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八篇

作文1.3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八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通過這幾天學了生活中的傳統文這一課,我收集到了許多關於剪紙的資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剪紙是我國最爲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爲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先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爲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爲禮物贈送他人。人們從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學完了這一課之後,我收穫到了許多的知識,希望你們看完這篇作文後能收穫到知識。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有臉譜。剪紙。中國結。刺繡。人偶。武術……

我國的節日文化相當豐富,其中,春節是我國的第一大傳統節日。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年”,到了那一天,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大街上到處都是買年貨的,到處都洋溢着熱鬧喜慶的氣氛。

到了臘月三十,也就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忙着貼紅色的對聯,威武的門神,還有門上要貼倒福字,意思是福到我家了,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出門在外的人也都要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吃團圓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一家人吃着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有說有笑,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晚上還要熬夜,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五。四。三。二。一那一刻,就聽到到處都是放鞭炮的聲音,這是人們爲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去長輩家拜年,還要收壓歲錢,這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大年八年級要走親訪友,直到正月十五看舞獅舞龍,就預示着過完年了。這就是春節的風俗習慣。

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哦!下次我再給你們慢慢講……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舞龍。

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風布雨的神異動物。在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爲吉祥動物,中華民族把自己視爲龍的傳人。自古以來,龍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視龍爲傳統文化的驕傲。

每年的元宵節前後,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以舞龍祈求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幾千年來,這一民俗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全國很多地區。“龍”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紙、布等紮成的,節數不等,多爲單數。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節,由一個人持彩珠,戲龍作舞,龍頭隨彩珠,龍身各節隨龍頭上下左右翻滾騰。每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燈”,還有用荷花燈組成的“百葉龍”,用一條長板凳起舞的“板凳龍”和以人體組成的“人龍”等多種形式。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話就和我交談交談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暑假的一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剪紙的作業。這可是我最喜歡的,我一定完成得很好。

首先,要準備剪刀,紙,還有要剪的圖案。這三樣,是剪紙要用的東西。

我先選一個老虎的圖案,再拿一張紙,一把剪刀。我小心翼翼的剪:先剪老虎的耳朵,再剪頭,眼睛,鼻子,嘴巴;然後剪身體;接着剪腳;最後剪尾巴。好了,一隻完整的老虎剪紙出來了。

我又想:“我可不可以剪一個故事呢?”於是,我就剪一個“貓和老鼠”的故事的圖案。

一天,貓和老鼠搬家了,貓住在山上,老鼠住在山腳,因爲,它們離的很近,經常來往。有一次,貓給老鼠送的信:“可以做我的好朋友嗎?”老鼠回貓的信是:“可以。”因爲它們住在山上沒其他朋友,所以,它們只好做朋友了。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矛盾,老鼠哭個不停,貓也很傷心,於是,貓鼓起勇氣,就送信給老鼠,貓送的信是:“你還可以繼續做我的朋友嗎?”老鼠同意了,它們後來又成爲了好朋友。最後,我把這個故事的剪紙也完成了,我挺滿意的!

開學了,我把我的暑假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評出了優秀獎,我居然拿了一等獎。我的心甜滋滋的`。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中國,擁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散發出獨特的東方美。現在,就跟着我走進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唐詩之風

使中國聞名於世界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是詩的國度,在唐朝掀起了一股“詩風”,使唐詩成爲中國詩的鼎盛時期。在這期間涌現了一大批傑出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等等。他們的詩中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皆有,例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讀出了李白對王昌齡的想念之情和滿滿的祝福;“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一句中看出劉禹錫的豁達向上。這些詩句流傳下來,被世人誦讀,也時常脫口而出,面對與朋友的分別會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彼此;每當重陽節來臨,人們總是情不自禁地吟出這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詩給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風采,使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唐詩,獨特而燦爛。

春聯之美

春聯,顧名思義,就是春節的對聯。每當過年,鞭炮聲四處響起,此時,家家戶戶都會掛上春聯。春聯一般分爲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且顏色是中國吉祥紅,把春聯貼在門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平平安安、好運相隨。常見的春聯,如: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豔,下聯: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歡度春節;上聯,喜滋滋迎新年,下聯:笑盈盈辭日歲,橫批:喜迎新春等等。春聯要求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獨特形式。每每看到春聯都感覺特別美,爲什麼?因爲看到春聯就如同看見人們對新的一年滿滿的祝福、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嚮往。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春聯,美好而真誠。

