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國小調查報告(集合15篇)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調查報告(集合15篇)

國小調查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語文教師深感語文學科真是越來越難教了,原因是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提高,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閱讀質量不高。這些現象,農村國小尤其突出。雖然課外閱讀作爲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農村學校以及教師的高度重視,各校也都在紛紛開展讀書系列活動,掀起讀書的熱潮。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部分學生讀書的熱情,但成效並不樂觀。各項讀書活動,表面上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但參與面窄,有的甚至流於形式,爲了完成任務而活動。語文老師常常抱怨,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沒見到學生語文素養的真正提高。這個問題受到了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帶領我校全體語文教師對此現狀做了進一步的研究,並申報了市級課題《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研究》,作爲課題組成員,筆者對所任教的年級進行了課外閱讀現狀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1、瞭解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2、通過調查,瞭解影響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有利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水平,達到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通過調查,針對學生讀書情況,應採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讓課外閱讀開展落到實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調查的對象:

本校全體六年級學生及學生家長,各275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

(一) 學生問卷調查表

(二)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

(三)家長問卷調查表

(四)家長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

五、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 農村學生閱讀量偏少。調查發現,一學期,讀課外書1至2本佔62.1%,3至4本佔15.6%,5本及5本以上佔12.3%;每天讀書時間在10分鐘左右佔58.5%,20分鐘左右佔34.5%,40分鐘左右佔7%。其主要原因,大量作業佔滿了課餘時間,語文老師以及任科均不夠重視,佔用了大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學生閱讀興趣不濃。調查發現,喜歡閱讀的佔10%,一般的佔38%,不喜歡的佔52%。;在讀書內容方面,隨意讀的佔69%,讀老師推薦的書籍佔12.4%,根據自己愛好選擇讀物的佔18.6%。農村父母在家讀書情況,經常讀的佔4.7%,偶爾讀的佔18.5%,從不讀的佔76.5%。由此看出,學生讀書的目的不夠明確,隨意性較大,教師、家庭在讀書氛圍方面營造的不夠濃,大部分學生讀書的慾望沒有被調動起來。

3學生閱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家裏藏書僅有1至2本的佔35.6%,3至5本的佔38.9%,6至10本的佔25.5%:家長給子女購書情況,經常買的佔11.6,偶爾買的佔70.5%,不買的佔17.9%;學生讀書主要來源,自己購買的佔3%,從學校圖書室借的佔60.7%,向同學借的佔36.3%。從此看出,由於農村學生受經濟的影響,農村家庭普遍不夠重視讀課外書,圖書室的書數量雖然多,但適合學生讀的書並不多,學生相互借閱數量有限,種類有限,因此,農村學生閱讀資源相對貧乏。

4、學生閱讀質量不高。調查發現,能堅持做讀書筆記的佔1.8%,應付老師任務的佔28.4%,很少做或不做的佔69.8%:教師檢查的情況,定期檢查的佔2.1%,有時檢查的佔10.2%,很少檢查的佔87.7%;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參與情況,1至2項的佔64.7%,3至4項的佔29.8%,5至6項的佔5.5%;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老師堅持上的爲0%,有時上的佔15.3%,很少上的佔84.7%。由此看出,學生閱讀質量提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指導不夠,不能及時的評價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學生參與的活動內容也少。

六、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怎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把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落到實處,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研究:

1、轉變觀念,更新思想。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教師、家長評價學生語文水平的標準,仍是試卷分數。雖然教育界呼籲建立“大語文觀”,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但傳統的思想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難以一時轉變。在教育教學中,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按時按質的上好每節課外閱讀指導課 ,指導並督促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並及時的給予評價。每天中午安排一定的讀書時間,不允許任何教師和學生佔用,倡導教師陪讀。在校園、班級營造一定的讀書氛圍,讓書香飄進每個角落。其次轉變家長的觀念,贏得家長的支持。教師要利用開家長會和家訪的機會,向家長宣傳讀

課外書的重要性,讓家長根據子女的需要,經常爲孩子多買一些課外書籍,並督促子女在家多讀一些課外書,少看一點電視,必要時,家長可以陪讀,營造一定的家庭讀書氛圍,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再次,轉變學生的觀念,通過多種手段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語文成績的評定,不再侷限於語文試卷上的分數。僅靠一本語文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遠遠不夠的。

2、激發興趣,呼喚熱情。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其一,教師可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書的內容,也可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其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我們可以通過在班級和學校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例如,筆者在班級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同學們講得滔滔不絕,觀衆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而且了激發了同學們閱讀的興趣。除此外,還可以在班級開展“每週一詩”誦讀活動,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積累,多積澱文化底蘊。

3指導方法,提高質量。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你才能事半功倍,讀書也是如此。然而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不利於課外閱讀質量的提高。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

(1)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有益的課外書籍。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

(2)上好讀書指導課。從閱讀方法上加以指導,讓學生把精讀和泛讀有機的結合,指導學生如何做好讀書筆記,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讓學生在平常的課堂閱讀訓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4)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積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爲“學習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中國古代學習論認爲“積漸成學”是讀書規律。

4、展示成果,重視評價。

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採用各種不同形式展示個人的閱讀成果。教師爲學生創造機會,提供展示的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圖書角、黑板報、中隊角、班級文化牆等,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獲得成就感。及時地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對學生持之以恆地閱讀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通過這次課外閱讀調查,筆者感到喜憂參半,喜的是課外閱讀越來越受到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重視,向好的方向發生轉變;憂的是學生讀書的熱情,讀書量以及讀書的質量還不夠高,今後在這方面加以研究,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

國小調查報告2

1、學生方面:

(1)學生興趣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針對農村國小學生的閱讀現狀,課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閱讀閱讀任務,讓學生帶着任務去閱讀,教師每天檢查,督促學生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家校的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閱讀,從不願意讀書到我要讀書,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閱讀的書籍也變得豐富多樣,識字量,閱讀量有了質的飛越。

(2)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了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

通過問卷調查,各老師發現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方法最關鍵。各位課題組的老師通過查找資料,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識字量,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把閱讀方法的指導滲透在教學中,並有獨立的閱讀課,教會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去閱讀各類的文章,學生在反覆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3)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學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語交際,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有作文課,學生往往不知道該些什麼,如何去寫。在開展了“我愛讀書、我要讀書”的活動中,學生積極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口頭表達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多樣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在通過要求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落,學生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帶動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身趨勢。

(5)閱讀帶動行爲,學生更加知禮儀、懂感恩。

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迷茫的雙眼;書籍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學生懵懂的心靈。閱讀可以明理,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讀書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生從書中知道了禮儀,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級中同學們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互幫互助的風氣已然形成。這是意外的收穫。

2、教師方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轉變了教學理念,從做好一個授課型的老師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老師。

(2)、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關於培養國小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解決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帶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數和質量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升趨勢。

(3)、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

通過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我教學理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面貌大爲改觀。而且經常與同事的交流,帶動了學校的教研工作,給學校教研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學校的教研面貌煥然一新。

(二)、顯性成果:

1、學生方面:

(1)、中華經典誦讀中才華的精彩呈現。

爲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廣大博深,增強了自信。學校的朗誦《中華少年》獲得鎮教育辦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縣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

(2)、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

本着“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通過對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爭勝心,在我校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讀書筆記,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

(3)、優秀作文投稿。

學生的優秀作文被推薦到各類的作文大賽中,其中劉佳傑、周文穎兩位同學在書信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王欣、魏亞傑兩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三等獎。

