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彙總10篇

報告6.75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報告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彙總10篇

研究報告作文 篇1

一、問題的提出我現在是六年級的學生。

六年級是一個關鍵的學年,因爲臨近小升中,所以大家的作業、補習很多,導致許多人視力不良,不得已戴上了眼鏡,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因此,我想研究一下國小生視力不良所涉及到的原因以及預防方法。

二、研究方法1、查閱有關的書籍、報刊、網站等,瞭解造成國小生視力不良的原因。2、採用採訪的方式,瞭解大家對視力下降的看法。3、通過多種途徑,瞭解預防近視的.方法。

三、研究情況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網絡近視眼是什麼近視眼的眼睛因眼球過長而影像聚集在視網膜前方,導致看遠處的物體會模糊不清。書籍第一位治療近視眼的醫生1985年的美國醫生網絡中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及人數中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達50%至60%,近視人數約爲2億人。網絡世界有多少近視眼佔全世界人口的33%雜誌世界最深近視度數最深3000度

四、結論1、根據研究表明,造成視力下降的原因包括:(1)讀寫姿勢不正確;(2)經常看電視、玩電腦;(3)每天做眼保健操不認真;(4)經常躺着看書;(5)在光線不適宜的情況下看書;(6)在車廂裏看書(7)遺傳因素:與種族有關;有家族史。2、怎樣預防近視:(1)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2)少看電視、少玩電腦;(3)合理飲食;(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3、除了同學們自身要養成好習慣,家長也要準備光線適宜的空間供孩子讀書、寫字。

研究報告作文 篇2

由雨花區教科中心專家朱紫彪老師牽頭申報的“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經長沙市教科院批准,列爲市級規劃課題,現根據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系統研究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了做文章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述”等,都爲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體系指明瞭方向和途徑。

2、是我區中學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們常把作文課堂教學定位爲如何蒐集素材,如何講評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師認爲,學生寫作的效果跟教師系列化的引導、點撥、指導有直接的關係。在聽課過程中還發現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流程單一或者呆板,基本爲“命題——指導——寫作——批閱——講評”。這樣的程序無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即使點評覆蓋面也有限,角度單一,標準呆板,課堂內容往往是話題唯一,能力訓練單一。課堂設計往往很難契合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只覺課堂難熬,索然無味,作文也就是草草應付了事。

基於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爲本課題通過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角度,對於快速提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興趣、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綜述:

19世紀末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極力反對傳統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強調兒童的興趣,從做中學,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這點正好切合了寫作反映生活,爲生活服務的特點。本世紀的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能夠儘可能譴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美國中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寫作教學的'特點。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寫作,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科舉時代,作文就是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它倍受人重視和推崇。隨着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寫作也作爲一門專門的語文內容進入教學的範疇。即便如此,作文的教與學卻顯得步履蹣跚、龍鍾老態,如圈內人士稱是“內容泛化、情感虛設、形式僵化、語言刻板化”。語文圈內外人士,對中國小作文教學的批評最中肯,呼籲最強烈,指出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諸種弊端。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長沙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斷增加,我區的11所中學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這些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學生怕寫作,拿起筆就皺眉頭,咬筆頭,即使硬着頭皮寫出來或者杜撰出來,也是乾巴巴的,表達的往往是“虛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語文教師們對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計劃指導有着直接的關係。基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開闢了語文新課改中寫作的教學領域,從實踐與理論層面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的界定:

1、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是對中學語文教學本質屬性的全面反映,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有效,不僅是重要的語文教學有效問題,而且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2、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

“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是指推進全區教師羣體的、外顯的作文課堂駕馭能力,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寫作能力。該課題對我區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區學生主要來源農民工子弟,大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差,寫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圍;鑑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3、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內容主要分爲口頭作文教學和課堂寫作教學等方面。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就明確提出了作文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說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於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理論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的構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論運用到作文指導的活動設計中來,一方面通過覆蓋多種智能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肯定和激勵;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智能活動的形式,使得作文課堂從某種角度再現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從而形成作文的動力,寫下自己的真實體驗。

2、寫作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爲認識源於實踐,文學源於生活,所以要進行創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經歷,就要先認識生活。在語文課程標準 “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

3、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五、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有序性,構建中學口頭作文教學和書面作文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研究內容:

