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薦】

作文4.22K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現在社會,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薦】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在這個渾然的星體上,有一片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褒的土地上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家。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文化環境中對人的影響,往往很大,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那端午的龍舟,中秋的月餅,清明的寒食無不顯着中華文化的特點。那麼,從總體來看,中華文化的特點有哪些呢?

中國傳統文化是尚羣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民族都是羣,而羣就是公。《禮記》所說的“天下爲公”已經成爲至理名言。在公與私之間,往往以公爲先。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國詩人中有許多都是興國利民爲已任,捨身爲公,維繫羣體的利益已經成爲一種美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上義的文化。義,既包含這對朋友和家人的義,又包含着對君主和國家的義。中國古代的俠客精神,“義”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江湖人”很講道義,重義氣,對君主,則有臣下對帝王的“賊未授首,義在必死”之言,表明臣子對君主的忠心。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爲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就一生追隨,輔佐劉備,劉禪三主,至死仍在爲蜀國謀劃大事,這就很好的表現了“義”這一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着強烈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人的尊崇,二是對人的品性和節操的肯定。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推廣到治國,則爲人民既能擁護一個王朝,也能推翻它,表現了對人的肯定。中華文化重視人的節操和修養則是注重人的道德素質,追求人格的完美。孟子有一段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美的人,就是聖賢。例如孔子被成爲聖人;他的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三位最好的被稱爲賢人。中華文化以人心爲主心,以聖賢爲中心,只要認真修養,“人皆可以爲堯舜”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叫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爲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爲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

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爲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

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爲鑑,以古爲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3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爲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爲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爲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前不久,有兩件事引起了格外的關注,先是孔子後是老子被穿上了西裝,打上了領帶,作爲代言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另一件事就是一些韓國人說孔子、西施和李時珍是韓國的。這兩件事也許成爲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然而我們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傳統文化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是民族的身份證明;是維繫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中華兒女攜手發展的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

然而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似乎不太客氣。發生於上個世紀的“ ”使文化倒退,“破四舊”等等更使中國傳統文化元氣大傷。傳統文化雖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漏洞但這始終都是中華民族的根,有缺陷我們可以慢慢地彌補而且哪個國家的文化又是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呢?又有哪個國家對本國的傳統文化鞭撻、摧殘得如此徹底呢?相反每個國家都在保護以前祖先遺留下來的建築:一道城牆、一間屋舍、一座宮殿。無一不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之情,這些建築還留給人們一片精神領域,給予人們無盡的提示。

我們一貫的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表明缺點不是不能批評,我們一直強調推陳出新,表明傳統文化不是不能變,只是我們在做這些的時候應當非常謹慎,致力於發掘其永不磨滅的精神力量,弘揚其高貴的品質。可是就是有那麼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一味的追求西方文化忘記了傳統,不顧一切地推陳出新,打着“發展”的旗號去打古建築的主意。古代建築凝聚了古代的精神文化,然而現在的我們卻因“發展”而背棄傳統,這合理嗎?回答當然是不合理,我們可以從古建築中探究其當時的文化風貌。古建築也是一種文化遺產!但是在這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時代不發展必然會導致消亡。所以我們應該將新文化和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提煉再注入傳統文化中使其煥發新生,激發出傳統文化的活力,我們還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提煉一些優質文化爲現代化建設服務。

梁啓超曾經說過:我希望我們可愛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個系統往外擴充。

傳統文化是燦爛的同時也是脆弱的,他必須要我們心懷敬畏。他需要我們精心照顧,傳統文化須敬畏,不要讓傳統文化凐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纔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爲中學生,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爲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爲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過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再過幾天,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爲公”的胸懷,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舟”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啓超先生早就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爲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爲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爲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爲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兔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龍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爲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爲,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着“內在而爲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爲:“前進的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着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着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說,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爲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說,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

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臺,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

不,我認爲,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爲手段,影視做爲載體,再以特色做爲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窗口。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臺,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添加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裏添加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爲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爲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爲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啓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爲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啓示,就成爲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爲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蘊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8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爲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說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說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爲”“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

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說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爲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說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爲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爲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說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妝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爲呢!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久前,有一則傳言:一批諾貝爾獎得主一起開會,會議結束時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汲取孔子的智慧。聽到這裏,我樂了,再往下聽:但是,經過多位學者反覆覈查,這個會議最終並沒有宣言,沒有提到孔子,甚至沒有提到中國。回想起剛纔自己的樂,我思考了很多。

中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他卻擁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淵博的文化積澱。朝代衍替,文化一聲一聲強有力的脈搏,像從容不迫的鼓點,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未來,該是一條怎樣的路?

中國傳統文化,做好真實的自己,像例子中,我們有時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反過來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長在特定的歷史,人文,環境背景中,別人無法理解,但那適合我們。就像黃河水不可能餵養出萊茵河的人民。中華文化不必那麼着急的關注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時間會給出文化智慧的答案。因爲文化也是優勝劣汰的,中華文化能夠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優勢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文化,還原真實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做修養的自己。當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許多極具中華特色的象徵正一點點淡出人們的視線,褪去它本來樸素的光環。政治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們不得不接受器物的變化,但是,文化不應該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麼,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從何而來?中華文化的獨特和無可替代,使我們更應該珍惜它。這種珍惜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來自每個華夏兒女發自內心的尊重!