(4)、讀書小報的製作。

爲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顯著的就是四、五年級讀書小報的製作,小報的內容豐富,有讀書感悟、讀書名言、優秀文章等。同時,優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覽,既樹立了榜樣,表揚了優秀學生,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爭勝心。

2教師方面

(1)初步形成了適合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2)在教研組的活動中,我通過多種途徑亮出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多次開設課題研究課,“立靶子,樹典型”,不怕犯錯,大膽實踐,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我的三節語文課分別以公開課的形式,在教研組內交流、研討。我講授的《燈祭》在縣優質課評比中,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國小調查報告3

一、題目。要求明確、鮮明、簡練、醒目。一般不用副標題,字數不宜過長。

二、摘要。要求準確、精練、簡樸地概括全文內容。

三、引言(或前言、問題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因此要簡明扼要。

內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問題;

2、介紹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闡明研究的假設;

5、說明研究的意義。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這是研究報告的重要部分,以實驗研究法爲例,其內容應包括:

1、研究的對象及其取樣;

2、儀器設備的應用;

3、相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與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

五、研究結果及其分析。這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這亦要求現實與材料要統一、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切忌主觀臆斷。其內容:

1、用不同形式表達研究結果(如圖、表);

2、描述統計的顯著性水平差異;

3、分析結果。

六、討論(或小結)。這也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而其內容:

1、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2、本課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價值;

4、本課題目前研究的侷限性;

5、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七、結論。這是研究報告的精髓部分。這部分的文字要簡練、措詞、慎重、嚴謹、邏輯性強。主要內容:

1、研究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2、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是否實現了原來的假設;

3、指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八、參考文獻。

九 、附錄。如調查表、測量結果表等。

國小調查報告4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20xx年5月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調查範圍:10名中國小生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中國小生語文寫作現狀,從中概括寫作的漏洞與瓶頸,從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同時也爲同學們提供寫作的有效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提高中國小生的寫作水平。

二、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選項:

(1):21%;

(2):16%;

(3):33%;

(4):61%;

(5):54%;

(6):78%;

(7):17%;

(8):46%;

(9):67%;

(10):48%;

(11):36%;

(12)71%;

(13):10%;

(14):26%;

(15):49%。

三、調查分析

由問卷調查的統計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小生作文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的。其中,以選材老套、興趣缺失、缺乏新意、缺少觀察、不注重修改五大問題較爲突出。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創新素養的缺失是目前中國小生作文問題的關鍵。

從國小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寫作,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也只有真正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才能靜下心來寫作,而不是爲了迎合老師或試卷的要求,以一顆浮躁的心草草了事。因此,我們也應主動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物每一事,再用筆記錄下來,這不需花費我們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只要在生活的小事中積累素材,培育興趣。

現在,市面上層出不窮的《中國小生優秀作文大全》、《好詞好句好段摘抄》……這些如快餐似的"作文寶典"受到學生的歡迎,正是因爲它直接地將素材擺在我們的面前,不需我們自己繁鎖的加工、一遍一遍的打磨。也正是這樣,使大部分學生失去了作文寫作過程中最有趣的探索與觀察的過程。同時,也使得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要想寫好作文,其實並不難。這需要的只是我們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充滿熱忱的心,勤於練筆,堅持不懈,每個人的文字都能夠綻放光彩。也許寫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日積月累的詞句是美文的錦上添花,但只要真心對待寫作,無論是在現在的考場還是以後的生活中,一支筆都能成爲自己消遣的知心朋友。

國小調查報告5

調查源起:基於當前國小生身體普遍處於亞健康的現狀,我們必須認真透析和反思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健康教育的關注程度和實施力度。

衆所皆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偉大的教育家洛克更說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確實大多數偉人、思想家、學者、智者和各領域的精英都非常重視身體的鍛鍊和保養。然而在當代社會,人們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況,尤其青少年更是過早地揹負起課業重擔!這樣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嗎?他們是不快樂的,體質是不佳的,所以愛護、必須關心國小生的成長問題——亞健康!我們從國家、社會、家庭及國小生自身多方面反思,探究其原因,以尋求解決途徑。

國內外都十分重視健身教育問題,更關注青少年健康狀況,然而面對競爭的壓力,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家長的高標準高要求,學生柔嫩的背彎被壓重了,我們真不忍看到重重的書包、厚厚的眼鏡和各種貪吃貪睡,生活無序無規律的孩子就這樣長大!好的習慣是要從小培養,作爲社會的弱勢羣體還在成長中的國小生們,他們需要更多科學的培養和鍛鍊,需要良好的社會鍛鍊氛圍,科學的學校、家庭健身教育,加強體質,打好身體的底子,將來纔可能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

作爲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致力於研究這一現象,透析國家和教育機構對健身教育的實施,社會對健身教育的關注,家庭對健身教育的重視以及國小生的自我健身意識,從中發掘健身教育的缺乏而導致國小生的亞健康狀況,運用專業所學、參考文獻及自身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建設性的策略與方案,以引起社會對國小生健康狀況的關注,配合學校、家庭加大健身教育實施力度,提高國小生的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讓他們積極參與身體鍛鍊,健康快樂地成長!

調查基礎:

1、“亞健康”的含義:世界衛生組織認爲: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羣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羣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爲"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爲"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

2、作品基礎:《中國小暑期“課業加餐”情況調查報告》,我們有大量的調查報告,訪談記錄以及宣傳經歷,研究現在中國小生普遍課業負擔偏重而導致的健康不佳,身體、心理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令人堪憂!從這個研究層面引發我們對於國小生健康狀況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前瞻性!

xx年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強身健體積極鍛鍊——家鄉人民的保健意識考察》;

3、國內外已有研究參考:

①國小生身心健康教育作者:[日]阪人博子着,[中]王樹範譯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內容提要:教育孩子歷來是一個傳統而棘手的問題。在中國有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無論是家長、教師經常只是把孩子放在接受教育的被動地位;總是想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什麼和怎麼做,至於在啓發孩子自己主動地去做什麼和怎麼做方面下功夫就太少了。本書所介紹的對國小生的教育方法則相反,它通過在國小校日常發生的事情,教育孩子主動地自己培養自己。真正把國小教育當作啓蒙教育階段,讓孩子認識大自然,瞭解自己身體的一般構造和機能,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本書對家長及教師都會有很好的啓示。

②《國小生健康教育》作者:鄭日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圖書發行部(蘭色暢想)出版日期:xx—7—1

本書全面介紹了國小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旨在幫助國小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和感受國小生健康教育的專業性質、基本原理、實施方法及組織管理,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能以正確的視角對待國小生的身心健康問題,爲將來能參與這項工作打下初步的專業基礎。

③一些健康教育網站參考

④《xx年年江蘇省國小生健康教育知識競賽短信試題答案》引用地址:

研究方法:

1、發放調查問卷,加上訪問兩者並駕齊驅,雙管齊下。

2、信息的整理與數據統計:我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卷58份。(後附調查問卷2份)

3、充分利用書籍和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研究資料。

4、基於問卷邏輯,編寫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與分析:

“亞健康”狀態分析

從問卷第一大題——共有10種“亞健康”狀態,分析所得數據:62。1%出現過或正處在亞健康狀態,剩下37。9%的國小生沒有出現過亞健康的症狀。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佔20%,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處在“亞健康”狀態的。

國小調查報告6

調查目的:

寫作是義務教育的基本訓練之一。寫好漢字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特別是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寫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麼寫好漢字應該是每個國小生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如果一個學生連寫字都不愛,也不認真,寫出來的字不是東倒西歪就是缺胳膊少腿,那如何提高語文基本功?爲了指導寫作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寫好漢字,進行了本調查。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調查對象:

我校一、二年級寫作能力差的學生。

調查對象概況:

我們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學生素質相對一般。很多都是農民的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都比較差。學校有專門的寫作班,由語文老師兼任。

調查內容:

從11月20xx開始,我開始調查國小生的寫作情況。我先看了一些學生的日常作業,然後進班觀察學生的寫作情況。我發現100多名國小生中有很多不良的寫作習慣。因爲這些壞習慣讓很多國小生文筆很差,得不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也沒有人幫他們改正。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了。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寫法不對

寫作方法是否正確,關係到寫作的控制能力、靈活性和速度,直接影響寫作效果。書寫方法不正確導致書寫速度慢,難看。得不到周圍人的肯定,會導致學生不喜歡寫作。好的寫作方法必須從小培養;否則,一旦習慣形成,就很難改正。

二、書寫姿勢不當

寫作姿勢對於練習寫作非常重要。正確的書寫姿勢不僅能保證書寫自如,減少疲勞,提高書寫水平,還能促進兒童身體的正常發育,預防近視、斜視、脊柱彎曲等疾病。所以一定要重視。

有些學生寫字時,爲了避開鄰居,不互相干擾,喜歡垂下左肩,拱右肩,橫着寫字。當身體傾斜時,作業本是傾斜的。我們一般寫橫排的圖,因爲視覺原因,總會有輕微的傾斜,而橫排的字傾斜更大。久而久之,字裏行間的畫就會傾斜;嚴重,甚至整個字,整行字,整個字都歪斜了。

第三,不熟練

漢字的特點是箱形結構,所有漢字都是由不同的筆畫組成的。孩子開始寫的時候,一般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和寫,一個字也不完整的讀和寫。這樣很容易造成視疲勞,手疲勞,一時半會也不想寫了。

第四,經常使用橡膠

過分追求完美,看着自己寫的字還不如書上的字,拿起橡皮擦擦。讓筆記本不是鼻子就是眼淚。書很髒,我不喜歡寫,因爲我累了。

第五,缺乏諮詢和評估

有的家長比較忙,孩子剛接觸寫作,寫的好不好不做任何評價。孩子帶着完成任務的心理來彙報作業,隨便寫就寫完了,不然就不寫了。越是不寫,寫的越慢,醜的連想都不想寫。

調查結果和經驗

學生寫作中存在突出問題,希望能引起各位老師的重視。國小一定要加強寫作方法的教學,端正寫作姿勢,對作業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練習寫作,寫出正確優美的方塊字,讓每一個學生都熱愛寫字。

低年級的學生更年輕,可塑性更強,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更重要。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始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如:注意寫作、閱讀清晰、邊思考邊寫作、寫作時不東張西望、不做無關緊要的事情等。,可以概括爲以下四點:

1、正確書寫

寫的對不對,直接影響到寫的速度。正確的書寫方法應該是:右手寫字,拇指和食指的關節在離筆尖一寸左右的地方自然彎曲;中指第一段墊在筆桿下端;無名指和小指自然依次彎向手掌,置於中指下方;筆桿後端靠在食指根部附近的虎口上,與紙面成50度左右的角度;五指自然結實,手心要空。

2、再想想寫作

很多國小生習慣了邊讀邊寫,即一筆一劃,或者一筆一部分地寫,這樣不僅影響了文字的美觀,也大大降低了書寫速度。對於大一新生來說,剛開始可以“邊看邊寫”,但當具備一定的寫作基礎後,一定要幫助他們養成“先思考後寫作”的習慣:仔細觀察筆畫的變化,處理結構,分析筆畫順序的規律,做到“有意先寫”。

3、保持好心情

寫作時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寫作速度。寫作時,挺胸收腹,心情愉悅,密切關注。當然,安靜的環境很重要。現在,有些老師會在學生寫作時播放一些輕音樂。其實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寫作時,老師不要說太多,以免干擾學生的寫作。

4、堅持不懈地練習

提高寫作速度,熟練度是基礎。首先要勤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練習寫作的時間,力求每節課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練習寫作,並提出適當的速度要求。其次,要注意引導學生總結單詞之間的區別和聯繫,認識和掌握同類單詞的共同點,引導一個單詞,帶動一類單詞,在規律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在練習中體驗規律,用規律更好地指導練習,鞏固和提高寫作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

5、少督促多表揚

當孩子做事很慢的時候,很多父母喜歡不停的喊叫催促。結果我覺得我越催,孩子動作越慢,越差。父母更生氣了!所以他批評他,一旦他批評了孩子,他就不喜歡這樣做。當你的孩子很快的時候,讚美他。慢的時候假裝看不見,故意淡化,讓孩子慢慢提升自己。我相信孩子不會擔心寫作。

國小調查報告7

朗讀,是藉助語音形式,生動形象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語言活動,是一項比較複雜的語言藝術,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①通過朗讀能更深刻地體會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且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段學生應達到的朗讀水平,如國小五六年級,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很重要。可是五年級國小生的朗讀能力現狀如何呢?筆者進行了一次調查,並且進行了數據分析。由於朗讀是一種複雜的行爲過程,要對朗讀能力進行全面檢測是比較困難的。本測試主要把測試內容劃分爲朗讀水平、朗讀興趣、朗讀改進三方面,對被試者的朗讀行爲進行量化分析。本次調查與測試對象是:訥河市實驗學校和實驗國小五年級學生,分別從兩個學校抽取一百人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95份,有效問卷191份。以有效調查問卷作爲分析對象,用SPSS1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並做出定性分析結論如下。

一、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

(一)學生的朗讀水平

1。對學生朗讀水平的調查,爲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朗讀三個方面。其中能夠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大聲朗讀的學生佔27。5%,認爲自己總是能大聲給同學們朗讀的佔17。6%,有時能大聲朗讀的佔34。1%,說明能夠勇敢地大聲朗讀的學生還是佔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希望在同學面前通過大聲使自己的朗讀取得好的效果的。關於朗讀的效果方面,在朗讀的過程中,會讀錯字的學生佔23。1%,經常會讀錯的學生佔7。7%,有時會讀錯的學生佔51。6%,說明讀錯字還是朗讀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也是影響朗讀效果的主要原因。另外,能把文章流利地朗讀出來的學生佔37。4%,能非常流利地朗讀文章的佔18。7%,說明這方面學生認爲自己能非常流利地朗讀文章的學生還比較少,這個問題可能會受讀錯字的一些影響。第三方面,認爲朗讀還存在讀不出感情的問題的學生佔31。9%,認爲朗讀總是出現這種問題的佔6。6%,有時會出現的佔36。3%,說明學生還是能夠正視自己在朗讀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2。朗讀習慣、朗讀配合、教師評價等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朗讀習慣方面,讀課文時,有時會用手指讀的學生佔15。4%,總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佔6。6%。這說明學生的朗讀習慣還是比較好的。同時要注意,指讀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一方面會影響速度,另一方面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應及時糾正。在朗讀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讀時,能很好與他人配合的學生佔28。6%,能很好與他人配合的佔29。7。說明學生還是有願望讀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師評價方面,讀完課文後,能得到老師稱讚的學生佔34。1%,總是能得到稱讚的學生佔35。2%。但朗讀的習慣、配合和教師的評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朗讀的效果,反映朗讀水平高低還主要是看朗讀過程中是不是經常讀錯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這些方面,通過調查顯示,學生在這三方面還需努力提高,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學生的朗讀興趣

