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優秀15篇)

作文1.71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優秀15篇)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

這個寒假,我有幸上了三節公益茶道課,瞭解了不少茶藝知識。

進入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室,穿上中國風的茶服,坐在擺滿了精緻茶具的茶席旁,一種獨特的莊重感覺油然而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茶藝應該很有趣吧,可是茶藝並不僅僅是一件有趣的事。

陸羽的《茶經》中說,茶是高尚的`,沏茶、品茶亦要以禮相待。於是,我們首先跟着葉老師學習茶禮。“行李十式”,坐姿端正十分重要。從初習的彆扭到最後的款款而自然,還有“手容恭”、“口容止”,看似一板一眼,熟練之後,卻從容別致有趣。這種莊嚴的的氛圍應該會浸潤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從此不再過於不拘小節。

學好了“行茶十式”,又反覆練習了多遍泡茶順序,我們終於要大顯身手,自己泡一杯雲南的古樹白茶了。佈置好一桌茶席,調整好心境,行茶就即將開始了。輕柔的古典音樂緩緩流出,若有若無的蒸汽伴着一縷縷茶香在半空中迴盪,瞬間縹縹緲緲,宛若仙境。溫完杯,潤完茶,我終於把茶湯倒進品茗杯中了。白茶的工藝是最少的,所以茶色淡黃透亮,好似一塊琥珀的精華融入了茶湯似的;這種香又是渾然天成的,該是大自然中花朵與青草的芬芳吧,還帶着甜甜的露水的味道……小心翼翼拿起品茗杯,細細品嚐,滋味清純,沁人心脾。此時,我們臉上該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吧。

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內涵。“黑白紅綠青黃普”,多種多樣的茶,我們每種都品嚐了一遍,味道各不相同:紅茶的醇香,綠茶的清香,白茶的自然香……我們也細細品味着茶文化。茶文化以茶德爲中心,重視修養,提倡尊重,這不得不說,就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文化素質。

幾節茶藝課,自然領悟不透茶藝茶道的精髓,但茶文化已經開始影響我了,這不僅僅是一件趣事。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2

五月初五端午節,划龍舟,敲鑼打鼓,是古時候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屈原的身體沉到汩羅江裏,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去吃他,就敲鑼打鼓划龍舟,把魚蝦嚇跑。

很久很久以前的端午節,我們村就興起了划龍舟比賽。熱鬧的龍舟賽是我們家鄉特色的傳統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的龍舟賽也得到了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所以我們鎮被命名爲“龍舟之鄉”。

你看,龍舟比賽又開始了,只見通往河邊的條條道路上車水馬龍,四面八方的`人們潮水般涌向河邊,頓時,河岸兩旁人山人海。觀禮臺也坐滿了特意趕來觀看賽龍舟的外賓和港澳同胞。

時針指到一點半,隨着禮炮一響,四條龍舟從起點魚貫而下,河岸兩旁頓時沸騰起來,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龍舟、彩旗、人羣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圖畫。你看,穿紅色背心衫的那條船的鼓聲更緊了,哨聲更急了,橈手們沉着鎮定,更加奮力揮動肌肉鼓鼓臂膀,拼命地向終點劃去。其他幾條船不甘示弱,奮力地你追我趕。最後那條穿紅色衫的龍船遙遙領先,成了羣龍之首,奪得第一名。

近來幾年我們村的龍舟賽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熱鬧。河岸兩旁的環境搞得非常的美麗,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一個個美麗的公園,一片片綠樹成陰,亭臺樓閣,柳綠花紅,到處五光十色,見證了家鄉的發展。龍舟比賽不僅帶動了潢涌村的經濟,也吸引了不小外商來這裏投資建廠,使村民們的生活富裕起來。

龍舟比賽是一個健康的體育活動,鍛鍊人們團結友愛,奮發向上,全力拼搏的精神。國外也逐漸興起了龍舟比賽呢!還邀請我們鎮的一支龍舟隊到國外參加他們的龍舟比賽。好的文化應該發揚下去,使到國外也認同我們的文化,也認識中國。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3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的上面有無數個洞穴,分上下五層排列,建在三十多米高的岩石壁上。(這一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的構造及它所建的位置。“三十多米”“上下五層排列”寫出了莫高窟的大。)

