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集合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集合9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即是說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類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爲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類型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情投意合型,也可稱情感型這種戀愛類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愛好爲基礎,一般感情專一、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能夠共同分擔。校園裏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人生的悲歡。這種戀愛人數佔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達到86%.嘗試型,進人大學校園的青年大學生,由於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欲求。另外,社會輿論尤其是大衆傳播媒介對男女私情、婚姻愛情的渲染,觸發了他們較強烈的性的體驗,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往”的神祕感,加之大學自由寬鬆的客觀條件,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想了解和嘗試愛情的需要和行爲。嘗試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而易遭對方的拒絕,出現“單相思‘’或悲觀情緒,以致影響學業。即使偶爾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敗告終,因爲他們缺乏感情的交流,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標。這種戀愛人數佔的比率比較高,有37%多,而最終走到一起的並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爲,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類型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說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爲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類型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大學生自殺已經屢見不鮮,曾在20xx年華南農業大學在一個星期內連續有3人自殺,之後的這幾年中,也幾乎年年都有自殺的學生,廣州其它高校也有過自殺的學生。死者已矣,歸結他們在花樣年華甘願放棄生命的原因,有的在我們看來,有的真的很不值得爲它放棄生命。如果是你,畢業前清考沒過怕拿不到畢業證、或是畢業一段時間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亦或是深陷失戀痛苦中,你會怎麼做?如果說,他們選擇自殺是因爲懦弱,不敢面對現實,可是憑着他們敢放棄僅有一次的生命,你敢嗎?你還敢說他們懦弱嗎?

誠然,造成大學生自殺悲劇的原因,和其自己的心理素質、性格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但是其生活的社會,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 大學生面臨着學習,經濟,就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壓力,實際最主要的壓力還是來源於經濟。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吃喝用度,都不用愁,而有的人,從一出生,就要跟着爲生計發愁的父母東奔西走,要麼就成爲留守兒童,從接受教育,性格培養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發現,隨着成長,這兩種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都說人人生而平等,試問真的平等嗎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

農村與城市

據調查,廣州的大學生中,是農村戶口的學生佔53.33%,非農戶的學生佔46.67%,可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還是一個很龐大的羣體。在其中分爲一直在農村生長在農村直到大學纔來到城市的農村大學生,一種就是所謂的“農二代”,雖然隨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長大,但是卻從小就體會着城市人和農村人的不公平。不管是哪種農村大學生,都要比一直土生土長在城市的大學生承受更多的壓力。首先,經濟壓力。雖然電視上父親拿着一打散錢給兒子交學費的情景是個別特殊的例子,但是不難發現,有很多農村大學生申請助學金,助學貸款。特別是家中經濟全來源於種地的家庭,一個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就是這個家庭一年中最大的開銷。父母已不再年輕,爲了省錢,一部分學生會班機集團活動,多次不參加,肯定會影響到其人際關係。有的學生會去做兼職,就有可能逃課,沒有時間認真做作業,在學業上受到影響。似乎看來,經濟壓力如果不能正確解決的話,很多事情都會陷入死循環,最後,一些心理抗壓能力差的同學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其次,部分人部分團體對農民工的歧視。“農二代”從小就聽着自己父母被別人鄙視,被指責沒見識、素質差等有失公德的言論,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敏感,甚至對社會失望,懷有敵意。

民族

從調查結果來看,廣州大學生中少數民族僅佔8.3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廣州的大學生是漢族,由於漢民族的特點:人多,分佈範圍廣,受到多種文化的薰陶融合,也就造就了漢族人在國家政策上,不同於少數民族享有某些優惠政策,比如大學聯考加分,個別工作單位優先錄取等;漢族人沒有地域優勢,就像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主席必須是少數民族人;漢族人也沒有明顯的文化、性格特點,你看一個漢族人新疆舞學得再好,也沒有維族人跳舞時體現出的神韻。所以在民族上絕大部分大學生是不佔優勢的。一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可能碰到用人單位優先錄用了少數民族,而覺得憤憤不平。非漢族人雖然不多,但是也會帶給我們困擾。

年齡

看一些大學生自殺的案例,可以發現,自殺的大學生大多數是大四的,或是剛畢業。這個年齡段的人,剛邁出校門,朝氣蓬勃,自信滿滿,心靈純淨,但是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脆弱。在面對“官二代”,“富二代”,“拼爹”,“關係戶”這些特殊的社會情況時,有人吃虧了,有人認了,有人不甘心,有人努力了,有人失敗了,有人想不開走向極端了。這個年齡段的人,不能再拿父母的錢當生活費了,同時同學朋友的應酬聚會多了,買房買車,用錢的地方處處多起來,可是實際卻連份合適的工作也沒有。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每年的畢業生供過於求,在金融海嘯之後,更是加重了這種嚴峻的社會情勢。在廣州,人才濟濟,找份合適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人比人,人吃人,有的人就絕望了,選擇了放棄生命。

