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鄉”、“四進社區”服務活動,緩解了農民羣衆看戲難、看圖書難、看電影難、看電視難的問題。2023年10月份,正式啓動“文化低保”工程,4個月來,市、縣兩級財政共支付160餘萬元,爲300個貧困村送電影3600場,送戲104場,建立農民書屋35個;累計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購書補助卡__張,爲貧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送圖書__冊,全市近20萬羣衆開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目前,縣級“兩館”建設初見成效,沁水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陵川縣文化活動中心(兩館合一)主體工程已完工,陽城縣圖書館已經立項,城區、澤州縣的“兩館”建設均已列入重要議程。2023年,全市新建、改建鄉鎮綜合文化站32個。全市40%的村建設有文化活動室。全市現有農家書屋300多個,藏書100餘萬冊。同時,將村黨支部活動室、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資源整合爲一體,用於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率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鎮文化站和西牛莊村、西溝村、蘇莊村來講,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較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一是同節慶活動相結合,如陵川縣的“紅葉節”、澤州縣的“金秋小康文化旅遊月”、沁水縣的“柳宗元文化節”、高平市的“炎帝文化節”、城區的“白馬禪寺祈福節”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每年春節、元宵節,市區和各縣都要組織一系列羣衆性文化活動,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杯”民間藝術擂臺賽、澤州縣的八音會擂臺賽、高平市西牛莊村、蘇莊村、姬家山村的春節文藝演出等,豐富了羣衆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與文明創建相結合,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了創建“十星級”文明戶活動,推動了鄉風文明。西牛莊村創新“十星級”文明戶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時,各級政府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集市、廟會等,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羣衆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八音會、手工藝品、根雕、石藝、個體放映隊、農民書屋等文藝團體。這些自辦文化組織,大都以“自我投資、自願組合、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方式組建,爲羣衆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幫助創建了一批文化示範戶,開展了“特色文化村”評選,把廣大農民組織到了文化建設當中,推動了農村文化發展。

二、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相適應,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同農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爲:

第一,農民羣衆素質偏低。據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全市222萬人口中,國中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國小文化程度的佔33%,大專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農村來講,受教育程度更低,國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佔到了90%以上,其中國小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第二,文化基礎設施滯後。目前,全市六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不平衡,城區只有190平方米,澤州縣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陽城縣2023平方米,沁水縣在建,陵川縣400平方米;各縣市區的圖書館,只有陽城縣達到了國家最低評估標準。84個鄉鎮(辦事處)的綜合文化站,除2023年新建改建的32個外,其餘的均不達省定標準,其中有一半文化站無法開展正常活動。全市2337個行政村(居委會),60%的村莊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動室也有一半以上沒有達標。“無文化陣地,有陣地無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陳舊”的狀況還普遍存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產品供應不足。大部分農村受場地、經費、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動手段簡單、形式陳舊、內容單一,羣衆參與率不高。每年相關部門都要組織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但覆蓋率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羣衆的實際需要,仍然存在看電影難、看圖書難、看戲難的現象。一些地方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對“留守”的老年人、婦女、兒童,如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特別值得研究。

第四,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不足。比如澤州縣,17個鄉鎮中,綜合文化站的在編在崗人員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佈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幹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沒有經過文化主管部門的考覈選任,而是由鄉鎮政府自行安排幹部兼任,許多人員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着專業不專、後繼乏人的狀況。

第五,農村文化發展失衡。縣與縣之間、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因資源條件不同,經濟建設差異較大,文化建設也呈現出同樣的發展趨勢。總體上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相對較好;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也處於相對的貧困狀態。

第六,文化體制機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體”的建設格局,沒有把滿足農民羣衆的文化需求作爲發展目標,沒有把保障農民羣衆的文化權益作爲民生重點,文化設施被擠佔、挪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文化工作也總要讓位於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農村穩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等環節,沒有系統的、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隨意性、無序性的問題;有的.地方對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嚴格的考覈標準,對農村文化投入缺乏規定性的制度保證,對農村文化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

三、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我市農村文化基礎差、農村文化建設難、農民羣衆素質低、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實際,當前,應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可概括爲“四個一”,即做好一個總體規劃,建立一套體制機制,打造一支人才隊伍,推進一項創建活動。