對於學生朗讀的興趣,調查也設計了七個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1。在內在心理方面,喜歡朗讀語文課文的學生佔36。3%,非常喜歡朗讀課文的學生佔33。0%,表明學生還是很喜歡朗讀語文課文的。這可能是由於語文課文的可讀性比較強,大多是文學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其內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較強的。但表現在課堂上,喜歡主動舉手給大家朗讀課文的學生佔18。7%,非常喜歡主動給大家朗讀的佔26。4%。說明學生還是不願意主動表現自己,而更習慣於通過老師的提問,然後做出很好的表現,從而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同時,學生很希望得到老師的稱讚,數據表明,這樣的學生佔34。1%,非常希望得到稱讚的佔35。2%,說明學生在朗讀方面有強烈的願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另外有佔24。2%的學生認爲朗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46。2%的學生認爲朗讀語文課文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表明他們對於朗讀語文課文的興趣還是頗高的,並且有35。2%的學生認爲大家朗讀得都很好,認爲大家朗讀得都非常好的佔25。3%,學生普遍對他人的朗讀能力還是予以肯定的。這說明雖然他們還是國小生,但對於他人還是能夠給予客觀評價的。

2。在外在表現上,早讀課老師不在時,能主動朗讀課文的學生佔15。4%,能完全確定自覺朗讀的學生佔16。5%,說明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是差一些,這可能與他們的年齡還小有關,不能自覺自動地讀課文,還是想幹一些更有意思的事。如課下時間有時也會讀課文的學生佔14。3%,能確定有時會在課下讀課文的學生佔9。9%,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學生朗讀水平爲什麼不高,缺少練習,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學生在朗讀改進方面的表現

學生在朗讀改進方面的表現我認爲很重要,因爲通過調查表明,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改進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從對待改進意見的態度和能付諸行動去改進兩個方面進行調查,設計了六個問題。

1。在對待改進意見的態度方面,能採納老師改進意見的學生佔27。5%,能很好地接受老師的改進意見的學生佔40。4%,有時會接受的佔24。2%,可以充分地說明學生還是能夠接受老師的改進意見的,一方面認爲老師說的對,老師有一些權威性在裏面,另一方面還是願意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的。當同學之間提出改進建議能夠慎重考慮的學生佔26。4%,願意慎重考慮的學生佔31。9%,有時會考慮的佔31。9%。對於同學之間建議的接受程度比對於老師的建議的接受程度要差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對於老師的信任度更高一些,但後一個數據表明學生有時還是會重視同學的改進意見的。另外能給別人一些改進意見的學生佔19。8%,確定能給同學一些改進意見的學生佔19。8%,有時會給同學一些改進意見的學生佔35。2%,這可能存在學生自己本身的一些原因,可能認爲自己的朗讀水平不高,所以給別人提意見的學生自然就少了,但有時還是願意給別人提一些意見,幫助他人提高的。

2。在付諸行動改進方面,能根據老師的改進意見在朗讀方面改進的學生佔36。3%,能確定會改進的學生佔28。6%,也許會改進的學生佔25。3%,表明學生還是願意接受老師意見並且付諸行動改進的。對於同學的正確的改進意見26。4%的學生會按照意見改進,有時會聽從同學意見改進的佔18。6%,看來學生還是比較信任老師提出的改進意見,這也可以說明爲什麼同學之間提意見會很少。還有從老師的角度,讀完課文後能得到老師改進意見的學生佔38。5%,經常能得到老師改進意見的學生佔24。2%,有時會得到的佔25。3%。說明老師還是能夠認真對待朗讀教學的,能夠注意給學生提一些意見,但爲什麼學生的朗讀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基於以上調查結果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二、調查結果總述及成因分析

1。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通過調查表明學生目前並沒有完全達到或大多數學生沒有達到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年級國小生所要求的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朗讀是一項複雜的語言藝術,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要求基礎知識紮實,語言表達能力強。而這兩方面,一是需要語文知識的積累儲備,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練習。通過調查顯示,學生讀錯字的情況還是很普遍,說明基礎知識還是不十分紮實,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另外練習少也是一個原因,課下學生很少練習朗讀,這就使學生很難讀得流利、有感情。從客觀原因上來看,課上由於班額的限制不可能很多同學得到朗讀課文的機會,加上大多數學生是不願主動舉手要求朗讀的,更希望老師點名,所以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但是當被點名叫到給同學們朗讀,學生還是很希望讀得好的,並希望老師給一些評價,但大多數老師更多地給予表揚,沒有更多地在朗讀技巧方面給予指導,而且課堂上更多地側重閱讀教學,不太重視朗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是很高。

2。學生的朗讀興趣濃厚,並願意提高朗讀水平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很喜歡朗讀語文課文,可能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比其他學科教材內容更有可讀性,有時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教材發下來首先把語文書翻開,讀一下自己喜歡的課文。因爲課文中有一些課文是故事或童話,這是國小生比較願意看的,很吸引他們去閱讀,所以學生讀的興趣很濃厚,而其他學科就沒有這個特點。另外學生喜歡積極參與一些事情,在課堂上朗讀,內心深處還是願意的,除非當受到傷害的時候,所以老師要多給予稱讚,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還是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的,並且在老師和同學給一些意見的時候會接受並改進,可能希望下次被叫到的時候表現得更好,得到老師的稱讚和同學的肯定。因此建議老師能夠在朗讀教學方面多給學生稱讚和指導,並要求學生在課下多做一些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國小調查報告8

我們知道錯別字影響國小生識字效果,造成錯別字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知覺水平。

國小生的知覺準確性不高。他們在識記過程中,往往只能記住字體的粗略輪廓,而對於字體的細微部分觀察不到位,不仔細。例如把愚蠢的“蠢”字春字頭的日字丟掉,或者是寫成了三個春;“愚”上面寫成了大禹治水的禹字;窩頭的“窩”下面寫成了撇折、點;頭銜的“銜”寫成了金子旁等等。有的字容易多一筆,如春天的“春”下面寫成了目字,垂頭喪氣的“喪”多一撇,展覽的“展”字多一撇,考驗的“考”字多一筆橫,融化的“融”裏面的一橫寫成了兩橫等等。

對此教師應該進行鍼對性的練習。部件拆卸法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結構再複雜,筆畫再多的字都可以以部件爲單位,把他拆卸開來,然後分別進行識記字形。還有一個方法是細節凸顯法,即教師根據字形結構特點,考慮那些細節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着重部件做出重點的解釋,然後用彩色粉筆凸顯出這些混淆部分。

2。遷移作用。

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就其性質來說,可分爲正遷移和負遷移。興致勃勃的“勃”右邊寫成反文旁,慾望的“欲”右邊寫成反文旁,勇敢的“敢”右邊寫成又等等。這些錯誤在國小生的語文作業本上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和負遷移有密切的聯繫。還有一種負遷移是當兩個字組詞的時候,受前一個字的影響,學生往往把兩個不同偏旁的字寫成了一個偏旁,比如“鍛鍊”學生會把他們都寫成火字旁或都是金子旁。

在教學中如何強化正遷移,弱化甚至消滅負遷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歸類複習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教學“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時候,和學生們一起推演由字變偏旁的過程。針對個別問題,適當強化練習也是很有效果的,如“鍛鍊”學生每次寫的時候要特別強調,時間久了學生也就掌握了!