籍貫

在廣州,幾乎可以找到全國各地的人,據調查結果顯示,非廣東戶籍的大學生佔63.33%,廣東非廣州戶籍的大學生佔11.67%。廣州是個很具有吸引力的大都市,經濟發達,文化多元化,氣候宜人,這就使得很多外地大學生畢業後要留在廣州,再加上還有其它地方的畢業生選擇來廣州發展,導致人才富餘、人才閒置,其中有好多崗位,甚至是看廁所這樣活都是大學生在做,很多人秉持着“寧爲鳳尾,不做雞頭”的原則,趁年輕就該挑戰一下生活,不然枉費十年寒窗了。然而,廣州消費比較高,剛畢業的學生工資低,生活都成問題,而且到後來就發現大都市生活環境優越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幾乎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因爲大學生特別是剛出來的,根本享受不到那種待遇。 本是風華正茂、充滿憧憬的大學生,緣何選擇走上自殺的絕路?誰該爲大學生自殺事件負責?大學生自殺事件對大學校園的心理諮詢、教育等課題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端午節到了,不少人家中都會有糉子。慶祝端午節不僅吃糉子,還會賽龍舟,放河燈等等。那端午節的來歷和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你們知道嗎?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們吧!

下午,我到街上去問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說:端午節的來歷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十分傷心,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蚊龍,以免讓蛟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一些公公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問起公公婆婆們關於一些端午節的食品和賽龍舟的時候,他們說得更起勁兒了,他們說:端午節的食品和賽龍舟到現在已經成爲人們過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東西了,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總會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訴說着對世間的美好願望。

一、問題的提出

端午節到了,大家都開開心心吃着糉子。一個同學開玩笑說:這麼好吃的糉子,肯定每個人都喜歡吃。有一次聽爸爸說,端午節其實是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我很好奇,於是,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糉子的由來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在網上了解。

2、訪問家人,同學。

3、在書或報紙上看有關新聞、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訪問對象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備註
查閱教材課本調查報告的寫法參照五年級語文課本下冊,P128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格式。
網絡查詢及查閱報刊百度一搜、瀟湘晨報端午節的來歷及傳說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傳說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也是爲了紀念屈原。
諮詢請教爸爸媽媽糉子的種類和包法1、主要原料:糉葉、糯米。

2、不同味道的糉子:白糉子、臘肉糉子、鮮肉糉子、桂圓糉、水晶糉、蓮蓉糉、蜜餞糉、板栗糉、辣糉、酸菜糉、火腿糉、鹹蛋糉、紅棗、綠豆、紅豆、花生糉子等等。

3、製作和包紮方法:略

四、結論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楚國快要滅亡時,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含恨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爲了不讓那些魚蝦鱉蟹吃掉送給屈原的食物,人們就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並把送糉子的船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實習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它能讓我們把平時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還能增強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讓我們切身感受社會競爭之激烈以激勵我們認真學習。

一場電影是一種文化,從第一秒開始它就是一羣人思想,行爲與態度,我們通過對大學生看電影情況的調查來反映,以便能夠了解看電影方面的問題,爲學校瞭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提供科學依據,爲大學生對看電影態度提更有針對性的意見。

本次調查以網上調查爲主,以大學生爲調查對象,隨機抽樣。本次調查爲了使結果更具有科學性和普遍性。本次訪問量爲66人,收到的問卷數爲22人,其中有效問卷佔19份。其中男問卷有13人,女生爲6人,如圖所示:

1. 伴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娛樂休閒方式也在不斷增多。看電影作爲其中的一種,受到大學生的普遍青睞。據調查:

通過此表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大學生來說,看電影的確是不錯的休閒娛樂方式,沒有人不喜看電影、從中得出,偶爾看電影的人數佔總人數的52.63%,經常看電影的人數佔5.26%,平均每一個月一次的佔總人數的31.58%。這說明喜歡看電影的青少年佔大部分,電影在大學沈及年輕羣體中集郵市場,很多調查者說目前電影精品太少,尤其是國產電影中好的作品寥寥無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作品的喜好。

下面是關於看電影人年齡的調查: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隨着年齡的增長,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對電影的喜愛程度在減弱。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調查明顯呈現出這一趨勢,對於大學生,開始與社會接軌,思想上更成熟,可支配的實間多,能承載的東西也多,正因爲如此才使得他們對電影的熱情不如青少年。他們可以感受更多的東西。不單單是動畫可以是文學,可以是社團,可以是嘻哈。等等,每個熱播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至於成人的話。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於動漫的熱情在降低。主要是成年人關注的東西更多思想更爲成熟,不可能爲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及至金錢。

本次調查問卷中有倆道題主要是爲了充分了解目前國內各個年齡層在電影方面的消費途徑及接觸渠道上的狀況而設計的。在具體調查中,我們只針對青少年和大學生倆類人羣進行調查:

從此表可以看出。電影院主要是票價的問題,目前四十元一張一張以上的電影票價對於學生來說是高價,在電影院看對於學生而說是一種相對奢侈的消費,但同時,電影院專業的音響效果,超寬的銀幕對於學生來說絕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3D影片,更需要在電影院藉助專業的工具才能達到完美的視聽享受。

電影的衍生產品是現代產品產業盈利模式中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延長電影產品的優勢產業鏈。相關調查顯示,影視產業的70%利潤來自其衍生產品。衍生產品不僅可以帶來豐厚利潤,還可以帶動就業,促進相關產品及市場更好更快的發展。衍生產品主要包括動漫相關的遊戲,玩具,視頻網,主題公園,遊樂場,日用品,裝飾品等,範圍=較寬,產品種類也教多,可以說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具有潛力的大產業:

以上的調查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電影在青少年和學生中很有消費的,電影產品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而電影產品的衍生產品市場空間更大。

電影市場的調查中,我們看到可中國電影市場的縮影。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從不足出發,瞭解青年消費者的需求,走市場化路線,電影的衍生產品應該與時代相結合創新是根本與時俱進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正確道路,只有不斷改革,吸收經驗,我們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前景。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20xx年4月-10月,市婦聯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六大駐青高校聯合開展了這一調查,關於女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據統計,六大駐青高校20xx年應屆畢業生中女大學生10782人,本次調查共發出女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兩種調查問卷共7005份,。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的就業率、一次簽約率和月收入均低於同屆男大學生。那麼,女大學生們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呢?

擇業觀念仍存在誤區

調查結果顯示,在對理想工作單位的選擇上,69%的女大學生選擇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及三資企業,重點考慮的因素依次爲職業穩定且高報酬、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工作環境好、有社會保障。就業熱點仍然集中在我們傳統認爲的所謂“適合女性從事的行業”,如醫院工作者、財務、審計、銀行職員、新聞工作者、餐飲旅遊、市場、廣告、公關、行政、文祕等,調查報告《關於女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可見女大學生對自身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她們寧願放棄自己的專業,也要追求體面、收入高的工作,這無疑延長了她們求職的時間,增加了她們就業的難度。

求職過程中遇性別歧視

在問及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65%的人回答是求職過程中遇到過男女不平等的情況,主要表現是:用人單位在招聘簡章中明確寫着“只限男性”、“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等字樣,也有些用人單位雖沒明確說只要男性,但女大學生在面試中也被問到過帶有性別傾向的問題,如“我們這個職位會經常要求加班加點,你認爲女性從事合適嗎”和“你有男朋友嗎”等等。

而用人單位被問及選人首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時,86%的單位認爲他們看重的是“綜合勞動能力”(勞動效率),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看勞動力成本。女大學生工作後結婚、生育、哺乳、養育幼兒的職能對工作會產生一定影響,在此期間,企業需要安排人選臨時替代其工作,從而增加企業的勞動成本。

缺乏實際操作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因缺乏工作經驗和應試技巧而被用人單位拒絕的女大學生高達87%。在問及用人單位女大學生的素質能力有哪些不足時,59%的單位回答是女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成本高,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招聘有過工作經歷的大學生。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校園裏,剛打掃完的地面上,經常會出現一些食品的包裝袋、冰糕棍或是瓜子皮等垃圾,不僅使我們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而且嚴重影響了我們學校的環境衛生。那是因爲我們許多同學買零食吃,所以地上有很多的垃圾。

我們學校裏也有一個小賣部,我發現,每當下課鈴敲響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爭先恐後的跑去買零食吃,這時,小賣部就擠得水泄不通的。有的同學害怕上課了,就抓起零食大把大把的往嘴裏塞,上課鈴敲響的時候就一邊嚼着零食一邊不緊不慢的走回教室,回到教室的時候,嘴巴里的零食就消失啦! 學校裏雖然一再強調不準吃零食,家長也不允許孩子經常吃小零食,可他們爲什麼還要去買去吃呢?也許是被小食品的花哨的外觀所吸引,也許是對小食品的良好的口感所吸引,也許是對經常吃小食品對身體的危害不瞭解,才趨驅使那麼多的同學對小食品那麼鍾情。爲了讓同學們更多的瞭解小食品的保質期,小食品的營養成分,並且引導他們不過多的吃小食品,特做了如下題目的調查。

  調查問卷

1.你很喜歡吃零食嗎 ()

A. 很喜歡B. 較喜歡C. 不喜歡

2. 你買零食時是否考慮到零食的質量問題()

A. 經常 B. 偶爾C. 從不

3. 你買零食時會先看零食的商標嗎()

A.經常 B. 偶爾 C.從不

4. 平時購買食品,你是否會看保質期和生產日期()

A. 每件食品都會看B. 貴重的纔看 C.從不

5. 如果事先知道是“三無食品”你會吃嗎()

(無商標、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

A.經常 B. 偶爾 C. 從不

6. 你有過因吃零食而導致拉肚子的現象嗎()

A. 經常 B. 偶爾 C.從不

7. 你平時是否會關注生活中的食品危害問題()

A. 經常 B. 偶爾 C. 從不

8. 平時購買食物時,你是否會先了解食物的成份()

A.經常B. 偶爾 C.從不

9 .你每月用於零食的金錢大約是多少()

A. 小於10元 B. 10-30元 C. 30-50元 D. 50元以上

  二、調查數據情況及分析

這次共調查了我們班50個同學。

第一個題目選A的35人,選B的10人,選C的5人,從這個調查的結果分析,大部分的同學都喜歡吃小零食,這也正符合了小同學的年齡特點。但還有些同學不太喜歡吃,大多是男生。

