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集合九篇

作文7.55K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集合九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

在我國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綵,個個歡天喜地,尤其是我們孩子,更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心裏想,還能有什麼節比過春節更快樂的呢?

春節期間,只見每家每戶門兩旁貼着紅豔豔的對聯,門正中間倒貼着一個大大的“福”字,一開始我不明白,好好一個福字,幹嘛要倒貼呢,後來聽媽媽的解釋和指教,才大概明白這層含義,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達你家,來年會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對聯和福字外,各家陽臺上還掛起大紅燈籠,左一盞,右一盞,剛好拼成一對,有的還在燈籠裏插上一根蠟燭,閃出一陣陣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在迎接春節的到來。媽媽去買了許多年糕、湯圓、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則去買了許多的煙花爆竹,準備去家門口放煙花,我的任務最輕,只要去附近的小店裏,買幾張對聯,再買幾張“福”字和中國結,就大功告成了。那幾天,我們都在等待着期盼着春節的來臨。

在過春節這幾天裏,到處有着新年的氣氛和熱鬧的景象,打鞭炮,走親訪友,聚餐,大家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熱鬧非凡。我們孩子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串來串去,口袋裏還有長輩們給的一包包壓歲錢,可開心啦!

總之,春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值得我們去慶祝,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久前,有一則傳言:一批諾貝爾獎得主一起開會,會議結束時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汲取孔子的智慧。聽到這裏,我樂了,再往下聽:但是,經過多位學者反覆覈查,這個會議最終並沒有宣言,沒有提到孔子,甚至沒有提到中國。回想起剛纔自己的樂,我思考了很多。

中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他卻擁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淵博的文化積澱。朝代衍替,文化一聲一聲強有力的脈搏,像從容不迫的鼓點,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未來,該是一條怎樣的路?

中國傳統文化,做好真實的自己,像例子中,我們有時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反過來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長在特定的歷史,人文,環境背景中,別人無法理解,但那適合我們。就像黃河水不可能餵養出萊茵河的人民。中華文化不必那麼着急的關注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時間會給出文化智慧的答案。因爲文化也是優勝劣汰的,中華文化能夠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優勢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文化,還原真實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做修養的自己。當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許多極具中華特色的象徵正一點點淡出人們的視線,褪去它本來樸素的光環。政治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們不得不接受器物的變化,但是,文化不應該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麼,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從何而來?中華文化的獨特和無可替代,使我們更應該珍惜它。這種珍惜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來自每個華夏兒女發自內心的尊重!

中國傳統文化,做發展的自己,我們不僅要保護傳統文化,珍惜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潮流,以積極的心態接納學習洋文化,再綜合使其成爲中國特色文化。畢竟中國文化還年輕,還需要經過許多磨難和歷練,但是,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就好。況且還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在支持着我們呢。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個斷句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可見,中華文化早已深諳輿論之理。那麼,中華文化,做好自己,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潮中,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總會成爲別人接受和學習的楷模,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鄭豔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國小一名教師。在這春暖花開,萬木爭春之季,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學校參加這次評比活動,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粗淺認識向各位領導彙報。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很多內容,概括地講,可以用“一片陽光、一塊沃土、三棵大樹”來表述。其中,“一片陽光”是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剋、陰陽和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就像一片陽光,照耀着中華民族五千年前進的步伐。“一塊沃土”是指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地,包括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個要素。上有陽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長成了“三棵大樹”,這三棵大樹就是儒、道、釋,好比這片“沃土”裏的氮、磷、鉀,使得這片土地變得更加肥沃。

先師用這種文化治理魯國三個月就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之客歸之”的社會狀況;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達到“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可見其和諧程度;山西晉商,運用儒家思想,以義制利縱橫歐亞九千里,誠信爲本稱雄商場五百年。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只有中國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並一直隨時代發展至今仍閃耀光芒。

自秦漢以來,中國的gdp總值,一直佔全球第一,佔53%,最多時達到80%;到XX戰爭前依然是佔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國的gdp只佔全球gdp的6%,美國佔18%。中國當了幾千年的世界第一強國,靠的是什麼?就是靠我們的民族文化!而且,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唯有5000年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國家本身有這麼好的文化,爲什麼不去學習呢?我們國家有這麼好的文明?爲什麼不去傳承呢?