第一,做好一個總體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相銜接,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總的目標要求,一是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羣衆基本文化權益;二是加強文化陣地和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滿足農民羣衆的文化需求,保證農民羣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是堅持用文化薰陶人、感染人,提高農民羣衆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發掘、保護、開發優秀的文化遺產,壯大農村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市場。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體制機制。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提高文化經費用於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裏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到2023年,縣級“兩館”應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應全部達到省定目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有效扭轉我市農村文化設施落後、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動機制,實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解決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確保農民羣衆既能聽到中央和省委的聲音,又能聽到市委市政府的聲音。三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力度,建立農村文化建設考覈評價機制,把文化投入、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農民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幹部的考覈範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隊伍。在政府職權範圍內,深化農村文化隊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文化隊伍管理制度,理順鄉鎮文化站及其人員的崗位職責、日常管理、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學習培訓等方面的關係和機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基本待遇,解決無人幹事的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選送深造、骨幹示範、專幹下鄉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音樂、美術、書法、剪紙、文學等多門類的農村文藝人才,發展一批八音會、小劇團、秧歌隊等羣衆性文藝組織,鼓勵引導他們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建立一支永不離村的文藝隊伍。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證。

第四,推進一項創建活動。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新農村“四位一體”文明創建爲抓手,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治理“五亂”(亂倒垃圾、亂倒糞便、亂貼廣告、亂設攤點、亂建房屋)、推動“四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達到“六化”(環境整潔化、村莊園林化、街道明亮化、飲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適化),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抓好“十星級”文明戶、鄉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創建活動,抓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婦女兒童禁毒禁賭會等工作,提高農民羣衆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羣衆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羣衆共享文明創建成果。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題和載體。

總之,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爲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築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水平,並以此爲突破口,帶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爲我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2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爲豐富農村羣衆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戶120個。2023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羣衆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爲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爲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爲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紮實有效。2023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臺數字電影放映機。縣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於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23年共放映數字電影2023多場,吸引觀衆70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分析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爲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縣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着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基層文藝人才匱乏,已成爲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縣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爲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羣衆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覈,積極構築“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爲農村提供滿足羣衆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整合資源,拓寬陣地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繫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羣衆文化活動,使大型、示範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羣衆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羣衆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羣衆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註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爲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羣衆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羣衆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幹。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幹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爲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羣衆。

(五)突出特色,推動發展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着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爲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託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範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羣衆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市委關於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馬村鎮西牛莊村、野川鎮文化站、西溝村、河西鎮蘇莊村,通過實地察看、入戶訪談、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深入聯繫點市教育局、興高能源進行了調研。結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談討論的情況,總的來講,我市的農村文化建設成效比較明顯,同時問題也較爲突出,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民羣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有了一定發展,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許多問題。另一方面,現在農村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百般疼愛,捨不得罵,更捨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孩子的獨立性很差,而依賴性卻很強。也有一部分家長比較重視家庭教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的阻力。因爲有了他們“堅強的後盾”,家長的教育往往力不從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顯打了折扣。

1、數量少。

我市農村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由於體制等原因導致鄉鎮文化館站編制少、人員少,每個鄉鎮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農村“五戶”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戶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鄉(鎮)、村開運動會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2、年齡大。

在農村,懂樂器,通曲藝的文化人多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才能。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5週歲以上,由於身體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進行文化活動的時間很少。

3、素質低。

民間文藝團隊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羣衆文藝創作優秀人才。鄉鎮文化站沒有財政編制,導致許多“老文化”不在崗或不專職,既不專業更不專心,部分專業人員既不愛崗更不敬業。現有的文藝團體均是自發形成,經費自給自足,演員忙時務農閒時演出。這些人最高學歷往往只是高中,他們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精”、“專”、“博”。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傳”、“幫”、“帶”。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現象也非常突出,各鄉鎮(街道)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無暇從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點,或變成“雜役”,一年到頭,抓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各項突擊任務。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因“三權”下放而鞭長莫及。

