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

報告1.26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企業財務風險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1

一.選題依據

(一)論題:關於企業風險及其防範的研究開題報

(二)研究領域: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三)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風險就是事物發展的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存在着兩種可能的趨勢,一種是未來實際結果比事先期望的結果要好,可以看作是風險收益;一種是未來實際結果比事先期望的結果要差,即爲風險損失. 風險形成的原因可以歸咎爲企業財務活動本身的複雜性和客觀環境的複雜性,以及人們主觀認識的侷限性。風險從財務角度看,即企業財務風險,又分狹義的財務風險和廣義的財務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由於企業舉債籌資而給股東收益帶來不確定性,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價值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從而使各利益相關者的財務收益與期望收益發生偏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財務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在重重風險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風險管理,而企業的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的風險最終都表現在了財務風險上。因此,如何進行財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便成爲我國管理層和企業經營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上市公司可以說是我國企業中的精英,解析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及其如何防範風險,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四)目前研究的概況和發展趨勢: 在我國,上市公司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先鋒隊、企業中的精英,解析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及其如何防範風險,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然而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業績卻並不理想,除了宏觀經濟政策、新會計制度等影響之外,主要還是由於上市公司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差,舉債、投資失誤,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上市公司的過度包裝,套取資金;盲目多元化;片面追求規模經濟;重視資本運營,忽視資本成本等現象已屢見不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機制引入企業,才能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作爲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是巨大的。它採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各類風險加以預測、識別、預防、控制和處理,以最低成本確保企業資金運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效益性,它爲企業全面、經濟、有效管理風險提供了可能;爲穩定企業財務活動,加速資金週轉,保證資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可能;增加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益性,是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信息庫;爲企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對企業實現和超額實現經營目標,戰勝風險、提高效益、增強實力,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二、設計(論文)研究的內容:

(一)重點解決的問題:

集中分析了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投資風險的現狀,重點討論了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存在的原因,以及就如何防範其投資風險提出了個人的看法,並說明了我國加入了WTO後,企業財務風險的發展趨勢以及防範財務風險方面的具體措施。

(二)論文寫作大綱:

1.財務風險基本特徵及表現形式

1.1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

1.2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2.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2.1外部環境因素

2.2內部管理因素

3.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3.1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容及意義

3.2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3.3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特點

4.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分析與防範

4.1目前上市公司存在巨大的投資風險

4.2上市公司投資決策風險

4.3降低上市公司投資風險措施

5.加入WTO後,企業財務風險的發展趨勢和防範措施

5.1加入WTO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發展趨勢

5.2加入WTO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三)本設計(論文)預期取得的成果:

1.行成符合專業要求的畢業論文10000字以上

2.希望在會計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

3.希望對會計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

三、設計(論文)工作安排

1.擬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對比法 認證法

2.設計(論文)進度計劃:

7-9周 完成論文初稿寫作

10周 完成二稿寫作

11周 完成三稿寫作 定終稿,排版,打印,裝訂,上交論文

12周 準備答辯

13周 參加生答辯

參考文獻

1.高立法 虞旭清,《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實務》,經濟管理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版 第一章第一節P9-15

2.陳曉霞,《China’s foreign trade》--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20xx年18期

3.王凡林,《經濟與管理研究》—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指標的設計與實施 20xx年第11期

4.葉陳剛 鄭君彥,《企業風險評估與控制》,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 第五章 P113-118

5.柳樹梅 ,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控制與防範措施 貴州師範學院月報 20xx年第7期

6.張曉傑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策略及財務風險防範研究》 20xx年5月P93-94

7.韓建勳編著,《公司理財》,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8.楊小舟,《中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20xx年8月 第一版 第七篇P196-201

9.程索婷 何芳, 金融危機下國企財務風險管理探討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校學報 20xx第4期

10.沈建明,《項目風險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年9月第2版 P214-218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2

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行業競爭的加劇、風險信息的增強、高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會計信息的期望與要求不斷演變,企業的財務報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三張基本財務報表,除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外還包括了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附註。另外,在表外還要對財務報表中的重要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形成了如今的現行財務報告模式。筆者認爲,應在基本肯定現行財務報告模式的前提下,討論其進一步改進,以求適應時展的需要。