1、作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有序開展的研究

2、學生自主探究式寫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

4、通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思維、語言發展、寫作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生活內容等多元、多維度的交織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的螺旋式遞進的認知規律。並點撥學生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和心聲。

八、研究方法

1、觀察法:運用觀察法聽課評課,進行教學評價,形成作文課堂有效性評價記錄。

2、行動研究法:採取初步設想、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研究結果的整體評價,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始終。

3、比較研究法 在蒐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比較既包括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既有面的比較又結合點的對比,既有同類學校進行比較,又將本校作文課堂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既有靜態比較又可以把比較放在動態中進行。

九、預期成果

1、探究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研究報告。

2、彙編作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課例。

3、形成教師的作文課堂教學課件庫,製作課堂錄像光盤。

4、組織彙編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師生校園文學作品集。

十、組織管理:

成立課題小組:

組長:朱紫彪

核心成員:付曉芹、劉煒偉、張捷、胡登高、陳春燕、範益羣、張豔紅、賀衛兵、彭獻、潘雪凌、黃天宇、陳雅妮、馮娟、李六英、黃靜宇、劉蓉、史果紅、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報與立項階段。搞好前期宣傳工作,學習相關理論。成立課題管理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分課題。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編輯出版作文課堂活動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員近幾年來出版專著若干,發表論文37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課題5個,已獲獎的3個。本課題組負責人有着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並獲獎,課題組有主要研究人員 20 人,其中中高職稱3人,均爲本區各學校的教研組長或年輕的業務骨幹,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師在市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多次獲得特一等獎,專業、年齡、職務(稱)搭配合理,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前期已經就口頭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和材料蒐集,舉行了全區各學校參與的“口頭作文”賽課,推出教師上市級口頭作文公開課。同時,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區教科中心領導及課題研究的專家,使本項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證。

十三、經費預算及開支:

合計共5萬元:國內調研 20000元 ;小型會議費15000元 ;開題費3000元 ;

結題費 20xx元; 成果印刷費5000元 ; 獎勵 5000元 。

研究報告作文 篇3

我校作爲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選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爲實驗課題。我作爲校課題組成員,把“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這一子課題作爲研究內容。經過實踐探索,總結出新型的作文教學模式 ,現將實施效果情況彙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與課程特點分析

我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旨在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探索教與學的規律,構建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發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五步式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面臨嚴重挑戰。教師滔滔不絕地指導,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講評,似乎是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然而事與願違,辛勤的勞動沒有換來豐收的喜悅,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結果,學生看見作文就發愁、焦急惶恐。作文時,離開自身實際,東拼西湊,以至不認爲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應付老師的。在國小六年中,作文知識(審題、立意選材、開頭、結尾)的灌輸很多,寫作練習的次數也很頻繁,範文的閱讀更是不計其數。至國小畢業時,真正能寫好作文的沒有幾人。問題癥結在於,被動的學習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沒有讓作文成爲學生可隨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雖偶有形式上的變化,終究還是以教師講授爲主,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缺乏獨創精神。教師主觀設計,脫離學生的評講,壓抑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當前學校出現的一種新八股式的教學結構,導致能展示學生心靈與創造力的園地失去生機。實行教學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經濟的升溫,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時代的前列。現代作文教學,要求保護、開發學生的想象資源,努力創設意境。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思維領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要成爲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建構的主體。把現代教育手段引進課堂,用較小的時間、精力獲得更多的教學效果。

我們應該看到被傳統教育公認的三大基石:閱讀、寫作、計算,也在發生異變: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寫作的方式開始以手寫走向鍵盤輸入、鼠標輸入、掃描輸入、語音輸入。文字的數字化使計算機從語言上升爲文化。對於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師來說,攻佔教育的制高點,必須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教學中不僅融入知識傳授、技能指導,還有智力的開發、個性的發展。正如哈爾拉莫說的“教學的基礎應當是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認識活動,理解和掌握知識,鍛煉出實際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觀並發展創造力和才能力。”根據時代的要求,及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提出“建構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按照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作文教學,解決了傳統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嶄新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我們進行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實驗目標

課題目標:教師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形成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啓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這句話在承認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同時,強調了教學活動不應由教師包攬一切,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就無從談起培養創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啓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由被動變爲主動,幫助學生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智力因素與非智力的強化與發展;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擴大教學規模:人機交互的互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等;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科技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突出重點,化難爲易,啓發學生思維、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體現學生認知主體地位。

