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教案(精選15篇)

作文1.52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教案(精選15篇)

傳統文化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瞭解我國優秀的民間剪紙藝術,體會剪紙的類型和特點以及表現的內容,掌握剪紙的剪刻方法,會靈活選擇方法創作剪紙作品。

二、重點難點:

瞭解我國優秀的民間剪紙藝術,體會剪紙的類型和特點以及表現的內容,掌握剪紙的剪刻方法,會靈活選擇方法創作剪紙作品。

三、課前準備:課件、剪紙,剪刀,紙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師生互動過程:

一、聆聽美的枕聲

1、檢查學具,穩定學生情緒。

2、播放歌曲《新年好》。加強美術與音樂的聯繫,創設一種過年的氣氛。

導入新課

二、回想美的畫面

1、牽引:優美的歌聲,強烈的節奏,我們眼前又浮現了過春節的情形。

2、顯示:課件顯示過春節的一組鏡頭。(鏡頭特寫:禮花、燈籠、剪紙、對聯、舞獅……)

3、設問:勞動人民在過春節的時候都有些什麼習俗?

4、評論:過春節時爲什麼要貼剪紙?

5、:貼剪紙能把節日裝扮得更加喜慶,它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的謳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板書課題:剪紙通過播放錄像,滲透民間美術的特點,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通過回想熟悉的畫面,強化學生藝術體驗,讓學生感悟到美術的語言魅力和特點。

教學新課

三、感受美的藝術

1、簡介剪紙。

課件邊顯示剪紙作品,邊解說,並配以古樂曲《流水》,使學生感受到古代藝術之美。

剪紙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晉時就己形成。剪紙藝術是真正的勞動羣衆的藝術,創作者大都是農民和農村婦女,題材與農村生活密切相關,如豐碩的果實、田園生活、花鳥蟲魚等。它是對自然的讚美、對生活的讚美、對人們的祝福、對未來的嚮往。勞動人民憑着簡單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張紙,就能創造出許許多多生動活潑極富有藝術情趣的藝術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說:"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這確是對民間剪紙藝術最恰當的。

2、體會剪紙類型和特點

1)定向:課件顯示導學題。(播放古樂《蔭中鳥、姑蘇行》。)

①剪紙藝術有幾種類型?

②剪紙藝術有什麼特點?

③談談看完後你的感愛?

2)自學:學生帶着上述問題,在音樂背景下,自學課

本。

3)交流:小組自由交換看法。

4):在教師參與下,共同得出結論。

①類型;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如第22頁的5幅作品,套色,如第23頁的左下角的作品。

板書:色彩一一單色、套色

從技法上分有陰刻,例如作品《虎》、有陽刻,例如作品《蝶戀花》《喜鵲登梅》等。

板書:技法一一陰刻、陽刻

②藝術特點:單純、質樸、簡練、裝飾性強。

板書:特點一一單純、質樸、簡練、裝飾性強

5)演講:指定幾名同學上臺暢談觀後感,教師適時

點撥。

3、學習剪紙造型的方法。

1)創設學習情境。

①談話:欣賞完了剪紙作品,同學們感慨萬分,這

些剪紙作品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請觀賞《金魚》的創作過程。

②演示:課件顯示金魚的照片,然後抽象,概括出金魚的大體外形,通過誇張,提煉的手法畫出金魚的主要構造,最後剪刻成剪紙作品《金魚》的藝術形式(見圖1-圖3).

2)誘導學習動機

①談話:大家瞭解了剪紙造型手法,怎麼製作呢?

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今天剪一幅蜻蜓作品。

②激趣:教師用極快的速度剪出一幅蜻蜓圖。(見圖

③設問:老師剪得好不好?快不快?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好!老師和你們一起研究剪剪紙的方法。

4、研究剪紙的技法。

1)介紹用具:剪刀、刻刀、膠水、紅紙等。

2)教師示範(見圖4-圖7)

①思考要表現什麼內容。

②把要剪刻的內容畫在白紙上,對稱圖形要將紙對

折,注意圖形之間的連結;非對稱圖形注意圖案間的連結。

③把畫稿放在大紅紙上,用大頭針固定,先用刻刀刻最細小的部分,然後從中間向四邊刻,最後用剪刀剪外邊。(說明:方法可創造)

④剪成後,在背面塗好膠水,輕輕將剪紙壓在白紙上,再用一張白紙蓋在上面,用手壓嚴即可。

3)步驟:

