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五篇

作文2.5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五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說到端午節,我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端午節是爲誰立下的呢?”下面讓我來給大家講-講:據《使記》“屈原費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那麼爲什麼要賽龍舟、吃糉子呢?請繼續聽: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抱來一罈雄黃酒,“咕都咕嘟”地倒入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多麼有意思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天早上,有的包糉子、煮鹹蛋……還有的'地方有“賽龍舟”等風俗。

早上,我家在包糉子。其實包糉子看着很簡單,其實是很難的。還麻煩,要洗竹葉,泡米,還要拿繩子來綁。糉子有很多種,有豆糉、蜜棗糉、肉糉、米糉……我家包了三種。我數了一下,我一共包了11個糉子,豆糉包了5個,米種只包了1個,蜜棗糉子6個,蜜棗糉子都是小的。原來糉子也不是這麼難包。

我學會了包糉子,我以後就不要別人教我包糉子了,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啊!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大家都應該知道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6月16日是什麼節日吧?對,沒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活動也是各種各樣的。有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葉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等,但是你們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賽龍舟嗎?下面就讓我來爲大家說一說吧。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叫屈原。爲了楚國的強盛他主張聯合齊國,共同與秦國抗爭,楚王聽信奸臣讒言,把他降職流放,屈原不忍看到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決心[來源]用生命喚醒大家振作起來,於是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江裏。

老百姓知道後搶着划船到江裏去搭救他。爲了不上水中的魚蝦咬食他的`身體,人們向江裏投食物,後來演變成爲包糉子投入江中。每逢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糉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有許多名稱呢!有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早上,媽媽準備了香噴噴的糉子。我問媽媽:“媽媽,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嗎?”“是的,自從屈原跳江以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裏,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要吃糉子。”“哦。”我點點頭。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着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幹什麼的?”媽媽說:“因爲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麼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爲楚國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來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爲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中午,爸爸燒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媽媽告訴我:“中午吃飯要吃五黃的。”“什麼?五環?奧運五環?”媽媽笑着說:“不是,是黃瓜、黃魚、黃酒、黃蜆、黃鱔,共有五種黃。”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媽、媽媽一起去福泰隆玩。媽媽說:“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一人挑一樣玩具吧。”“耶!”我和弟弟興奮極了。我們東跑西跑,終於,我們都選中了一樣玩具:弟弟要的是電動吹泡機,我想要的`是電子積木。媽媽同意了,我們開心極了。後來,我發現能抽獎或者拿一個環保袋。媽媽說就拿個環保袋吧,可是我想抽獎。媽媽說:“也好。”我抽到了一個開心獎和一個二等獎。開心獎是一瓶礦泉水,二等獎是一件衣服。

這一天,我真開心,更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每年都要過很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卻是端午節,因爲端午節不僅能吃到香香甜甜的糉子,還可以喝到雄黃酒,手腕上可以繫上花線繩……我的媽媽是陝西人,所以我家的端午節,一直都延續着那裏的風俗習慣。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端午節那天都是家裏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我認爲最有意思的一天,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要做包糉子的準備工作,要把從市場買來的糉葉,大棗,紅豆,糯米,花生等洗乾淨,泡一晚上,等着第二天一大清早包糉子。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幫媽媽拿拿這個,放放那個,跑來跑去。要不就學着媽媽的樣子,拿着兩片糉葉,放上大棗,糯米包來包去,直到折壞糉葉,媽媽喝斥後才肯鬆手。我只能守在媽媽的身邊,看媽媽包糉子,她先把兩片糉葉折成一個小漏斗形,然後放在左手手心裏,右手拿一顆紅棗放在“漏斗”裏,再放入一小把糯米,讓糯米與“漏斗”平齊,再放入一到兩顆大棗,用糉葉將糯米與大棗完全包起來,然後用一根繩子把糉葉綁起來,這樣一個紅棗糉子就包好了。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包火腿糉子,肉糉子,水果糉子等等。糉子包完以後,放在大鍋裏煮的時候,在門外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

聽媽媽說在老家,煮糉子的時候,還要去割一種帶着淡淡草藥味叫艾草的植物,拿回家後,手持艾草要從屋子裏從裏到外驅趕,最後掛在門上,窗戶上,說可以去災,避邪。等到吃糉子的時候,要喝雄黃酒,傳說可以防蚊蟲叮咬。還要用五顏綠色的絲線擰成花線繩帶在手腕和腳腕上傳說可以保平安......

嘉峪關的大街上又瀰漫着槐花與沙棗花的芬芳,我知道今年的端午節又臨近了,我彷彿聞到了糉葉與糯米的香味。

標籤:五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