3。提取失敗。

也叫“舌尖現象”或“話到嘴邊現象”,即錯別字產生的原因也許並不是學生字形構建失敗。而是當他想寫出來的時候,失去了線索或者是發生線索錯誤,產生了錯別字。

對於這種“舌尖現象”,多寫多練是糾正的好辦法。這裏的多寫多練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寫多少遍,而是讓學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養成讀書的習慣,在讀書、記日記的過程中因爲需要而多寫多練,這樣便熟能生巧。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漢字音形義緊密結合的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有趣的口訣或字謎來加深學生的識記印象,能有效地減少“舌尖現象”。

4。形近字混用,同音字、近音字混用。

這是學生出現最多的問題,如寬敞的“敞”字寫成倘若的“倘”;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和”寫成“合”;無限的“限”字寫成艱苦的“艱”;基業的“基”寫成甚至的“甚”;栗子的“慄”寫成粟米的“粟”;匪徒的“徒”寫成陡峭的“陡”;欺負的“欺”寫成日期的“期”;生鏽的“鏽”與繡花的“繡”不分;“專心致志”後兩個字因爲同音不分,要麼前後顛倒,要麼兩個寫成一個字;甜蜜的“蜜”與緊密的“密”不分;尖銳的“尖”寫成堅強的堅;彩繪的“繪”字寫成開會的會;形態萬千的“形”字寫成行動的行,型號的型;奇峯羅列的“奇”字寫成整齊的齊,“列”字寫成烈火的烈,例子的例;鈴鐺的“鈴”字寫成玲瓏的玲等等。這一方面與學生初學寫話時認字不多,常常以同音字替代,以致養成不良習慣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學生對形近字區別認識不深。

解決形近字混用問題,可以採用形義區分法,即對一組形近字的形義關係,進行理性的區分和說明。如哀、衰和衷,哀:古代死人都悲哀,人們穿着衣,去慰問,慰問要張口說話,所以“哀”是“衣+口”;衷:發自內心叫衷心,內心在上衣正中的地方,所以“衷”是“衣+中”;還可以編成口訣讓學生記憶:“橫爲衰,豎爲衷,中間有口訴悲哀。”把形近字放在一起,用字形比較法來識記也不錯。這份國小生錯別字調查報告可以看出,無論是結構複雜、筆畫多的形近字,還是結構比較簡單、筆畫少的形近字,通過比較其異同來識記字形,都是切實有效的方法。

國小調查報告9

查看的社區:xx花圃。

查看的方面:物業辦理的各方面與人們的見解。

搬家到小區不久,聽父母說這裏的物業辦理不是很好,在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時候,去查看了關於小區各方面的物業辦理。

物業辦理包括有小區綠化,衛生環境和安定包管等等。我做了四十份查看報告,隨機找到住戶查看。在大家做出的查看內裏,我看到了一個現象,便是大家對小區物業辦理都不怎樣如意,特別是衛生環境方面。

四十份查看的漫衍內以下:十五份綠化環境方面的查看,緊張是問住戶對小區綠化環境做的方面是不是如意,以及對小區綠化的發起。十份安定方面的查看,緊張是問住戶對小區保安的見解以及安定是不是保險展開查看。另有十五份是關於衛生環境的,是大家對衛生環境是不是如意與發起的。

在這些查看錶傍邊,最明白反響出小區的衛生環境同等格。每天也能看到,靠後苑有個廢料房,成天不料理乾淨廢料,弄到那附近的氛圍不乾淨,讓人非常反感。而在小區的小花圃,巷子上都能瞥見紙屑,果皮等廢料。住戶們對這個強調了很屢次卻得不到迴應。每個人都盼望能住在一個乾淨英俊的社區,我想這一點我們社區遠遠不敷,責任不但在乾淨工上,並且住戶也有小部分責任,若不是隨地扔廢料,爲甚麼會看到這類現象呢?所以,小區的衛生是靠大家來保護的,我盼望往後能看到改進。

緊接着便是安定方面。這一點是大家都比較均勻的,有些人覺得做的不是很好,但有些人說還不錯。保安人數多,可是做不到很好的結果,還是會聽到一些被偷東西的事變,所以保安應當更加當真以及包管住戶的安定。

最終要強調的一點是綠化方面。小區的綠化環境不錯,這是大家同等承認的。路旁有整齊的樹木花草,背面背景,環境是不錯的,也值得大家進修。

小區的各個方面都比較均一,此次查看我也有很大的成果,我很高興能明白到小區這麼多的事變也盼望能爲小區做些事變。

國小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以點代面,真實、客觀地瞭解我縣國小生課業負擔的現狀,發現與總結輕負擔高質量的成功經驗,分析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爲教育行政部門科學合理地制訂和落實“減負增效”措施提供依據。

二、調查內容、對象

1、本次國小生課業負擔調查涉及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1)學生課外作業情況;

(2)教輔材料購買及使用情況;

(3)午間、下午課後與雙休日補課情況;

(4)家庭爲學生聘請家教輔導情況;

(5)日常考試、測驗情況;

(6)課堂練習的質量、來源、完成情況;

(7)學校有關“減負增效”制度的執行情況及自我評價

(8)對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實施情況的評價。

2、調查的對象是全校的全體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一至六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校長、教導主任。採用觀察、問卷、座談、訪談等方法進行。

三、調查過程

(一)深入學校實地調查

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觀察學生活動、召開一、二年級學生座談會、對教師和領導個別訪談、察看學生回家作業記錄本以及對336位學生家長問卷調查等了解情況。

(二)深入課堂瞭解課堂作業

深入學校,對常態下的課堂教學在課堂練習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課堂練習的難度、練習當堂完成情況、練習題主要來源等內容進行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校“減負增效”工作的有效做法

1、建立“減負增效”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學校能充分認識到制度管理是落實“減負增效”要求的保障,爲此,大部分學校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制度執行,確保減負增效目標的實現。另外,學校建立了一整套保證教學質量目標達成的制度,保障教學工作有章可依、進展有序。

2、優化作業管理,提高作業有效性。學校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規範作業管理入手,開展作業設計實踐研究,探索控制作業總量的方法和途徑,在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提供了一些實踐經驗。

3、開展考試命題研究,實施綜合學業評價。學校能重視考試命題管理,力求建立科

學有效的考評機制,發揮考試(查)對學生學科學習、教師日常教學的導向作用,避免教師過度挖掘教材和拓展教學內容。

4、豐富校本教研內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校本教研是教學研究的主要載體,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源頭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爲此,納雍一小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5、加強宣傳,形成家校合力。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或家長接待日宣傳“減負增效”工作的意義,提高家長對“減負”的認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6、加強學困生輔導,關注全體學生。本着不讓一位學生掉隊,爲了全體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理念,學校非常關注學習困難學生,採取一系列措施,利用課餘時間爲他們補缺不差。

(二)各類調查結果彙總

1、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

調查顯示學生整體學習狀況呈正態分佈,家長的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基本一致:優秀的佔比是9.09%與12.56%,比較優秀是45.73%與42.03%,一般是39.94%與41.79%,較差的爲5.23%與3.62%。

一、二年級學生座談會上學生自我評價的結果基本相同。

2、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感受

感覺校園學習生活很愉快的學生佔了參與調查學生的81.59%,說明學校在各方面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服務和舒心的校園文化環境。同時也有3.82%的學生有時感覺不快樂,偶有不想上學,0.25%的學生感覺很不快樂,經常有不想上學的想法。對此,7.16%的家長也有同感。這部分學生覺得上學不快樂的原因依次是(1)學校的文體活動很少佔55.63%;

