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儀式感作文

作文1.0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儀式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儀式感作文

儀式感作文1

生活需要儀式感。情人節,爸爸會給媽媽送上一束鮮花;六一兒童節,家長們會給孩子送上一份精美的禮物;過年啦,晚輩要給長輩拜年拿紅包……儀式,讓生活那麼美好!

我的爸爸很重視儀式。我們生活在南通,爸爸的老家卻在青海。爸爸承諾過,每年必須回一次他的老家——青海,陪陪我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給他們洗洗腳,儘儘孝心。因此,媽媽還給爸爸起了一個外號——洗腳哥兒。“子欲養而親不待,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爸爸回家一次算一次。”爸爸每年都會感慨,所以每次回家,他都必須要完成一個儀式——親自給爺爺奶奶洗腳,一次都不能省。此刻,我的奶奶證偷偷摸着眼淚,因爲她捨不得她的娃娃離開;我的爺爺被爸爸撓癢癢撓得呵呵直笑。

爸爸打來兩盆熱水,小心翼翼地幫爺爺奶奶脫下襪子,怕把他們弄疼。爺爺奶奶的腳緩緩沉入溫熱的水中,釋放出了一天的勞累。爸爸伸出雙手,緊緊地把爺爺那肥厚的腳攥在手心裏,揉捏着,用指甲仔細地摳着爺爺爺爺腳上的老繭。爺爺笑了,皺紋擰成了一朵花,顯得特別享受和自豪。爸爸一遍又一遍地摳着爺爺的腳,盆裏漂浮着一層白花花的老繭。爸爸拿起乾毛巾從腳背擦到腳掌,接着一個一個地擦腳趾縫。爸爸偷偷撓了一下爺爺的腳心,爺爺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哈哈大笑,對爸爸說:“你這個娃娃咋還這麼調皮呢?”雖然爸爸已經年過四十,但在爺爺心中,他還依然是那個調皮的小屁孩兒。而我如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的奶奶正抹着如鑽石一般的眼淚,淚眼婆娑地看着這個離家千里的'兒子。從打水,到洗腳、擦腳、穿襪子,這一系列的活兒爸爸幹得那麼細心,那麼專注,那麼認真,彷彿正在進行一個十分莊嚴的儀式。

爸爸的行爲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知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儀式不能省,因爲這些儀式會讓父母感受到子女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熱愛。

弘揚孝道是一種傳統,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儀式。願這樣的儀式代代相傳,因爲這樣的儀式讓生活永遠美好!

儀式感作文2

小時候,媽媽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教我學寫字,她總是一邊寫,一邊在我耳邊輕聲說着,“橫要平,豎要直,端端正正、大大方方,這樣的才能叫漢字。”我不大明白什麼意思,只是若有所思地點頭。

可等到她把手從我手外鬆開,到我實際操練的時候了,我卻像失去游泳圈的旱鴨子一樣,一個字能生生分成兩半,都在整齊的田字格里七扭八歪。媽媽眯着眼,認真地看我寫的縮成豆粒大的小字。“這字你怎麼少了一筆呀?”“呦!把橫折彎鉤寫成捺了。”粗心的我幾乎每個字都會犯錯,而這些常會在不經意間就會犯的小錯誤倒使我至今還記得許多字的筆畫,橫要平,豎要直,不要忘了這一點,也別忘了那一勾。

媽媽看我語文作業時,不看答案對不對,她就看我寫的字是什麼樣的。“字如其人,從字中可以看出人的態度。”她總這樣說。

小時候媽媽對我的教導,使“橫平豎直”成爲一種習慣,成爲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

至今,我已是很大了,可我仍要一字一句、一撇一捺都要認真、端正,儘管我寫的不快,也不是很漂亮。可我認爲,是橫,就要直挺中帶着起伏,剛勁中帶着柔和;是撇,就不要拘手拘腳,不要像在春風中飄蕩着的柳條一樣虛弱無力,也別像枯樹枝似的僵硬無神,它應是不加猶豫的'一筆,重重地落下,然後自然地逸出。