學生根據教師示範製作步驟,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步驟一一構思、起稿、剪刻、裝裱。通過品古樂,欣賞剪紙藝術,聽介紹,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藝術感知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

能力,爲學生終身學

習打基礎。

培養團結協作,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

概括時,答案力求個性化;演說時,鼓勵發表獨特見解,這有利於培養學生主見和個性化人格。

通過演示《金魚》的創作過程,使學生感受到美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表演絕活引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強烈需求下,與他們探討剪刻方法,能使他們記憶深刻。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用其它工具,用其它方法制作剪紙,力求在繼承傳文化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藝術創作

四、實現美的創造

1、作業要求:自主構思,題材不限,方法不限。

2、出示範畫:出示幾幅剪紙作品(圖略)供學生。

3、自由討論:打算剪什麼,同桌相互討論。

4、學生實踐:學生作業,教師輔導使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藝術經驗相互聯繫,嘗試用藝術的方式表現生活。

全課五、品評美的創想

1、優秀作品展評

挑選幾副好作品展覽,師生一起作品。

2、學習情況。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剪紙藝術的歷史,特點、掌握了剪紙的方法,希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來弘揚民間藝術,裝扮我們的生活。注重個性化,提高審美情趣

社會實踐六、進行美的探索

教師就社會實踐活動提要求:

1、實踐內容:調查本村有多少人會剪剪紙,會剪什麼樣的剪紙?查資料瞭解我國各地剪紙各有什麼特點?收集一些好的剪紙作品。

2、擬訂:學生課餘自由紐合成一些小組,確定採訪和查閱資料的時間、對象、方法、活動步驟等,填在《關於剪紙的社會實踐活動表》上(見附表)。

3、實施活動,在小組長帶領下,按實施,遇到難題要協商解決。

4、交流:一星期後,各小組完成調查,並寫好調查報告,在學習民間藝人剪紙作品的基礎上,創作幾幅作品與同學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培養他們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傳統文化教案2

活動目標: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瞭解節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和傳奇故事。

3、畫出你心中的中秋節。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5日

活動準備:

師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中秋節的資料。(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習俗、詩歌等)

活動地點:

x(x)班教室

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爲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齊讀班會的主題:

(中秋節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是團圓的日子,我們心裏也會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識競猜:

1、中秋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我們能正確說出是哪三個節日嗎?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2、中秋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習俗,我們知道些什麼習俗都可以說出來哦,看誰說的多?

(拜月娘、賞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餅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師引:

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裏,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現在就讓老師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嫦娥奔月

2、繼續介紹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

月中玉兔吳剛伐掛樹

四、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

老師問:我們來看這幅畫,隊員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隊員齊背《靜夜思》。

(2)、老師: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爲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隊員發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爲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誦《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五、老師總結:

同學們瞭解了那麼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又爲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麼多好主意,雖然大家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傳統文化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單姓、複姓及百家姓的含義。

2、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姓氏的認識,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

3、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萌發認識百家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幾姓氏卡片、教師姓名卡片,《百家姓》音樂、水彩筆。

2、偉人、科學家、運動員等名人的圖片,《我愛你中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姓氏,激發幼兒對姓氏的興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兒知道名字的第一個字是姓。提問:老師姓什麼?名字中的哪個字是老師的姓?

(2)出示幼兒姓氏卡片,讓幼兒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姓,在黑板上擺成一排引導幼兒讀一讀自己的姓。

2.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找出同姓的人,初步瞭解百家姓的含義。

(1)點數黑板上的姓氏並與幼兒人數作比較,引導幼兒發現有人同姓。提問:數一數黑板上有多少個姓?姓x的小朋友有幾個?

小結:一般來說,家中的爺爺、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妺和自己是同姓的。

(2)引導幼兒討論:有相同姓氏的小朋友是不是自己的親人?小結:傳說很久以前,中國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

3.引導幼兒找一找不同的姓,進一步感受百家姓的含義。

(1)請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姓氏,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教師將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寫在白板上,請幼兒點數姓氏數量。

(2)播放《百家姓》音樂,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4頁,讀一讀《百家姓》

中的前20個姓。提問:姓氏會傳下去嗎?傳給誰?你還知道其他哪些姓?