1現行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1.1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反應的是企業歷史經濟活動,缺乏對前瞻性和預測性信息的披露。現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財務報告主要立足於過去的交易與事項,爲社會有關部門和決策者提供歷史信息。而決策者、投資者在利用歷史信息的同時更希望得到關於企業未來業績和財務狀況的預測性信息。企業不少經濟活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而以反映歷史信息爲基礎的財務報告難以對不確定性經濟活動作出及時、恰當的披露,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司年報中都要求公佈盈利和預測信息。雖然預測信息缺乏準確性和可靠性,但它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增強了用戶決策與評價的相關性,有利於企業降低資金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預測信息的披露已成爲財務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

1.2現行財務報告提供信息的時效性較差。新企業會計制度將財務會計報告分爲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由於存在幾個時點即資產負債表日、完成財務報告編制日、註冊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日、董事會批准財務報告對外公佈日和實際對外公佈日之間的差異和受會計期間假設及覈算手段的限制,財會部門實時反饋能力不強,計劃執行情況,投資獲利情況等一般到會計期末才能反映出來,傳遞到使用者更需要或長或短一段時間,這遠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及時性的要求,有些信息可能在之前就已失去了效用。

1.3財務會計報告中金融工具風險信息的披露不夠完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將要面對外面複雜的政治、經濟環境和殘酷的市場競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容迴避和忽視的,而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中金融工具信息風險的披露主要涉及到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財務會計報告中風險信息的披露還要包括各種描述性信息和數量信息,風險敞口及其形成原因,風險管理目標、政策過程以及計量風險的方法。

1.4財務會計報告中缺乏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狀況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影響的披露。在20xx年上半年,我國通貨膨脹問題比較突出,既影響了經濟發展,又對會計信息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①通貨膨脹從根本上動搖了“幣值穩定”這一會計基本假設,使得貨幣購買力經常處於大幅度的變化之中,動搖了會計計量的基礎;②通貨膨脹使人們對“厲害成本原則”產生了懷疑;③通貨膨脹衝擊了“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的有效性。至20xx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遭受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企業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存在許多應收債權無法收回,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只反應了壞賬,而缺乏對當前經濟危機導致的其他企業無法歸還所欠貨款的原因的說明。即使,現行財務報告無法披露經濟環境對會計信息的影響,但可以在財務報告的補充資料中加以披露,以彌補現行財務報告以歷史成本爲計量屬性,不能反映通貨膨脹和經濟環境變化的不足。

2新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改革與發展分析

2.1效仿上市公司在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中編制預測財務報表。由於報表使用者自身在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瞭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作出合理的預計,因此要求編制預測報告(報表)的呼聲越來越高。另外,編制預測財務報告也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種需要。預測信息雖然缺乏可靠的保證,但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增強用戶決策與評價的相關性,應當成爲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預測信息的提供也應當注意成本與效益原則,並加強規範和監督,提高其規範性、準確性和及時性。預測信息一般可採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欄結構來編制預測資產負債表、預測損益表。

2.2強化中期報告報送,建立實時報告系統,縮短報告間隔,提高報告及時性。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可以一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或者每發生一筆交易實時編制財務報告,也可以在保留現行定期報告模式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實時報告。由於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在於網絡與計算機中,會計信息系統成爲一個開放的系統,原手工系統中表現爲一定週期的會計循環以實時方式完成,時間和週期不再是財務報告的約束條件,不同期間的會計報表可以隨機產生,企業外部人員可以適時得到企業財務與非財務的動態信息。在許多中小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用友軟件來處理財務報告,這樣對財務報告使用者來說可以隨時利用不同會計期間的財務信息加以利用和比較,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2.3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及風險信息的披露,將風險導向理念納入會計覈算的範圍。金融工具創新呼喚財務會計報告的創新。如不對這類衍生工具的風險加以披露,將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構成潛在風險,極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方面的.決策。雖然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見,對企業的影響還不大,但我們應該及早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反應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數量、價值、風險、未來收益可能性,將是財務報告反應的重要內容。從投資者減少投資風險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那些已開始運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在財務報告中充分、公允地披露相關信息。所以在編寫財務報告時,運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就應在報表附註中按公允價值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風險,以免誤導用戶決策。我國目前運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不多,但投資者爲減少風險,仍需那些運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以附註形式披露有關信息,使其合理預計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和相關風險,以減少決策失誤。