用手腕用力地把紙鋪平,筆蓋打開,筆蓋又合上。漸漸地,我總會以爲,當隨着一口氣的吸入,筆蓋打開,就像以一個引號開頭,像奔赴戰場的戰士抽出戰刀,將要大幹一場,像戲劇的帷幕終於拉開;隨一口氣緩緩呼出,筆蓋合上,是戰士收刀入鞘,帷幕緩緩拉上,以句號結束。

說是寫字,於我卻是一場莊重的儀式,一次享受漢字之美的過程,我將心中的浮躁洗濯,積澱成平靜。沒人看得到我這場儀式,因爲這儀式源於我心。

儀式感作文3

後天就是我生日了,但是前段時間自己已經開始在收到他們的生日禮物了,他們給我準備了生日禮物,我已經有在陸陸續續的收到了,包括上次朋友他過來找自己也給自己買了生日蛋糕,跟自己提前過了生日。魏友的話,他是真的從來就沒有缺席過我的生日。他是一個特別注重儀式感的女孩子,雖然說他對其他人的要求並不高,他沒有要求其他人給他很莊嚴的儀式感,但是他一直滿足我需要的儀式感,所以也從中可以看得出來,他是一個非常需要儀式感的女孩子。

他現在也談戀愛了,所以非常希望他的另一半也可以滿足他所有的儀式感,不要像當初自己那樣子,爲了等一句節日快樂,哭了那麼多次,掉那麼多次眼淚,對方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波動,最後還是一句節日快樂都沒有說,哪怕自己已經跟他說了,但是他就是沒有那一種反應,甚至我是脫了關係拿了電話手錶,以及非常艱難的在那個小屏幕上用我不熟悉的拇指鍵給他打字,跟他說那一天是什麼節日,結果他還是沒有跟我說節日快樂,雖然現在想來,他可能當時是在打遊戲,可能當時是有在忙,所以纔會那麼遲鈍的回覆的消息,所以在回覆消息的時候纔會那麼不走心,但是反正也都過去了,當時確實給自己造成了很多的不開心。

真的是跟他在一起之後,自己有一直在強調一次幹這種東西,當時他就覺得沒有必要吧,但是自己有因爲和他在一起,因爲他沒有給予我足夠的`一絲感,滿足我自己身邊的那些朋友,有意思再彌補他沒有給我的那一些儀式滿足,就像新年的時候雖然說當時他在我的逼迫下,在我之前的逼迫下,在心靈的時候還顯得挺浪漫的,還是有一些儀式感的,還是有在心靈的時候跟我說新年快樂,那一回他比我還要注重新年快樂,這一句話可能也是因爲我們當時剛好分開又複合,他又是負責的驚喜吧,所以那個時候表現的還算珍惜,但是後來就沒有了,後來連同學也有給我寫信,就新年20xx年開始的時候,他給我寫了一封信,信裏面說這是鄭同學要的儀式感。當時就非常的感動和滿足,其實儀式感就是帶來很多的感動與回憶,然後以後再自己難過傷心或者對對方行爲不滿意,生氣的時候支撐自己善良可愛溫柔的一個支撐點。

儀式感作文4

空中的鳥兒長大了,它那雄健的羽翼劃破了天際;水裏的魚兒長大了,它那靈活的身軀泛起了水花;林中的樹木長大了,它那挺拔的枝幹撐起了彼岸……

我多麼渴望長大!

小的時候,我每天總是無憂無慮的,每一刻都在笑聲中度過,爸爸媽媽都很年輕,總是笑着對我說:“等你長大了,難道還這樣玩嗎?”我的回答總是:“我不想長大。”我只想這樣與父母生活一輩子,還想爸爸每天把我舉在頭頂,感受風的流動。但是,時光走了,你必須長大,人長大了,肩上的擔子重了,揹負的東西也多了,臉上的笑容也少了。