小結:《百家姓》裏記載了500多個姓氏。我們的姓氏會傳給子孫。

4.瞭解單姓、複姓。激發幼兒作爲一箇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1)出示中國名人的圖片,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姓和名。

(2)結合司馬光的照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一個字的是單姓、兩個字的是複姓。

(3)請幼兒說說這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能讓人們記住他們的名字。

傳統文化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飲食着手,初步瞭解傳統節日中相關的飲食,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體會飲食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口語交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引導學生在互動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使用正確、得體的語言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做到聲音響亮,條理清楚;學會合作,促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發展語言。

3.在交流中學會傾聽,鼓勵學生能具體、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活動成果。

4.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發現生活中隨時隨處包蘊的傳統文化,牽引學生愛國情愫,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與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飲食着手,引導學生樂於交際,並把要說的內容條理清楚地敘述明白。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口語交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會使用正確、得體的語言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做到聲音響亮,條理清楚。

教學準備

課件生活照食物頭飾調查表相關的兒歌童謠、妙語佳言等桌椅分成四大組,呈方陣黑板佈置

預設過程

一、激趣導入,話飲食。

同學們,咱們浙江可是個“魚米之鄉”,美味佳餚數不勝數。那麼,你平時都喜歡吃些什麼呢?請學生各抒己見,並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時的樣子。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食物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非常的重要,不僅如此,許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別的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板):飲食的傳統文化。

從日常生活引入,讓孩子們通過已有的經驗、感受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食物,力求在課一開始就打開學生的話匣子,爲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起學生心底的期待與好奇,引發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感到有話可說,有話要說,讓他們帶着情感,懷着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快樂表達。

二、重現生活,選飲食。

活動(一):觀看飲食訴衷腸。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豐富的食品,充滿了誘人的香味。請同學們一邊看一邊選一選自己最鍾愛的食品。(課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嚐的情景)

每播放一種食物就讓學生搶答訴說,如:這是什麼食品,曾在什麼時候吃過,味道怎樣等。組織評議,給予及時地鼓勵。

2.自由選擇剛纔課件中播放的一種食品,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嚐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讓學生認一認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請學生調理好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後指名說一說。

選擇播放學生自身品嚐過或見到過的感興趣的飲食,讓學生在情境中互動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找到交際的金鑰匙,感覺有話可說,爲體會飲食文化作鋪墊。

活動(二):分組互動悟傳統。

1.出示四種傳統食品,分別爲糉子、湯圓、月餅、清明果,放於四大組,請學生選其一種並迅速坐到那一組當中。結合發下的討論提綱組織各大組討論,

參考內容:

①本組的食品通常在什麼節日裏出現?

②能介紹一下它的樣子嗎?味道怎樣?

③你們組覺得這種食品中蘊含着什麼意思?

④你們組蒐集了哪些與這種食品相關的資料(如兒歌童謠、成語、故事、格言等)?

⑤你們組還有哪些新的發現?

2.指名帶着本組的食品上臺介紹,共同評議,評議參考內容:可以按提綱把本組食品介紹清楚,說話有條理,能讓人聽明白,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等。

3.請學生出示自己的調查表(一),各組結合剛纔的點播再次進行組內交流,取長補短。表格預設如下(爲機動題):

4.各組選派1--2名組員進行組間調換交流,師巡視加入學生活動,並將學生的調查表展示於黑板上。

小組內及組與組之間的口語交際過程,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聽話、說話的機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無拘無束地進行聽與說的訓練,真正實現了“聽與說的雙向互動過程”。這樣,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交際的能力,還能爲一些不敢發言的學生消除恐懼心理,使大家都變得敢說、願說、樂說。而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以“參與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組中指點、協調,起到了“幕後導演”的導向作用,關注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感情昇華。

三、集思廣益,贊飲食。

除了我們剛纔所說的,正如同學們蒐集的,生活中的飲食文化氣息還相當豐富。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讚美着我們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許許多多的人通過食物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訴說自己美好的祝福。

傳統文化教案5

教學目標

1、懂得禮儀是中華傳統的一種美德。

2、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文明禮儀的行爲。

3、結合自己並能談發生在身邊的事所受到的啓示。

教學重點

如何按照禮儀去規範自己的行爲。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回憶,導入新課。

1.指名學生背誦:弟子規。

2.板書課題:出示:有關傳統禮儀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讀)

1.出示要求:

(1)讀懂意思。

(2)明白其中的道理。

2.指名說出自己的理解。

3.同學交流。

三、教師講解句意與故事:(講)

1、待客之道

(1) 有客拜訪 應將家收拾整潔 着正裝,衣着整潔,(尤其夏天更爲注意)不隨意出門,侯客而到.