(2)午間、課間都要做作業,沒有自由活動時間佔33.25%;

(3)老師只抓學生的學習,不太關心我們其它的事情和老師同學不喜歡我的佔11.12%。

3、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

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自己認爲課業負擔很重的佔比較低,分別是1.38%與1.24%,認爲課業負擔比較重的分別是9.09%與8.34%,而認爲課業負擔一般或比較合適,以及比較輕的學生佔了絕大部分,分別佔到89.54%與0.43%。而78.21%的學生認爲課業負擔重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經常會另外佈置作業,及除了做作業還要參加練琴、練書法、考級等培訓班,與有54.82%家長認爲的課業負擔重是對孩子學業的期望值高基本一致;也有22.79%的學生認爲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作業的題目難度較大,完成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從調查的統計數據中發現,教師認爲學生課業很重的比例數高於家長與學生,超過10個百分點,認爲課業負擔比較重的則達到39.06%,超過30個百分點。教師把課業負擔重的原因歸結爲:一是認爲教材要求高和考試難度大的佔6.15%;二是認爲教學質量統一監測造成的佔28.98%。學生、家長與教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個體基礎、能力不同,對課業負擔的主觀感受不同,而教師是對全班學生的整體客觀感受;角度也不同,學生與家長主要從回家作業方面考慮;而教師則是對所有課業負擔(含回家作業和課堂作業)總量的測評。因此,教師認爲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與較重的達到51.79%。

4、學生購買使用教輔材料情況

從學校自查情況統計看,學生使用教學輔助資料,沒有學校統一購買的,都是以班主任推薦、家長購買。從問卷調查統計數據發現,教輔材料實際使用的學生比學校自查上報的要多,在深入學校實地調查時發現學校沒有上報而學生實際在使用的情況。教輔材料的購買方式是以學校推薦、學生家長購買或者根據需要家長自行購買爲主,不否認仍有一小部分是學生交錢、教師統一購買的。家長自主爲學生購買教輔材材料也相當普遍,佔被調查家長總數六成以上。有的家長爲讀一年級的孩子準備的教輔材料就達6本之多;也有的家長爲讀五年級的孩子配了9本教輔材料。

5、學生完成回家作業的情況

從學生回答的每天回家作業需要時間統計發現,每天作業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佔48.29%,這部分學生的作業時間符合教委規定的要求,但是問卷中超過一半的學生回家作業完成時間在1小時以上,甚至佔21.09%的學生回家作業時間達到及超過2小時。家長回答的情況與學生反映的基本一致,也與教師佈置的作業量相吻合,也與學生完成回家作業後睡覺時間大致相同。

(3)雙休日學生的回家作業有所增加,在學生座談會、教師訪談、家長問卷等方面都反映,學生的回家作業記錄本更是記得明明白白,除一般的作業,老師還要佈置打印的語文、數學、英語練習卷作業,有63.18%的學生反映只在週末佈置。

(4)學校在對國小低年級回家作業的自查中顯示,大部分學校都給學生布置回家作業,書面作業相對少一些,口頭作業則多一些,尤其是語文學科(見下表12)。在深入學校實地調查中得到證實,不僅給學生布置作業,且量也較大。例如,從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回家作業記錄本上顯示:(週五)回家作業:語文①背課文13~16課,②做《週週練5》,複習P205頁9~13;

英語①背P22~25,②周練3,①讀2~21②,讀卡片,數學①訂正周練4,②聽算。一位二年級學生3月9日(週一)的回家作業:語文有①複習13課,②《一課一練》13,①讀背練習本,④預習14課;數學完成練習卷;英語有①訂正卷子簽名,②做卷子。這樣的作業量與市教委規定的一、二年級學生不留家庭作業的要求相去甚遠。

6、學生午間休息與下午課後時間安排情況

(1)中午飯後到下午上課之前是學生休息、調整的時間,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只有36.18%能夠參加活動,進行適當的休息,其餘學生要麼接受教師的補課,要麼在教室裏看書、要麼在做作業。實地調研看到的情況確實如此,更有甚者,教師在教室集體補課、分析題目、集體做練習卷等。同樣教師也很辛苦,沒有得到休息,調查中佔69.44%的教師到教室面批作業或進行個別輔導。

(2)學生每天下午第七節課以後,學校的安排基本合理,學生的活動內容也比較豐富,學生與教師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是,集體補課的情況依然存在,調查中有佔1.54%的學生和佔2.32%的教師反映,每天下午第六節課以後參加或進行整班補課。

7、對待學困生的辦法和補缺補差安排情況

(1)對待面臨課業和心理雙重壓力的學習困難學生,當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能採取積極的措施,有佔94.01的教師和佔78.51的家長選擇對學生進行原因分析,以鼓勵爲主加以補習;

請家教或個別的輔導也有,但相對比例較低。

(2)教師對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所進行的補缺補差,應該說是想盡了辦法。選擇在下午第七節課以後補習的教師最多,佔了54.02%,;

其次是午間休息時,佔了32.51%;還有是課間休息時間也佔了12.35%。從中可以發現,學習困難學生在學校休息時間比一般同學更少,顯然負擔也就更重了。

(三)課業負擔重的原因分析

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非常複雜,既有宏觀層面的原因,如考試製度、就業形勢的衝擊,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等,也有微觀層面的原因等。下面從直接影響學生課業負擔的因素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家長的角度分析

現在的孩子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的一切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理念主導下,以不輸在起跑線上爲支撐點,以能夠進入優質初級中學、示範性高中、重點大學,乃至找到理想的工作爲目標,因此在孩子進入國小後就不斷在學業負擔上爲其加碼。

第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從小開始替孩子報名參加社會上舉辦的棋藝類、學科類等培訓班,以獲取更多的考級證書,或爲學生請家教,爲準備進入優質中學打基礎。學生雙休日兩天則更忙碌,不是去外面補課就是學一些藝術類特長,或在家做作業。77.7%的家長認爲孩子接受家教對學習成績有明顯或得到一定提高;儘管也有22.3%家長認爲家教對孩子學習成績沒有得到提高但也樂此不疲。

第二、家長自主爲孩子安排學習。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家長依然爲孩子購買不少教學輔助材料,讓孩子在沒有回家作業、或已完成回家作業後繼續做。如一位四年級學生家長爲孩子購買了7本教輔材料,語文有《水平測試》、《閱讀訓練80會》,數學有《金牌一課一練》、《金試卷》、《口算測試》,英語有《金牌一課一練》、《英語精典》。儘管參加調查的家長中30.35%的要求只是做小部分,14.9%的認爲孩子一點也沒做,但事實造成了孩子負擔的加重。

第三、家長總是拿其他孩子長處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進行盲目攀比,在嚴格要求中施加壓力,還以父母付出的心血、化去的費用責備孩子,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

2、從新教材的角度分析

新教材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教材的容量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作業量。語文、數學教材改革也是如此。一年級語文課本雖然每年都在修改,從最初的一百篇課文減到目前的四十篇,篇目是少了,但文章的難度並沒有降下來,而且學習的目標還不是很清晰,使教師在把握上增加了難度。上級教研部門提供的單元考查卷較少等種種原因,造成教師在命題過程時常發生拔高難度的現象。

