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14篇

報告9.92K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研修觀課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14篇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

本次研修,我分別觀摩了xx老師的《柳樹醒了》,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xx老師的《畫楊桃》,xx老師的《識字2》,xx老師的《落花生》,xx老師的《臥薪嚐膽》。縱觀所有老師的課,他們的課堂風格迥異,但都帶給孩子們不同的收穫,同時我也深受啓發。下面就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一下分析點評。

一、着眼基礎知識的積累,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這些老師的課普遍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引導學生用自己個性化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xx老師的《柳樹醒了》中醒字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酉”字旁,又複習了加一加的識字方法。學習生字部分,教師的注意將不同類的生字分類出示,引導學生分類識字方法的運用,同時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順口溜等,促進了學生識字效率。

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多種識字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識字方法,特別是老師的“螃蟹”二字的識寫,引導學生關注蟲字旁和蟲字底的不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品質。其他老師也對個性化識字方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訓練。

二、結合文本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悟情

文本中所包含的情必須經由學生精讀方能領悟,學生在讀中能夠感悟到作者所傳遞的一些信息。

劉明娟老師的《柳樹醒了》中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讀,進一步體會春雷春風等事物的特點,體會春天的美麗。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春天還有什麼醒了?讓學生交流並體會春天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同時引導學生嘗試寫小詩:春天跟 說話了,說着說着 。課中教師緊緊抓住文本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口頭語言,用兒童的視角去審視兒童詩,培養了學生的寫詩興趣,也對學生的課外拓展進行了很好的引領。

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之後,關注學生的朗讀感悟,通過多種方式讀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培養學生語言積累。課堂結尾,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重現故事,培養兒童興趣,並推薦學生閱讀《小巴掌童話》,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xx老師的《落花生》中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分角色讀,默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地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同時抓住文本詳略得當的特點,通過校園美景爲載體來訓練孩子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三、不足及建議:

xx老師的《畫楊桃》中老師在引導學生的體會“我”內心的時候,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中年級應關注學生的`練筆,所以建議老師設置練筆環節,如:聽到同學們的嘲笑聲,我的心裏( )……進一步從人物的心理活動來體會人物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xx老師的《識字2》中點評學生寫字的環節,往往着眼於哪個地方寫的不好,怎樣改正。我建議孩子在評價別人寫字時,最好先評價人家的優點,再提出不足,鼓勵別人完善自己,慢慢他們會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同時也會促進自己的寫字。

xx老師的《落花生》中講授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老師以寫校園爲例,但是老師蜻蜓點水,一語帶過,學生應該最終也未能明白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究竟好在哪裏及什麼內容詳什麼內容簡略。這裏建議組織課後小練筆,讓學生通過練筆,明白哪些內容詳寫以及爲什麼要詳寫。

xx老師的《臥薪嚐膽》中三年級的訓練重點應該向複述課文過渡,學生在經過了第二課時的多讀感悟之後應該引導他們講故事,不用太多,哪怕是一個段落,也可以對學生的理解力和口語表達進行很好地訓練。

總之很多老師的課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都說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讓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儘可能地減少遺憾,讓孩子好學樂學吧!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2

今年的研修我觀看了五蓮縣松柏鎮中心學校林秋娟老師的一節課《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複習》。讓我收穫很多。這節課就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所有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複習,並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緊密的聯繫了起來。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複習的目的。

在整理和複習環節的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併爲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探究自己學習的收穫。從基礎知識的回顧,到複習整理的提高,再到實踐與應用,始終通過各種形式,來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繫。通過認識、轉化、遷移等過程,使學生髮現知識間的聯繫,並在體驗與探索中獲得成功的歡樂。

下面是本節課的幾個優點。

優點:

1、找準切入點,疏理知識,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本節課從回顧與整理開始,學生系統的整理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並形成了知識網絡。通過讓學生回憶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一方面使他們進一步瞭解把研究的圖形轉化爲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另一方面使他們進一步瞭解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後的圖形之間的聯繫。

2.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中心,充分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在整個學生探索過程中很少干預,儘量把發現的空間、思考的空間、探索的空間以及展示自我的空間留給了學生,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每一次心靈感受,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的發揮潛能和創造欲。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而且使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得以顯現。

在整理和複習環節的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併爲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探究自己學習的收穫。通過認識、轉化、遷移等過程,使學生學會了蒐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本領,並在體驗與探索中獲得成功的歡樂。

3、練習設計體現了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

教學中設計的.幾個練習題,從易到難,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易錯、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設計的,具有針對性與層次性,將所學的面積有關知識融合在一起,起到概括了的作用,有很強的綜合性。

觀看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覺得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不足:

首先,要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對於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儘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後的情況,最後抽象出面積公式等實踐活動,理解相關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並且產生深刻的體會;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也要讓學生明白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的,並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出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第三,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爲老師儘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這是作爲老師的自己所沒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擔心學生學生,代替學生給說出來了。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了。

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爲老師,有沒有引導學生把探索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有沒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是否有深刻的體會?而學生,對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意識如何?是積極地自主探索和思考,還是墨守成規地接受書本知識呢?