我的家庭不算富裕,所以我從小就必須要比別的孩子付出千百倍的努力,纔可能與別人站在同一條線上,但是我生活的很快樂。爸爸是家裏的頂樑柱,他靠雙手撐起了我與媽媽的一片天,媽媽是爸爸土地乾涸後的雨水,我是爸媽之間的牽掛,我們一家人就彼此攙扶,一步步向前走。家裏的燈泡壞了,媽媽總是把爸爸找來,爸爸就踩着凳子修好它;爸爸上班回來,媽媽總是做了噴香的飯菜。我當時想,我會一輩子都這樣幸福。

可是,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我的整個家都發生了變化。那天晚上,爸爸實然肚子疼,媽媽帶爸爸去檢查,爸爸得了治不好的病。家中的`頂樑柱倒下了,媽媽只有自己去打拼,掙來吃飯的錢以及爸爸不菲的醫藥費。醫生說可以手術,可是爸爸拒絕了,辛苦攢的錢,還要讓我讀大學,出人頭地的……爸爸選擇了保守治療。我那時開始覺得,父母老了,父親再也跑不動了,母親再也沒有微笑了,燈光下他們蒼白的臉是那麼沉默,鏡子裏的我也顯現出與十幾歲年齡不符的滄桑。這個家,再刮一陣風就倒了。我恨自己爲什麼沒有長大,爲什麼沒有能力養活這個家,還是我太沒用了,面對困境,我做不了什麼……

我想長大,甚至不現實到明天就會長大,我知道,我必須學會懂事,我的成長速度必須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相信,撥開一層層烏雲,定是一縷縷陽光。

儀式感作文5

精緻生活需要儀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舉行不同的儀式,每年的生日,這也是儀式。儀式對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我說不清楚,但我相信,要是缺了儀式,生活一定會黯然失色。

儀式使某件事在我們的人生中印象深刻。你是否還記得你十歲的生日?我記得,我甚至還記得我收到的禮物;你是否還記得你國中的畢業典禮?我記得,我那天偷偷地抹眼淚掩蓋分離的不捨。在《如此可愛的我們》中,男主角在他們戀愛紀念日的時候準備了一個儀式,談宋對黃橙子說:“我知道女生特別注重儀式感,而我只希望這些美好的時刻可以讓你多記住一會。是啊,衆多儀式在我們慢慢遺忘的過程中依舊鮮活,扛過時間,封存着那一段美好的回憶。”

儀式或標誌結尾,或標誌開始,意味着記憶或意味着緬懷。像每件大事,每段時期的開頭有開幕式,結尾有閉幕式一樣。開學典禮標誌着開始,開啓了一個新的時段,這個典禮真真切切地讓我感覺到我又長大了,我高二了。時間過得真快啊,高中生涯開啓了下一篇章,也成爲激勵我們的一個動力。新學期,我是否可以重新開始,爲自己拼搏,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面貌?我想這是開學儀式帶給我們的思考。十八歲成人禮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意味你法律上的'成年,你再也不是一個孩童了。人不是一瞬間長大的,但那天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責任感。你會告訴自己不許再任性了。這是結束,也是開始。每個儀式在交界點的位置給我們帶來許多啓發,指引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儀式使生活充滿新鮮感和樂趣,在平凡而衆多的每一天中選取幾天作爲紀念日,紀念一些值得紀念的事物,或小小的儀式,爲自己帶來感動,也表達對他人的在意。總有人願意爲你辦一些小小的儀式,這是他們愛你的方式。在大大小小的儀式中,在愛與被愛中,我們的幸福感直線上升,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在每個儀式的前前後後幾天,都沿着光,變成了好日子。儀式是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儀式感也是我們所不可或缺的,讓我們認真地對待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過好每一個儀式,把那些重要而美好的日子記得再久一些!

