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弘揚傳統文化發言稿2篇

作文2.48W

在生活中,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爲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文化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傳統文化發言稿2篇

弘揚傳統文化發言稿1

各位企業家、各位老師、各位同修:

大家好!本人姜x現就職於子貢學承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主要工作是學習並弘揚民族的傳統文化。應本次組委會的邀請,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深爲榮幸和感動!所以我代表子貢學承的全體同仁,向組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對蒞臨此次論壇的各位老師、同修和學友表示感謝!在此向大家真誠的鞠一躬,致謝!

幾位老師講了有關“儒家“文化方面的話題,講得非常的好。接下來我講一下“儒”和“商”之間的關係,我個人的理解是“儒”和“商”本應爲一體。我們的祖先在造漢字時就以他們偉大的智慧告知了我們這個道理,把“儒”字拆開就是“人”、“需”二字,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買賣,有買賣就有商業,有商業就有商人,“儒”和“商”就這樣本能的聯繫在一起,所以我認爲儒商本爲一體。就字面上理解“儒商”就是以儒家思想理念爲指導的、從事商品經營活動的商人。把儒家的思想運用到商業活動中來,這樣有文化內涵的個人或企業才能持久的發展下去,儒和商的結合是順應自然和社會發展潮流的。

那麼商在當下的意義就特別重要,現在人類的活動空間不但擴大,而且信息傳遞極爲快捷,商品運輸四通八達,物資生活富裕,而商品又是以買方市場爲導向,很多的企業用各種方式營銷,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想讓自己的企業處於不敗之地,隨之企業間的交流也更爲頻繁,“商”也就顯得極爲重要。因爲不論是建工廠、商店等各個經營場所都需要建設投資,還要有廣告宣傳等前期工作,都屬於資金投入,唯有銷售才能創造利潤。那麼經銷方法就特別重要,說具體就是要有消費者,這就需要有一批有文化的商人傳播你的產品用途和產品文化,在市場競爭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企業文化,這樣的銷售模式和自身的商品導向,就是“商道”。

在談商道之前我先向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儒商始祖子貢。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子貢。今河南浚縣人,他出生儒門。春秋戰國時期在衛國做一個小官,後來在孔夫子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棄官從商,並有所成就,從而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偉大。於是離開他的國家,前往孔子所在的魯國,拜孔子爲師。孔子周遊列國之時經濟上得到了子貢的全力資助。在傳播儒家學說的同時,一邊瞭解各國的風土人情、民衆的需求,以“賤買貴賣”的經營方法,踐行着“仁義禮智信”的經商之道。後來子貢富甲一方,但他“富而不驕,富而有仁”、“富而行其德”,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一邊用自己的財富繼續資助老師,一邊貢獻於他的國家,比如他把流落在外的本國的奴隸買回來免費送到自己的國家,他把畢生所得服務於他的國家,服務於社會,服務於老師同學,他認爲這是非常快樂的事情,就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賺錢並快樂着。由此可見子貢的行爲是何等的大義,他的人品是何等的讓人佩服!子貢也是遵師的楷模。孔子去世之後,他和衆學友爲老師守孝三年之後,唯子貢復守三年共六年。在前三年之中所有學友的生活費用全部由子貢提供,更爲感人的是,在守孝期間他帶領學友收集老師生前的語錄,並整理的偉大著作《論語》,使孔子的儒家思想廣爲流傳,成爲古今中外治國之道的著名學說,在當年成爲“顯學”。

而子貢的經商之道也流傳至今,千百年來爲世人所學所用,在大江南北齊魯大地生根開花。魯商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先生向我說過這樣一席話:“成長在聖人故鄉的魯商,在得天獨厚之地多受聖人思想的薰陶,並融會貫通於現代經濟發展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魯商精神。”而山東力諾集團董事長高元坤先生以“義利合一”的一種實踐精神,貸款50萬元下海經商將已經垮臺的沂南玻璃廠接手經營,因爲他忍受不了廠子垮了之後原來在廠裏工作的朋友沒有飯吃,所以決定幫助他們,以朋友的義氣使其見大利,讓他一舉成名,企業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而齊商在子貢儒商精神的影響下與現代商業文明相結合取得成功的企業家也很多。青島工業就有五朵金花之說,指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雙星集團、澳柯瑪。濟南的五朵金花是:輕騎、小鴨、渤海、濟百和金泰。而河南企業家以民生爲本的大有其人,今天到會的王守義先生,他把一個小磨坊經營成家喻戶曉的調味品大王“王守義十三香”系列產品。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事實證明只要你把“商道”運用得恰到好處“義利並舉”,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以“富而行其德”熱衷於公益事業,你就會得到福報,你的事業之樹也就會常青。