來到窟前,向上望去,你會感到整個莫高窟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蜂房,那大大小小的洞穴就是小眼蜂窩,你見了,一定會不由得懷疑那是鬼斧神工之作。(採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莫高窟的大及它的形狀特點。)

走到一個洞窟前,你會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個個像是有精神、有血肉的活體。窟壁和穹頂,還畫滿了無數個小飛天,千姿百態、凌空飛翔。瞧,那反抱琵琶、載歌載舞的小飛天,神態是那樣逼真,讓你讚歎不已。(觀察細緻,描寫生動。做到點面結合地描述所觀察到的這個洞窟。此外,“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等詞用得十分準確。)

我喜歡莫高窟!(結尾點明中心。)

我喜歡舞龍燈

在我的家鄉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龍燈。每到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大家興高采烈,熱鬧極了!

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一條“巨龍”出現了,它穿着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着頭。我們伸出手指,數着“巨龍”的節數:“1、2、3、4……”一共45節。“好長啊!”我們驚歎道。“巨龍”爲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爲它身後有許多可愛的“龍孩子”。你瞧,一條條“小龍”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動活動筋骨:轉轉圈、打打滾……

“龍孩子”最拿手的要數“搶龍珠”了。沙沙作響的龍珠飛到上方,“龍孩子”撲了上去;龍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龍孩子”也飛快俯下身去;龍珠又玩“躲貓貓”,滾到“龍孩子”的身後,“龍孩子”轉身緊追不捨。每次眼看就要搶到,可都被龍珠躲開,但“龍孩子”總不肯放棄,依然奮勇向前……

舞龍燈煥發着龍的精神,激發着人們向上、進取。我喜歡舞龍燈!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冰糖葫蘆,有古老的中國書法,有精美的剪紙,還有熱鬧的舞龍獅……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歷史嗎?茶最早是被人們當作食物應用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原始社會,茶更是一種充飢之物。後來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飲茶也逐漸成爲一種風俗,甚至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飲茶文化。茶葉被食用之後,其藥用功效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茶葉隨之轉化爲養生、治病的良方。人們在飲茶和把茶作爲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的藥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茶開始轉化爲飲料。直到漢代,飲茶才成爲一種新的潮流,滲透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國以前是茶文化的啓蒙,晉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期,遼金元時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現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閱就能得到全手工製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藉助小錘、拋光、砂輪等小型工具進行半機械化製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爐子上加熱,然後不停地錘打,使鋼和鐵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個大小一致的剪刀片。這個工序比較難,如果沒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斷鋼,做成的剪刀片上會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斷了。此外,製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純鋼尖,沒有韌性,剪到硬一點的東西就會斷。

在那裏我還見到了奇形怪狀的剪刀,有的只有半邊;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參觀完了,我覺得作爲一箇中華兒女,真是一種榮幸,我爲祖國驕傲!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

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着船把飯投進江裏,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裏的米飯全被魚吃了。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裏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爲是菱角,因爲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糉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糉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吃糉子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糉子,那一個個糉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糉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糉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糉子終於煮好了,開鍋。

糉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糉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糉葉,把糉葉裏的糯米糰放到碗裏,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裏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糉子裏有糯米的飯香;糉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吃着,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裏放了五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糉子竟那麼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糉子都代表着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爲長輩們包糉子。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6

國慶節那天,我們隨着歡樂的人羣來到了文化宮。

我們一到文化宮,立刻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廣場上花團錦簇,小花們那一張張笑臉裝點着節日的廣場,使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廣場中央噴泉也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唱起了動人的歌謠。噴泉們那時而高,時而低,時而旋轉的優美舞姿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看得入迷,旁邊“鏘鏘”的敲擊聲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轉頭看去,看到廣場的一角被一羣人圍得水泄不通。愛熱鬧的我情不自禁的向那羣人走去。走在旁邊的媽媽也發揮了她愛猜測的專長:“那邊會不會是耍猴的?”“耍猴的?那我們快點吧!”我興奮地附和着。