儀式感作文6

儀式,作爲一種存在已久的形式,必是有其價值所在的。然而近來屢屢出現的“儀式感”三字,卻令我不太贊同。我認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少些儀式感,這樣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高效與自由,更加接近實質。

誠然,在一些事情上,我們是應該講究儀式,注重儀式感的。各個高中一般都有“成人禮”這項儀式,來紀念,或是提醒每個學生作爲一名十八歲的公民的義務與權利。在這件事上,儀式感傳遞了一種責任,不可缺少。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講究的是“斷舍離”,我覺得儀式感在精神上的正面作用如果不大,我們不妨將其捨去。

作爲學生,我們每天都在看書。試想,若是此次看書前都要將書擺在面前,待心下平靜後,充滿儀式感地翻書本,那將浪費多少寶貴的時間!古有陸放翁“呼僮不應自升火,待飯未來還讀書”,今有三聯書店書架、樓道間臥坐“啃”書之人,若是他們都過於注重儀式感,那讀書這事可太耗費精力與時間了。更何況,少去儀式感之後,我們便活得更加隨意、自在。朱熹有云:“埋頭書卷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這與現代人常提的“說走就走的旅行”,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一邊是那充滿儀式感的“規規矩矩”的生活,另一邊是這樣簡潔與自由的作息方式,不知你願選哪種。

況且,拋棄那儀式感可使人更加接近本質、更加踏實。近來常有各種大學聯考“迷信”,家長們紛紛求神拜佛,到廟中燃香。細想,這樣的儀式,或是儀式感,難道會起到什麼實質上的作用嗎?少些儀式感,靠汗水浸泡出來的'實力豈不是比任何形式的祈禱都更加有效有用嗎?更不說有些官員了,明明做的是自己的職內事,卻渴望那一份儀式感,非要弄得百姓們都知道他要做事了纔開始着手。此時的儀式感,說是虛榮恐怕也不爲過。

沒有儀式感倒不是一件壞事,作爲個人,我們由此變得高效,社會中的風氣可變得踏實。丟掉儀式感,有百利而無一害,故沒有儀式感又何妨!

儀式感作文7

《小王子》裏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那些爲滿足虛榮心而“做”給別人看的“僞精緻”的行爲所體現的儀式感比比皆是。不妨問問自己,生活還需要儀式感嗎?

誠然,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禮,女子十五行及笈禮,修禊事時焚香沐浴等等儀式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而到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會精緻地打扮一番後去圖書館,隨手用手機拍下某本文藝風書籍的封面或其他,然後再上傳到社交平臺上獲取那一瞬間的虛榮感。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往往注重於微信朋友圈的點贊、評論,卻忘記了儀式背後行動。

儀式感與行動密不可分。精神上我們要莊重敬畏生活,不張揚不輕率,靜下心,將有形化無形,不需要任何儀式,也能使想法免於空想,口號免於做作。

真正的努力,都是直行不猶豫,朝着目標前進,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

跑步健身不是朋友圈中身着運動服在塑膠跑道上的擺拍,而是真正於晨霧寒風中感受到的血液的沸騰,心臟強有力的跳動,是每一滴汗水的暢快。同樣的,學習不是考試失利後喊出“下次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口號,而是用喊口號立flag的時間來反省糾錯,埋頭理好每一條思路,筆下不是一行行無謂的雞湯,也不是爲施行的`計劃表,而是一聲不響,抄完錯題做好總結立好目標的清晰字跡。

總之,學習不需要儀式感,但它又確實需要莊嚴的態度,也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

張愛玲在每次寫作前都會先焚香沐浴,然後再開始創作。表面上她在追求一種寫作的儀式感,其實,倒不如說,是在追求沐浴後寬鬆、心情舒暢而靈感乍現的那刻。張愛玲的“儀式感”更多在於對寫作的熱愛尊重。

儀式感,其實並不是精緻體面的生活,更不是流於形式的口號,而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它讓你隨時對生活敬畏、莊重。敬畏每樣存在的事物,莊重對待每次選擇。

生活不需要現代式儀式感。

儀式感作文8

今天陽光明媚,幾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了鮮豔飄揚的國旗下面,那就是我們的國旗護衛隊的軍人們,他們每天都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們不管怎麼樣都不會向困難屈服,保質保量完成神聖的升旗任務。

他們從1982年開始至今,風雨無阻,升旗25000次,讓別的國家刮目相看的是我們中國的國旗隊至今從末失誤過一次,0失誤!