實驗學科目標: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由不願寫到願意寫。提高學生作文知識與寫作修改能力,由能邊聽邊想,抓住要點到能說一段話,到能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抓住重點,表達感情,能寫條理清楚、內容簡單的記敘文,到嘗試電腦寫作和調閱信息的能力。

三、實驗設計

實驗對象:五年級四班全體學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實驗時間: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學模式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學模式形成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學模式實施階段

實驗環境:

1.借用多媒體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使聲音與畫面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視聽器官的協作運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電腦網絡下的交互式教學。網絡將大量超時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給學生,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綜合運用。網絡的交互功能,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

四、教學資源的內容.特點

教學資源有三種:文本資源、電子信息資源、潛在資源

文本資源指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電子信息資源指學校購買的電腦軟件、vcd光盤、錄像帶及網絡信息。潛在資源指挖掘學生的內在因素。

根據教學資源的來源,實驗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課本是學生練習寫作的最好範例。學生通過學習書中的語言,把這些好詞、好句、好段儲存在大腦中,充實寫作素材的“倉庫 "。同時吸取其中的長處,融進自己的習作中去,達到從學習到內化的過程。如:學習《鳥的天堂》一文,學生被書中優美的語言所吸引並自覺地在自己的習作中抓住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來描寫,使文章生動得多。

2、在說話、寫作訓練課上,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讓學生敢說、敢想、敢評,培養獨特的個性。如: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CAI課件"安慶攬勝",收錄了大量的山水風光、文壇藝苑、名優特產等內容。此課件分五個部分介紹家鄉:①宜城山水好風光②文壇藝苑數風流③閃爍歷史的明星④聲明遠播名特產⑤古城新貌交響曲

3、在平時活動中,開展說寫競賽,向電臺、報紙投稿,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調動學生習作的內驅力。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習作興趣。

五、模式特徵分析

1、教學模式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文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爲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入手,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結合實際教學總結出“5+1”作文教學模式。

設計模式如下:

(1)激發興趣: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爲來源於自身的求知慾望,通過情境創設,讓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激發想象: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拓寬學生的視野。

(3)激發探索:教師利用媒體爲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觀察要求。或讓學生根據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這是在激發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有序認知事物。

(4)激發嘗試:學生在主動觀察、探索的'基礎上,用通順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說到寫,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5)激發思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再造想象,引導學生辨別優劣。

(6)協作學習:師生共同

討論、評議,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進,體現課堂民主,開拓思維空間。它貫穿於“五激發”始終。

2、教學設計:

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出來以後,課題組決定在五年級進行教學試驗。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課堂教學設計是關鍵性的工作。從以下兩個方面介紹。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寫作《我敬佩的一個人》爲例加以介紹。

(1)分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語文第九冊第6單元寫作練習。根據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a.通過典型事例的描寫,恰當表現人物的特點。b.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c.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寫人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寫人的方法,教學難點是表現人物的特點。

(2)確定設計思想:

①引導學生熱愛具有崇高品質的人。

②訓練學生觀察、聯想、思維表達能力。

③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利用錄像、創設作文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電腦,進行個別作文指導及典型作文的評議修改。

④注意寫作方法的總結和學生應用的指導。

教師首先通過例文提煉出寫人的方法,接着通過觀察反映學生身邊生活的錄像,然後總結強化,促進學生對這一方法的掌握和應用。

⑤利用協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通過學生討論、評議啓發學生想象,開拓思維空間,由同學想到家庭想到社會,從而掌握寫人的方法。

(3)設計流程:

上例是憑藉電教媒體,輔助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觀察→片斷→練習→文章寫作→評議。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思維得到昇華。

利用電腦網絡教學寫作《我愛家鄉的××》:

(1)分析教學目標:這是第十一冊第3單元的訓練內容。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按一定順序觀察,抓住重點寫具體。②表達真情實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藉助電腦,提高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是藉助描寫對象表達真實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電腦觀察寫作、評改文章。