第二個題目有10個同學考慮食品質量,偶爾考慮的佔了15個,還有25個同學是不考慮食品質量的,就不管自己吃的什麼。

第三個題目,選A的8人,還是有不少的同學在買小食品的時候還是看看他買的什麼東西的,但是還有30個同學只是偶爾看食品的商標,這說明還是有不少的同學連看都不看的就去買了要吃的。

第四個問題的結果是10個同學經常會看的,還有20個偶爾看生產日期,還有20個是不看這個問題的,太可怕了。

第五個問題的結果是選A的有10個,選B的有24個,選C的16個,這個結果說明有的同學明明知道是三無食品可還要吃,這說

明他們太喜歡吃零食了,通過這個調查,希望同學們明白以後要注意食品的質量問題。

第六個問題的結果是有3個同學經常導致身體不舒服,15個同學偶爾有身體不舒服,這說明有不少的同學曾經受小食品的傷害。

第七個題目的調查結果是選A的0個,選B的15個,選C的35個,這個數據說明了同學們對於小食品的安全隱患完全不知道。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提醒孩子們注意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第八個題目的結果是調查同學們是否瞭解食物的成分,選A的同學只佔5個,選B佔12個,選C的佔33個,有這麼多的同學是不瞭解食品的成分。

第九題的結果是選A的有13個,選B的20個,說明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零食佔據了零花錢的絕大部分,也說明我們的同學節儉意識還不夠強。

調查的結果是非常令人吃驚的,同學們對於小食品的瞭解,以及吃小食品對自己的危害瞭解得如此少!足夠讓所有人重視!

  三、國小生愛吃零食的原因

1、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絕大部分家庭比較富裕,我們雖然是農村學校,但家家戶戶都靠種棚發了財,因此孩子要是找他們要錢,說什麼要買本子、筆、橡皮什麼的,家長一般不會拒絕,給個幾塊錢很正常。每逢春節,小孩子都能獲得很多的“壓歲錢”。 “壓歲錢”上千元都很正常。

2、社會環境的影響。大人們隨意地啃食零食,而且隨意地亂扔果皮、垃圾,孩子們看到眼裏,記在心裏。

3、家長溺愛。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家長們尤其是爺爺奶奶都溺愛自己的獨苗,很多父母忙於種棚賺錢,每天早出晚歸,對孩子的照顧不夠,爲了能彌補自己心裏的愧疚,常常以金錢的方式來表達。

4、電視廣告的影響。同學們常常受廣告、電視食品宣傳影響,看什麼包裝希奇,色彩鮮豔就選購什麼,電視廣告什麼就要買什麼。

5、同學們自身貪玩好吃。他們整天關注的事情,除了玩就是吃零食了。

6、受身邊同學的影響。很多同學見到別人吃零食,很愛去湊熱鬧,過過嘴癮。一旦覺得好吃就會效仿,買來一飽口福。

從調查的結果分析看,主要存在以上幾點原因。同學們吃零食究竟存在多大的危害呢?

  四、吃零食存在的危害

1、影響食慾,影響生長髮育。有些同學經常吃零食,如以餅乾、方便麪等替代一日三餐。零食中的酸、甜、鹹、辣等各種味道都非常的強烈刺激,經常吃,會造成味覺的破壞,進而對一般的飲食根本不能引起食慾,影響其生長髮育。

2、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多人吃零食常常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如在公路邊,大街上,邊走邊吃。這樣不僅有損身體健康,還會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生病。

3、影響身體健康。人的身體器官都有它活動的規律,到了一定的時候,會產生飢餓的感覺。經常吃零食,常常就強力打破這種規律,必然就會對身體器官產生危害。經常吃零食還會加重人的胃腸負擔,使胃腸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中,得不到休息,因而會減弱消化器官的工作能力,引起消化不良症。

4、對環境形成污染。絕大多數吃零食者,都愛把零食包裝隨意扔掉,對環境造成破壞。甚至少數同學把零食尤其是辣皮之類的帶到教室,在教室裏形成了一股怪味並且影響了他人的學習。

5、浪費金錢。經常吃零食,容易造成浪費,不利於養成艱苦樸素的作風。

既然吃零食的危害這麼多,怎樣解決同學們愛吃亂吃零食這一難題呢?

  五、解決國小生愛吃零食的辦法

1、家校結合,加強教育,使其認識危害,正確對待零食。國小生正處在一個可塑性很強的生理、心理階段,有必要及時對他們進行生理、心理的知識教育,讓他們正確對待“零食”,認識經常吃零食對身體的危害性。

2、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人的習慣不是生來具有的,是受家庭和社會環境影響而形成和發展的,家長和老師可以教育學生以良好的飲食習慣替代不良習慣。

3、控制零花錢,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家長要有目的地控制給孩子的零花錢,這樣就能使同學們做到不該買的不買,不該吃的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同學們吃零食。

4、老師和家長要有正確的對待態度。面對學生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不必大驚小怪、小題大做,不要一看見學生吃零食就大發雷霆,大聲喝斥。如果這樣,就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得不償失。