2.4根據市場經濟環境,增加對企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由於市場經濟環境千變萬化,很多屬於企業的非財務信息,然而卻在企業的經濟決策中產生重大影響。按照非財務信息的性質可以把這些分爲五類。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企業經營業績信息,如市場份額、用戶滿意程度、新產品開發和服務等;②企業管理當局的分析評價;③前瞻性信息,即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管理部門的計劃等;④有關股東和主要管理人員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企業經營業務、資產範圍與內容、主要競爭對手以及企業發展目標等。

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綜合分析評價及對企業前景的判斷。非財務信息披露方式比較靈活,可用文字或數據形式在報表附註、招股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等處加以說明。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3

一、美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融合

在美國,COSO報告中內部控制的手段主要體現在事前控制上。在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企業採取的控制措施越強,其所面臨風險的可能性以及所可能遭受的損失則越小。所以企業的管理者經常使用風險評估手段識別和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並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的具體環節,從而將經營管理風險於事前控制在最小程度。

而在全面風險管理(ERM)框架中,與內部控制一樣,企業風險管理被定義爲一個過程。ERM指出,風險管理是滲透於企業各項活動中的一系列行動,貫穿於管理過程的各個方面。風險管理不只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部門的事,而是貫穿到整個企業、整個員工,貫穿到業務的每一個環節,有賴於高管人員到基層員工各層次人員的相互配合。

二、英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融合

在英國,有關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主要見於《卡德伯利報告》、《拉特曼報告》、《哈姆佩爾報告》以及《特恩布爾報告》。其中:《卡德伯利報告》和《拉特曼報告》認爲,內部控制的對象限於對企業的財務控制,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主要功能在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保持正確的財務會計記錄以及確保公司內部使用和向外部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而《哈姆佩爾報告》認爲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目的,除了保持財務會計記錄的真實準確、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以及各項信息的可靠性外,還應該充分重視董事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該報告認爲企業風險評估和反映、財務管理、遵守法律法規、保護資產安全以及使舞弊風險最小化等也是極其重要的,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離不開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對企業經營的各方面進行復核。

《特恩布爾報告》在理解內部控制活動範圍時,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合爲一體,認爲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概念涵義基本一致,認爲公司經營管理和內部控制組織的環境處於不斷變化之中,而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是不斷變化的,內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正確地分析評估、管理和控制風險。因此,該報告認爲對公司所面臨風險進行全面分析評估,是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我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融合

在我國,審計署黨組成員、總審計師孫寶厚先生曾在“融合之道——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高峯論壇》上真言不諱的講:“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爲:內部控制中的審計活動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要防範和減少錯弊或者損失的發生。因此,企業審計在針對企業可能遇到的內外部風險(如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信用風險、技術更新風險等)的預防控制方面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尤其是企業的內部審計活動,在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控制上的作用主要是侷限於財務和內部的操作風險方面;至於外部的、長遠的其他方面的風險,審計活動算是鞭長莫及。所以,企業就需要考慮另外一種能夠同時應對外部的、長遠風險的管理角色。

此外,加拿大CICA的控制委員會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關係的認識也逐步從對立走向融合,認爲“控制應包括對風險的確認和規避”。當前,加拿大的'學者逐漸認識到將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二者加以隔離的分析方法的不足,控制的過程本身即是對風險的評估確認以及合理規避。CICA控制委員會認爲在企業管理中,只有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二者加以結合,才能發揮最佳的企業管理效果。例如,Blackburn(1999)就認爲“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僅是人爲的分離,而在現實的商業行爲中,他們是一體化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相融合的理論演變,恰恰使得有關內部控制的定義變得清晰,使內部控制的內容跳出傳統的內部財務控制的限制,擴展到了企業的戰略制定等所有價值創造領域,標誌着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時代的開始。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4