(2)確定教學思想:①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②指導學生觀察、聯想、思維。③借用網絡的交互功能,提供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進行作文的評議修改,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首先,讓學生瀏覽家鄉的山水風景、文化特產等,從而瞭解家鄉,接着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說給同學們聽,在說的基礎上借用電腦寫作。然後憑藉交互功能評議修改自己或同學的文章,提高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實施網絡教學,人機交互,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爲自然,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思維。網絡的使用,增大了教學容量,鍛鍊了學生調閱信息的能力。同時,它也促進學生探索求知領域的興趣,有助於學生求新求變。

六、效果測量及分析

1.評價體系的建立。

根據教學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個指標:作文興趣、作文知識、作文能力。

對於“作文興趣”指學生的主觀情感是否願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動、積極思考,還是被動應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態度”。

對於“作文知識”指學生的觀察方式方法,審題確定中心,思維方法、遣詞造句、謀篇方法。

對於“作文能力”指命題理解能力、觀察事物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寫作能力。

每個單項指標,都分優、良、中、差四個評價等級,90~100分爲優,75~89分爲良,60~74分爲中,59分以下爲差。參照各個單項指標所佔的權重,得出四個等級的得分範圍。關於等級的劃分見表1。

通過上述工作,建立起國小五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

國小五年級學生作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說明:

①“作文興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學生對作文“很感興趣想寫”、“感興趣,願意寫”、“一般、無所謂”、“不感興趣、不願寫”。“作文態度”指“很認真”、“認真”、“有時不認真”、“馬虎”。它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及平時學生在校表現進行評分。

②“作文知識、作文能力”根據學生平時作文課的表現及作文卷面進行評分。

2.教學效果的分析

採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學生進行作文能力的評價。這裏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一個班的學生實驗前後進行作文能力評價,得到表2結果。

表2

“5+1”作文教學模式,它充分運用了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實現教學優化,具有教學信息多媒體化,教學信息組織的超文本方式,人機交互的互動化,信息傳輸的網絡化等優勢。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利用情境、協作等學習環境元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由原來的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爲主動參與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學生的心態由“要我寫”而變爲“我要寫”。實施這種模式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習作興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顯提高。

當然,實施“5+1”作文教學模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能力等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模式組合教學,更有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創造意識的發展。不可單一片面地採用某一選項,爲教學而教學。只有當學生視作文爲樂時,作文教學纔會步入良性循環。

八、附件:課例錄像、精彩片斷、調查問卷、設計方案。

研究報告作文 篇4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出自唐朝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是這樣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意思是指:“詩人獨自一個人在別人的家鄉,就成爲他鄉的客人了,每當遇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就會更加想念家中的親人了。”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在別人的家鄉里非常孤獨十分鬱悶,他也很寂寞,十分想念家中的親人,想念在家中和弟弟們玩耍的情景,和家人一起登高的情景,一起看小鳥的.情景,和家人團圓在一起的情景,一起捉茱萸的情景,一起下水游泳的情景,和弟弟們爬樹的情景,那是多麼快樂呀!現在,人們常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達自己或者別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朋友。它已經成了一個千古名句。

研究報告作文 篇5

我在去年的暑假去了南昌的植物園,令人念念不忘的是人心果、菩提樹、象腿樹,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人心果。

人心果是一種橢圓形的紅色果實。長不過2釐米,表面上看去沒有什麼神祕的地方。可聽講解員阿姨說:"人心果的神祕之處在於它能改變人的味覺。當人食用後,再食用酸味、苦味、辣味等各種味道的食物時,會立即變爲甜味,時間可持續30-50分鐘。“那天,我回到家心想:爲什麼人心果吃進嘴裏,一切都會變成甜的?

後來,我問了爸爸媽媽,他們說:”可能裏面有變味的東西,具體不太明瞭。“於是我上網查看資料,才知道原來它含有一種變味白酶(又稱神祕果素),它雖然不能真正改變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變人的味覺,使吃過的食物感覺都是甜的。所以,人們吃過神祕果後,再吃任何食物都覺得是甜的。

看來,人心果的作用真大啊!我想下次在吃藥前吃一些人心果,那該不感覺到苦啦!植物是我們的朋友,請大家不要傷害它!