4、經常性差。

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賽、籃球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5、主動性弱。由於年齡等原因,演員們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往往都是在許多愛好者多次邀請下才參加。有的文藝骨幹,在爲文藝團體服務中,不是推辭做不好,就是要報酬,從事這種文藝活動在他們看來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娛樂,而是經濟上的收入,積極性不高;文化站“三權”下放鄉鎮,文廣站的管理由以條管理變爲以塊管理後,對農村文化工作開展十分不利。鄉鎮文化幹部只注重辦好鎮裏交辦的工作,文化部門佈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閣,從而形成農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錯位,黨的文化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難以落實到基層。

6、影響面小。

即使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也僅限於鄰里之間、本村之間,橫向輻射面不大,羣衆的參與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消費行爲受消費心理的影響也比較大。大學生普遍能理智消費,其在消費中各項支出分配爲59%用於食品開支,13%用於通訊網絡,18%用於休閒文娛,10%教育學習。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分配比較合理,大部分的消費用於食品支出。同時,相對於近幾年來的消費結構,大學生在休閒文娛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這也體現出大學生更加註重精神層面的消費。由此體現出大學生消費心理較爲積極,不合理的消費行爲存在較少。

1、農村文化體制不健全。

有的鄉鎮名義上設有專門的文化站,有的鄉鎮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並沒有獨立的部門,職能發揮不突出。村裏就更沒有人抓文化工作了,農村文藝人才的'培訓工作一直“撂荒”,因此,鄉(鎮)、村的文化工作處於無人組織,無人輔導的癱瘓狀態。許多上級關於文化建設方面的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到基層,市裏開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基層也不能很好地參與。

2、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簿弱。

我市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當簿弱,缺乏活動場所及必要的器材,鄉鎮的文化設施閒置、擠佔、挪用、變賣現象突出。

3、對農村文化骨幹的培訓工作處於停止狀態。

市文化館負責對全市羣衆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但由於文化館專業人才數量不足,門類不全,加之開展城鎮文化活動,時間有限,所以多年來對農村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一直處於停止狀態。

三、建議和對策

實施鄉村康莊工程,激活了農業農村經濟。農村交通方便了,山區羣衆與外界接觸多了、交流也廣了,各種信息渠道更加通暢,有效促進了農民羣衆思想觀念的轉變。引進外來投資,開發、做強、做大農業、旅遊項目,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外出經商、打工,增加農村農民收入,極大地激活了農業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發展。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1、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各鄉鎮、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文化組織機構,儘快建立鄉鎮文化站,配足專業人員,落實編制,形成農村文化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爲依據,以村爲重點,以農戶爲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佔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3、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

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戶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一是儘快解決文化館專業人才短缺和缺乏訓練場所、教練輔導力量不足等問題,加強輔導人員力量。二是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戶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扶持鄉村建立各類文化協會,並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活動,逐步擴大農民文化活動的參與面,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引導廣大農民羣衆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四是從源頭抓起,農村各中國小要闢建好文化第二課堂,設全並上滿上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加強農村藝術師資力量,建議在分配藝術院校畢業生時,優先滿足農村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4、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

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一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佈局規劃。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廣大農民羣衆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市情,__市委託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城市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新農村社區佈局規劃,將全市現有3600多個自然村莊規劃整合爲140個新農村社區(中心村)。其中,工礦所在地社區20個,採煤沉陷安置社區18個,旅遊景點所在地社區4個(分別與所在政府駐地社區或中心村共同建設),鄉鎮政府駐地社區23個,一般中心村79個。

二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公開招標了4家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確定的新農村社區實施高標準規劃。在規劃編制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採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體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已完成新農村社區規劃79個,9月底所有新農村社區規劃全部完成。

5、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

文化部門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及器材,用於支持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部門應保證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農村文化服務內容而需要擴大人員規模和經費的問題,確保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爲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教育實習是師範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範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是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實習應達到如下目的:

打暑假工和做兼職已經成爲當代大學生的首選。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除了賺點小錢,減輕家庭負擔;而且學會接觸各類社會人士,豐富社會經驗;不浪費空餘時間,理論結合實際,也是爲今後工作打基礎。

6、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和農民秧歌會演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爲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爲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爲“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衆文化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