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5篇[薦]

作文2.5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5篇[薦]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1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掛彩燈,吃元宵,高高興興地團聚在一起。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地來到爺爺家。這一天爺爺家裏佈置得可漂亮了:大門口貼着一幅爺爺親筆寫的春聯,陽臺上掛着兩串長長的紅燈籠,一派節日的喜氣。一進門,爺爺就對我說:“卞正,你是屬兔子的`,今天又是元宵節,爺爺給你做個兔子燈好不好?”“噢,做兔子燈嘍!”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於是,爺爺拿出他早就準備好的竹條,動手做了起來,只見爺爺把竹條彎成大小不等的橢圓形和圓形,然後用鐵絲把它們固定住,不一會兒,一個小兔子的“骨架”就搭好了。接着爺爺用白紙把這“骨架”包住,這樣小兔子就有了漂亮的“白皮膚”了。我也幫爺爺的忙,親手用紅紙剪了兩個小圓形貼在小兔子腦袋兩側,算是它的眼睛。這樣,一個漂亮的兔子燈就在我和爺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拉着它在掛着燈謎的小區裏散步。我一邊欣賞着五顏六色的煙花,一邊猜着燈謎,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回到家,奶奶端出一碗碗熱騰騰的元宵,我們一家人圍坐着吃元宵。媽媽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2

春節作爲我國的農曆新年,進入臘月二十三,也是送竈神的‘祭竈日’,人們趕集買竈糖,晚上急躁。臘月三十晚上稱‘除夕’這是一年最熱鬧的夜晚,外出着回家,一起吃年夜飯。人們一向有除夕守歲’習俗。家家門前張燈結綵,戶戶院內放鞭炮,接年迎喜神。正月各種慶祝活動到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十五才結束。七年級俗稱歡慶日,迎春、祭祖、拜神、拜年。這是一天的活動,這天人們早起吃過餃子後。

幼者向長輩叩頭拜年,稱‘辭歲’長輩發錢給幼者稱‘壓歲錢’祝賀他們又長一歲。下午外出去親屬家拜年,然後再挨家挨戶拜年,相互問候,恭賀新年快樂。

春節快到啦,在我國民間有許多傳統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人們要吃麻糖的。傳說在這一天,竈王爺要去拜見玉皇大帝。

人們怕他說壞話,就給他吃麻糖,好封住他的.嘴。臘月二十四是除塵,清掃衛生,取“除陳”的諧音,預示着來年除舊迎新的意思。二十五吃豆腐,取“抖福”的諧音。除夕要貼春聯、堆旺火、接財神,預示着來年紅紅火火,福旺財旺運氣旺。鄰國越南和我國習俗差不多,不同的是,十二生肖年中,過了年他們是貓年,有意思吧。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3

盼望已久的六一兒童節來了。

早上,我穿着漂亮的裙子,懷着愉快的心情早早地來到學校。一路上,鳥兒歡快的歌唱着,花兒高興地向我點着頭,太陽公公也對着我微笑,它們都在祝賀我們的節日呢!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六一聯歡會。悄悄地告訴你,我們表演的節目叫太陽娃娃,可好看啦。

到了教室,老師們忙着給我們化妝。你看,一個個小朋友穿着桔色的舞蹈裙,手上戴着綠色的小手套,肚子上還粘着一片綠色的大樹葉,紅紅的臉蛋上點綴着亮晶晶的金粉,真漂亮呀。

節目開始了,校合唱隊唱着可愛的小腳丫把我們帶進了快樂的.海洋,一個一個節目都那麼精彩,我們一乙中隊的舞蹈也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我們要把快樂用舞蹈送給每一位小朋友,讓他們在每一天裏都快快樂樂。

六一在快樂中過去了,但在我的心裏,每一天都是六一,我要在快樂中慢慢成長。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一家決定自己手工製作一次元宵。我喜歡吃元宵,更加喜歡自己動手包元宵,因爲想吃什麼餡就可以做什麼餡,說話間我們就開始了。

我興致勃勃的挽起袖子準備開包,媽媽見我小手很髒讓我把手洗乾淨。這下萬事俱備啦,第一步先是和麪,媽媽在白花花的麪粉里加了一些水和一點食用油,然後慢慢的揉搓,很快就揉成了軟軟的麪糰,摸上去真舒服。第二步開始準備我喜歡吃的餡料,有水果餡、豆沙餡和黑芝麻餡,我開始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把大面團,分成很多小的麪糰,揉成一個個的圓球,一隻手託着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一邊捏一邊轉麪糰,直到麪糰變成小碗的形狀,然後將餡料放進去,最後把口封上,這樣一顆顆可愛的`元宵就完成了。媽媽燒開水進行最後一步,煮元宵,這時爸爸走過來告訴我,其實元宵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湯圓,就是團團圓圓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不一會我們自制的美味元宵出鍋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窗邊,吃着元宵,欣賞着天上圓圓的月亮,幸福極了。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今天,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傳統文化之一:五月五日端午節的來由。

公元前287年,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不願看到楚國淪亡,不原看到楚國的百姓受秦國的殘害和欺壓,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了塊大石頭投過了汩羅江中。當地老百姓得到這個噩耗,都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屈原的屍體。也不知來了多少船,打撈了多少時間,也一無所獲。有人對着江面,把盛在竹筒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祭祀屈原。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週年的日子,又划船去把盛在竹筒裏的米撒到水裏,祭祀他。後來,他們把劃小船改成賽龍舟,把撒盛在竹筒裏米改爲包糉子。這種紀念活動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爲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以前,糉子要自己包,可現在只要去超市裏就可以買到各種口味的糉子。有肉的,有紅棗的.,還有花生的,各種各樣數不清。

過端午節時,從電視上可以看到各地的龍舟大賽,選手們你追我趕,敲鑼打鼓,可真熱鬧呀!

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讓我讚歎不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