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姓的研究報告

報告2.74W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姓的研究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姓的研究報告

姓的研究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姓馬,也包括我在內。由於對馬姓的的好奇心,我決定對馬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馬姓的來源和馬姓的歷史名人。

2.回老家拜訪姓馬的老人。

3.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馬姓的名人故事和人口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馬姓的來源

先祖是戰國的將軍趙奢,號曰馬服軍,子孫就用他的號爲姓

書書籍,報刊、教科

歷史上的馬姓名人

馬鈺、馬援、馬黃師、馬致遠……

上網

馬姓人口數量

有一千多萬人

  四、結論

1.我國的馬姓排名在中國姓氏裏的第十九位的大姓,馬姓的.先祖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軍趙奢,他屢有戰功,號曰馬服君,子孫就用他的號爲姓。可見後人對趙奢是很尊敬的。

2.在中國歷史中,馬姓的名人有很多。有著名哲學家馬融,東漢文士馬良,東漢名將馬援,一代名將馬武……

3.馬姓在全國據統計,總數有一千多萬人。

姓的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一千年前是一家噢!”這個星期剛好有讓我們研究姓氏。於是,我和我的家人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百家姓的書籍,閱讀書籍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陳姓的來源和陳姓名人。

2.問老一輩人,瞭解陳姓族譜。

3.通過教科書與因特網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網絡

陳姓的來源

傳說陳姓最早出自嬀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找到順後人胡公溝,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外族的改姓也是來源之一。

書籍、教科書、報刊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陳元、陳勝、陳壽、陳亮、陳子昂、陳玄奘、陳毅、陳景潤……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陳姓人口總數已超過8000萬以上

爺爺的講述

陳姓的族譜

在湖南韶山,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四:結論

1.我國陳姓歷史源遠流長,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第五大姓。陳姓最要出自嬀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以原國名爲姓氏,於是有了陳姓。從資料中發現,北魏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爲單姓陳。

2.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向下了輝煌的一筆。春秋時有孔子弟子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唐朝高僧陳玄奘, 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陳友諒;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還有近代數學家陳景潤……我爲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3.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

姓的研究報告3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周圍有很多人姓趙,有大人,有小孩。我忽然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說不定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呢。有一次語文課上,蝴蝶媽媽對我們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調查研究。於是,我對姓氏有了很大興趣,決定對姓趙的歷史和現狀作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通過報刊、有關書籍查閱,上網瀏覽,瞭解趙姓的來源及趙姓歷史名人。

2、 其它途徑,蒐集歷史上的趙姓名人及故事。

3、 走訪有關部門,瞭解趙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三、 通過調查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詳細的資料,並進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趙姓的來源

據說,這是由於《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編,而宋朝的.皇帝姓趙,當時正是趙家的天下,爲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順理成章地就拿“趙”來作爲衆姓之首了。

歷史書籍

歷史上的趙姓名人

趙公明、趙宣子、趙盾、趙鞅、趙括、趙充國、趙曄、趙婕妤

上網

趙姓人口數量

當代趙姓人口大約在2700餘萬,佔全國人口的2.3%,即1000箇中國人中姓趙的至少有23個。

父母的講述

趙姓族譜

江蘇地區58部.

四、 結論

1、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將趙姓列爲全國首姓,是因爲趙姓是宋朝的“國姓”,實際上並非如此。根據考證,趙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七大姓。趙姓形成於西周,祖先爲造父。 戰國時趙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發展,秦朝後,逐漸向甘肅、河南、陝西、山東等地發展。秦代時,趙佗任南海郡縣令,於秦末兼併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兩廣一帶。漢以後,趙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蘇、江西等地遷移。趙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宋代。

2、在歷史長河中趙姓人才輩出。趙武靈王,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數人”而著稱;趙雲是三國時蜀名將,勇武果敢,劉備曾讚譽他一身是膽;趙匡胤,河北涿州人,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當代著名作家趙樹理,山西沁水人,著有《三裏灣》、《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

3、趙姓是當代中國第七大姓,人口大約在2700餘萬,佔全國人口的2.3%。

姓的研究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聽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們幾個姓陳的同學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陳姓的來源和陳姓歷史名人。