研究報告作文 篇6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春節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進行了考察如下:

一、市場,街道等忙碌的人們

許多人都來到街上,非常的擁擠,看着應有盡有的貨物,人們都忙着辦年貨,大家都滿臉笑意,最高興就是賣貨的,因爲他們掙了很多錢,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大家都滿載而歸。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三十晚上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研究報告作文 篇7

一、課題開設目標回顧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認爲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反思我們過往的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思考、梳理一種更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順應我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的作文教學方式便成爲我們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部分。

特級教師張化萬老師認爲,由於傳統意義的作文教學,大多傾向於共性化的訓練,強調訓練目標的統一,對於學生作文的思想性的自由確立缺乏信心,因此常在學生的文章當中充塞着虛僞的情感,成人化的表達,我們在作文訓練當中,常常很想當然地要求學生去讚揚一種精神,品質,一種思想,而在實際當中,國小生是很感性的,一般不會去進行這樣的理性思考,再說,真實的生活中並不會凸現這麼多鮮明的教育性,至少,國小生不容易發現與表達生活裏蘊涵的教育性。在對這段話理解中,我的觀點是:一個人在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種個性化人文氣質被塑造和被展現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由一點一滴的個人感悟組成的,而作文就是展示這種感悟過程的窗口,讓學生通過作文,用心記錄他們的生活,寫真實的,熟悉的,喜歡的,一切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在記錄當中同時深化語言文字的學習,纔是作文教學應承擔的使命。

二、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一)、在開題報告中,我們提出了“情景作文”這個概念,一開始,我們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也展開過爭論,只是想通過這個詞語去說明我們的作文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我們希望學生能通過對“情景”的回憶,去學會記錄生活,因爲當我們去回憶一件事的時候,大腦總是先浮現出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我們把這些畫面定義爲“情景”。在經過一系列的作文教學著作研讀後,我們在張化萬老師的“生活作文”,賈志敏老師的“小品表演”作文,於永正老師的“言語交際”作文教學等理念當中尋找到了支撐點,尤其是張萬化老師的“生活作文”的概念,一是強調用各種手段讓學生通過特定的情境去回憶曾經經歷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把作文看作是生活,讓學生“開心地回憶,自由地談論,充分地交流,多向地思考,獨立地表達,輕鬆地展示”,而這個概念就能解釋與定位了我們的`思考方向。

(二)、在確定研究方向後,我去用心研讀相關的資料,研究各類的教學設計,然後通過實踐去進行探討。下面結合我的一節作文交流課進行談談我們的心得與體會。

1、要堅持作文是學生真實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觀念,並把這種觀念融入學生的習作指導當中。

作爲語文老師,要在平時的作文教學當中,經常主動性地引領學生去回顧一些生活情景,並給某些生活情景賦予主題。在《難忘的籃球賽》作文指導課當中,便是想通過導入語,讓學生明白其實生活當中每一瞬間都有吸引人的情景,關鍵是留意與觀察,我們雖然今天寫的是“難忘的一場籃球賽,但又何嘗不是一節“難忘的作文課”呢。同時,很多一剎那的生活的場景都會引發我們的感受,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去表達我們的感受,就很難積累生活素材。

2、 要開發與善用現今國小語文豐富的,具有開放性的習作課程資源,給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作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難忘的籃球賽》一課中,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協助,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生活情景,並讓學生明白,在自已所經歷的情景當中,主角只能是自已,打籃球的學生與作爲啦啦隊員的同學的感受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當我們想描述一件事情時,應當以細緻描寫記憶當中所截取的情景作爲手段。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當中,我們不斷地開發能點燃學生熱情的習作資源,除了以上述的視頻開展,我也嘗試以表演的形式開展,我讓學生四人一組,表演在公交車上的一幕,通過動態表演,生活當中精采的一面便過濾了出來。我也曾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大操場上,以《我聽到了…》作爲主題讓學生來想象與思考某種生活的情景。

3、讓習作技巧的的指導與學生的情感需求融爲一體。

當學生愛寫作文,想寫作文,作文便成爲學生心靈的一種需要。因此要解決由於過分追求寫作技巧的指導而使學生懼怕作文的矛盾。我們在情景作文指導課當中便關注了先說後寫,先從情感體驗到寫作技巧的指導原則。在《一場難忘的籃球賽》,首先讓學生通過談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再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爲什麼印象深刻。讓學生以自已的方式進行寫作,自已去反思與品評,然後再進行寫作技巧的適可而止的指導。