總之,從這節複習整理的教學中,發現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於今後改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準備把做好預習作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策略,並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每日一題”的練習,拓展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紮實、有效地學好知識。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3

國小數學遠程觀課評課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受益匪淺。通過六節課的觀課評課,讓我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讓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讓我更加知道了教師對課堂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啓發學生積積的思考,讓學生在問題中探索知識,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遠比直接的論述要好的很多。我認真觀摩了六位老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着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紮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我想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讓課堂活起來。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觀課讓我收入頗豐,我覺得老師都從一年級孩子的具體實際情況出發,把沒個環節都想的很到位,很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律,同時課堂的練習從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出發,鍛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談談對本節課的感悟:

1、通過複習的導入,12-6 16-8 46-32等的'複習既加深了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同時對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爲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3、加強知識間的對比。探索42-26退位減法之前,聯繫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比對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繫,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4、體現算法多樣化。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學生自主探索出多種算法,並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保護了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5、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6、鞏固練習的設置通過一些更遊戲似的問題來積極的引發學生思考,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你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提到最應該關注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由具體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可以說從始至終你都在貫徹你自己的設計理念,努力地在爲學生創造着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環境,努力地想通過操作,交流,展示,辨析等形式來讓學生學會計算方法。這些形式比較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堅持靈活使用。研修學習一個短暫的學習過程,我要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4

3月9日,我參加了煙莊國小的磨課活動,對王濤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面積》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觀課。通過課前觀課會議的分工,我承擔的觀課維度是有關“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中的第一個問題——創設的情境能否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保持持續的關注。本節課以創設情境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各個教學環節,教師圍繞着學習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思維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第一個環節:

在複習引入,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的階段,教師設計了猜測認識三角形,全班學生反應迅速、整齊,大多數同學積極舉手主動參與猜測認識三角形的活動。說明在這個情境中,爲學生三角形的面積喚起舊知學習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第二個環節:

在觀察情境圖,進一步瞭解三角形的面積的一般步驟的'階段,教師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創設了形象情境。從學生參與問題思考和回答情況看,這些形象情境吸引學生興趣並能使學生保持關注。

教學第三個環節:

在基本練習的階段,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完成書中練習題進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學生雖然能認真完成練習,但因爲此時教師對交流的要求欠具體明確,學生的交流活動比較被動,是在教師不斷巡視提醒中完成的。

教學第四個環節:

猜測,驗證三角形的面積的是推倒,教師精心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觀。學生們興趣濃厚,認真觀察,利用圖中呈現的所有信息編出了不同的四個故事,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教學第五個環節:

在結構訓練階段,爲學生們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搭建了思維的平臺,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進而引導學生逐漸達成了學習目標。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5

20xx年xx月xx日和xx日,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國小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國小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國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國小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裏呈現卡丁車遊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遊戲,激發興趣——聯繫自身,體驗左右——遊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啓發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後,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爲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國小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設“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6

今年的分散研修運用的是觀看給出的六節“優課”課例進行評課和撰寫觀課報告。這種方式很新穎,操作性很強。與以往的分散研修相比,這次的研修更加個人化,存在抄襲、應付的現象很少,更能突出自主學習的行爲意識。我個人是很贊同這種研修方式的。

當看到給出的優課課例上的優課加上了引號,我很困惑這是何種用意。通常我們認爲能夠學習的錄像課都應該是獲獎的、優秀的課堂實錄,所以我個人對這六節課的最初認識就是優質課,既然是優質課還有評價的必要嗎?然而通過觀看課堂實錄、瀏覽相關資料之後,我對這些“優課”課例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改變了我之前的認識。下面我就這六節課給我的總體感受做一個觀課報告:

首先是態度。從兩個方面講述我所說的態度:第一、執課人的態度。拍攝錄像課要找一個比較成熟的課去講,這就容易造成熟課,老師和學生都是在表演,演的熟練精妙、順的流暢、自然。這樣好嗎?這樣的錄像課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意義,沒有了知識形成的該有的瑕疵。還有的老師認爲只要是拍攝錄像課,拍完之後送上去評審,最差也能得獎,所以就造成了爲獎狀而上課,沒有了原本的意義。態度沒有端正,怎麼讓錄像課真實、實用?第二、觀課人的態度。既然讓我們觀看錄像課那就應該都說好話,評課的時候避重就輕,應付了事。這樣的觀課態度就是去了研修的價值、研討的意義和學習的本質。