(一)風險識別報告

企業集團在分析財務狀況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時,可以通過PEST深入分析行業的政策法規、行業產品技術發展、行業經濟週期等對公司財務活動的影響,並制定出相應的風險識別報告。美國戰略管理大師Michael E。Porter將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分成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兩種情況,其中基本活動主要是和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活動,如生產、銷售、後勤、售後等,支持性活動是爲企業生產提供的服務活動,如財務、人事、研發等,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通過對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的互動及各種活動與外部環境的關係進行分析,能爲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提供相應的規律,這樣決策者就能對價值鏈中的各環節活動進行逐次分析,用動態的眼光看待風險,從而更好的判斷企業財務風險。

(二)風險評估報告

對於企業集團,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可以採用PDCA循環理論進行風險評估和語境,在Do(執行)階段,可以根據集團財務風險的特點,針對性進行,例如在償債能力指標上,可以選擇流動比率、現金比率、速動比率、資金週轉率、產權比率、利息支付倍數等;在資產運營能力指標上可以選擇存貨週轉率、流動資產週轉率、收賬款週轉率等;在發展能力指標上,可以選擇淨資產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收入增長率等。企業集團可以利用風險評估矩陣,將財務風險的性質評估出來,並根據風險可能帶給企業的影響程度,將企業財務風險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對於可能帶個企業嚴重影響的風險,要重點進行管控,密切觀察,並做好防範措施,對於風險發生率比較小,但在外界影響下,可能產生性質改變的財務風險,要對其進行實時監控。

(三)風險控制報告

對於財務風險管控,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因此,企業集團可以從全面預算管理的角度構建財務風險控制內部報告體系,從上到下制定風險管理目標,並在上下平衡、批准執行、業績管理等方面進行動態管理。此外,對於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還需要對時間因素進行考慮,對不同時間段的財務風險進行控制,並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重點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更好的促進企業集團發展。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5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在日趨激烈市場經濟時代, 企業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風險, 而且最終都表現在財務風險上,財務風險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之一,財務風險作爲一種經濟信號,能夠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就必須瞭解財務風險的起因,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如何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是企業普遍面臨的現實難題和管理瓶頸。安然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德國最大影視傳媒集團基爾希集團宣告破產等,這一系列的倒閉破產事件,大都是因爲忽略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防範和控制而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甚至資金斷流。可見,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就必須要學會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 因此, 企業必須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 加強財務管理, 對財務風險進行實時有效地控制, 及時完整地收集、傳遞、分析、評價財務信息, 防範財務風險, 使企業處於良好的動態循環。

二、論文綜述(綜述國內外有關選題的研究動態)

1、國外財務風險研究現狀

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後對財務風險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三位學者的理論一脈相承,正是他們在財務經濟學上做出的貢獻,在1990年,他們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進入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確立起風險管理的職能,風險管理的應用更加廣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國學派說”和“英國學派

說”。美國學者從狹義的角度,把風險管理的對象侷限於純粹風險,重點放在風險處理上。美國著名保險學家特瑞斯普雷切特等四人合著的《風險管理與保險》一書中將風險定義爲“未來結果的變化性”,這個定義強調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徵。英國學者從對風險管理的定義則側重於對經濟的控制經濟的控制和處理程序方面。

但是,國外的研究內容主要是企業財務風險發生後如何應對和如何擺脫財務風險的策略問題,對於財務風險的成因、發展過程則缺少機理性分析和實證研究。

2、國內財務風險研究現狀

我國財務風險的相關研究比較遲,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和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目前一些學者針對我國企業大範圍虧損的情況開始研究企業如何防範經營風險,開始從理論上考慮企業逆境管理問題。從文獻來看,我國關於財務風險的研究,顧曉安於20xx年在《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一文中,從內部控制的角度來探討,指出企業要通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效益性,從而制約和調整企業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最終達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的目的。李明在《新時期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探究》中,從企業資本運動過程來劃分和界定企業財務風險,即從資金的籌集、使用與耗費、回收與分配三個環節分別對企業融資風險、投資風險、股利分配風險以及企業資本運動過程中的“人本風險”的'防範進行了較爲詳細的研究。