3、從教師的角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決定了學生負擔的輕重,好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高、學生又喜歡,作業完成的速度快,正確率又高。而那些教學水平低下及一般的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較差,又習慣於傳授式教學,學生的理解、掌握率低下,就熱衷於“堤內損失,堤外補”,不斷的補課,大量作業的佈置,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自己疲勞,學生更辛苦。

(2)與平行班教師、與其他學校之間的攀比心理,不嚴格按照《學科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任意拔高要求,以求“保險”,也受學校對教師考覈的影響,爭取獲得較高的班級平均分,面子上過得去,又能得到獎勵。

(3)教師受“勤能補拙”、“反覆做、做反覆”的思想支配,片面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堅持有作業總比沒有作業好的信念,佈置單純的抄寫作業,從學生的回家作業記錄本上反映出這樣的教師還不少,這種機械低效的作業,既給學生帶來負擔,又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4、從學校的角度分析

從學校層面看,一是考覈評價的導向。學校制定了對教師的工作績效考覈獎勵方案,而且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覈指標最爲詳細,尤其是三、五年級縣級教學質量監測的成績在獎勵考覈中更受到重視。在實際操作中,學校則以考試成績作爲考覈獎懲教師的主要依據,給教師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教師又會把壓力自然而然地轉嫁到學生身上。問卷調查中有66位教師認爲考試成績是學校考覈教師的重要依據,佔了69.02%。

二是校長的質量觀出現問題,把“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片面認爲“教學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一味地強調學科成績代表着學校的榮譽,大會小會不斷宣傳,給教師增加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問卷調查中有59位教師認爲考試成績是上級部門評價學校的重要依據,佔了66.18%。

5、從考試評價的角度分析

第一、目前,課程計劃中只規定了國小生完成回家作業的時間,而對學生課業負擔還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具體要求,教師佈置回家作業的量絕大部分憑感覺,而且,一些學校學科教師之間缺少溝通與協調。從學校上報的對自查作業情況看,三到五年級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居多,但一、二年級佈置書面回家作業的也有近半數的學校。

第二、學校平時的單元考查或考試的命題基本以教研組或教導處爲主,說是教研組其實是課任教師輪流命題,無論教研組命題、教導處命題、或是各學校聯考的聯合命題,都存在缺乏統一標準的情況,即使是縣教研室提供的試卷,也往往難度不一。

第三、無論在校長、教師座談會上,還是在教師、家長的問卷調查中,大家對縣級教學質量監控機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認爲這一調研對提高全縣國小教學質量、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大家也提出:近年來,本來很平常的一種調研方式,當大家把它當做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並不斷強化、片面追求時,在作爲動力的同時,也形成了無形的壓力。

五、調查基本結論

1、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存在。整體上國小生的課業負擔還是偏重,有一小部分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尤其是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包括學習習慣比較差、作業動作比較慢的學生,他們很難承受日常的課業負擔。各學科教師之間缺乏協調,每天作業總量不同,有時顯得比較重。

2、低年級學生“不佈置回家作業”的要求達不到。一、二年級語文、數學、平均超過一半的班級佈置書面回家作業,如果計算雙休日佈置的話,超過半數,很難達到教委規定的要求。

3、學生使用教輔資料現象仍然比較普遍。既有經學校推薦、教研組與教師推薦後,由家長購買的;也有學校教師爲學生統一購買的,學生基本天天使用教輔材料,很多學校、教師以教輔材料上的習題替代了練習設計。

4、學生午間休息得不到保證。當堂應該完成的課堂作業,極少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生都是利用課間、午間完成,尤其是午間大部分學生不休息。雙休日教師佈置的作業特別多,成了課堂的延伸,學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與調節,完全與“雙休”日不符。

5、部分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教師準確把握新教材內容與要求的能力不強,練習設計、考試(考查)命題等方面的能力較弱,致力研究學生“學”的較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

6、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比較片面。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考覈,都制定了德、識、能、績、責等方面的考覈方案,但是在具體運作過程中,學校往往把教師任教學科的考試成績作爲重要依據,尤其是校際聯考成績、縣級質量調研成績。

7、教學質量監測的機制不夠完善。教育局所建立的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機制,對國小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對廣大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但隨着對教學質量監測的過度重視,從而導致認識上出現偏差;在質量監測的形式、標準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8、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家長把處於國小階段的孩子都當作天才來培養,處處與其他孩子進行攀比,也捨得在孩子身上進行教育投資,並不斷給孩子增加任務和壓力。

六、對策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推進力度,結合區域教育發展的特點,在規範學校的課程建設、執行課時計劃、落實減負措施等方面建立長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實務培訓,提供校際交流互動、管理經驗共享的平臺,提高他們組織校本教研、實施教學常規管理的能力。通過建立對學校辦學績效的評估機制,引導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健康發展。

2、學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牢固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科學地制定作息計劃,合理安排學生一日活動,確保午間休息和體育鍛煉時間,還學生應有的休息、活動時間和空間。嚴格執行地、縣有關教育教學文件,加強學校對課程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加強專課專用、學輔資料使用、作業佈置、考試評價等方面的管理,改進對教師工作的考覈,真正落實“減負增效”措施,使學校成爲學生健康、主動、快樂成長的樂園。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縮國小校教師教學水平之間的差異,集中精力研究教學,重點研究學生的學法和練習題的設計,穩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科研訓員要進一步研究和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加強對教材解讀、練習設計的指導研究,把握考試(考查)命題標準;要關注教學熱點問題,爲基層學校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有效的服務。

4、教育行政和教學業務部門要根據區域教育發展現狀和教學質量的總體要求,完善教學質量監測機制,重視監測及分析的導向性,科學使用監測分析的結果。教學研究部門要根據市二期課改學科課程標準,制定有關學科考試或考查的標準,確保國小階段學科考試(考查)的正確導向,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教學質量監測分析機制,在時間、方法、內容上更趨於完善。

5、爲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一體化的育人模式,形成共同承擔學生成長教育責任的格局,縣級層面可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加強對社會進行“減負增效”工作的宣傳,引導社會各方關注“減負”問題,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學校要加強與社區、家庭的溝通聯繫,統一認識和行動,尤其要通過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互動,端正觀念、理清思路,形成爲學生減輕過重課業與心理負擔的合力。

6、教育督導要關注學校的依法自主辦學,通過督導評估的導向和具體標準,促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目標的實現,進一步運用發展性教育督導理論,結合實際,完善以學校發展規劃爲主要依據的發展性督導評價運行機制。改進和完善學校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方案,實施學校年度績效考覈機制,爲全面落實“減負增效”保駕護航。教育督導要關注學校的科學、可持續發展,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把課程建設列爲重點關注內容,加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方面的督導檢查。引導學校規範課程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國小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語文教學是國小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20xx年8月開始,至今國小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爲了解我鎮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國小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國小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國小聽了30名國小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佔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佔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佔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係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爲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佔總數的20%;大專21人,佔總數的70%;本科3人,佔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爲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三)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爲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1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準解讀不夠,課程標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着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國小語文教學時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作爲教學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勤於總結,與時俱進,纔能有力地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

國小調查報告12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 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20xx年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 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國小調查報告13

我的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就如同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我們瑞安是美麗的,但美麗裏有污點,那就是白色污染,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我來到繁華的大街虹橋路這兒的人都有扔垃圾的習慣,我來到后街,仔細觀察地地面,人很多,垃圾也多有大部分屬於垃圾袋。我也作了報告。

大部分垃圾屬於白色垃圾,品種有垃圾袋,儀器垃圾袋,假如這些被燒了的話將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危機。

紙張回收,這裏95%的人把他和不可回收合起來,導致收垃圾員錯誤回收。如果大家能把它們分類,我相信,白色污染一定能被減少。

紙杯:一次性的紙杯使用很方便,但是不能忽略。看我們的居民們,他們爲了方便,幾乎每個人都使用一次性紙杯。他們說:“它們又便宜又方便,一舉兩得。可是,大家想過麼,如果大家一次次的用了就扔,這對環境的危機有多大呀,我想說,住手吧。

水污染,我們的新華書店旁那條河流,被我們折磨成那樣,河水混濁,死魚沉水,還有垃圾,還有人隨便往河裏撒尿,如果,再這樣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水也會被糟蹋。

最後的我結論是:垃圾袋20%,紙張回收35%,紙杯15%,水污染30%,假如人人獻出一片愛心,那我們的環境就更美好。

己的完美地樂章,鄉村的一天,這就麼平凡。

啊,可愛的鄉村,啊!可愛歌聲,我愛你!