我們每次都在挑戰不可能的事情,這一次《挑戰不可能》的是100個齊步,100個正步,一個也不會少,每步都是75釐米,在主持人撒貝寧的見證下,他們挑戰成功!護衛隊的叔叔們除了吃飯和睡覺,其它的時間都在刻苦地訓練。這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所以經過國旗隊的.刻苦認真、努力和堅持之下,我們得到了勝利和一種光榮。

這羣人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軍人就是擎旗手張自軒,才24歲,帥氣高大,他已經整整七年沒有回家了。可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在03年10月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來廣場看望他和他打招呼時,他也只能含着熱淚不和父母打招呼,只管自己踏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臺。看上去彷彿是不孝順,其實這是舍小家爲大家爲國家的大孝順啊!所以後來父母親都理解了兒子,並且都誇獎他真棒!

此刻我也想起了上個星期在國小的升旗儀式上,我和陳曉曼踏着有力、自信,整齊的步伐走向了升旗臺,可是當我看到國家護旗隊的隊伍時我就像打了霜的茄子—蔫掉了。可後來我發現不必這麼灰心和傷心,因爲我們畢竟還在成長,要相信自己,爲自己加一加油,這樣就會有更好的成績。每當國歌在我耳邊響起,我就渾身充滿了力量和勇氣。

因爲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關係到了自己的未來和國家的發展。我們少先隊員們也向着前方,齊步走,前進!

儀式感作文9

儀式感指的是在重要的儀式,比如成人禮,生日宴,婚娶儀式,節日中所應持有的一種真誠嚴肅的態度,是一種對儀式和有關人員的尊重唄,作爲基本的禮節,只一進來,儀式感成爲了熱詞。咋一看這麼嚴肅的詞,似乎與現在社會上主流的輕鬆幽默的風格不符,讓人覺得違和,事實上,儀式感成爲熱詞體現出的是越來越開放的分子與傳統禮儀規範不斷加深的矛盾的縮影。隨着年輕人的文化越來越開放,傳統的禮節一代代淡化,儀式感,嚴肅的核心正在被輕鬆的調侃式的心理所取代。

然而,儀式感作爲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他的式微值得所有人的形體,儀式感的確實,會造成人性的虛僞,人情的淡薄。如果說封建時代,血緣關係是社會關係的紐帶,那麼在現代,情就是社會關係的核心,小到長輩與晚輩間朝夕相處的親情,同事間相互幫助的友情,大道爲受災羣衆和爲個人捐款的同情。如果說信任是人際關係的橋樑,那麼各種各樣的情就是支撐橋樑的'橋墩,沒有讓新人就不會有人際關係。當儀式感從人們的心裏消失,人們表面維持的氣氛,內心卻滿是不屑於親密,絲毫看不到真誠,他們人那樣間的信任便無從談起。社會作爲一個巨大的人際關係的集合,便會成爲空中樓閣,種種的不和諧就會產生於此。

儀式感的缺失還會導致社會道德的敗壞。儀式感作爲一種基本的禮節,也是道德的一種體現,使人們願意遵循一種規範,願意真誠的對待生命的體現。儀式感是除法律外一切規範能被切實遵守的保障。如果一個人沒有儀式感,體現出的是他對社會規範的侵蝕,對道義的51個絲毫沒有儀式感的人,會自然在禁止吸菸的牌子正下方吞雲吐霧,會在他人的葬禮上談笑自如,會在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嬉戲打鬧,也會在他人背後栽贓陷害,在考試中巡視無比,在工作中偷工減料。

那麼儀式感的消失是否證明開朗風氣不應該在社會開化呢?當然不是,一上來缺失的社會問題一直存在,只是現在有加重的趨勢,風氣開化的好處也遠遠大於利弊。要重拾儀式感,只有從自己做起,輕鬆幽默是好,但不是萬能,該嚴肅時得嚴肅起來,纔是真實的開明。