2、 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陳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 通過多種途徑,蒐集陳姓的名人故事。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的內容

書籍、報刊

陳姓來源

陳姓最早出自嬀姓,是舜帝的後裔。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嬀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10世孫嬀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嬀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爲氏,稱陳氏。

書籍、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被封爲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

訪問

陳姓族譜

在湖南韶山,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四、 結論

陳姓在我國衆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的第五大姓。陳姓最早出自嬀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爲姓氏,於是有了陳姓。 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爲單姓陳。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陳,被後來,他的孫子陳世達做了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令,於是陳姓人又遷居到了浙江。陳姓人已遍及中華大地,形成了以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等地爲中心的陳氏家族。陳姓由發源地向南遷移,始於西晉太尉陳伯,他舉家南遷到今江蘇丹陽縣霸先建立南朝陳,使陳氏家族顯赫一時,遍佈長江和粵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唐高宗時候,陳姓人進入福建和廣東等地。五代十國以後,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又有大批陳姓人南遷,甚至向海外發展,從而進一步壯大了江南陳姓人的隊伍。

今日,陳姓已成爲中國大陸第五大姓。 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爲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在湖南韶山,還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姓的研究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兩個同學姓黃。我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有一次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一個人對黃姓的歷史和來源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黃姓的來源和黃姓的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黃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黃姓和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黃姓的來源

黃姓的起源有三支:1、出自贏家2、出自金天氏之後。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爲華人十大姓氏之一。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庭堅、黃道婆、黃石公、黃生、黃帝、黃興、黃齊生、黃克誠、黃金榮、黃飛鴻......

上網

黃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黃姓人口總數以超過一億。

爺爺講述

黃姓族譜

在我國,保存着一本80卷之長的'族譜。

  四、結論

1、我國的黃姓源遠流長,傳說起源有三支:(1)出自贏家(2)出自金天氏之後。(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爲華人十大姓氏之一。

2、在歷史長河中黃姓人才輩出。有黃庭堅、黃道婆、黃石公、黃生、黃帝、黃興、黃齊生、黃克誠、黃金榮、黃飛鴻......我們爲黃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黃姓是當代中國人口第八多的姓氏,據統計,目前黃姓人口總數以超過一億。

姓的研究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楊。這個姓氏似乎很少見,很難找到和我有相同姓氏的人。於是,我對楊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搜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楊姓的來源

一、以國名爲姓,源於姬姓。西周末年,周宣王的小兒子尚父,被封在楊地爲侯。在今山西洪洞東北,爲古國名。春秋時,楊國被晉吞併,楊侯的後人就以國名爲姓,奉尚父爲楊姓始祖。

二、以封地爲姓,源於楊食我。

歷史上楊姓的名人

楊震.楊杏佛.楊國忠.楊玉環(楊貴妃)

楊姓人口數量

楊姓爲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四.結論

周宣王姬靜的兒子尚父,被封在一個名叫“楊”(今山西省洪洞縣)的地方,建立了楊國。到春秋時期,楊國被晉國所滅,楊國的`後人爲紀念故國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封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爲“羊舌大夫”。突的孫子叔向,有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爲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其子孫便以“楊”作爲自己的姓氏,史稱楊氏正宗。第二種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少數民族)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第三種出自他姓改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第四種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莫胡盧氏改爲楊氏。所以,楊氏主要的發源地在古楊國,即今山西省洪洞縣。遷徙分佈

1.楊姓的發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內。楊國滅亡之後,遺民大多遷入陝西境內、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佈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爲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

2.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佈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在此時,多由今湖北、陝西省境遷去。

3.春秋戰國之時,楊氏有族人遷入今湖北、江西、江蘇、安徽。

4.晉、唐時期,是楊氏繁衍鼎盛的時期,楊氏已廣泛分佈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福建爲播遷中心。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爲突出。

5.楊氏入臺,始於清初。

6.近代以來,閩、粵、臺楊氏陸續有人遷居海外,現主要分佈於東南亞、歐洲、美洲、大洋洲一些國家。 堂號擷珍四知堂:東漢的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裏帶着黃金到楊震的家裏行賄。楊震堅決不收,那個人不死心,笑着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楊氏因此以“四知”爲堂號。歷史名人楊業:又名繼業。北宋名將,曾敗契丹十萬之衆於雁門關。楊延昭:北宋名將,楊業之子,號稱楊六郎。楊玉環:唐玄宗寵妃,中國古代著名美女。楊炯:唐代著名詩人。12 歲被稱爲神童,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爲“初唐四傑”。楊萬里:南宋詩人,其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楊振寧: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

