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合集九篇

作文7.29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合集九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1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的上面有無數個洞穴,分上下五層排列,建在三十多米高的岩石壁上。(這一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的構造及它所建的位置。“三十多米”“上下五層排列”寫出了莫高窟的大。)

來到窟前,向上望去,你會感到整個莫高窟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蜂房,那大大小小的洞穴就是小眼蜂窩,你見了,一定會不由得懷疑那是鬼斧神工之作。(採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莫高窟的大及它的形狀特點。)

走到一個洞窟前,你會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個個像是有精神、有血肉的活體。窟壁和穹頂,還畫滿了無數個小飛天,千姿百態、凌空飛翔。瞧,那反抱琵琶、載歌載舞的小飛天,神態是那樣逼真,讓你讚歎不已。(觀察細緻,描寫生動。做到點面結合地描述所觀察到的這個洞窟。此外,“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等詞用得十分準確。)

我喜歡莫高窟!(結尾點明中心。)

我喜歡舞龍燈

在我的家鄉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龍燈。每到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大家興高采烈,熱鬧極了!

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一條“巨龍”出現了,它穿着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着頭。我們伸出手指,數着“巨龍”的節數:“1、2、3、4……”一共45節。“好長啊!”我們驚歎道。“巨龍”爲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爲它身後有許多可愛的“龍孩子”。你瞧,一條條“小龍”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動活動筋骨:轉轉圈、打打滾……

“龍孩子”最拿手的要數“搶龍珠”了。沙沙作響的龍珠飛到上方,“龍孩子”撲了上去;龍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龍孩子”也飛快俯下身去;龍珠又玩“躲貓貓”,滾到“龍孩子”的身後,“龍孩子”轉身緊追不捨。每次眼看就要搶到,可都被龍珠躲開,但“龍孩子”總不肯放棄,依然奮勇向前……

舞龍燈煥發着龍的精神,激發着人們向上、進取。我喜歡舞龍燈!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2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安徽阜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母親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纔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母親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母親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爲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3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影響着全世界,也是中國最引以爲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

自小我就對方方正正的文字感興趣,對聯、福字的獨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歲開始我就上了書法興趣班。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老師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老師就爲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書法課,跟往常一樣我興高采烈地來到室。書法老師這節課教我們寫對聯,我可興奮了。因爲馬上就是春節,老師說了要是寫得好,可以拿自己親筆寫的對聯去做義賣,將愛心送給山區的小夥伴們。在認真聽完老師講解分析每個字的筆畫要點後我開始一筆一畫地練習起“千里之行”幾個字來,一會兒王老師走到我的身邊仔細看了看輕聲說:“這個橫的應該再長一些。”隨後,老師示範了個“波橫”,讓我再練練。我覺得“波橫”像一座石拱橋,起伏有度。我一邊想着每個字的要點,一邊結合老師的講述開始認真的地寫起來,經過幾遍的練習,每個字都寫得那麼得心應手了,越看越像老師寫的。等書法老師再次從我身過經過時讚賞地笑着說:“進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練習,你一定可以當個小小書法家。”老師的鼓勵讓我信心大增,我越發的喜歡上了有趣的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漢字的一種表現形式,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個星期五快點到來,我要更加刻苦練習,讓書法時刻陪伴我。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4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記者看了一場木偶戲。

這場戲主要講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爲全程都是說本地土話,實在聽不清楚,只能靠媽媽翻譯。不過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看木偶戲,很新奇,想不到家鄉還有這麼有趣的藝術。

後來才知道,木偶戲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不禁對木偶戲的演員們充滿了欽佩。

演出結束,我們找到演員們採訪。這些老藝人的年齡都已有70多了,他們自己說“快不能演了”。

老演員們告訴我們,玉林本地的木偶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天啊,原來是那麼久遠的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演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就是爲你們警醒,這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你們好好傳承下去!”

不過說是這樣說,老演員們感嘆說“要想傳承下去也是困難重重”,因爲“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高檔次的電影廳看3d、5d電影,根本不願意來這,更別說傳承下來,到時候可能連會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說到這兒,面前的這位老藝人眼裏有一絲絲亮光,他流淚了。

木偶戲雖結束,我耳邊卻動盪着那位老藝人的聲音,回想着老藝人說的話。真的,就連爸爸--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爲他最重要的寶貝,有誰有興趣去關心那麼“落後”的東西呢?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下去,確實值得人們思量呀!老藝人們和我外公那輩人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可能只憑着學業單一地來傳承。要想跨過這一個門檻,必須要接好這一棒,告訴後代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這纔可能永久地使它成爲我們的驕傲。

就比如說我們的敦煌壁畫,日子是一年年地過去,可是,總有一天它終究會消失,那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在它沒有消失之前,儘量去把它拍成記錄片,放在文學館裏存放着,給後人們看……我們的木偶戲也不例外,當然少不了影音資料,但如果我們繼承了文化的傳承,它就不會消失!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5

說起我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我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我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6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期中我最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爲“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 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 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 ,與家人一起開開心 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不過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爲“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 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 去看望爺爺奶奶 ,我心中非常開心 ,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7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尋訪了常州有名的運河五號,在這裏我們見到了傳統工業和現代藝術的巧妙結合,陳舊建築和時尚生活的完美融合。