4、在情景作文的指導當中,生活是情景作文素材的來源,而情景作文是生活的記錄冊,又成爲作文題材的再重生。一個生活的情景,經歷了生活經驗的積累,往往感受會不一樣。我在作文指導課當中融入了這樣的環節,把學生記錄下來的生活片段進行一個賞析,例如,我把馮健明的一篇寫得不是太認真的日記的其中一段話結合了我的賞析,展示給學生,努力使學生明白,其實自已曾記錄下來的很多不經意的片段也有讓人回味的地方。同時在每次的考試前,我都會佈置他們看自已的作文,日記,等曾寫下來的文字,讓他們想想自已爲什麼要寫這篇作文,使學生的作文題材能得以重生。

三、研究的一些困惑與方向

在一年多的學習與研究當中,我們得到了許多的啓發,但是仍然有着許多困惑,如:我們應當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能力,努力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生活信息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考試當中,即能寫出自已的生活,又不偏離目標。日記是情景作文的主要源泉,我們對於日記的訓練應把握怎樣的方法。

我們將會沿着我們思考的方向,繼續去研究與學習。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研究報告作文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寫的是剛剛過去的清明節。那清明節又是從何而來,又有那些習俗?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瞭解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習俗

2、通過多種渠道,知道清明節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上網節氣清明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書籍、報刊清明節是哪天?20xx年清明節是4月4號。 清明節作爲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

上網清明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

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書籍、報刊寒食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研究報告作文 篇9

在我們的校園裏,幾乎是走到哪裏都能看到一羣近視生,所以說近視的情況十分的嚴重,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爲22.78%。可想而知,近視的人是多麼得多啊!正好藉助上個星期體檢的機會,我做了一個小調查。

我最討厭及最害怕體檢了,我的眼睛也不是很好,每次一遇到體檢我渾身的雞皮疙瘩就會豎起來,多麼想逃避它…可是,怎麼逃也逃不掉,只能把它留到最後一個了。她指的那些東西都很模糊,我幾乎都看不清楚,我心想:完了,肯定很差的。果不其然,聽到那個人說我的視力是4.1的時候,我瞬間就崩潰了。

等我體完檢後,我就連忙把體檢單折了起來,去問楊揚:“你的視力多少啊?肯定比我高!”“我兩隻都是4.3哎。”

問了問李雪茹,她的眼睛可比我好多了,一隻4.7,一隻4.8。劉蘇雯的眼睛和李雪茹差不多,她是一隻眼睛4.9,一隻眼睛5.0.

這些近視的源頭,幾乎都是因爲電腦電視而引起,導致這些近視的.原因也有一部分來源於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近視應該是大家都重視的。但是近年來,雖然對近視的態度有所改變,但是改變不大,導致全國中國小生近視發病率直線提高。我們班就有一些人得了近視眼,當然我也包括在內。

我覺得,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1、不在光線過強、過暗的環境下看書;

2、不在晃動的車船上看書;

3、保持真確的姿勢,保持與書本一尺的距離;

4、平時多做戶外運動。只有這樣,你的眼睛纔會更明亮!

研究報告作文 篇10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評價一直是耗時費力但成效不大的難題。我們常見的情形是這樣的:有的教師,盡職盡責,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再給上分數或等級,學生或心存感動,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後,無論是評語、分數、等級,都漸拋腦後,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有的教師因時間、精力等原因,對學生的習作只草草圈劃一、二,給個成績應付過去。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爲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其實,作文教學評價,不單純是爲了學生某次或某個階段的習作給出一個終結性的結論,而是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再次習作的慾望,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習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它始終是整個作文教學的一箇中間環節或下一次習作的新起點。在作文評價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對評價過程的全面參與,使評價成爲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與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爲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①