警惕儀式感缺失,守住社會和諧。

儀式感作文10

當今社會上,“儀式”一詞漸漸和“形式”劃上了等號,以至於不少人聽了之後都蹙眉,以爲不必。可“儀式”難道就是“形式”嗎?我認爲不是,區別的關鍵就在於“儀式感”上。

“儀式感”顧名思義,就是指儀式帶給人的感覺,或鄭重或嚴肅,甚至故弄玄虛,內容少於形式。古代帝王新年伊始的祭天活動中,有一項是在地壇旁的“一畝三分地上”躬耕。可帝王自己往往不去,讓大臣代爲,反正只要在儀式的流程上打個勾就足矣。這項儀式感十足的活動,真正意義上有什麼實在價值嗎?沒有,可其中的儀式感告訴全國的`老百姓農耕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儀式帶給人最重要的啓示就是儀式感。而儀式感值得推崇之處就是它能夠告訴人們眼前事情的重要性。

我們爲什麼需要儀式感?首先,我認爲儀式感能讓一個人以鄭重的態度做事。古龍先生筆下的西門吹雪,每次動手之前,必先齋戒,沐浴更衣。武功在他心中已不是一件人人皆可習、人人皆可切磋的事物,而是一種精神和靈魂層次上的追求。他把武功看得那麼崇高,以至於他需要儀式感去維持這種精神上的崇高感。儀式的目的不過在於強調重要性罷了,而這種“重要性”往往能促使一個人以鄭重的態度做事。我想,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下,“鄭重”一詞便愈發顯出它的魅力來。

其次,儀式感能讓人以責任爲綱面對人生。剛剛過去的成人禮上,有一項傳統——“拍肩禮”。校長對每個學子由輕及重的三次拍肩中,不僅寄託了祝賀希望之意,更讓每個人感受到肩上沉重的責任。成人的一面是自由,另一面是責任。我想,責任這個極有重要的詞唯有在儀式感中才能真正駐進每個人的心中吧。

很多習俗、活動有自己的儀式,但儀式從來都不應該是爲了儀式而去儀式,而應該是告訴人們一些事情的重量。不一定每個儀式都有儀式感,也不一定每種儀式感都要有儀式,從儀式中剝離儀式感方纔是保住了真正內涵。

儀式感作文11

即使成長之路困難重重,也要相信,它絕對阻擋不住與愛同行的人。

——題記

樂觀的人在路上能歡快地哼着小調,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因爲他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勇敢的人在路上昂首挺胸邁着大步向前,絲毫不畏懼前方的未知,因爲他知道天無絕人之路。而我能在成長路上沐浴着溫暖的陽光前行,心中還很激動,是因爲我知道,在我身後,總會有一份愛,伴我前行!

窗外皎潔的月光灑在書桌上,已是萬籟俱寂,人們早已沉沉地進入夢鄉。而我,正伏案寫作業,燈光是我的伴侶,筆墨則是我的武器,我正以頑強的毅力,挑燈夜戰,不斷地做着學校裏、培訓班的作業。升入八年級,學業的驟增使得夜半苦讀成爲一種常態。但我明白,不管多麼辛苦,總會有一份愛伴我前行。於是,抿了一口微涼的清水,揉了揉發脹的雙眼,我又投身於作業之中去了。

成績出來之後,我萬分震驚:怎麼我的“拿手好戲”數學考得如此慘不忍睹?試卷上那鮮紅的幾個數字是那麼的觸目驚心,它們好像在無聲地責問我努力的成果。無盡的悔恨與自責化作淚珠在眼眶中滾動,難道我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就只有這些?窗外的月光斜射在斑駁的牆上,反射出慘淡無力的光芒,刺痛人心。我頓時感覺陷入了無邊無際的一片混沌之中,伸手不見五指。

但是,聲聲呼喚又將我拉回到書桌前。“哭什麼?男子漢,大丈夫,怎能因爲這麼一點的.挫折而止步不前!一次失敗又有多大的關係?挫折難以避免,你需要學會的是如何去與之抗衡,改變現狀而不是哭哭啼啼!”母親慈祥又略帶嚴厲的言語將我喚醒。

是呀!一次失敗又有多大的關係?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大聲喊:“我還可以再戰300回合!”這纔是對的!

感謝您,母親!您總能在我前行時給予我力量和前行的勇氣。這份愛,將會一直伴我前行!