姓的研究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班裏姓胡的人很少,只有兩個,一個是我,一個是胡知明。平常看電視在電視裏姓胡的人也很少見,就引發了我對胡氏這個姓氏研究的想法。老師也說過,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就對胡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胡姓的來源和胡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胡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胡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胡姓的來源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記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嬀姓後裔。

書籍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

胡雪巖.胡適.胡安定.胡安.胡遵.胡曾.胡安國.胡宏.胡大海.胡也頻.胡烈…..

上網

胡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胡姓人口總數大約有一千八百萬人。

上網

胡姓族譜

江蘇常州安定胡氏族譜有二十八卷,江蘇常州有胡氏族譜十二卷……

四.結論

1.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嬀姓後裔。這樣來說,其胡姓始祖,應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爲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帝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牀快婿,被封爲陳候。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帝后裔,黃帝子孫,並非後來侵中原的“五胡後代”。

2.在歷史長河中胡姓人才輩出。有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近代歷史名人胡適,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秦漢教育家胡安,三國時魏國大將胡遵,唐代詩人胡曾,北宋經學家胡安國,南宋理學名家胡宏,明朝開國功臣胡大海,中國文學家胡也頻,秦漢一位出名的好官胡烈......我們爲胡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在百家姓中,胡姓佔第13位,據統計,胡姓人口總數有一千八百萬人。

姓的研究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姓馬,也包括我在內。由於對馬姓的的好奇心,我決定對馬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馬姓的來源和馬姓的歷史名人。

2.回老家拜訪姓馬的老人。

3.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馬姓的'名人故事和人口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馬姓的來源

先祖是戰國的將軍趙奢,號曰馬服軍,子孫就用他的號爲姓

書書籍,報刊、教科

歷史上的馬姓名人

馬鈺、馬援、馬黃師、馬致遠……

上網

馬姓人口數量

有一千多萬人

  四、結論

1.我國的馬姓排名在中國姓氏裏的第十九位的大姓,馬姓的先祖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軍趙奢,他屢有戰功,號曰馬服君,子孫就用他的號爲姓。可見後人對趙奢是很尊敬的。

2.在中國歷史中,馬姓的名人有很多。有著名哲學家馬融,東漢文士馬良,東漢名將馬援,一代名將馬武……

3.馬姓在全國據統計,總數有一千多萬人。

姓的研究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從小到大,爺爺總是對我說:“你是林家的後代,我們林姓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林家子孫遍佈中國乃至世界各個角落,你要做一個林家的好子孫。”這讓我很好奇。林姓的歷史是什麼?現狀又是怎麼樣?我想借這次活動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2、上網瀏覽,瞭解林姓的來源和歷史;3、向人請教,瞭解林姓的現狀。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書籍、報刊涉及的方面;林姓的來源。具體內容:林姓起源於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720—77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林字爲姓。

信息渠道:上網,涉及方面:林姓人口數,具體內容:林姓在全球約有2千多萬人。

信息渠道:爺爺的講述,涉及方面:林姓族譜,具體內容:近日在安溪縣湖頭鎮一古厝裏被挖出。

  四、結論

1、林姓起源於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770年)的小兒子姬開。

2、林姓歷史上的名人有憂國憂民的林則徐,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太平天國將領林鳳祥,清海軍將領林永升......