爲了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讓充滿活力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來促進作文教學的實效高效,從而達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來拓寬作文教學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寫作動機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及思維品質,成爲一個個有個性的主體,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想象能力、個性表達及創新精神,使作文充滿生命的活力。因此,我們提出了《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課題。這個課題旨在以探索構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來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並能在積極主動的自我評價與合作評價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促使作文教學具有實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個體成績在羣體中的位置,以“指標+權重”的定量評價方式來衡量學生的習作情況,考查的是知識與技能,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情感態度與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這種評價的結果,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爲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爲失敗者。從某種程度上講,傳統教育是失敗者的教育,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往往成了淘汰學生的篩子,製造失敗者的滑鐵盧。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認爲國小作文教學評價首先應是對國小作文教學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有“現代教育評價之父”之稱的泰勒認爲:“評價過程本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但教育目標本質上是指人的行爲變化,因此,評價是一個確定行爲發生實際變化的過程。”此後,這種觀點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認可。其次是爲國小作文教學活動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國小的作文評價活動必然是一個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然後根據有關的信息及時進行反饋。以斯塔菲爾比姆爲首的美國全國評價研究委員會認爲:評價是一種確定、獲取及提供敘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涉及研究對象的目標、設計、實施及結果的價值與優缺點,以便指導如何解決,如何符合績效的要求,並增加對研究對象的瞭解,最後是一種共同建構的過程。所謂共同建構就是通過對各類與評價有利害關係的人的需求、關注點和問題的應答,並通過對話和協商,逐步達成共識的過程。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爲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②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就是要力圖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使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作文課堂教學,就是要通過有效的多元評價方式來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並觸發學生的寫作情緒,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在多元的作文評改中使學生的習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於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個性的飛揚。

三、課題實驗的假設:

“科學的評價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有利於矯正學生原有的不良行爲。”③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可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促進作文教學的發展,爲形成學生之間能相互取長補短,激勵、欣賞的習作氛圍,達到以評促寫,以改促文的實驗目的。

在大作文教學中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等的多向評價關係,甚至可以使校內與校外的有效資源的合理利用,構建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以達到在學生自主,自能習作評改的過程中,張揚個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拓寬了作文教學的發展空間,使學生的寫作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課堂、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多元而有效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想象能力、個性表達及創新精神,學生的作文才能百花爭豔,竟放異彩。

四、課題實驗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題支配自己權利的意識及能力,集中表現爲自尊、自立、自強等自我意識及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等。從自主習作到自主評價,是學生自主性的充分體現,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完成、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斷的構建習作,自我評價,修改完善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激勵自己,以達到學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

2.共享性原則:學生在課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的,而實現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必須要有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同時,從教學空間的發展看,作文教學的空間是在課堂、校內、校外或家庭等場所進行的。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資源(家長、社會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環境中,學生開放視野,拓展思維,激發創造力。

3.創造性原則:創造性是主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對於國小生而言,它意味着獨立思考、求新求異、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等。國小生作文的個性,影響着學生髮展的個性。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體現不同風格,不同見解,不同體驗及不同思考。這樣,學生的作文創造能力纔會在自由的表達中得到增強,才能使作文成爲一種充滿快樂、充滿挑戰的過程,從而使作文獲得更多的審美元素,使作文的創作者和欣賞者都獲得愉悅。

五、實驗的實施設計:

針對當今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困惑,爲了加強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確定了《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這一研究專題,共同制定研究方案,來嘗試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出在作文教學中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評價關係,並試圖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優勢資源,構建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以達到學生自主,自能習作、評改的目的。

1、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是激勵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運用教師評價,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用語凸顯激勵性:

形成性評價總體上要着眼於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信心,對於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尤其是進步,都要給以充分的肯定。歷來作文滿分不多,這未必合理,因爲不能只強調分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導向性和激勵性。好和差是比較而言的。這個比較不僅是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更重要的是個體自身發展中的縱向比較。“在新的教育觀念的驅動下,我們的評價用語不斷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學化發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④學生的習作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2)評價導向體現針對性:

以往籠統、抽象的評價學生的作文,一方面學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認識;另一方面因爲評價內容含混,操作性不強,往往對學生的具體幫助不大。所以,我們提出“教師的評價必須具體和有針對性,教師評價學生要適當、合理、明確,而不要過於籠統、抽象和含混不清。”⑤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幾種評價範例:針對作文內容的評價,針對作文習慣的評價,針對作文方法的評價,針對情感態度的評價以及針對合作評改的評價等。

(3)評價標準富有彈性:

同樣完成一篇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持應付態度,另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認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質量高於後者,評價結果也可以後者好於前者。前者不妨有較多批評,後者不妨多一些表揚,後者的分數也可以高於前者。對習慣性失誤,應及時做出否定的強化評價,評語措辭應警醒一些,評分也可以低一些,以達到引起注意、迅速糾正的目的。