5、定時定量吃零食。吃零食的現象既然一時無法消除,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控制。引導學生在固定的時間零食,最好是在正餐前一至二小時,供給量不要太多,以免影響正餐的食慾。這樣既減少了同學們隨意吃零食的壞習慣,也對同學們身體健康有益。 以上就這次調查的結果。我在調查過程中收穫不小,不僅知道了應該注意小零食的質量,還知道了吃小零食的危害,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有幫助。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大家以後少買一些零食吧!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一、提出問題

我們班同學雖然戴眼鏡的很少,但眼睛近視的卻有不少,只要稍微往後坐一點就會看不見老師在黑板上或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的東西。所以我特地調查了一下國小生近視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問題

大多數同學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才造成近視的,典型的近視原因有:

1、看電視時間過長。

2、長時間玩電腦。

3、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燈光下看書**年度關於國小生近視的調查報告**年度關於國小生近視的調查報告。

4、遺傳因素。

5、不合理飲食。

6、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三、得出結論

近幾年來,我們班同學戴眼鏡的越來越多,近視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四、措施

1、看書時坐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

2、儘可能少上網、少看電視、少玩遊戲機**年度關於國小生近視的調查報告工作報告。

3、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

4、不要在坐車或行走時看書,不要躺着看書。

5、定期複查視力、到眼科醫院檢查。

**年度關於國小生近視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才上國小,可我發現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很多,有的同學甚至低於4.5,這也許給他們以後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不便.所以,我想借用這次機會,去研究一下國小生的視力主要涉及哪幾個因素.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視力的原因的書籍,報刊,網站等,瞭解國小生視力下降的原因.

2.派發 調查問卷 ,瞭解國小生視力下降的自身原因於人數.

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下降導致的結果.

三.調查情況和質料整理.

四.結論

根據資料與調查報告的統計表明,造成視力或視力下降的原因有:

1.做作業時的姿勢姿勢.

2.每天花在上網看電視的時間較多.

3.做眼操時不夠認真.

4.看書姿勢姿勢. 所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保護視力的重點,請不要讓心靈的窗戶受到傷害.

針對沒有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的同學的建議:

1.儘量不要在傍晚以後不開電燈看書或作業.

2.做作業時要嚴格做到 一拳一尺一寸 的目標.

3.晚上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儘量不要關燈,因爲這是導致視力下降的一個重點.

4.不要長時間坐電視.電腦前,更不要長時間玩遊戲.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指所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符,目前,大學生就業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很普遍,並隨着近年大學生就業難的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20xx年就業藍皮書中調查研究表明,全國20xx屆本科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爲67%,高職高專畢業生爲57%。

本調查旨在研究近年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程度,從地區、高校層次、學歷層次、專業、個人意向等方面對專業對口的情況進行分析,從已經就業人員的就業情況(近5年)和即將就業的應屆生的就業意向兩方面綜合調查,並分析大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對職業發展可能存在的影響。

本次調查中,針對已就業人員,在全國範圍內採取網上調查和實地隨機調查形式進行調查,針對應屆畢業生,在全國有代表性的地區(北部選擇北京,中部選擇河南、湖南,南部選擇廣東),選擇不同層次的高校採取實地調研形式進行調查。本調查實地調研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6份。網絡調研問卷完整填寫量爲94份,實地調研和網絡調研共收到990份有效問卷。

基本情況 (一)接受調查者情況

1.性別

接受此次調查的大學生性別比例爲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於女生,但性別比例基本均衡。

2.學習層次(學歷)

接受調查者專科(高職)佔25.53%,本科佔29.79%,碩士研究生佔28.72%,博士研究生佔15.96%。本科生所佔比例最高,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三個層次的調查對象人數比例相差不大。

3.最後獲得學位的學校層次

接受調查者的最高學位獲得學校分佈於各層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佔31.91%,“211”高校佔10.64%,非“211”普通本科高校佔34.04%,高職高專校佔23.4%。學校層次中位於中等的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比例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構成結構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顧了較高和較低層次的高校。

4.獲得最終學位大學所處地區

接受調查者最後就學的大學所處地區主要位於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內陸佔42.55%,南部佔36.17%,另有小部分屬於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1%)。

5.所學專業

接受調查者的專業分佈爲理科(自然科學)佔59.57%,具體學科根據受調查者的填寫有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環境科學、醫藥、護理、園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專業;文科(社會科學)佔40.43%,具體學科根據受調查者的填寫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經濟學、會計、財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專業分佈較廣泛。

6.所學專業就業面判斷

受調查者對本專業的就業面判斷,認爲就業面廣和限於專業相關領域的分別爲約40%,認爲就業面窄、需求量小的佔18%。主觀判斷總體較爲樂觀。

7.年級

受調查者中已畢業工作的大學生和在校生約各佔一半,具體而言,20xx年的應屆畢業生佔18.09%,非應屆的在校生佔26.6%,20xx年及以前畢業生佔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佔約一半的情況讓兩類調查對象較爲平衡。

(二)接受調查者的對口就業情況與就業滿意度

8.未來工作的專業對口意向

接受調查的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度的意向爲,嚴格限本專業的佔7.06%,與本專業相關即可的佔56.47%,對專業無要求的佔17.65%,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佔18.82%。可見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工作的專業要求不嚴格,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對就業的專業要求寬鬆。