儀式感作文12

自己之前有跟媽媽說過,說我們鄰居就我們家附近的一戶人家,我覺得他們一家人應該都過得很幸福,因爲每一天他們只要是天氣晴好,只要不下雨,他們都會把衣服晾在外面。

而我們這裏的這一些人其實都沒有必要把衣服專門拿個衣架子晾在外面的,都是在各自家裏的陽臺上晾着了就往事了,但是他們那一家的話會特別有儀式感,每一天早上都比其他人要早的把衣服給晾出來,畢竟他們把衣服給晾出來的時候,我們家的衣服纔剛在洗。

他們家是屬於那一種早起,而且對生活應該有一定的儀式感的人。畢竟要是我在主持一個家的話,我不會這麼辛苦的把衣服搬出來又搬進去了。就爲了讓衣服多曬點陽光。一到天氣晴好的話,他們就會把家裏的那一些牀單被單什麼的給搬出來晾曬。

就像今天天氣晴好,他們就已經把自己的牀單什麼的都給搬出來曬了,在我剛好在晾衣服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他們那一些東西已經晾好了。所以後來自己有跟媽媽說他們一定很幸福快樂踏實,因爲他們特別有生活的儀式感。

媽媽跟我說,那一些衣服大多都是他們家的爸爸給晾出來的,然後有跟我說他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已經結婚了,兒子是二十七八歲。自己聽到這些也會覺得他們家的孩子肯定也是值得被寶貝的'人。

今天早上自己跟朋友分享了我們家的早餐,其實是很平常的早餐,就我們平時的那個早餐也是這樣子,之後把對方給羨慕的不得了,他們覺得我們家的早餐太豐富了,我跟他說我們一家三餐最豐富的也就是早餐了,其他兩餐都是比較馬虎的。而且那個粥是屬於八寶粥類的。

有菜和雞蛋和媽媽早起做的包子。確實,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家的一種儀式,每天都準備豐盛的早餐。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維持生活的儀式感,那樣外人都可以感受到一家的幸福。

儀式感作文13

在我看來,人呢就該活的精緻,就該有點儀式感。

生活你不來點儀式感怎麼對得起自己,有點儀式感是對生活的負責任。

自己借用儀式感,讓自己成爲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

親情中借用儀式感,讓家人更幸福。

友情中借用儀式感,讓友誼常駐。

借用李思圓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大多數人過着一種越來越不容易被感動的生活。

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去逛個街,買個口紅,買個包包,借用儀式感來滿足自己的不開心。

友情當中在你朋友不開心的時候,知道你給個擁抱,這也是對方心中想要的儀式感。

節日當天你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可能覺得沒什麼可說的,但是你這電話一打過去爸媽的心裏她是甜的,可能你電話沒感覺到,但是爸爸媽媽的嘴角肯定是上揚的,這就是爸媽心中想要的儀式感。

每天起牀都是新的一天,女孩子畫化個妝去上班,臉上也會是滿滿的笑容,男孩子刮個鬍鬚也會顯得格外年輕,別人看了也不會覺得你這個人很邋遢,給人一種想要跟你說話的衝動。

放假,休假了。遠的地方嫌麻煩可以不去,可以是近的地方去看看風景,散散心,去放鬆一下心情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儀式感,或是約個朋友喝喝奶茶聊聊最近都有些什麼趣事分享給朋友,一起開心。這也可以跟朋友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過年了回個老家看看家人,你不用帶禮物,家人也會很開心,只要是你,你就是她們心目中的儀式感。

學會愛身邊的人,學着讓自己活的更快樂,更精緻,所以生活中還是需要儀式感的。

記得有人跟說我說過一句話,生活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可好可壞,但是你心裏把它想的'很好,那事情就不會那麼悲觀,相反你把它想的結果很壞,那事情就因人而異變得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慘。

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來點儀式感,活的更快樂。

生活需要儀式感,跟矯情沒有關係,只是有了這些儀式感,對自己,對愛情,對友情,對親情,對身邊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種幸福,這樣才顯得格外的珍貴。

所以啊我們的生活中多一點儀式感,我們回更加的開心,快樂,就會更幸福,溫暖。

儀式感作文14

國小美好生活的結束,應爲它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儀式感使那個普通的日子變得不平凡,變得莊重而有意義。

