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4篇

作文3.04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4篇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

女生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宏大的幻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見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養。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殊驚異!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個國際公民呢?

莫非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固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着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敬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根底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纔有可能成

爲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裏做起!要成爲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牢記與敬重。比方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靠着對人類才智做出的巨大奉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爲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送,不是由於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根底,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丟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感謝!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酷熱的愛國情懷,分散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氣,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照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常常說,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爲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局部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妙的抱負、才智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憧憬,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漂亮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久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榮,讓我們每個人都爲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氣吧。感謝大家!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宏大的幻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見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養。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殊驚異!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個國際公民呢?

莫非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根底,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丟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感謝!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4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清醒,秋意已經佈滿了牀邊。涼快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其次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聚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聚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予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家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家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厲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很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期,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很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着團聚。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講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爲相像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奇也有許多。其中,最爲人熟識的固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許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很孤獨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教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存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蘊涵着民族的精神。蘊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蘊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爲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隱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期。”

海上升明月,天際共此時。最終,預祝大家中秋歡樂,閤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