聽說運河五號就坐落在古運河旁。我們就從懷德橋下拐彎,沿着綠色蔥蘢的古運河大道一直向前走,一路發現了許多老的建築物,低矮的居民樓、小小店鋪。終於找到了標有運河五號的牌子入口,我們迫不及待地走進去了。原來運河五號裏面有許多老房子,這些都是原來常州恆源暢染織廠的老廠房。一進去,首先投入眼簾的是一座高高的老塔,看了一下旁邊的牌子,原來這是一座污水處理塔。從灰暗的色調和斑駁的牆壁可以看出它一定爲這個常州恆源暢染織廠工作了很多很多年。塔的兩邊分佈着整齊的建築,黑磚紅瓦,牆壁上爬滿了綠茵茵的爬山虎,一條一條從地面延伸到房檐,好像在向我們述說着歷史的痕跡。

細細打量着這些古老的廠房,你會發現它卻有着另人耳目一新的內在。有些廠房雖然外表髒亂,但裏面卻重新裝修過,改成了時尚的小店,有溫馨的咖啡屋、還有精緻的西餐店。還有的廠房現在已經變成了展覽館和博物館。聽裏面的工作人員說說,這裏還舉辦過畫展、動漫作品展,甚至還舉辦過搖滾樂隊的表演。我們走進一個攝影展覽館,牆上掛着巨幅黑白舊照片,有的清楚,有的模模糊糊;還陳列着一些解放時期的物品,雖然也是殘缺不全,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常州悠久的歷史。

常州人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將一個廢棄的工廠改變成了一個傳統和現代結合的文化交流勝地,它就是常州運河五號。現在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熱愛生活和藝術的人們在此相聚。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8

你聽說過我們家鄉的楊家板龍嗎?告訴你,它可名氣不小,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遺產,還被載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呢!

這條板龍歷史悠久,據說流傳至今已經有600多年了。因爲亭旁鎮楊家村地處山區,木材資源豐富,當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龍的主體,所以得了板龍的命名。板龍全長400多米,龍頭長達5米,龍身由204段組成,每段長2米,龍的尾巴也有3米長呢!製作時,人們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橋的樣子,粘上金光閃閃的龍鱗,然後安裝在2米長的木板上,並且在小拱橋內安置了明燈。這樣,全村每戶製作一段龍身,段段相連,就成了造型佔樸大氣、流光溢彩的板龍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人街小巷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板龍出征了,這時需要600-800名壯漢共同託舉。前面有人象開路,接管仃雄獅,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獸陪伴。龍頭高昂,龍角聳立,口含寶珠,龍鱗耀眼,金光閃閃,龍身和龍尾隨着龍頭翩翩起舞,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非常壯觀!

楊家板龍真不愧爲天下第一龍,小朋友,歡迎你來一飽眼福啊!

小作者善於選材,將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遺產楊家板龍呈現於我們眼前。全文語言精練,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首尾呼應。第一段問號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紀錄”啓下: 中間兩段分別寫了板龍的製作和出征時的壯觀,用上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和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讓“天下第一龍”躍然紙上;最後讓我們不得不跟作者一起發出了帶感嘆號的驚讚。

尤其值得學習的是,小作者詞彙豐富,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使文章文采飛揚,也讓板龍更顯氣勢、更爲壯觀。我們仔細讀一讀,可以找到不少於20處哦!這可得靠課內外大量的閱讀和用心的積累。相信愛讀書、愛寫作的你,也可以這樣厚積薄發!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9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熱鬧,總是跟着長輩到處跑。有一次吃晚飯時,外公問我:“要不要跟我們去看京劇啊?”我高興地直點頭,扒了兩口飯就再也不肯吃,催促着家人趕快吃完。

然而,當我興高采烈地坐在戲劇院裏不停地往舞臺張望時,第一個出場的演員就把我嚇了一跳!瞧他那張滿是色彩與花紋的大花臉,在年幼的我眼裏儼然是一個怪物!我驚得“哇”一聲,哭了。

從那以後,有好多年我都對京劇避而遠之,也不懂外公外婆爲何如此癡迷於京劇,更不理解一羣人化着怪異的妝,穿着奇裝異服在戲臺上咿咿呀呀地說唱爲何能成爲國粹。

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我可以接受京劇中的臉譜了。

讓我真正對京劇有新一番認識,是在九年級暑假的一個下午。外公外婆守在電視機前看京劇,我閒得無聊,也只好坐在一旁觀看。當時播放的是經典曲目《洛神賦》,甄夫人與曹植互相欣賞互相愛慕,卻錯嫁給曹丕,最終還慘遭他人陷害枉死於深宮中。原先只想着打發時間的我不知不覺越看越入迷,當看到曹植在河邊見到已爲洛神的甄夫人後神魂失守的模樣,更是讓我感慨不已。一劇終了,忽然發現那奇怪的妝容也並沒有那麼讓我難以接受。

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了解京劇。

原來,在人的臉上塗某種顏色是用來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特質,角色和命運,有助於觀衆瞭解劇情。而臉譜的起源更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表演方面,更是要求演員做到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更是要聲情並茂、悠揚婉轉。

瞭解至此,我不禁要爲這“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表演鼓掌稱好。

京劇,它並不只是簡單的說唱,它的每一句臺詞都充滿感情,推動情節發展;京劇,它並不只是一種表演,它還蘊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這樣一種視覺、聽覺、靈魂上的盛宴,足以稱得上“國粹”這一稱號!

“一腔京劇如花豔,欣賞栽培方保險。國粹毋憂興與否,戲迷增減定坤乾。”我愛京劇,愛它的亦實亦虛,愛它的被文化醞釀後發出的陣陣醇香。

標籤: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