中國傳統文化,做發展的自己,我們不僅要保護傳統文化,珍惜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潮流,以積極的心態接納學習洋文化,再綜合使其成爲中國特色文化。畢竟中國文化還年輕,還需要經過許多磨難和歷練,但是,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就好。況且還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在支持着我們呢。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個斷句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可見,中華文化早已深諳輿論之理。那麼,中華文化,做好自己,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潮中,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總會成爲別人接受和學習的楷模,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纔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爲中學生,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傳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爲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爲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1

大家好!

“國學”作爲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廣泛的被人們當做是一種精神信仰,而隨之發酵了起來,成爲時下引領人們價值觀的新概念。如在學校裏設置國學課程,寺廟裏開設國學夏令營,企業裏開辦國學培訓班等等。“國學熱”以它一定的適用性及實用性,被企業家用來打造品牌,加深其企業的文化內涵,家長們將《弟子規》等一些國學經典用來作爲他們管教孩子的法寶。

隨着傳統文化持續被人們廣泛的繼承和發揚,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也出現了兩種極端的分歧:一種是持全盤否定的文化虛無主義,既把傳統文化說得是一團糟而毫無價值可言,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經商大潮的背景下,“國學”曾一度的被邊緣化,前不久在人民網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上海刪除國小語文課本中的8首古詩詞和幾篇文言文的報道,被一些個網友們認爲是數典忘祖的行爲,減負還是減傳統文化觀點也一度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第二種則是持全盤肯定的保守主義態度,死守着固有的傳統文化,認爲傳統文化什麼都是好的。那麼,當今社會下,我們該如何領會、繼承和發揚好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呢?

筆者認爲,首先,在批判和繼承傳統文化時,我們心理上既不能是“趨之若鶩”也不能是“疾之如仇”的態度,而是要對傳統文化實現弘揚與超越,要古爲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傳播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對其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要加以揚棄。其次。在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方面既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也要冷靜的對待社會上存在的“國學熱”,在立足於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採取兼容幷蓄、多元共生,從而達到文化的交流共鑑。不能夠強調了國學,就放棄了對外國先進文化的學習,要結合時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不但要認真學習、熟知、理解更需要來繼承、革新、創造和發展,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傳播到世界從而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目的!

最後,要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支持和引導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發展,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弘揚和傳播文化的主體,只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立足於實踐,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才能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耳濡目染深入到人們的思想靈魂中,從而真正意義上認識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要保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生命力、凝聚力以及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爲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爲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爲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爲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曆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爲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纔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爲重要。

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爲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爲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着胡錦濤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爲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

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3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弘揚民族精神——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抗擊非典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在生死線上,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防線。他們用無私、勇敢和忠誠,悲壯地再現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涌現了種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着我們整個學習生活。對於同學們來說,首先要做“改陋習、樹新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下課後,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陽臺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捧着課外書津津有味讀着的小小書蟲。讓學校成爲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用餐還是在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爲,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爲挑食、貪玩、愛吃零食等不良的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着飯菜流失殆盡。

講衛生,勤勞動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部分,不破壞學校的公物,不亂採摘花朵樹葉,不折斷樹枝打鬧嬉戲,不亂丟廢紙果殼,不隨意吐痰、踐踏草坪,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惡意破壞,主動幫助打掃衛生的同學,齊心協力使映照在藍天下的美麗校園變得更加亮麗如新。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後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划龍舟,往江裏投飯糰、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飯糰逐漸發展成爲今天的糉子。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吃糉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糉子皮是樹葉做的,糉子餡有很多種。吃糉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麼餡的糉子?你包過糉子嗎?怎麼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糉子,你喜歡吃什麼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糉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糉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糉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糉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爲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說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說: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5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永流傳》。

我們的祖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着極其深厚、悠久的文化。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文化已遙遙領先,”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孔子講的頭頭是道,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說說唐、宋朝,這是詩詞最興旺的時期。詩人們用詩詞表達心中的一切情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朝末,看着破碎的山河,岳飛百感交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以表達重整乾坤的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杜甫向嶽而望。可見,那時的詩人、詞人,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不僅中國的詩詞文化中外聞名,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外國人的一致好評。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生產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形成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文化特徵。再說說瓷器,早在歐洲掌握製陶技術之前一千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在博物館,一件件瓷器都別具一格,線條與比例,都是那樣的和諧,那些人物、景物、動物,甚至線條裝飾,都畫得淋漓盡致,彷彿要從上面跳出來。這種精湛的技術,是外國人永遠制不出來的。所以,瓷器在海外廣受歡迎,再一次拍賣中,一個清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以1792萬元成交,是國際瓷器拍賣之最!

我想除了這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了,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就連皇上都是”天子“,所以中國人把吃,看作頭等重要。就連外國人看作是”垃圾“的,中國人也能做出花樣兒來:涼拌的、清蒸的、白水的、紅燒的、糖醋的、粉蒸的、油燜的……數都數不過來。餃子、糉子、元宵、月餅……都是我國特有的食品。現在,我們中國人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打招呼:”吃了嗎?“家人團聚,吃一頓;朋友見面,吃一頓;過節,吃一頓;換季,吃一頓;應酬,吃一頓……看來我們的祖國別有一番飲食文化啊!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昌盛了,但越來越西方化,許許多多傳統文化漸漸淡忘、失傳了,我們新世紀的孩子正在與社會接軌,保護、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們的手裏,一定要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標籤: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