生活中的儀式感在那天,那場畢業典禮上體現,可能經歷了那天,我們才能真正畢業吧。

所有的同學牽着父母的手,在門後面排起了一條長龍,要舉行一場神聖的儀式。一位位同學陸續走上臺,與父母擺出六年前,在講臺上擺出的一個個古怪的動作。

“怎麼辦?我好像忘記了動作?”“不用擔心,照片記錄了一切。”

那張集體照,重現我們一路走來的這六年,同樣的位置,同樣的我們,不同的是心。心中多了一個大家庭,裏面裝着六年來一起陪伴我們的.“揚帆中隊”。不同的是笑容,六年前的我們,懷着忐忑,羞澀與靦腆,而此刻,心中更多的是那份不捨吧,我想。

回想六年前,我們在第一天踏進國小的那場儀式,充滿羞澀地拍下了我們的第一張集體照,那個儀式簡單,卻也讓人難以忘記。

六年來,我們在一起度過每一天,雖之間有些爭執,有些吵鬧,但那都不重要,至少在印象裏,這六年,都是快樂的。只是在此刻,笑容不如從前燦爛了,眼眶漸紅,淚水漸漸溢出眼角。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別人的思念有多深,直到這個瞬間。在這個特別的場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變得柔軟起來。

我們又一次走上了臺,擁抱班主任,一直以來,他對我們都是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般,如今,更是難捨難分。

這一場畢業典禮不能夠代表我們的六年,卻是六年以來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大家打扮得優雅而精緻,願在這場儀式外,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離開了國小,離開了曾經的他們,每次回想起的都是那場儀式,那場畢業典禮。那場畢業典禮的背後,藏着我們的四十份愛。我也一直相信,那場莊重而有意義的儀式,會在時光保存下來。

儀式感作文15

時間的年輪已悄然轉過了十四個春秋,生命的絲線也已拉扯了十四個年頭。我成長在不知不覺中,但後知後覺以後,感悟……。成長,意味着第一次。第一次笑,第一次哭,第一次跌倒,第一次……。儀式感是伴隨着第一次,所以儀式感也陪伴着成長。

想起我初來乍到這個美麗校園,那是七年級的時候,害羞總是難免的。進到班級,看到幾十個陌生的面孔,我就靜靜地坐在位置上,想着自己以前的好朋友。看着如同炸鍋一般的教室,真能嚇死個人。隨後慢慢地不害羞了臉皮厚了能與他們打成一片這便是一個儀式。你處在這個世界,總會有儀式以你爲主角,也會以他人爲主角。同樣,沒有你的儀式,禮炮也會打響。轉眼間我們已經十四歲了,十四歲生日令我難以忘懷。那是一個盛大的'儀式,在那一天我們都很高興,因爲我們要過一個集體生日。大家都無比的興奮,但興奮之餘我不想成長不想擔負責任不想爲了吃飯而努力。但經歷過後也挺開心的。最起碼我完成了一個階段--“長大成人”。也就是變成了一個大孩子。

在這個儀式上,我大快朵頤,大家充分表現了吃貨的品德。生日過後,大家依舊努力學習,一切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就這樣一個儀式就過去了,來時匆匆去時也匆匆。那一夜,我想了許多,想着如何爲了未來去奮鬥,不過現在看來,那也是學習的一種動力,一股源泉。

“道理總在不經意間流出來”,在我看來儀式也總在不經意中結束。儀式感並不僅僅總在那些特殊的日子纔會有,它也存在於很多事情中。比如吃飯,如果你重視它的話那也是一種儀式,你忽略它的話,那就只是一個過程。各種各樣的儀式都需要門票貴的話你就會重視,而儀式感也油然而生,便宜的話也是一樣。不管在哪一種場所,你總會明白一些道理,而這些道理也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基石。我想,儀式感與成長的關係大致也就是這樣。正視你的成長,正視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我們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依舊曲折,但願我們在一個個莊重儀式的沐浴洗禮下,去深刻理解它的含義,去讀懂我們逐漸長大成人,去肩負起自己應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