(2) 客人來 應主動迎出,與客人在門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請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謝禮後方可進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後,客人應將鞋擺放整齊,客人走時腳步應輕些,以免打擾其他家人,主人請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謝坐後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後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來,主人方能站起來,送客送出門.

(3) 如內有客人,應都起立,主人爲其一一介紹,相互都要見禮,方可就坐,按說,晚來的客人應衆人都坐後方才就坐.

(4) 主人送茶送水應主動下地親自奉與,客人雙手接過,點頭示意。先奉老後奉少,先奉生後奉熟.

(5) 如只有兩人面對面談話時,有客人進來時,應主動站起來,讓出座位默默退側到一旁客位,來者坐下後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話,等二人相邀時方可加入談話內容當中.

(6) 遞接物品時應雙手拿穩物品奉上(古禮 單手爲”遞“雙手爲”奉“ 長輩上級用”遞“晚輩下級用”奉“)長輩老師所送禮物,不應推辭.

(7) 如會尊長老師 則入門後須行禮問好 自己主動坐客位.

(8)遇節日 親朋好友之間應相互拜訪串門,相互饋贈禮物,每家每戶都要走到送到,晚輩學生主動到長輩家裏去拜節問安,在路上認識人之間相遇應行古禮,如作揖等.

2、故事:

1禮節要注意: ○

2女孩的進步: ○

每一個人從小都要注重自己的禮儀表現,舉止要文雅,風度,大方。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說與寫)

1。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2.結合自己或者身邊這樣的故事,寫一段自己的認識。

傳統文化教案6

設計意圖

新年快到了,老師在教室裏掛上了中國結。古樸而又漂亮的中國結給教室增添了節日喜氣的色彩。小朋友們不認識中國結,他們好奇而又熱烈地討論着“老師,這是什麼呀?真漂亮啊。”“老師,我家裏的牆壁上也有這個東西的。”“老師,爲什麼要掛這個東西呢?”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別小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我想,既然孩子們對中國結有這麼濃的興趣,何不組織一次這樣的主題活動,以讓幼兒從小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國民間工藝的多姿多彩,從而萌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關於中國結的初淺知識,喜愛中國結。

2、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準備“年年有餘”等有特殊意義的中國結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

1、這幾天,小朋友們都拿來了中國結,那請你把自己帶來的中國結是什麼樣的介紹給你的好朋友,好嗎?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中國結

3、說說你喜歡中國結嗎?爲什麼?

4、小朋友拿來的中國結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樣的呢?

爲什麼中國結是紅色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

二、欣賞感受

1、老師也帶來了中國結,看看和你們帶來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2、着重欣賞中國結中的魚(年年有餘)、如意結(吉祥如意)等作品,說說這些中國結的圖案代表什麼意思。(幼兒自由討論)

三、引導想像

1、除了我們帶來的中國結,想想我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中國結呢?

2、教師小結:我們中國人真聰明,會編出這麼多美麗漂亮的中國結,而且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結呢。

傳統文化教案7

教學內容:

(一)成語探源(二)成語詩畫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成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才學情分析:

成語及成語故事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於學生吸取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學懂成語的來源。

教具: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藝海拾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指鹿爲馬”及其意思,領略對聯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趙高、阿、陰中、諸、法、杞人憂天、高山流水”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藉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對聯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蒐集有關成語及故事取處的資料,比一比,誰蒐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成語探源四面楚歌洛陽紙貴夜郎自大

杞人憂天聞雞起舞鑿壁偷光杯弓蛇影

傳統文化教案8

活動設計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一、背景音樂:(用輕快古風的音樂,營造古代場景氛圍,可參考附件音樂)教師提前將幼兒分好組,提前10分鐘引導孩子入場,安排好座位並協助主持人組織好現場秩序。分組以方便之後分批次到指定場景參與體驗活動。)

二、教師引導全體幼兒用輕快的律動熱場。

1.古詩新唱(幼兒古詩誦讀)地點:操場

2.墨舞丹青(幼兒畫國畫、寫書法)地點:國藝室

3.韓信點兵(幼兒圍棋)中庭

4.清耳悅心(古箏)地點:中庭

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潛在資源,配以適當的有效的活動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與魅力,從而激發愛國情感。

傳統文化是中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象徵,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他們只是覺得好玩而已,並不瞭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瞭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樂於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並發現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特徵和種類,體驗張貼活動的樂趣。

3、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照片。

2、宣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寫毛筆字的經驗

2、瞭解漢字的由來和傳說。

3、聯繫會寫會書法和國畫的家長助教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琴棋書畫的照片,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都有什麼?漢字書是怎麼演變來的?國畫要怎麼畫呀?