9.對未來的工作設想

接受調查者對未來工作設想情況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楚,但都願意嘗試,42.68%的人表示考慮得很清楚,還有1.22%的人從來沒想過工作的事。對未來工作呈積極態度的人接近99%。

10.就讀學校及院系的職業規劃指導情況

接受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15.66%的人接受過所在學校和院系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53.01%的人在入學時接受過職業規劃指導,還有31.33%的人從未接受過職業規劃指導,未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的學校或院系超過三成,比例偏高。

11.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對口情況

接受調查者中,有略多於一半的人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部分相關,剩下的一半中,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完全對口的佔26.83%,不相關的佔20.73%。可見,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達到八成。

12.就職年份

接受調查者中,就職年份在2年以內的佔67.12%,2年到5年之間的佔26.03%,5年以上的佔6.85%。大部分就職年份較短。

13.對現在工作內容和狀態的態度

接受調查者中,對當前的工作狀態很滿意的佔15.94%,表示一般的佔71.01%,表示不滿意的佔13.04%。

14.認爲專業不對口對工作發展有無影響

接受調查者中,認爲專業不對口對工作發展影響很大的佔17.33%,認爲影響一般的佔70.67%,認爲沒有影響的佔12%。其中認爲專業不對口影響一般的與對當前工作狀態滿意度一般的比例非常接近。

15.目前是否有跳槽打算

接受調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沒有跳槽意願的佔22.67%,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的佔70.67%,時刻尋找機會跳槽的佔6.67%。對於跳槽表示不急切也不排斥的態度較平和者所佔比例,與對目前工作狀態滿意度一般的比例一致。

16.專業不對口對跳槽意願的影響

接受調查者中,認爲專業不對口是導致跳槽的原因的人約佔60%,認爲想跳槽是由於專業不對口以外的其他原因的約佔40%。全部或部分由於專業不對口導致跳槽想法的超過被調查者的一半,說明專業不對口有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和延續性。

結果分析 學校與專業類型影響對口就業情況,就職年份影響工作滿意度

(一)在校大學生中,文科生認爲就業面廣,對未來工作接受範圍寬;理科生認爲就業面窄,對未來工作專業要求較嚴格

對於文科(調查對象中包括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經濟學、會計、財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和理科(調查對象中部包括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環境科學、醫藥、護理、園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專業)學生所認爲的本專業就業前景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爲就業面廣的學生中,文科學生超過2/3,理科生只有略多於兩成(圖1)。文科(社會科學)由於所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經濟各方面較爲貼近,兼容性較強,所需應用的場合較多,學生對於專業就業面的預期較爲樂觀;而理科(自然科學)由於所學內容專業性和排他性較強,學習對象的特定性導致就業的兼容性不夠,學生認爲就業面的範圍要求較爲嚴苛(限與專業相關,就業面窄)。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就業面的預期不同,因此未來工作意向也有差異。文科學生受訪者未來意向工作與專業相關或對專業無要求的比例均高於理科學生,但表示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受訪者,在理科學生中所佔比例(26%)大大高於文科學生比例(8.6%)。

調查結果表示,文科學生就業意向靈活性較強,可接受範圍較大,對專業相關的要求低,對本學科的認可度較高。理科學生就業意向或較嚴格地限制爲本專業相關,或對專業認可度不高(表現爲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這與以往理科生就業率高於文科生就業率,理科就業面相較文科更廣的認識有所差異,但也能得到解釋:因爲以往的理科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選擇自主性較樂觀,使得現在的理科學生仍堅持未來就業與專業相關,而過去不容樂觀的文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使得現在的文科學生越來越放寬專業限制標準,降低就業要求,造成了“文科學生就業面更廣”的這種認知假象。

(二)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情況最好,非“211”本科高校次之,“985”高校和“211”高校最差

總的調查結果中,學校進行過一次職業規劃指導的佔53%,集中指導次數大於3次和爲0次的分別佔15.7%和31.3%。對受訪者的學校層次進行分類分析後發現,不同層次的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的差異較大。高職院校由於其“職業院校”性質,學生就讀的結果是面向就業,因此比較關注學生就業問題,進行過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超兩成,進行過一次職業規劃指導的近七成,而沒有進行過就業指導的約一成。其次爲非“211”本科院校,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近七成,從未進行過就業指導的約三成。“211”高校職業規劃指導情況差別較大,進行過3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超過四成,是四類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從未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也超過四成,使得總體職業規劃指導平均情況處於較差水平。“985”高校進行過三次以上職業規劃指導的僅爲7.4%,爲四類中的最低值,從未進行過職業規劃指導的比例超過四成,總體情況爲最差(圖2)。

調查數據顯示,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指導的情況與自身的定位是相關的,高職院校是以培養面向就業的職業技術人才爲主,故非常重視職業定位和指導;非“211”本科院校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方面弱於“211”和“985”高校,畢業生直接就業的比例也較高,進行就業指導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從就業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類學校中的競爭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屬於研究型高校,更傾向於培養學術領域的專業人才,也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故不是特別關注就業;同時由於學校層次和知名度較高,其學生在擇業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種種優勢使得學校不那麼擔心學生的就業問題。