然後是設計。我說的這個設計指的是教學設計。我所觀看的四節課是我認爲沒有認真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只是照本宣科把教參的內容抄錄下來。沒有做到執課人自己去思考這節課應該如何運用教材和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基礎情況。沒有做好這些準備,教學的設計也就不能從學生角度去設計,更脫離了學習的主題--學生。

再是思想。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這些課例中很少有體現,教會學生如何去解決問題比教學生怎麼解答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我們想看到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上被學生靈活掌握、熟練運用,可是我失望了。當然,這與我們平時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我想:平時的課堂就去運用,老師去講、去滲透,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就會形成一種本身的技能。

最後是水平。

一、教師的基本功水平有高低。尤其是低年級教學的老師,要在普通話和粉筆字上下功夫。課堂上的語言精煉對我們數學教師尤爲重要,精煉的語言直擊重點,學生聽的明白清楚。過多的重複語言容易使學生乏味,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老師沒有必要再重複一遍,因爲浪費時間更因爲會使其他學生產生誤以爲是真理的想法。

二、備課水平無體現。要想真的備出一節適合學生的`課,並不只是研究好教材和做好學情分析,要在這兩個基礎上獨立進行教學設計,也就是說不要把現成的教案原封不動的照搬。當然,照抄教案是現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可是當沒有了現成的教案,執教人還會上課嗎?這就好比幼兒吃飯要被別人喂,一旦沒人餵飯就不會吃了。尤記自己工作的第一年,剛設六年級,教材用的是地方編寫的複習教材,沒有教參和教案。只能在老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備課,一年下來所有的課題、課型都是自己設計教案。回想起來真是受益匪淺。以上就是我在觀看學習完六個課例後的感受。個人色彩濃重,有什麼說什麼。曾經有位領導當面告訴我:評課時要說優點,好聽的話,不要提缺點。很遺憾,我沒有接受。一直以來我就這樣評課,我認爲評課就應該出現不一樣的聲音,這樣纔能有助於教學研究。只是一味的說好聽的,那是對執教人(年輕教師)的成長不負責任,!只有把問題提出來,在研討中交流解決才能使教研活動有價值、富有生命!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7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是由學校各個學科同科組內兩位教師選用同一教學內容,制定一致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進行不同的的教學設計,其宗旨是實現高效教學,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感謝學校安排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同時也感謝講課老師的辛勤備課和精彩課堂,讓我們享受了一餐教學盛宴。我觀摩了四個科組的同課異構課,作爲課堂觀摩者,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們如何去比較和評價“同課異構”的課,對於同課異構課,我想與賽課不同的是,我們不是去評價哪位老師把這堂課上得更精彩,而是通過聽課與評課交流,發現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更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所以,我想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評價:

一、評教學引入

根據國中生的心理特點,他們的學習慾望很大程度來源於興趣,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並使學生處於積極狀態,是上好課的關鍵。龔嘉敏老師講授的《動物的主要類羣》一課中採用了複習引入,讓學生把PPT出現的動物根據已有的知識分成兩類;李寬老師則是先介紹學生活動三個關鍵身份形象代言、特約評論員、最強大腦各承擔的任務,然後再播放珠海新聞視頻《珠海現桃花水母》。兩種引入方式各有長處,複習引入可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就提高學生興趣和集中注意力而言,活動和視頻引入更有效。牛榮彬老師和趙新妮老師講授的《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在對新知識的引入思路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趙新妮老師最開始是演示了自制教具“浮沉子”,學生表現出好奇和興奮,學習情緒被較好地調動起來。

二、評教學重難點的處理

對於不同教學內容的課,可能較難比較突破教學重難點採用的教學方法誰更有效,但兩個人一個教學內容,這種比較就非常明顯。龔嘉敏老師和李寬老師對《動物的主要類羣》一課的重難點把握是一致的。在處理方面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但在細節的處理上略有不同。同樣是採用小組討論、小組代表上臺總結、其它小組評價的方式處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但李老師在每個動物類羣的學習引入安排了相應的兒歌、謎語,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很巧妙地把動物類羣的特徵記了下來,這樣的處理是更爲有效。在學習了新知識之後,最後的應用環節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龔老師是用學生互動的方式,相比李老師採用的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更高。牛榮彬老師和趙新妮老師在處理重點內容方面方法是相似的,都是採用演示、引導、分析、總結的方式,在突破難點方面處理方式有所不同。牛老師更多的是引導加演示的方式,趙老師採用小組合作完成小實驗的方式,在動手過程中有更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總結問題。