書法之韻

先說說我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談到這四樣寶,就不得不提起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書法。相信大家對“書法”並不陌生。書法即是文字的書寫藝術。世人常用“顏筋柳骨”來形容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風格。在這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的米芾經常與先生學寫字,可很長時間後,他的字並無明顯長進。有一天一個秀才來到當地,米芾想跟他學寫字,秀才說:“可以,但你得買我的宣紙,五兩一張。”米芾嚇了一大跳,最後狠心掏出五兩銀子。三天過後,秀才叫米芾寫一字給他看,寫後發現大有長進。原來米芾拿到這麼貴的紙怕浪費,便仔細研究字的結構。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書法,甚至有許多外國友人也加入了寫書法的行列。由此可見,書法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這就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書法,雋秀而有力。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在我眼中,它們如同瑰寶般珍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祖先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給我們無價的禮物。作爲青少年的我們,要成爲其弘揚者、傳播者,共築我們的美好精神家園!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五月初五,汩羅江邊陡聳的尖石立在那兒,天空墨雲翻滾,江水猶如被擠壓得不成形,向岸邊洶涌前進,風吹動着江邊男子的衣袖,吹散了額前碎絲,吹起了地上那剛剛枯落的葉子。男子凜然不動,與江中之景形成了反差,如此平靜。繼而仰天長嘆,縱然,走向了洶涌之中,風捲起,吹起了最後一滴淚……

屈原啊!這世道如此渾濁,你是因爲它而受不了?屈原啊!這楚國如此險惡,你是因爲它而受不了?屈原啊!這張儀如此狹隘,你是因爲他而受不了?我想都不是,不然你遭讒被疏至流放時,爲何始終還放不下人間疾苦,你明知自己面臨重重危險,爲何還願身其之中。你明明可以在“楚材晉用”之際拋下楚國,卻爲何始終“思而不能捨也”,你內心何嘗放得下,你何嘗放得下啊!

“嗚呼哀哉,逢時不祥”。在這“小人得志尊顯,聖賢不得其用”,在這處處受誣衊,人非事是之前怎麼有施展之地,縱使你才華於一身,一連二次地流放,最後盡落到了身在汩羅江,讓人何不嗟嘆。你怨過嗎?你恨過嗎?你一身忠守於楚懷王,可懷王到頭來卻聽信了外使讒言。只爲了得到那根本是虛無漂渺的好處,投入秦國懷抱,反對你的反對,只爲“黃棘之盟”,將你逐出郢都,可笑,可笑!

浩氣幹霄漢,沉湘忠妄分。材堪佐明主,無計事昏君。懷王啊,懷王,你拋棄了屈原,到頭來得到了什麼,是秦國的庇佑,還是期望中的強大。這樣的終果是你所期望的嗎?

帶着悲憤,自沉汨羅江,殉了自己的抱負,殉了自己的從政理想,殉了自己那“舉賢而受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理想,

悲憤!悲憤!

只能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被苦思,強非真人,導致你最後的結果。

你沉江中,被蛟龍所困,百姓惦念,將帶菱角的糉子投入了江中,你感受到了那濃濃的情意嗎?

輾轉歷史,這也演變成了一種節日——端午節。如今的端午節也成了我國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女兒回孃家,掛鐘旭像,迎鬼船,躲午,掛菖蒲、艾草,賽龍舟,吃鹹蛋、糉子……各式數不盡的活動,道不完的樂趣。

去年端午節,去了外婆住宅,剛到門前,便嗅到一股淡淡的草藥味,不用猜,必定是在煮鴨蛋。年年端午,外婆都會用一些草藥來煮鴨蛋。是放入艾草,幹金銀花,茶葉,魚腥草等用小火燉煮。煮好的鴨蛋外殼呈草綠色,內部夾雜着一種淡淡的草藥香。我迫不及待抓起一枚就打殼吃起來。外婆笑眯眯地折着莧菜,這是端午“十二紅”之一,我看了看其它幾紅,有鹹蛋、香腸、豬肝,河蝦這些,每年端午外婆必燒。上網查了查資料,另有一種“十二紅”——雄黃酒、黃魚、鹹鴨蛋、火腿、油爆蝦、紅燒鴨、莧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櫻桃、枇杷。另還有四冷四熱之分,沒想到端午還有如此講究。外公已將摘來的艾葉擇好,插入門眉,懸於堂中。不僅用於驅溼,還可以用於泡澡。將摘下的艾葉曬乾,裝入布紗袋中,沉泡在水中,人泡其中,可祛溼,止癢,去疹,是最天然的消毒品;亦可用其煮出的水拖地板,澆花,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不多時,午飯時間便到,外公特意地搬出白酒,可惜不是雄黃酒,與父同飲。我拿起一個鹹鴨蛋食用,記得國中學過汪曾祺的一篇文章叫《端午的鴨蛋》,便學着樣子,小心地敲破一個鴨蛋頭,用筷子伸進去,雖聽不見“吱”聲,卻能看見油冒出來了,便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直往嘴裏塞,鹹鹹的,卻只因爲鹹鹹的而異常美味。食過午飯,在陽光下行走,想起了許多,端午節雖然人人過,卻並非我國名義上的節日,它被韓國提前一步申請爲世界文化遺產。我想這也是一種莫大的遺憾吧。如今又有多種節日,似如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我國人民異常興奮。當節日來臨,大部分國人會很激動。於此同時,花店,小飾品店,水果店等熱鬧非常。中國人追求外國文化並非不可以,可有些國人大肆追求,忘記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忘記了根、忘記了本,這纔是最可怕,最令人難以想像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源長,經歷了風吹雨打的五千年,留下了無數帶有傳統氣息的事或物。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阿姨在陽光下刺繡,覺得十分稀奇。看着那一針一線穿入穿出,好像穿過了幾千年的文化長河流,身在其中遨遊盪漾,這一針一線全穿在布上的文化,讓人驚訝,嘆息。