對於不同層次學校的畢業者,就業與所學專業對口情況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優於非“211”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但差別不明顯。雖然學校層次差別較大,但高職高專學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過較好的職業規劃指導,有效地縮小了在就業方面與其他兩類高校的差距,充分說明學校進行適時恰當的職業規劃指導作用明顯。

(三)已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專業不對口比例理科高於文科

雖然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中,理科生對專業對口程度要求較高,但對實際已就業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情況並非如此,所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對口情況中,不相關的比例在理科畢業生中的比例爲文科畢業生的3倍多。具體而言,理科畢業生中,從事職業與專業完全對口的約佔三成,稍高於文科畢業生,部分相關的約佔四成,不相關的約佔三成;文科畢業生中,從事職業與專業完全對口的約兩成,部分相關的約七成,不相關的僅一成(圖3)。

調查結果一方面說明理科學生雖然對就業專業契合度要求較高,但在實際就業中,其被接受範圍更廣,一些用人單位在某些職位沒有明確專業要求時,更偏向於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業可塑性更強。而文科生雖然就業意願寬泛,但實際就業中,用人單位對其專業相關度要求較高,能從事不對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對於“是否對口”和“對口程度”的判斷,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由於文科所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各方面貼近的可能性更大,成爲“萬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畢業生做出“從事職業與專業相關”的判斷的比例更高。

同時,理科畢業生的專業不對口比例較高也可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專業對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學專業知識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盡其才”,某種程度上是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浪費,此爲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說明理科的就業靈活度高、適用面廣,經過系統理科知識訓練的人在即使相關度不高的崗位也能勝任,較具邏輯性的理科思維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此爲具有優勢的一方面。

(四)在校生學歷越高對就業專業對口的期望越高,已就業者對口比例最高的是碩士學歷,最低的是本科學歷

在調查中表現出的就業意向受學歷的影響較爲明顯,學歷越高對就業專業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未來工作與專業相關,剩下兩成則表示不想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受訪者中沒有一人表示對就業的專業無要求。這說明博士生對未來就業的行業領域定位較清晰,較長年份的學習和專業領域研究,對於未來工作的定位有所幫助。受訪的碩士生也是近八成表示未來工作要與所學專業相關,而對專業無要求和不想從事所學專業工作的各約一成。這說明碩士生對未來工作定位也較清晰,但是相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專業的工作,其靈活性稍強。對於大學本科和專科(高職)的受訪者,期望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分別爲略多於四成和不到四成,而專科(高職)的受訪者中表示對就業專業無要求的,高達近四成(圖5)。這也表明了較低學歷的在校生對於就業對口的期望較低。

實際已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對口情況與在校生的就業期望基本一致但略有差異。從事與專業(完全或部分)相關的比例最高的是碩士學歷,最低的是本科學歷。專科(高職)學歷的畢業生由於在校接受過面向就業的專門系統的“職業教育”,有較明確的就業去向,雖然在校生對就業對口的期望不高,但實際就業對口情況尚可。本科學歷的就業者的實際對口情況與期望較一致,均處於較低的比例。而博士學歷的就業完全對口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幾類,超過四成。

(五)就職年份越長跳槽意願越低,跳槽意願受就業不對口的影響較小

調查結果顯示就職年份對跳槽意願有一定影響,就職2年內和2到5年之間的受訪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比例均約兩成,而就職5年以上的受訪者該項比例翻了一番達四成。說明工作年份越長,工作的穩定性越強。還有約一成的工作2年內的受訪者表示時刻尋找機會跳槽,由於工作年份短,對工作的適應性和工作資源的積累都不夠,跳槽的成本也較低,於是工作中稍有不順就容易激起較強的跳槽意願。

同時,就業的專業不對口對跳槽意願的影響較小。受訪者中表示跳槽完全是由於專業不對口的僅佔4.5%。而專業不對口對跳槽的影響隨着工作的進行和深入會繼續變小。認爲跳槽的原因完全是專業不對口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本身沒有跳槽打算。而認爲專業不對口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的人中,超過八成的人表示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這說明實際工作中,跳槽和專業不對口沒有直接聯繫。

(六)就職年份越長工作滿意度越高,對現有工作滿意者也有跳槽打算

就職年份對工作內容和狀態的滿意度影響較大,就職2年內的認爲現有工作很滿意的僅佔13%,工作2到5年之間的認爲很滿意的佔17.6%,工作5年以上的該比例達到一半。而工作2年以內的受訪者有近五分之一明確表示對現有工作不滿意,但是工作2年以上的沒有此表示。

對工作不滿意者有略少於一半人表示在時刻尋找機會跳槽,這是不難理解的。同時,對現有工作滿意的受訪者也有略少於一半的人有跳槽打算,他們表示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雖然該比例與對工作不滿意的受訪者的該項比例很接近,但是含義完全不同。對工作滿意者的跳槽意願是爲了尋求更好的平臺,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雖然對現有工作滿意,但是也願意嘗試新的崗位。可見跳槽的原因並不都是負面的。