趙斯秋於20xx年在《企業財務風險與防範》一文中提出了財務風險分析的槓桿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財務報表分析法。其中財務報表分析法

是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料等爲依據,利用比例分析、比率分析、比較分析、趨勢分析等,對企業的資產情況進行風險分析。在對財務風險的防範上,主要從制度上探討,通過建立各種控制制度達到防範財務風險的目的

青島科技大學的於新花在《會計之友》20xx年第二期中發表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她分析了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和控制原則提出了通過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進行多元經營,制定合理的風險決策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等方式防範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風險在任何時候,任何背景下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存在着。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能更好的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並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與控制,提升企業的價值,使其在市場經濟中能夠健康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表現的認識,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系統深入的理論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系統,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維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希望通過我的研究,能得出可行性方案,能夠爲企業管理者服務。

三、論文提綱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選題背景

1.2 選題的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2章 財務風險基本理論

2.1 財務風險的概念

2.2財務風險形成原因

2.3財務風險特徵

2.4國內外研究綜述

2.4財務風險的分析方法

2.5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範

第3章 控制和防範財務風險的對策

3.1構建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系統

3.2改進企業內部的財務運作狀況管理

3.3通過資金預算控制控制財務風險

3.4利用科學管理方法防範財務風險

第4章 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範機制

4.1目標控制與程序控制相接合。

4.2實行預算約束,細化目標落實責任。

4.3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依照企業目標制定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4.4採用各種技術方法防範財務風險

結論

企業財務風險報告6

隨着“三化”(工業化、國際化、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地方各級政府“工業突破”戰略的實施,小企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得以迅猛發展,而融資難、貸款難成爲制約小企業發展主要瓶頸,曾一度成爲社會多方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銀監會相繼出臺了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和小企業貸款的“六項機制”,在機制的推動下,農村信用社不斷調整市場定位,轉變經營思路,積極開闢小企業信貸市場,主動加強小企業貸款的營銷與服務,而小企業自身特點以及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等都可能成爲影響小企業發展的諸多因素,農村信用社如何加強對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防範,有效規避小企業的信貸風險,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從規避農村信用社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角度,對小企業的財務風險的防範與對策作幾點粗淺的探討。

一、小企業的特點及小企業貸款的現狀

在任何形態的國家經濟中,小企業都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國家小企業被稱爲“沉默的巨人”,小企業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超過大企業,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也日顯突出。小企業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方便羣衆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小企業也存在長不大、壽命短等問題。小企業普遍具有如下自身特點:

一是經營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具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職工人數少,資產總額不大,依靠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創新能力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具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

二是起步較晚,總體實力不強,抵禦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我國小企業大多起步較晚,資本實力不強,小企業往往產品或業務較爲單一,在市場上佔有份額相對較小,不佔統治地位,其業務流程相對簡單,在發展中面臨着管理、技術和市場的種種不確定風險較大,競爭力較弱,抵禦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經營失敗的可能性較大。

三是經營管理不規範,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小企業的業主和管理人員普遍素質不高,沒有經過科學化管理培訓,管理不夠規範,缺乏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缺乏健全的財務覈算制度,無專職會計人員,爲節約成本,所聘用的代賬會計往往一兼多家,報表信息數據失真現象較爲嚴重,給金融機構的信貸決策帶來障礙。

四是組織結構簡單,組織制度缺失,人才匱乏。大部分小企業組織形式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非公司制形式,表面上是公司而實質上屬夫妻、家族作坊式的經營,小企業的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較簡單,決策的民主化程度較低,受個人影響較大,重經營成本覈算,因人設崗,體制不全,忽視人才隊伍建設,沒有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吸引和管理人才。

五是隻顧眼前,忽視未來,缺少對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構想。目前,國內很多小企業都重短期利益,大多隻是考慮眼前賺不賺錢,很多創始人在創立企業的時候,並沒有認真思考過企業的未來,缺少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構想。多數小企業在完成了原始積累,迅速地崛起之時,卻停了下來,不斷地上演着“創立、崛起、衰敗”的三步曲。據相關報道,目前全國私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02歲,其中,約有70%的企業在第一個5年內倒閉,在剩餘的企業中,又有70%的企業在第二個5年內倒閉。