3、林姓現在有2千多萬人。

4、林姓族譜在安溪縣湖頭鎮被挖出。

姓的研究報告10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張。所以我們也總是開玩笑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有一次聽別人說,姓氏也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決定對張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關於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張性的來源和張姓的歷史名人

2、詢問家長和有關部門,瞭解張姓的人口和分佈的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張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設計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上網

張姓的來源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黃帝第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外族改姓也是其一。

書籍、報刊

歷史上的張姓名人

張良、張騫、張衡、張仲景、張飛、張遼、張頜、張居正、張學良、張愛玲……

上網

張姓的人口數量

據統計,張姓人口已超過了一億。

上網

張姓族譜

在江蘇、湖南、山西、等都存有張姓族譜。

  四、結論

1、我國的張姓源遠流長,傳說黃帝的第五子揮在觀察天象時得到啓發,發明了弓矢這個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揮被黃帝賜爲弓氏,然後又成了張氏。後來,又有許多姓氏先後改爲張姓,比如聶氏、諸氏……還有少數民族改爲張姓,有匈奴張姓。這也是張姓成爲三大姓氏之一。

2、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東漢醫學家張仲景;三國名將張飛、張頜、張遼;明末著名政治家張居正……我們爲張姓祖先創造的歷史輝煌而感到自豪。

3、張姓是當代中國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據統計,張姓人口的總數也超過一億。

姓的研究報告11

  一、問題的提出

每個人擁有的就是姓氏,所以我對劉姓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1. 通過上網瀏覽和查閱書籍這些方式獲得的`信息。

2. 瞭解劉姓人口分佈情況。

3.作出的結論。

三、調查的情況和資料的整理

1、劉姓的來源:(1)以邑爲氏。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爲氏》所載,傳說爲上古陶唐氏之後,居於劉(在今河北省唐縣)後裔因以爲氏。

2.出自姬姓。以邑爲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劉邑,子孫亦爲劉氏。

3.是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

  四、結論

據《史記》所載,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女嫁匈奴單于冒頓爲妻。當時匈奴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冒頓子孫遂姓劉氏。劉漢王朝賜姓。據《漢書》所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西都關中之策,高祖賜其姓劉氏。遂改作劉敬,又項羽之伯父項伯纏,在鴻門宴保護劉邦有功,賜項伯家族姓劉氏。

劉姓位列我國宋代百家姓第252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劉姓在當代中國爲第4姓,佔5.38%,總人口大約在6千5百萬。

姓的研究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這姓李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歷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李的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

三、結論

1、李姓來源的說法共有九種之多,最多的說法是:出自嬴姓,爲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爲姓。

2、李姓名人層出不窮,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

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爲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4、我們廣東李氏源於李世民後裔。

李姓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超過8700萬人。李姓在國內分佈極廣,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幾乎遍及全世界。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頊(zhuan xu)的後裔,先爲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爲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爲李姓。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佈於四川、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在長江以南僅分佈部分地區。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爲“國姓”,最爲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衆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之後,李姓開始南遷,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於唐高宗年間進入福建開闢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不少李姓因避戰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因中原地區長期動亂,李姓自長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大成、西涼、涼、吳、魏 、唐、楚、後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順等政權。另外,李姓歷代人才輩出。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煜;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爲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香港十大財團之首、廣東潮州人李嘉誠等等。

李姓從形成時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帶,春秋時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傳的第一個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陽,外字聃,號老子,生於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書的史官),是春秋時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傳爲《老子》一書的'作者。古書有的說他是周平王時(春秋初期)人,又說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問禮,於是就說他活了160多歲或200多歲,是因爲修道養壽才活了那麼大歲數。《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經典,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包含着某些樸素辯證法因素,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後來唯物、唯心兩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據《新唐書》記載:李姓始祖李利貞也是娶陳國契和氏家的女兒,生兒子叫李昌祖,後在陳國任大夫,住在苦縣。李昌祖的兒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孫叫李碩宗,被周康王賜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隸社會時期帝王或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連同土地上勞動的奴隸在內的土地)於苦縣。李碩宗的五世孫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壽氏女嬰敷,這就是李耳的父親和母親。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國做官,被封於段,爲幹術大夫。李宗之子李同爲趙國大將軍,孫李兌爲趙相,曾孫李躋爲趙國陽安君。李躋有兩個兒子:李雲、李恪。李恪的兒子李洪,任秦國(在今甘肅、陝西一帶)太子太傅,其孫李興族爲秦將軍。李興族之子李曇,字貴遠,在趙國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曇有4個兒子:崇、辨、昭、璣。他們及其後代因分別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兩支:長子李崇,任隴西(治所在今甘肅臨洮縣)守,封南鄭公,爲隴西房;四子李璣,戰國末任秦國太傅,李璣的二兒子李牧在趙國做官,定居在趙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爲趙郡房。後來,隴西房又分爲39房,趙郡房又分爲東、南、西3組。

