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優秀】

作文3.1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風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優秀】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1

每每春節落幕,就是元宵登場之時。題記

元宵的風頭不比春節遜色,它是春節的另一個化身,彼時家家戶戶忙碌着,消散已久的年味兒再次瀰漫開來。

天矇矇亮,總會有堆積如山的活兒催促着,似夏日的鳴蟬,聲聲聒噪,使你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接受寒風的洗禮。炸面魚、地瓜魚、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漬便噴濺出來,看着它們快活的在油中吐着泡泡,就猶如清澈溪澗的錦鯉舞躍、盤旋。此時,竈臺前卻是一片‘槍林彈雨’,滋滋作響,這只不過是些小插曲罷了。

待到午後,一家子就聚在一個小圓桌前,擺弄着糯米和餡兒。黃昏打在面盆旁,一個個白胖的糰子就製作成功了,他們如天邊飄散的雲彩,忽聚忽散的麪粉撲撒在它們身上,爲此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鍋中,沸騰的水擁抱着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來,更帶來了些許清淡卻濃郁的香味。等它變得微微塌下來,就是象徵出鍋的跡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來,熱氣騰騰的。看着碗中葷素相間的湯,各色的湯圓,花裏胡哨的紫薯湯圓、五仁湯糰、花生湯圓。但我還是更爲喜歡最經典的黑芝麻餡,那種甜是自身所帶的,是沒有一絲的雜質的,伴隨甜味的還有香,一種讓你彷彿置身於秋收麥田的錯覺。

飯後的涼爽愜意使人不禁讚歎,望望四周店鋪亮着的`燈,散發着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際黃昏出現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獨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馬燈,給青年猜的測想的謎語燈,爲老人賞的淡雅的山水燈,一波接着一波,好似帶着夏季的熱浪,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仰望眸際那皎潔殘月,微光灑下來,似千萬螢火撲閃在淡夜中。讓我記起,從前在夜色中寄託心願的孔明燈,漫遊在無際蒼穹,擡望着那繁燈千盞,雖是封建迷信之說,但卻爲不食人間煙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氣。

元宵雖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詩意,但是這一盞盞花燈,一顆顆湯圓承載着的不僅僅是團圓佳節的氣氛,更是祖宗先輩留下的傳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燈,在夜空中徹夜未息。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2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在元宵佳節之際,處處洋溢着喜慶氣氛。你瞧:什麼猜燈謎啊、什麼放煙花呀……各種各樣,稀奇古怪,怎麼樣活動都有。我家也不例外。

夜晚到了,湯圓,湯圓就表示團團圓圓,所以我們一家坐在月光底下吃湯圓,一邊望着美麗月亮,一邊吃着熱騰騰湯圓,一邊聊着一年收穫,真好啊!妹妹忽然提出要做遊戲,我說那就猜燈謎吧!我首先出了一個簡單:“風平浪靜(打一個浙江地名)”妹妹眼睛一轉,隨口就說是海寧。妹妹答錯了,我就非要在她衣服上添一隻烏龜,我添好了,我們大家都笑得前仰後鋪。正當我們只湯圓吃到一半時候,爸爸看了看鐘,邊說:“我們放煙花吧!”我們不約而同地說:“好啊。”

於是,爸爸點燃了煙花。我們大家屏住凝視,頓時鴉雀無聲,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過了很久,只聽見“嘣”一聲一束束五顏六色煙花升上了天空,形狀有像菊花,有像星星,有像光環,有像流星雨,有像皇冠,還有……最後,天空中又出現了千姿百態繁星,響聲震耳欲聾,驚心動魄。

這真是一個難忘元宵節啊!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3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元宵節的夜晚,家裏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着去煮,而在我的伶牙俐齒下,媽媽終於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後,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麼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快來看!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那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怎麼數也數不過來,在這裏,我只說一句,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4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裏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麪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媽媽講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藝麻粉和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麪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着:“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說。媽媽說:“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着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看着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着香氣。而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着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着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說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5

農曆一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一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一月十五日,此後每年一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一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一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一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一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6

臘月,也就是十二月,每年的年底,一到臘月,西安人(指以西安爲中心的關中、商洛等區域)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到了臘月初八,也就是每年的臘八,家家戶戶都煮粥,喝“臘八粥”。到了臘月二十三,又開始烤乾糧祭竈神,送竈神。民間傳說竈神辛苦了一年這一天要回孃家直到三十纔會回來,也有的說各路神靈要回天宮向玉帝彙報工作。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爲西安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多饃和包子,並準備禮饃。禮饃分爲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孃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裏面包的是菜油、乾麪、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徵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麪”的'習俗。

大年七年級講究不出門,不能走親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孃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稱爲“追節”,舅舅要帶着燈籠和自家用面蒸的魚到外甥家,給外甥“送燈”。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婦和新生小孩的家裏,要把自家蒸的花饃擺出來看。從正月八年級開始互串親戚,拜年了。先是女子回孃家,女婿看丈人。到了初十孃家開始回節。

還有說正月不能用針和線,否則來年要遭鼠災,還有不能考吃東西,要不然臉上可能長痘痘之類的東西。

此外,西安還有個風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輕的媳婦穿着老太太的服裝,到每一個當年結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個用麪粉做的“娃娃”,然後說一些來年生貴子等等的話。

正月十五,十六夜挑燈籠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着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着別人的燈籠着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燬。

過去人們日子窮,天天盼望過年,過年就能穿新衣服,吃上好吃的,還能掙到額外收入“壓歲錢”。可現在不一樣啦,人們的生活水平好啦,日常生活就像過大年一樣,不再擔心吃啦穿啦,更多的人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豐富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壓歲錢也正在被一些書籍之類的東西所代替。還是小孩子不可缺少的新年禮物。

對於大人來說,現在交通通訊的方便,平時常聯繫,過年打電話拜年也很普遍。也省去了好多過去的繁文縟節,想利用過年這幾天和家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

不管社會在發展,科技多發達,人們還是很注重這一年一度的象徵親人團聚的傳統佳節。不管身處何方,人們在這一天總彙聚在一起,歡度佳節。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7

在我們得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令我們難忘得事,我們想讓它在大腦中煙消雲散,可這件事卻久久得在我們得腦海中迴盪,好像有什麼東西使它留戀。當然,有一個節日,使我至今難忘。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賞花燈。象徵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記得那是去年得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呢?是各鄉演得社火,有舞獅、唐三藏師徒四人、姑娘騎毛驢、……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得表演。大街上熱鬧非凡,鞭炮聲、鼓聲、小朋友得歡笑聲,簡直能淹沒啦整個芮城縣。

隨着秒針不停得轉動,八點到啦,廣場外已經是人山人海,彷彿每個人滴一滴汗,就能下一場雨,這一天要在廣場放各式各樣得禮花:首先是幾顆“星星”往天上飛,離地面大約有兩米多得時候,便炸開啦。然後是由定時禮花“佔領啦”整個廣場。看得我是眼花繚亂,這可是原來沒有得。看完煙花,我們隨着人流開始觀花燈,街上得燈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宵燈、如來佛燈、觀音燈、豬八戒燈、米老鼠燈、臉譜燈、……加上霓虹燈,把整個臨澤城裝扮得更加美麗。彩燈綻放着絢爛得色彩,好像在爲國慶加油呢。

這一天,白天得熱鬧非凡,夜晚得人山人海,都使我記憶猶新,使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因爲它代表這我們得中國富有啦!我相信,在不久得今天,中國一定會以一個嶄新得面貌來迎接下一次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