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莆仙民俗文化作文

作文2.46W

導語:莆仙元宵節家家張燈,戶戶結綵,活動搞得紅紅火火,節日舞臺異彩紛呈,好戲連臺,民間別開生面的“遊燈”活動最爲壯觀。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莆仙民俗文化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莆仙民俗文化作文
莆仙民俗文化作文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莆仙的元宵節不僅限於正月十五日這一天,從春節過後正月初六開始鬧元宵春,至正月十五六爲大部分農村鬧元宵心(即達到高潮),直至正月底逐漸收場,甚至到二月初個別村莊還在進行中。

莆仙元宵節家家張燈,戶戶結綵,活動搞得紅紅火火,節日舞臺異彩紛呈,好戲連臺,民間別開生面的“遊燈”活動最爲壯觀。鬧元宵,既是勞動人民寓春祈秋報、納福迎祥之意,又是他們在春耕前開展文娛活動的大好日子,它的習俗來自民間,豐富多彩。其節目有靜的,有動的,也有動靜結合的。靜的有五彩繽紛的燈市,也有曲徑通幽的“假山”;有古色古香的書畫展覽,也有雅俗共賞的詩謎競猜;有“莆田一絕”的“疊果(蔗)盒”,也有巧奪天工的“擺齋菜”。動的有上演莆仙戲,合奏車鼓、十番、八樂,也有踩高蹺、放焰火、弄龍、舞獅……真是金鼓齊鳴,絃歌達旦,燈月交輝,遊人如醉,鄉土風情分外濃。

莆仙民俗文化作文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莆田是由閩族-- 閩越族-- 漢族這一歷史進程走過來的,這就決定了她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不僅繼承發揚了遠古的閩族、閩越族的遺風遺俗,還接納融匯了大量的外來民情習慣,特別是納入漢民族這一大家庭後,便使其步入文獻名邦、禮儀之邦之林成爲可能。故而,從興化民俗整體看,既有同漢族相一致的民俗,又有特有的習慣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春節 春節是興化民間最大的節日,遠在異鄉的親人大都回鄉同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活動爲時五天,俗稱“五日歲”。其習俗是:

除夕,午夜過後, 家家燃放鞭炮,叫“開正”。七年級早,家家以線面、“福飯”(乾飯)祭祀祖先;祭畢煮線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壽綿長”。吃線面時第一口不喝麪湯,俗語有“七年級早喝麪湯,出門逢雨衣不幹”之說。吃麪後,親鄰戚友間互相拜年,主人以紅桔、瓜籽、糖果、“壽麪”餉客。是日,人們紛紛到城鎮,或到山村遊覽名勝,叫做遊春。

八年級日,是禁忌日,人們不敢互相串門。此俗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殺者衆多,至正月七年級賊始退,逃難的人們返家收殮遭難親友,串門的都是弔喪之人,因此,此日就成爲不吉利之日,忌往來。不過凡七年級到過的,不犯此忌。

九年級日,因七年級、八年級兩天閉井門不取水,九年級早才祭神開井門汲水。開店鋪的生意人於此日早也鳴炮開門營業。新嫁女在這天由新郎作陪,回孃家向父母拜年。在仙遊,這天還是“做十”日,祝壽親友絡繹不絕。祝壽的禮品一般有線面、雞蛋、炮燭(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數量多少有一定的講究。

初四日晚上做“大歲”。此俗同源於倭寇竄犯興化,百姓逃難,沒有在家過“歲”,翌年七年級回到家裏,收葬遇害親友後,於初四補過“除夕”,俗稱做“大歲”。在仙遊則是初五做“大歲”。

初五如同七年級,早飯每人一碗麪,然後去遊春或探訪親友。

正月十五日,古稱上元節,俗稱元宵節,也是古時民間社鼓的結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節是莆田民間一個重大節日,盛況超過春節,且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原因是各村的時間不同,最早的初八,最遲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綵,擺“宴桌”、疊糕果,鄉民們擡菩薩偶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一週, 家家在廳堂擺設香案,當隊伍經過時,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稱“接行儺”。接完行儺,主婦們把餘燼拿回家倒入竈膛,表示來年更紅火。是夜,遊燈、“擺棕轎”(跳儺火)、舞龍舞獅,直鬧到天亮。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戲子合演大型連臺歷史劇)。有個別村過元宵節的方式極特殊,如城廂區城郊鄉廣甫 仔村的過節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家家把煮飯的鍋,取出倒扣院子裏“耙”幾下,即算過節。

農曆二月八年級日,俗稱“二月二”,也稱“頭牙”。因每月的八年級、十六兩日,各行業主於晚上以祭神福餘,請夥友們聚餐,叫做牙祭,此例從二月八年級開始,十二月十六結束,故名。是晚,各行業業主特爲“首福” 邀請店員、夥友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着被“解僱”。在仙遊這一天爲蒙館(私塾)開學日。這天家長們把孩子梳洗乾淨,挎上一籃炒米花(俗稱“冰模”),炒糖豆。籃上放七根青蔥,八個布鈕釦,象徵孩子“七聰八竅”、“聰明花開了”。學生到蒙館拜先生、孔子,正式入學了。

清明節 節前,人家用麪粉蒸“清明龜”。節日當天,人們備酒饌、果品、“清明龜”等祭品上山掃墓,表示對已故親人的悼念。

端午節 此是興化八大傳統節日之一,很隆重,不僅時間長,而且內容多。通常是七年級吃糕,八年級吃糉,九年級吃螺,初四吃桃,還有插艾,初五劃龍舟,故有諺語“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初五這天,家家採幾種芳香性青草,汲午時水,煎午時草湯,人人沐浴更衣,換冬裝爲夏令衣裳。小孩浴後佩掛香囊和布扎的小虎,在肚臍等處塗抹雄黃,吃“午時草”煮的蛋,謂之可壯身祛病。所謂午時草是初五午時正所採的草,實際上多在午時前採摘的 ,它們有鐵芒箕、石榴葉、豆葉、蘭草等七八種植物,煮出來的蛋呈清黃色。清掃堂室噴灑雄黃水,以炭火加蒼朮、桔皮悶煙,驅除蚊蟲,也是端午節的一大內容。端午節最熱鬧最有趣的是賽龍舟。

莆仙民俗文化作文

銃炮響起,鑼鼓齊鳴,煙花禮炮齊放。12月9日上午,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下尾村舉行盛大的“出遊”活動,由舞蹈隊、鑼鼓隊、腰鼓隊、軍樂隊、衙役隊、儀仗隊、妝架隊等數十支隊伍組成的2000多人的遊行隊伍從下尾村開始,彩服盛裝,迤邐行進在周邊村莊的村道上,沿途所過之處,民衆無不盛情迎接。

村民林建清告訴記者,下尾村的出遊是逢閏年才舉行,今年的出遊是聯合了華亭鎮4個村莊一起舉辦的,規模聲勢都比較浩大,遊行隊伍沿街巡遊,要到傍晚四五點鐘活動才能結束。記者在當地採訪得知,在莆仙地區,類似出遊這樣的活動越臨近年關就越多,一般都是以村子爲單位,通過出巡郊遊、演戲等方式,祝願來年平安順意。

出遊不僅包含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特色,更展示着民衆豐富的文化生活、淳樸美好的心願和積極樂觀的精神追求,從而構成莆仙文化因子的重要基礎。

標籤:莆仙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