姓的研究報告1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聽爸爸媽媽說,姓氏是一種很深奧的文化。於是,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瞭解楊氏的起源。

2. 閱讀相關的報刊、教科書,蒐集有關楊氏名人的資料。

3. 上網瀏覽有關楊氏人口數量的資料,記錄下來。

4. 查閱書籍和相關資料,瞭解楊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網瀏覽有關於楊姓族譜的資料。

6. 上網查閱資料,瞭解楊姓遷徙史。

7. 上網瀏覽,瞭解楊姓的地位。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楊姓的.起源

一、出自姬姓

二、賜姓轉姓

三、少數民族楊姓

四、出自姞姓

五、出自揚姓

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楊姓名人

楊纂、楊堅、楊廣、楊炯、楊玉環、楊行密、楊延昭、楊士奇、楊延和、楊慎、楊震、楊振宇、楊利偉……

上網

楊姓人口

楊姓爲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約有400萬。

書籍資料

百家姓排名

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網

楊姓宗譜

《弘農楊氏重修房譜》、《墨楊氏家乘》、《武林楊氏宗譜》、《楊氏譜書》、《楊氏族譜》、《楊氏譜系》、《楊氏家譜史》……

上網

楊姓遷徙史

臺南佳里楊氏 臺北半線楊氏 臺中楊氏 臺中沙鹿鎮楊氏 香港楊氏 海外楊姓 馬來西亞沙巴州楊氏 孟加拉楊氏 緬甸仰光楊氏 菲律賓楊氏 新加坡楊氏 泰國楊氏 印度尼西亞楊氏 歐美澳洲楊氏

上網

地位

是現時中國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四、結論

1.我國楊姓源遠流長,楊姓的發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佈至今河南境內,成爲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

2.在歷史長河中楊姓人才輩出。有北宋名將楊震,唐玄宗寵妃物玉環,唐代著名詩人楊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以及諾貝爾物理獲得者楊振宇。

3.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約有人口400萬,佔全國的3.08%。

4.楊姓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楊姓遍佈許多個國家和地區,光是宗譜就有一百來卷,我爲自己是一個楊姓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姓的研究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我是一個姓劉的小男孩。我曾爲我的姓氏十分自豪,因爲姓劉的名人就不少。雖說我姓劉,但我對劉姓的認識並不是很深,“劉”姓是怎麼來的?歷姓劉的`名人有哪些?“劉”姓是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四、研究結論

1、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

2、姓劉的名人可真不少!有漢高祖劉邦,蜀漢昭烈帝劉備,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南宋畫家劉松年,理財家劉晏,西漢武帝劉徹,“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我爲劉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姓的研究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好朋友姓朱,剛好,在小區裏面也有幾個同學姓朱。我常常和她們開玩笑:“你們上輩子是不是一家?”我問我的媽媽:“媽媽?朱在全世界排第幾?”媽媽說:“你想知道?如果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查。”於是,我一個人對姓朱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書,上網查有關的信息,瞭解朱姓的來源和朱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朱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朱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朱姓的來源 另據;>;記載,鮮卑族竭燭渾氏

朱可渾氏,在孝文帝時住在洛陽,他們一起改爲朱姓。

書籍、 歷史上姓 朱然、朱治、朱儁、朱熹、朱恆、朱建平、朱慶宇、朱思本、

教科書、 朱的名人 朱世傑、朱升、朱一貴、朱德、朱啓……

上網 朱姓的人 朱姓是當今中國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過千萬的中文姓氏

口數量 之一。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

  四、結論

1、朱姓起源只要有五大支系:朱囊氏之裔、曹姓、理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自朱囊氏。朱囊氏族是以蜘蛛爲圖騰,亦有認爲是以亦心木(一種樹心爲紅色的樹)爲圖騰,活動於河南準陽一帶的部落,其後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歷史。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舜臣朱虎。朱氏氏族或爲朱囊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

2、朱姓人羣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497萬,佔32.9;a型437萬,佔28.9;b型440萬,佔29.1;ab型138萬,佔9.1。朱姓總人口151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