具體到我們的教育來說,在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加強傳統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從行爲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和行爲。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卻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被輕視忽略。正是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多的依賴家長,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勞動習慣;自私自利,不太合羣,集體觀念淡薄;花錢大手大腳,不珍惜勞動成果;是非觀念淡薄的意識。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民族意識、集體意識、國家意識。這樣將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新時代的學生是一批沒有自己正確價值取向的人。對於學校來說,就必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爲載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着眼於繼承發展它的心髓,適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薰陶,讓他們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現在我要說,要想得到智慧、尊嚴、快樂,那麼你一定要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用自己畢生的力量去傳播,因爲現在全世界都需要這種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天下之事教育爲先!我們從事的是教育子孫後代的職業。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有責任向學生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淨化靈魂,昇華思想,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4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永流傳》。

我們的祖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着極其深厚、悠久的文化。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文化已遙遙領先,”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孔子講的頭頭是道,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說說唐、宋朝,這是詩詞最興旺的時期。詩人們用詩詞表達心中的一切情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朝末,看着破碎的山河,岳飛百感交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以表達重整乾坤的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杜甫向嶽而望。可見,那時的詩人、詞人,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不僅中國的詩詞文化中外聞名,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外國人的一致好評。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生產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形成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文化特徵。再說說瓷器,早在歐洲掌握製陶技術之前一千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在博物館,一件件瓷器都別具一格,線條與比例,都是那樣的和諧,那些人物、景物、動物,甚至線條裝飾,都畫得淋漓盡致,彷彿要從上面跳出來。這種精湛的技術,是外國人永遠制不出來的。所以,瓷器在海外廣受歡迎,再一次拍賣中,一個清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以1792萬元成交,是國際瓷器拍賣之最!

我想除了這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了,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就連皇上都是”天子“,所以中國人把吃,看作頭等重要。就連外國人看作是”垃圾“的,中國人也能做出花樣兒來:涼拌的、清蒸的、白水的、紅燒的、糖醋的、粉蒸的、油燜的……數都數不過來。餃子、糉子、元宵、月餅……都是我國特有的食品。現在,我們中國人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打招呼:”吃了嗎?“家人團聚,吃一頓;朋友見面,吃一頓;過節,吃一頓;換季,吃一頓;應酬,吃一頓……看來我們的祖國別有一番飲食文化啊!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昌盛了,但越來越西方化,許許多多傳統文化漸漸淡忘、失傳了,我們新世紀的孩子正在與社會接軌,保護、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們的手裏,一定要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傳統。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川劇中的變臉。變臉藝術以其獨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xx年春節,一吃過晚飯,我就興沖沖的打開電視。我爲什麼這麼激動呢,你們不知道吧。因爲爸爸告訴我,今天的電視節目中有我最喜歡的變臉。

表演變臉的人一上臺,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變臉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腳套長靴。一臉的油彩,像面具一樣。變臉開始了。只見變臉人拿黑色的斗篷臉前面迅速一晃,瞬間,他就由藍色的竇爾敦變成了黑色的猛張飛;緊接着,他伸開五指,臉上一摸,這黑張飛又變成了紅臉的關公,威風凜凜。接下來,他一聲大吼,一個鯉魚打挺,又變成了白臉的曹操。然後,變臉人一個猛踢右腳,他的臉又變成了一張五彩的臉,再一猛踢左腳變成了一張沒有油彩的臉,再一猛踢右腳又變回了那張五彩的臉。臺上精彩紛呈,臺下喝彩聲、鼓掌聲經久不息,電視外的我也連連拍手叫好。

川劇變臉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會喜歡的。如果你想看變臉,就一定不要錯過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喲!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麪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築、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爲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裏,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爲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爲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後,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徵着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是爲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爲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糉字、吃糉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7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爲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爲娛樂禮儀型,成爲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爲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爲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爲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8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爲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說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說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爲”“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

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說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爲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說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爲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爲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說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妝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爲呢!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9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爲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說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說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爲”“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說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爲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說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爲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爲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說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妝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爲呢!

標籤:演講稿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