國小調查報告14

每當早上七點,校門口就熙熙攘攘的。有賣糯米飯的,有賣麪包的,還有賣粉絲的,各種各樣的早點應有盡有,每個攤位前都圍滿了學生,人來人往,揚起了許多灰塵,因此我對國小生的飲食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統計了一下,在校門口吃早點的人比較多,經常在校門口吃早點的幾乎佔了百分之六十八,偶爾在校門口的佔了百分之二十七,在家裏吃的只佔百分之五。

分析

1.在校門口或垃圾桶邊吃有許多灰塵,還有蒼蠅,吃了不衛生;

2.有些國小生拿了早點錢就急忙跑到小賣部買零食吃;

3.有些國小生騙家長要錢,說學校要付書費。

結論

1.有些國小生不喜歡在家裏吃早點,想自己買早點吃;

2.有些國小生的家長沒有時間煮早點,讓國小生到學校買早點。

建議

國小生應當少在校門口吃早點。

國小調查報告15

爲全面瞭解我縣國小教學情況,加強國小教研日常工作,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我縣國小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我縣國小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根據教育局領導的精心安排,教研室主任傅、副主任曾德平於20xx年9月16日至20xx年9月27日將教研室分爲中學和國小。在不影響其他工作的前提下,課題組由中國小組成,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研究內容:

1.實施“教育和教學質量年”計劃。

2.學校課程、課時保證和學科教師配置。

3.學校加強和改進教學常規管理。

4.發展校本教研(包括聯合教研)。

二、研究方法

1.看:看各種教育科研資料和記錄,課外活動開展情況;

2.聽力:聽課,根據一天的課表進行評價;

3.談話:與學校領導、教研組長、相關老師談話;

4.檢查:檢查學期教案、課時計劃、教師備課和教學反思、教師作業和批改記錄等。

第三,檢查中看到的結果

1.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年”計劃

爲了紮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質量年活動,各學校認真貫徹落實20xx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宗旨,積極創建標準化學校,規範學校管理,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重課堂教學,以校本研究爲基礎,以教育科研爲動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把我縣的教學質量推向一個新的水平。喬奇中心國小、岔河中心國小等優秀學校。

2.教學常規

雖然新課程改革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一些困惑,但大多數學校教師仍然可以找到探索、促進和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許多中青年教師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思路,鑽研教材,努力在課改平臺上充分展示自己,不備課不上課,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有的老師能及時有效地反思教學,認真批改作業。可以看到“立足課堂創新,展示教學魅力”的教學風格。比較突出的學校,比如五里中心國小,教學套路和實際工作都比較規範。

3.教學和研究

檢查中發現,部分學校建立了相應的教研備課組織,有完整的計劃和總結。學校可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定期組織集體備課,齊心協力。基於“加強校本教研,促進教師主動發展”。比較突出的學校,比如海威中心國小,各種資料都有,存檔很多年。作爲一個鄉鎮中心國小,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四.檢查中發現的缺陷

1.教學程序

——就階級而言。在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參與面不廣、不深,流於形式。有的教師只注重外在形式,追求表面的刺激,不夠放手,不注重評價的激勵,缺乏三維目標的整合能力,無法組織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特別是教師在複習課、實踐課等課的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氣氛沉悶、隨意,教學準備不足,重點難點不清不突出,對學生情況和教材的分析不到位,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難以奏效。

——在備課方面。很多老師對寫教案的重要性不夠重視,沒有深入鑽研教材。我覺得心裏備課就夠了,所以寫教案就變成抄教案了。結果是備課缺乏針對性,後果是課堂教學無法把握重心,教學語言貧乏、無味、隨意,口語甚至方言使用過多,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各個學校的老師備課時缺乏教學反思記錄。

-在分配和更正方面。有的老師作業氾濫,缺乏自主性、趣味性、開放性。有的老師批改作業粗心大意,有的老師批改作業粗心或不及時。在一些學校,教師仍然使用優秀、良好和及格成績作爲評分標準。

2.學校沒有按照新課程標準安排課時

在一些學校,由於領導重視不夠,客觀條件限制,學校英語新標準與體育、音樂、美術等存在矛盾。和實際的教師分配,這未能按照新課程標準完成這些課程。

3.教學和研究

-就教學和研究活動而言。雖然有些學校正常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但一些相關記錄並不完善,甚至有些學校只停留在機構層面,沒有形成教師的自覺行爲,教師的有效參與度較低。教研活動範圍和領域狹窄,形式單調,主要以聽課、評課、教學活動和學生作業展示評價爲主,缺乏理論指導、統籌規劃,教研課題不明確,教研活動形式和內容單一,教研活動與教學實踐脫節,教研手段落後,教研成果薄弱。

——就集體備課而言。集體備課是研究教師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有些學校存在採取集體備課形式的現象,或者集體備課沒有作爲教學和科研的重點。

-在項目建立方面。“以研究發展教育,以研究發展學校”這種概念還是流於形式。從全縣的教育教學情況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的深入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課改提倡教師是研究者,課堂是研究實驗室,這一點並沒有深入人心。教師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學校對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具體的教育科研管理機制。

動詞(verb的縮寫)一些建議

1.加強教學日常工作管理。把握教學的日常工作,既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改進和加強。要做好這項工作,學校領導,尤其是校長,需要認真思考並努力解決以下問題:

(1)如何有效解決備課和寫教案的關係;

(2)如何處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關係;

(3)如何解決教師善於寫教學反思的問題;

(4)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尤其是實踐課、複習課、);

(5)如何加強作業批改的針對性。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學校制度的保障,還需要一些方法來引導,更重要的是需要校長的人文關懷來支撐。

2.加強專業教師配置。

這個縣的國小缺少專業教師。一些農村國小缺乏專業教師,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專業素質不高。兼職體育老師比較多。這是我們應該正視的現實。

3.真正樹立“研究興校”的理念。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國小的教學和研究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形式活潑,教師收穫甚微,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研究形式單一;科研意識不強。

(1)如何讓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真正成爲研究者;

(2)如何寫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育敘事;

(3)如何通過科研項目建立科研項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專業水平等。

這些都需要學校領導和校長的指導和引導。

4.學校應該建立必要的學習制度。

作爲一所學校,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有一支高素質、敬業的教師隊伍。爲此,學校應該有一套學習體系,以保證教師認真學習業務,刻苦學習教育理論。

學習是一種態度,一種挑戰,一種進步,一種超越。只要每個人都能不斷學習,他們的職業生涯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標籤:調查報告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