走近一看,還真被媽媽猜中了,果然是耍猴的。小猴們可愛的樣子吸引我們停下了腳步。

隨着人羣越聚越多,小猴們精彩的表演開始了。它們首先將耍猴人的帽子捧在手裏,端在胸前,走向圍觀的人羣,向人們討要它們的“演出費”。一個小朋友給了它一個硬幣,它立刻把硬幣塞進嘴裏當磨牙棒用。而另一個小朋友給它的一張紙幣卻成了它擦嘴用的“紙巾”。看到它那滑稽的樣子,圍觀的人們不禁鬨堂大笑。小猴子看着大笑的人們,瞅瞅這個,瞧瞧那個,迷惑不解的眼神好像在說:“你們在笑什麼呢?”

演出還在繼續。耍猴人一聲令下:“上你的班車。”只見一隻小猴馬上騎上自行車,飛快地向前蹬去。另兩隻猴子坐到了自行車的'後座上。剛坐下,那隻騎車的小猴似乎不樂意,竟把車子往旁邊一推。這下可好,連猴帶車一起倒了下來。人羣又傳來一陣快樂的笑聲。耍猴人又說:“來,跳一個迪斯科。”小猴們剛準備跳,一們女警察來了,她趕走了耍猴人,因爲這裏不能擺攤。

看着隨着主人漸漸遠去的猴子們,我失望極了。書上說從前人們的街頭中就有耍猴,那時人們每到趕集的日子就可以看到耍猴的,而現在我們看見耍猴的非得十分幸運才能碰上一回。要是爲耍猴人建一個平臺,這古老的街頭文化藝術就能一直流傳下去了。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7

盼望着,盼望着,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因爲春節與紅色有個約會喲。

對聯紅

新年到了,對聯可是主角哩。我們一家在大年三十早上貼起了對聯,“爆竹聲中辭舊歲,紅梅朵朵迎新春”,紅紅的對聯好像也笑了,笑意中,祝願大家新年和美幸福。我們穿得漂漂亮亮,去拜年,走在路上,大街小巷的商店門前,都貼着各種各樣的對聯,在紅燦燦的對聯中,有一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對聯,哈哈,恭喜發財呀!

鞭炮紅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紅通通的鞭炮炸響啦,聲音如雷,一縷縷白煙從地上慢慢升起。紅鞭炮是孩子們的最愛,新年一到,都要放,傳說可以驅邪呢!走出小區,馬路兩旁都是賣鞭炮的`攤販,尤其是晚上,從七點多開始,放鞭炮、禮花的聲音就接連不斷,不時冒出紅色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大“菊花”,還有紅光閃閃的孔明燈做點綴呢。

飾物紅

吃過晚飯去散步,來到商店,裏面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尤其是新年裝飾物,大多是喜慶的紅色掛飾:紅色的中國結一串串,吸引了很多顧客;旁邊還掛着一條條紅豔豔的魚,魚身上有四個燙金大字“年年有餘”,是希望人們每年都有多餘的錢財和糧食吧。最漂亮的要數窗花了,多種多樣,令人目不暇接,今年是虎年,有的窗花裏是一隻威風凜凜的大老虎,栩栩如生。我們家每年都要貼窗花哩!

對聯紅,鞭炮紅,飾物紅,春節更紅!祝福大家在春節裏快快樂樂,日子紅紅火火。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8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爲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

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9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檯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0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我最喜歡傳統節日了,因爲節日是親人團聚的時候。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俗稱“過年”。春節剛過,迎來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裏觀燈。重陽節,是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九節”。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窗聯,穿新衣吃餃子,然後爺爺奶奶還要給我發小紅包,我家還會把我寫的春聯貼在門外。記得有一次過年的時候爸爸買來了煙花,在我家樓下放了起來。只聽“呯呯”幾聲,一束束煙花飛上天真美呀!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在空中搖頭擺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春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下面我給你們說說吧!