三、評師生關係

課堂是否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度如何,是否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等。課堂是否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等。從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教師的引導、學生是否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等方面去評價。當然,這與教師本人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是密切相關的。駕馭能力不同,即使同一個教學設計,師生的互動情況也大相徑庭。

同課異構,讓我們看到不同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迥異的風格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照和比較,在思考中得出促進有效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8

一。春風拂面—(導入部分)

這是一篇議論文,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導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使他們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是值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導入就像一陣春風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說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着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爲順着學生的學來“導”的啓發引導式。”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並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爲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國小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後,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爲,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紮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麼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繫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並不是讓孩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於文本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爲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敘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爲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纔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本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捨,精讀第一個事例,研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1。這個事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爲什麼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鬆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麼樣的過程呢?4。課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閱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在敘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於文本的三個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並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後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作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爲,這是一篇枯燥的議論文,有什麼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後兩個例子作爲略寫,曹老師採用了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繫性,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範讀的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範,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果。最後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

四。春光燦爛—(迴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穫。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9

本人學習了20xx年國小音樂遠程研修: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採菱》,蘇婷婷教師執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和王曉爽教師執教鋼琴獨奏《捉迷藏》的優秀觀摩課,感觸根深,充分感受到國小音樂教與學的多樣化,以及教與學的樂趣,受益匪淺。三位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廣博的音樂知識、嚴謹的課堂語言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讓學生願意主動參與學習。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應從情入手,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表現美,創造美爲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採菱》,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先用談話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採菱》這節課淡化了傳統的音樂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把國小生體驗放在了整節課的核心地位,能充分調動國小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能夠創設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抓住國小生的心理,從國小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爲主體,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這一點很好。

二、重視音樂知識的探究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生動、形象。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採菱》,通過聽賞《採菱》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繼而引導學生在聆聽、體驗、感受的過程中輕鬆主動地學會歌曲。最後將歌曲內涵逐步拓展延伸,彷彿身臨其境,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蘇婷婷教師執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由冬天情境的創設和背景音樂帶學生進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與音樂吻合的視覺圖片、肢體語言等手段進行有效設計,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以審美爲核心、興趣愛好爲動力、聯繫學生的生活。

總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讓音樂思維的靈光閃耀,讓國小生將踏着優美的節拍,在健康快樂的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我會認真的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以實現自我教書育人的跨越式飛躍。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0

暑假教師研修,受益很多。尤其是六位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現了很多教學閃光點,給與我們以啓迪。

張春霞教師,在空間圖形的初步認識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傳統教學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重結論更重過程。教師創設生活情境,通過一個個簡單、小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大膽回答;同時對於學生的答案,鼓勵、表揚爲主,讓學生體驗參與課堂的樂趣。張春霞教師的教學,以多樣性、豐富性爲前提的教學過程,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2)教學關注學科更關注人。張春霞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爲本、關注人的教育理念。

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都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對象。教師的一個個小問題,能給予學生獨立思考、整理的時間,而不是急於告知。對問題的回答,能讓儘量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對於學生的答案,能給予尊重、鼓勵,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能關注學生的情趣生活和情感體驗。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爲前提,這纔是最好的教學。

(3)交往與互動結合。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是對學生單向”培養”活動,而是師生合作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張春霞教師創設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在合作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利於培養團隊精神,凝聚人心,增進認識與理解;同時,促進學生不斷反省,不斷提高。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的。本節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見解:

(1)教師應該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親人、朋友的體驗,讓學生感覺親切。

(2)板書要講究藝術,給學生整潔、美好的嚮往。

總之,通過本次觀看張春霞教師的課堂教學,我的教育觀念和心理髮生了轉變,我要切身力行,在以後的學科教學中積極倡導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1

一、春風拂面——(導入部分)

這是一篇議論文,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導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使他們接近文本,更深入語文解課文這是值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導入就像一陣春風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說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着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爲順着學生的學來“導”的啓發引導式。”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並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爲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國小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後,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爲,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紮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麼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繫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並不是讓孩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於文本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爲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敘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爲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纔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本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捨,精讀第一個事例,研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

1、這個事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爲什麼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

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鬆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麼樣的過程呢?