當前,農村信用社對小企業貸款的狀況:

一是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有所緩解。爲解決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問題,在銀監會指導意見和多項機制的推動下,金融機構對扶持小企業發展都相應作出了戰略性調整,通過多方努力,當前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初步得到緩解,資料表明,目前,農村信用社的小企業貸款規模增速達1.02倍,部分發達地區小企業已成爲當地農村信用社的主要信貸服務對象。

二是信息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由於對小企業借款的真實情況難以全面掌握,小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數據資料、資產負債等相關信息失真,造成小企業和信用社之間的信息不夠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和企業道德風險的存在,往往給信用社的貸款決策造成“逆向選擇”,形成事實上好的企業而得不到最優的貸款扶持,影響其快速成長壯大,相反差的企業能得到信貸扶持,造成金融機構對小企業“慎貸”、“懼貸”, 最終將會導致信貸市場不同程度地萎縮。

三是小企業違約成本較低,逃廢債現象仍然存在。少數地區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相應的小企業違約長效制約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小企業信用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而目前的徵信體系還不完備,失信行爲沒有得到應有懲戒,金融機構勝訴後案件執行難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金融機構對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

四是小企業融資擔保難的問題突出,影響信用社對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小企業擔保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抵押難。部分企業規模小,經營場所多爲租賃,無資產抵押,有的企業可供抵押的資產變現能力弱。二是保證擔保難。大企業一般不願爲小企業提供擔保,小企業自身擔保能都相對較弱,另一方面目前的擔保機構,大多規模較小,運作不夠規範。保證措施的不完善,直接制約小企業的貸款投放。

二、當前小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

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的財務成果與其財務目標相偏離的狀況。企業的財務風險是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包括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過程中的融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收回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等,從而使企業負債經營時面臨的到期無法還本付息的財務危機及資不抵債的破產危機。

就財務風險而言,具體說來,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負債的融資風險。小企業的起步資金大多較少,固定資產投入後,流動資金往往靠向親朋好友東借西挪、民間借貸或向金融機構貸款,形成事實上的高負債經營,企業一旦因市場變化或經營不良,極易形成對負債的本息難以償還,而農村信用社在對小企業的調查中很難弄清其真實的融資狀況,造成融資風險。

(二)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小企業的特性決定着其經營管理的侷限性,資產結構不夠合理,易形成資產流動性風險。由於資金量少,大部份投資都用於固定資產,一般來說,小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不高,可變現的能力就不強,因剛進入市場易形成較多的應收帳款,如果銷售不暢或雖然銷售狀況良好但貨款回收不力,依然會導致企業現金流的不暢或中斷,造成還款困難。

(三)財務成果的不確定風險。企業的經營目標,無

論是股東價值最大化,還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盈利是企業的硬道理,而企業通過實現利潤完成原始積累需要一個過程,而企業最初的財務成果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真正實現,只有擴大再生產,並實現企業價值的不斷增值,才能提高企業債務償還能力,部分企業在這一過程未完成之前就已經倒下了。

(四)信息不對稱風險。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範,會計信息不真實,提供給信用社的財務數據資料難以反映企業真實的資產負債及經營狀況,是小企業財務風險大的集中表現。

(五)資信度不高的風險。企業規模小,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不大,各種風險抵禦能力較差,少數企業信用觀念差,還款意願不強,甚至惡意逃廢債。

三、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1、企業主的經營理念、風險管理意識是小企業形成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觀念決定行動,經營思想主要體現爲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和管理態度,大部分企業領導者都傾向於高負債、快發展管理方式,在內外部環境較好的情況下,它能給企業帶來高收益,一旦內外部環境惡化,則很容易使企業陷入困境,形成高風險。

2、舉債規模過大或負債結構不合理是形成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企業的債務比例過高、舉債規模過大易導致企業背上沉重的本息費用負擔,給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壓力,導致小企業處於頻繁的債務借還困境中。負債結構不合理給企業造成資金上的困難,大多用短期借款來滿足長期的資金需求,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

3、資產流動性弱,現多流量不足是形成企業財務風險的動態原因。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流以維持正常經營和償還到期的債務及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或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支付需求,甚至出現資金中斷,就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