(4)評價方式呈現多元化:

對學生的作文評價由原來單一的分數變成星級、圈點,讀後感,表格、圖文、標誌等多種方式,由原來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師評、家長評價、網絡互動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呈現在作文教學中,還可以嘗試將分數與評語相分離的評價方式,從而使作文教學的空間得以拓延,使學生在多元的評價方式中享受到習作成功的樂趣,並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修改作文的權利首先應屬於本人。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並在文後寫下“我最欣賞自己_____,改進之處_____。”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商量和欣賞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和孩子們共同修改文章。在這個共同的修改過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能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習作。

(2)合作評價

學生有了自評自改的基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互評互改。孩子往往對自己的小夥伴比自己的要求還嚴格,評改習作是非常認真的,視角也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嘗試要求學生在評改時寫下修改意見,在虛心地汲取被評改作文的優點的同時,又認真負責地指出不足之處,大到全篇佈局、思想認識的問題,小到一個詞、一個標點符號。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角色不斷轉換,使他們在合作的氛圍中互相溝通,互相啓發,學會欣賞,學會評改。

同時,教師作爲合作評價的參與者,始終貫穿於學生作文的全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評改,使學生能發現優點,學會賞識,指出不足,真正學會有針對性的、創造性的、有個性的評改,從而彰顯自己的個性。

所以在國小作文教學中,實行“多元互動”的評改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自評自改,提倡互批互改,衆人評改等方式,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大作文”環境,使全體學生在開放的作文過程中,學會關注並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視野更有廣度更有深度。

3、家長評價

家長評價也是我們嘗試的評價方式。我們試圖在作文教學中引進家長這一寶貴的資源,調動家長評價自己孩子作文的興趣,引導家長能夠逐步地關注並開始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文。這樣,就有助於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爲我們的評改作文提供新的發展空間。試想,學生的每一篇習作上都有個人、夥伴、老師、家長等多人的評語,那將是一筆多麼珍貴的精神財富呀!

4、社會評價:

無可否認,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教學的現場感、真實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數、時間、空間、資料等條件的限制,隨着網絡技術的普及,以計算機爲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開始逐步滲透於教學之中,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特別是教學評價等的實質性轉變。信息技術和網絡的迅速發展爲語文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平臺。因此,我們提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資源(家長、社會人士),在有可能的條件下還可以適當利用網絡環境進行網絡的作文發表及作文評改,使師生學會聆聽和接納不同的聲音,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這樣就會更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然後形成學習、交流、爭鳴的氛圍。實現作文教學的多維化、多元化、立體化,在合作共享的環境中,學生開放視野,拓展思維,激發創造力。

六、實驗的方法:

行動研究法

七、實驗的階段:

1.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相關人員商議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方案。

查閱相關資料,書籍,上網學習。

2.實驗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按實驗方案分層次實施,選擇相應實驗班級和教師,從日常教學中去研究和實驗。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積極評價。

我們準備進行:專家指導教師培訓研討沙龍集體備課案例分析現場課展示等

3.實驗總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統計所有實驗數據,寫好實驗報告,請專家評估,實驗成果、彙編研究成果。

九.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階段:

1.課題組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方案(結集)

2.課題組理論參考文獻集

第二階段:

3.優秀案例及教學反思集

4.課題階段性總結和中期彙報

5.課題組優秀教學論文彙編

6.學生優秀作文集

7.音像資料(課堂實錄、課題培訓及教學研討活動的照片及優秀課件等)

第三階段:

8.課題組工作彙報(大事記)

9.課題實驗調查分析表(附課題組成員、家長、學生調查表原始材料)

10.課題組成員的獲獎證書(結集)

11.課題組課題結題報告

十、預期結果:

以有效的評價促進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學張顯生命的活力。但是,須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絕對不模式化,並且建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模式,以便能夠在作文教學中推廣應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十一、課題組組成:

特邀專家組:寧學慧王呈祥李崧譚瑩

課題組負責人:田徵龍莉

課題組組長:鞏明霞何莉

課題組副組長:胡佳昕孫曉芳

組員:李晴楊培劉詠梅安源張冬梅王海燕趙春燕劉絢史江萍姜文姐張珊珊樊銘璐馬巖紀新喚

標籤:彙總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