對策建議

加強指導,調整結構,正確認識 (一)加強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各高校應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加強職業素質和職業意識的培養。一方面,開設一定量的職業指導課程,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集中的職業規劃指導,在大學生入學時就進行相關指導說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課程內容和心態變化,實時跟進,及時關注和解答學生們與職業規劃相關的困惑和問題,使大學生有正確的職業心態和積極進取的職業觀,客觀冷靜地認識自己,爲畢業後順利對口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應重視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的接觸,加強“社會課堂”的開展,爲學生提供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的機會,尋找和開闢實習和實訓基地,加強學生對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的瞭解,明確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儘早制定就業計劃。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吃苦的精神爲出發點,提高個人的學業水平和職業核心競爭力。

(二)合理設置和調整高校招生名額與專業,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我國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促進了高等教育均等化發展,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也不斷增加,相對於崗位數量,畢業生供過於求的態勢愈加明顯。在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就業對口率勢必打折扣。在這種環境下,高校的人才培養亟須與市場對接。

要控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在源頭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停止大學擴招,合理設置高校專業與名額,參考市場導向,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同時,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廣職業技術體制,通過職業大學的教育渠道,培養訓練有素、職業感強的畢業生,達到解決就業率和對口率低的難題,加快我國轉型時期的產業升級。

(三)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支持校企合作爲畢業生提供對口就業機會

民辦高校是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財政性經費創辦的高校,在過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近年其優勢逐漸顯現,尤其是由實體企業出資創辦的高校,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是在爲企業儲備專業技術人才,採用“工學結合、就業直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畢業生對口就業的可能性。雖然目前對於民辦教育的分類管理模式尚無定論,但實業界和學術界都進行了關注和討論,應積極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高等教育,倡導以企業爲支撐的民校自己根據需要培養人才,自己解決對口就業。

校企合作是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模式,企業創辦的高校應加強同其他企業的合作,而沒有企業背景的高校更應尋求和加強與多方的合作,與企業簽訂人才供需合同,展開“訂單式”培訓,開拓和豐富學生的就業渠道。

(四)正確認識專業對口的意義,培養學生就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

最後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任何企業和個人都不應過分誇大就業專業對口的重要性。對口就業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資源,減少了人力資源和知識浪費的現象,但在不能保證對口就業的前提下,更應重視求職者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挖掘和發揮個人潛能,規避不對口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對於求職者個人,應勇於嘗試不對口行業的工作,進行行業瞭解和職業規劃,主觀上增強就業的靈活性,分析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尋找個人能力和興趣與不同行業工作的契合點;同時加強通用知識技能的學習獲取,例如外語能力、計算機使用、軟件操作等,增強自身在各行業的適應性和兼容性。

其次,對於用人單位,也應改變不合理的招人條件,例如有些基層管理崗位,用人單位接收文史、政管等專業的學生,卻拒絕數理專業的學生,這是在求職者公平競爭的起點上進行了區別對待,這種招人方式應得到改善。另外,用人單位應鼓勵各專業交流,吸收具有不同視角的新鮮血液。

再其次,從職業發展和延續性來看,對口就業不具有必須性。就業者對於工作滿意度的判別,對口與否所佔比例很低。一旦進入職場,就不需要刻意強調所學專業與工作內容的差異,畢竟無論對口與否,差異是肯定存在的,而個人紮實的基礎、全面的知識、協調的能力、謙虛的態度,對於職業發展和延續都是很重要的。同時在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時,有適當機會可以考慮跳槽,更說明了職場中可塑性的重要。職業延續固然能讓個人厚積薄發,但是職業的流動性也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重要方面。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雖說本次社會實踐並不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但卻是我以一名醫學生的身份到醫院進行與我自己專業相關的一次實踐。今年寒假,我有幸來到社區醫院的鍼灸科進行實踐活動。在學校我們學習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雖說有些實驗活動,但尤其對我們大一學生來說,真正動手實踐的機會並不多,更別說與患者接觸了。作爲一名醫學生、日後救死扶傷的醫生,我們不僅要有一流的理論知識儲備,更要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才能讓自己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這就是我們參加社會實踐的真正目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在鍼灸科的學習,我已經能熟練地爲患者取針、拔罐、做電療,雖說不能真正爲患者做鍼灸、小針刀治療,但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做一名醫生的不易。鍼灸科室裏一天到晚瀰漫着艾灸的香味,就診患者常常會被薰的流眼淚,但這一切對醫生護士來說早就習以爲常,一天幾十個病人的門診量常常讓鍼灸科的主治醫師忙的焦頭爛額。這讓我不禁感慨,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醫生,需要的不僅是紮實的基本功、豐富的臨牀經驗,更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與超強的忍耐力。

雖說醫生在醫院工作,環境侷限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裏,但常常能與天南地北的患者接觸,所以視野還是比較開闊的。來中醫鍼灸科治療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患有頸椎、腰椎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中風後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另外因爲鍼灸治療對於一些急性拉傷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所以經常能夠看見進來時叫痛連天的病人回去時已經面露喜色,連聲向醫生道謝的場景。

通過這次的實踐,不僅讓我接觸到了病人,更堅定了我學用並重的理念。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只有充分了解身體每一部分的構造,不斷實踐後,才能做到下針有神、下刀有神。而我本次實踐的最大體會就是:醫學知識不進行實踐,學起來比較困難,如果理論學習與實踐相互交替進行,不但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同時也會增加同學們的臨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