4、財務決策失誤,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最直接原因。由於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投資收益低於企業的成本,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業績不明顯,甚至出現虧損,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直接威脅到企業到期債務的償還。

5、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失真,財務專職人才匱乏,素質偏低,是給小企業貸款帶來風險的又一財務風險。

四、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與對策

(一)提高認識,增強業主或管理者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隨着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加大,也給農村信用社的小企業貸款的償還帶來風險,小企業業主或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上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增強財務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注重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去,並享有充分的發言權,對他們提出的關於改善經營管理的意見應給予充分的重視,提高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的敏感性、判斷力、綜合分析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農村信用社在向小企業貸款的過程中要主動幫助企業主樹立風險管理意識,積極爲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和管理上的建議,提高企業風險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組織結構控制。小企業要發展狀大,想走的遠,就必須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推行產權多元化,增加企業融資渠道,吸收更多股東參與決策,使董事會成員能力互補,決策科學,減少失誤,從根本上改變由投資者個人或家族組成。要改變既當業主,又當總經理,還負責監督工作的傳統管理模式。健全合理的組織結構,一是由主要投資者組成董事會,決策企業重大經濟事項;二是全部投資者組成股東大會,設立監事會,監督審議企業重大決策;三是企業部門經理實行公開招聘,錄用具有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秀人員對本企業實施全面管理。按照權職分工明確、相互制衡、協調運作的公司治理架進行運作。

(三)強化資金流量管理,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保持穩定的現金流是企業賴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基礎。在融資管理方面: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及金融工具等多條途徑籌集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同時努力降低資產負債比率,增加經營中自有資金的比重。在流動資金管理方面:一是加大應收款催收力度,縮短應收賬款的回收期,落實回款責任,減少壞賬損失;二是合理降低存貨,加快存貨的週轉;三是加強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實行流動資金貸款指標考覈;四是加強信用管理,合理確定客戶的信用等級標準,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五是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製度;五是增加透明度,主動接受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檢查監督。

(四)加強企業財務制度建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提高農村信用社對小企業貸款的信心。由於受規模、財力、人力等限制,小企業內部控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現象,應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從經濟性、實用性、規範性出發,強化小企業財務制度建設,增強財務覈算和財務分析決策的科學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降低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對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分析,實現信息對稱,進一步增強農村信用社對小企業的貸款信心。促進企業規範管理,加快企業發展。對運行不規範的家族制企業,引導其建立規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使之成爲先進的現代企業,通過加大自主創新等措施,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銀行貸款風險。

(五)創新小企業融資方式,協調地方政府和企業自身做好配套工作,從保證措施上降低小企業的信貸風險。一是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小企業擔保難。主要通過四方面:第一,做好與政府的溝通,使其對小企業進行正確引導,促使他們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辦齊土地證、房產證,並對小企業抵押收費予以減繳的優惠,解決抵押難的問題。第二,建議由政府及有關部門牽頭,金融部門配合,建立起政府引導型、企業互助型和商業盈利型等多種形式的信用擔保機構,拓寬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第三,建立企業信用評級體系,規範企業行爲,提升金融服務檔次。第四,農村信用社可利用點多、面廣、機制靈活的優勢,創新小企業貸款服務品種和擔保方式,從服務方式上解決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可適當開辦存貨質押、應收帳款質押、整貸零還、零貸整還等信貸品種,在抵質量手續難以辦理的情況下,在企業自願的前提下,可選擇小企業之間相互聯保。第五,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設誠信網絡。打造一個由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三位一體的信用體系。同時,建立小企業失信長效制約機制,加大違約成本,與執法部門搞好對接,加強執法環境建設,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爲,解決逃廢債案件執行難的問題。

(六)強化小企業貸款“三查”制度執行,提高小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水平,增強小企業貸款信貸風險的管理能力。農村信用社要認真貫徹落實銀監會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和六項機制,成立小企業貸款專職隊伍和獨立運行機構,實行分別覈算,建立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做好小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幫助小企業規範財務管理,建立小企業財務報表識別系統,提高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水平,強化小企業貸款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做到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從信貸流程上控制小企業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