4、課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

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閱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在敘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於文本的三個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並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後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作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爲,這是一篇枯燥的議論文,有什麼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後兩個例子作爲略寫,曹老師採用了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繫性,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範讀的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範,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果。最後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

四、春光燦爛——(迴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穫、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2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朱敏老師執教的《萬以上數的認識》一課,很好地體現了課標的這些理念。

一、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培養數感。

由於學生在生活中鮮有接觸大數的機會,缺乏對大數的感性認識,所以朱老師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現實的素材,如出示水立方等圖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大數,利用一本字典的頁數、一盒訂書釘的個數、一面報紙的字數,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猜一猜、想一想等數形結合的方法,推算出“十萬”有多少;讓學生親自摸一摸一千張紙有多厚,進而推想出十萬張紙竟然有三層樓那麼高,幫助學生充分感受了“十萬”有多大;通過親自經歷數一分鐘的辛苦,讓學生體會到數一億下的感受。另外,朱老師又藉助計數器強化數感,在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後,引導學生藉助計數器撥珠、數數進一步理解了“十個一萬是十萬,十個十萬是一百萬……”,把零亂的知識系統化,抽象化。

二、自主構建,合作交流,建立知識體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建立了“十萬、一億”的表象後,就要學習數位、記數單位、十進制記數法、數位分級等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數位、記數單位、十進制記數法等知識都是數學概念,朱老師讓學生獨立自學,把數位順序表填完整,讓學生通過舉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她還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數位分組等知識。在彙報時,通過討論、交流,同學之間互相啓發、互相借鑑,理解“億級、萬級、個級”表示的意義。整個教學環節,安排的有張有弛,有靜有動,有探索、有交流,水到渠成地幫助學生建立了有關數位的知識體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課件的展示還是學具的運用,都爲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供了較好的幫助。縱觀整堂課,教學內容層層遞進,有條不紊,教師對課堂的掌控遊刃有餘;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獲得了積極的學習體驗。這是一堂值得學習的好課!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3

在我觀看的這6節課中,對x老師的這節《找規律》感觸最深,因爲剛帶過一年級,結合自身教學時的體會,在陳老師這節課中也學習到了很多。

1、教學設計符合孩子年齡特徵。本課是針對一年級孩子的,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非常容易被自己喜愛的事物吸引,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好奇心強。陳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先是出示Tom貓讓孩子觀察發現規律,接着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等,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學習興趣濃烈。讓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中學到知識,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2、教學目標明確。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思路非常清晰。

3、引發學生認知衝突進而揭示主題。在出示了有規律的一系列水果圖片後接着出示不存在規律的一組水果圖片,這是孩子們就不能猜出下一個水果會是什麼,從而引發了孩子的認知衝突,對下一步的知識的學習也就更加感興趣。

4、注重學生操作。在理解規律的環節中,設計了幾個孩子操作的活動,上臺操作、畫一畫等,既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又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5、注重開發孩子的創造性。陳老師給孩子們播放視頻,觀看踢踏舞演。看完了精彩的踢踏舞表演,讓同學們試着創造有規律的動作或聲音,進一步深化孩子對規律的認識。

6、注重只是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明白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連的,數學就源於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

7、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陳老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不斷強調孩子的行爲習慣,也在不斷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表揚孩子,讓孩子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我在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希望在我以後的課堂上能加以應用。

國小研修觀課報告 篇14

七月四日和五日,我在進修附小觀摩了臨沭縣國小英語優質課評比的課堂,聽了詞彙課和讀寫課。

通過這次的聽課評課活動,讓我這個接觸國小英語教學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受益匪淺,下面是自己的一點收穫。

1、國小英語教師的基本功

作爲國小生的英語啓蒙教師,教師本人的基本功能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的日後發展,如:語音的標準及語言的流利,規範的板書。國小英語對學生聽和說的要求相對多一些,因此,教師語音的規範及語言的流暢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的語音語調基本功,確保我們說出的每個單詞,每個句子沒有發音上的問題。課堂語言除了要流暢,一定要確保我們說出的不是錯誤的句子,我們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課堂上不夠規範的課堂用語,可能會給學生日後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規範的板書除了能利於學生抓住本課的重點內容,利於課文的理解外,也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情境的設置

英語的學習要求在語境中學習句子,在句子中學習單詞。這就是說我們在教給學生一句話、一個詞時還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在一定的情境中學會用句子、詞語。

所創設的情境如何即利於課文的導入,也利於重點單詞、句子的引出是一節課成敗的重要方面。

3、恰當的導入,自然的.過渡

這幾節課,我是以一種欣賞和享受的心情聽完的。導入的自然,過渡的簡潔而不留痕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注重基礎,適當拓展延伸

這次的優質課注重課文,注重基礎知識。在精講精練課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由於前面將基礎知識都夯實了,後面的拓展學生進行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正是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遠見,提高了整節課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