可是,現在這些很少見的文化正因爲沒有人去學,纔會如此之少。有一次,看到一部電影,講得是皮影戲。爺孫三代,從爺爺那時的絕學到孫子那時的略熟,再到傳到孫子的下一代時,竟無人願意接受,只覺靠這玩意費時,吃不上飯,便出去打工,最終在第四代這門技藝竟戛然而止。看着他的爺爺在彌留之際,望着皮影箱,意味深長說了句“我們走吧”,頓時心好像空了些什麼。對着結束時的黑色屏幕,思緒飄蕩,我想這是否也意味那文化要一去不復返了……

昨日看《舌尖上的中國》,當地漁民們會一種獨特的技藝:踩着高蹺捕魚。如此神奇之藝,如今只剩五人會。我不禁想說,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人呢?難道真的沒有了嗎?亦或是像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只有少了纔會去珍惜,纔會去保護。可若是這批會活文化的人也不見了,那麼這最終只能成爲歷史嗎?我們難道只看到了金錢與利益嗎?這是我們的特色,我們的根,我們的本啊!這是你的,這是我的,這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它需要我們共同去完成,去營造,去守護。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說海灣戰爭前夕,《華爾街日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採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裏,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爲陸戰隊官兵必讀書。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爲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

中國上下五千年,蘊含了數不盡的文化,使我徜徉在各種傳統文化中,收穫了前獲未有的滿足。佇立在歷史轉角的十字路口,這條輾轉迂迴的小道蘊含了多少文化,我至今都未知曉,卻又不知從何領略。對於它,或許只有安靜的崇拜。

也許有一天我會坐在夕陽遍佈的廊前,聽聽歷史的風,再慢慢感受屈原當時的無奈,感受感受那道也道不清的中國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場圍繞家書興替的討論就此展開。學生甲認爲家書這種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學生乙認爲信息技術這麼發達,打電話,發短信,寫郵件更便捷,當然不用寫信……說到底,這是一場有關科技與傳統爭論的問題。

其實,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的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的長安和洛陽而建的。其中,洛中最顯京都街道棋盤式的佈局,這裏是傳統與現代的交織,既有千年古剎,也有西式建築。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兩層樓木層,充滿古香古色的古都風味。在京都市區,6公尺以上的建築甚至都被爲破壞景觀,極易引起市民反對,所以沒有高層建築,也沒有高架橋。走在京都的街道,你還會真正領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訓。你會看到很多的手工紡織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滿傳統味道表演。

同樣,你也能在這裏領略到現代氣息。京都最新的車站,你能感受到21世紀的“高速”,它結合了五大特點:交通,停車場,文化,飯店,百貨公司等全球數一數二的各類設施,尤其是車站內高11層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貨公司商場及科技遊樂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築。站在這個多元化車站的頂樓眺望,看到高臺寺周邊的庭院,低矮的兩層樓木屋,你纔會真正驚詫於京都的魅力,絕不是精彩絕倫的現代建築,更多的是千年傳統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又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國館內用高科技投影技術製作的《清明河上圖》;上海館中由聲光電影演繹的多媒體影片《永遠的新天地》;日本館內會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機器人,等等,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展點。

京都的燦爛和世博的成功證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並不矛盾,我們既不能以傳統文化消亡的代價來推進現代科技的發展,也不能無視現代科技的發展來保護傳統文化。我們唯有堅持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兩翼齊飛,整個人類的發展纔能有更加燦爛的未來。

但是今天,它卻遭受着一種嚴峻的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聯繫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着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爲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說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爲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爲,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着整齊劃一的電腦打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範疇!

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裏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覆覆地閱讀,也許,你認爲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裏麪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

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當鏡頭給到那羣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着笑容,認真地閱讀着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

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並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代文明如何發達,作爲一種古老的傳統,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說: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理論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了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爲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奧巴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熱血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着祖國的藍天,腳踏着祖國的大地,血管裏流着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標籤:錦集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