在武漢有這麼一句民謠:“肩挑四兩爲客,打工一日爲奴”,意思是說不論你做多麼小的生意都比打工要強得多。這句話影響了很多黃陂商人,不是有“無陂不成商”的說法嗎?可以這樣講在中華大地上只要有人羣的地方就有黃陂的生意人。而最具代表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武漢的漢正街,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漢正街個體商戶把全國各地的商品彙集到漢正街,然後經他們的手陂批發出去,真可以說是萬商雲集,南方的、北方的商人都到武漢來進貨。有句話說得好“貨到武漢活”,就是說不管什麼商品到了武漢就能賣出去。沿海大量的商品運輸到武漢,大批的商人移居到武漢,由此拉動了武漢地區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在這種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一些商人只想到了“利”拼命的賺錢,不懂得商道沒能抓住“義”。爲了利益製造假貨,後來被外地商人稱爲“水貨市場”,有的人把供貨商的.貨款卷跑了,經營戶失去了誠信也就失去了客戶,興旺一時的漢正街門庭冷淡。當時很多的老闆文化素質不怎麼高,更沒有機會學習到傳統文化,他們做不到用儒商之道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更做不到“勿諂富,勿驕貧”,有點小錢就顯擺,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到後來把身體高跨了,生意也搞垮了,有的連命也搭上了。在這種形勢下本人也受了一些影響,走了一些彎路,看到很多商友的起起落落,我開始覺悟,後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了傳統文化,特別是在《弟子規》字字句句的影響下,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以前做得太不對了,做錯了怎麼辦呢?書中說到“過能改,歸於無”,就這樣改變了我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從此,我經常和商友們老師們一起學習《弟子規》,越學越明白,不僅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明白了爲人之道、交友之道,特別是在書中找到了經商之道。我在學習前後爲自己寫的幾句話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學習國學前我的人生感悟:“悠悠歲月幾十載,奮鬥染白少年頭,幾度艱辛空悲切,運交華蓋欲何求?”學習後我寫道:“寒暑幾十貪嗔癡,一念驚醒夢中魂,子貢學承千秋業,人生慈善萬代親!”學習前我的格局是多麼的狹小、多麼的自私;學習後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是判若兩人。我從新定位了企業的文化和理念。在合作經營、利益取捨中我按《弟子規》所教的那樣“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就這短短的幾句話改變了我對人與人之間合作的關係。在《弟子規》的指引下,我加強了企業的人性化管理,同時取消了公司原來的規章制度,用孔子的《論語》、《弟子規》、《了凡四訓》等儒商文化來指導員工。取消了不利於大衆身心健康的經營模式,保留了傳統的銷售方法,從新制定了更大讓利於消費者和員工利潤分配的原則。不知不覺中我感覺整個人變得輕鬆多了,經濟狀況也好多了,參加學習的時間也多了。爲了感謝傳統文化給我帶來的福報,我決定【子貢學承】在推出一項不以贏利爲目的的品茶論道的活動,以便讓更多的人有學習國學的機會。有的朋友不理解,說不掙錢,你爲啥呀?我說:“能有機會和熱愛國學的同仁在一起學習交流,共同進步將是人生一大幸福。財務上我是少得了,但德行上我佔了大便宜!”

我的經商之道如下(當然還有營銷法則以後再跟大家交流)

1、有市場需求的項目投資,就是先要做市場調查

2、需求就有生意,圍繞需求變化做生意

3 、行“義利合一”的原則,創造利潤空間

4、到了錢之後要“廣散其財,富而行其德”,多做善事

5、做公益事業之後你就會成爲公衆人物,企業隨之成爲公衆企業

6、業成名後你的事業之樹就會長青

7、《論語》指導你的算盤,“人聚財散,人散財聚”

8、弟子規》指導你的行爲,做到“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利 則學文”

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文化發言稿2

各位同學們:

我是十一年級的xx,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是世界四大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悠悠歷史築成當今中國。其中,文化起源於公元前20xx年的夏朝。與它的悠久歷史相對應,中國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而如今隨着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文化的保留與摒棄已在國內成爲一個深度討論的話題。

文化的定義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現在所面臨的狀況又是什麼?文化在字典中的解釋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其另一解釋是: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以及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以上解釋則已充分概括了中國三大文化:儒家文化、建築遺蹟和歌詞詩賦。由於這些文化的存在,中國現共有31項文化遺產,居世界第三位。而如今那些我們曾經引以爲傲的寶貴遺產,所面臨的現狀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正面臨着斷子絕孫的,無以爲繼的重大危機。看似活生生地存在,卻幾乎是在漸漸消失,中國的傳統文化所遭遇的異變,繼”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已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橫行而來的西方文化頂替掉了。而殘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過程進一步的掃蕩。對於一個文化是否存活着,我們就要看它的基本精神是否還能打動現實人羣,與實際生活和歷史進程有呼應。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但其近年來的遭遇使它的文化地位岌岌可危。首先,其傳承儒家文化範式爲自己生命的終極追求的團體,現已基本上消失了。而儒家以家庭爲根,以農業爲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團粒結構也日益消退,幾近消亡。且其的基本價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響現代中國人在人生中面臨的重大選擇。而儒家乃至傳統文化中的獨特語言在人們表達關鍵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話語和藝術形式中已是岌岌可危。由此可見:以儒家爲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機。”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曾被完全政治化的問題,現在已經獲得和正在獲得越來越濃重的悲涼文化含義。

根據上述的情況,你所能感受和體會的是什麼?如果曾經擁有的一件美好的東西,因爲你的失誤瞬間瓦解,難道你想說的僅僅只是一句:對不起?!並摻雜着內疚?爲何很多的時候。人們總是因爲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難道不能在失去前好好把握住機會抓住它呢?中國傳統文化如今暫沒有頻臨毀滅,因此,我們如今所能做的是挽留住它,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不要在人們再次需要它的時候,才發現它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黃河之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並同時孕育着新的文化長河,作爲龍的傳人,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變化,對於每個人來說,應該要適應一種新文化的出現。一個文化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必定是好學的,因爲只有好學,吸取別人的出色文化,融洽自身文化,才能使其發揚光大。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摒棄自己的傳統文化,相反我們要更加關注傳統文化,畢竟它是我們生長的來源,經過五千年曆史滄桑所保留下的精華。是外來者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脊樑!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沒有自己的文化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雖然談不上我們要拯救我們的傳統文化,但傳承和發揚是不容忽視的!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

標籤:發言稿 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