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着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

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避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的我們要認真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1

關於春節,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的獨特見解。如王安石所認爲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天祥的“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俗話說:“俗隨時變”,春節習俗傳承,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了許多變化。讓我們一起從年味裏挖掘傳統文化。

春節從臘八便拉開了帷幕。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做臘八蒜、吃臘八粥。臘八蒜到了年底被泡得發青,蒜的辣與醋的.酸緊密結合,散發出獨特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臘八過後,人們又陷入了忙碌之中。家家戶戶趕辦年貨,購買新衣。集市裏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由於特殊原因,人們的臉上有了一個特殊的裝飾品,遠遠望去,好似一片藍色的波浪。

過年的氣息起來越濃烈。

二十三過小年,憋了整整一年,人們身上的擔子全都缷了下來,人們歡聲笑語,樂在其中。接下來,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

新年的氣息到了。

大年三十,大街小巷到處瀰漫着肉和餃子的香味,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這一晚是要守歲的,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看文藝演出,一邊吃着年夜飯,好快活啊!十二點時分,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光彩奪目。傳說“年”每逢春節都會去村裏作惡,有一年春節“年”一進村莊,看見了它最害怕的紅色和煙花,隨即逃之夭夭。於是貼春聯、放煙花這樣的傳統文化就宋流傳下來了。

七年級可是個好日子。人人都穿新衣、講禮貌,大街上三五成羣,十分熱鬧。彼此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春節快樂!”就是“過年好!”

春節是中國的象徵。每個時代都會爲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正處於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的時期,我們怎能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爲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2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爲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爲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幹最髒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爲“老師”,每一次臺下觀衆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裏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纔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說一句,感恩,感謝!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3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千年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造出了無數的歷史奇蹟: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北京故宮……這些奇蹟讓炎黃子孫感到自豪,先輩們和我們都在靜靜地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

五千年前黃帝統一了炎黃部落,他發明了:舟車、指南車,爲後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礎,他的部下發明瞭文字、樂譜……開啓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最美妙的聲音。

秦朝秦始皇修築了萬里長城,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蹟,他還統一了天下,使中國第一次得到了統一,這是最動聽的歌聲。

到了西漢,商業有效得到了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張騫出使西域,使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從此與各國友好往來,蔡倫發明了紙張,讓中國成爲了最早發明紙張的`國家。東漢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華佗、張仲景,使中國醫術得到了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最昌盛的聲音。

清末時期,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使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與八國聯軍簽上了各種合約,將中國幾乎讓給了八國聯軍。十幾年後日本佔領了中國八年,他們如同惡魔一般,見人就殺,無惡不做。這是最慘烈的聲音。

1949年,中國共產黨陸續將日本製服了,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幾年,中國研製出了“兩彈一星”這頭東方雄獅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這是最輝煌的聲音。

如今中國迅速發展,已經成爲了一個強國,中國外交、經濟、科研、醫療、軍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這是和平的鐘聲。

歷史的回聲叩響心扉。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強的民族之魂!在苦難中造就偉大,在前進中鑄造輝煌!充滿了活力,富有朝氣,生機勃勃,我聽到了,聽到中國的腳步在蒙邁向前,風華正茂的巨龍開始騰飛!

讓我們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蒙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昂首向前,共同奮步前進。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4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安徽阜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纔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爲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15

中國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引以爲傲的,歷史的變遷,積攢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更多的是讓我們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學精深,引經據典,不就是爲了順着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與深懷。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敬畏。歷史的沿繼,文化的繼承,我們應該像敬畏大自然一樣對待傳統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產物,古代許許多多人們的思想結晶,短小精悍的詩句,傳達了多少情,多少義。中華文化承載的東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對的相同的文化,產生的是不一樣的情感,文化是多麼的神奇啊!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呵護。歷史的東西,是不可再生產的,他的珍貴,是值得我們呵護的。文化告訴我們一個朝代的崛起與蕭條,這後面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的。傳統文化承載着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呵護並學習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觸,卻有靈魂的'東西,而這美麗的靈魂,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用心感受,來昇華自身。文化的神奇、靈動,需要我們用心體會,體會其中的精華,體會史人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體會到那其中的真諦。修身養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品讀感受文化,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步。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需要的是代代相傳,推陳出新,我們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推動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見證着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歷史的產物,古人的優秀品德,都會通過我們步入新的時代。在傳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給後人意會。

正確的面對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敬畏、呵護與傳承,纔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繼續造福人類,因此我們得擔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