圍棋要怎麼下

二、多媒體展示這些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一起了解。討論:他們在做什麼?漢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漢字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漢字照片,探究漢字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漢字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區別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漢字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漢字的種類很多,每個朝代不同的演變形成的字體不一樣。四、暢所欲言——我看到的字體。

展示小朋友寫漢字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裏的他正在寫的人字。

五、體驗畫國畫。

1、教師現場表演畫國畫,並請小朋友觀察。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國畫。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們還可以繼續用毛筆畫國畫寫漢字,下圍棋。

傳統文化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做爲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能說出自己和家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瞭解和關心。

3、初步瞭解十二屬相所包括的動物及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瞭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2、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

視頻:《十二屬相的故事》 《十二屬相的兒歌》

3、學具:每名幼兒若干動物圖片(包括十二屬相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交流屬相,引入主題

1、請幼兒介紹自己和家人的屬相,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上相應的圖片。

2、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麼動物?看了下面這個動畫片你們就知道了。

二、播放視頻《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教師提問:

1、老鼠使用什麼方法讓牛馱着它走?老鼠是十二屬相里的第幾個?貓是屬相里的動物嗎?

2、屬相有多少種?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關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三、播放視頻《屬相歌》,瞭解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

(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四、通過操作活動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1、活動名稱“多了誰”:(出示題板)請幼兒將不屬十二屬相的動物找出來。

2、活動名稱“哪個不見了”:(出示題板)請幼兒說出少了的十二屬相名稱並貼上圖片。

3、活動名稱“誰排錯了”:(出示題板)請幼兒糾正十二屬相的排列順序(重點是前兩個“鼠牛”和後兩個“狗豬”)

五、瞭解十二生肖的輪換規律。

1、我們班裏有的小朋友屬狗,有的屬豬,爲什麼屬狗的6歲,屬豬的5歲呢?

2、出示生肖鐘的圖片,瞭解屬相輪換規律。

教師介紹:這個東西就像我們平時見過的鐘表一樣,只不過鐘錶上面是十二個數字,而這個東西上是十二種動物,老師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生肖鍾,十二種屬相就是按這種順序排列的。我們知道鐘錶是一圈一圈不停地轉,我們的生肖也和鐘錶一樣一圈一圈的轉個不停,兔年出生的屬兔,龍年出生的屬龍,今年是什麼年啊?今年出生的屬什麼啊?一年有一個屬相,十二個屬相轉完需要多長時間啊?

六、瞭解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拓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討論:外國人有沒有屬相?

2、教師介紹:十二屬相是中國人很早很早以前發明的,是用來紀年的。(紀年就是選一種東西做爲某年的標誌來代表和表示這一年)所以外國是沒有屬相的。象屬相這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發明的好的有用的東西,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傳統的。

七、結束部分:今年是兔年,明年是什麼年呢?(從期待新年自然結束)。

傳統文化教案10

學習目標:

1.通過調查走訪,向身邊的人瞭解身邊的傳統文化,培養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感受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

2.感受活動的過程,初步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交流活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過程設計:

一、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二、指導實踐,分工合作。

1.指導學生自願組成學習小組,並根據活動內容進行分工。(活動內容見附表)

2.分組提出活動建議,指導開展活動。

三、學生課下自主合作,通過調查走訪,向身邊的人瞭解身邊的傳統文化,逐步完成各項活動內容,分組填好表格。教師適時瞭解各組活動開展情況並相機指導。(時間兩週)

四、課堂展示活動成果(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明確課堂展示要求。

1.談話:近半個月的時間裏,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一定非常豐富、充實、有趣,因爲我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瞭解了身邊的傳統文化,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也許,以前,我們沉浸在過春節貼春聯的興奮中時,從沒意識到它是一種傳統文化;我們在津津有味地品嚐着可口的糉子時,不曾想到其中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坐在電視機前輕鬆地欣賞黃梅戲時,沒有想到它是我們石牌人的驕傲。而現在,一提起這些,我們會互相會心地一笑,因爲我們不僅走近了它們,而且親手揭開了它們神祕的面紗。對於它們,我們有許多想說的,想告訴大家的,想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對嗎?

2.明確課堂展示要求:

(1)先在小組內展示並整理活動成果。

(2)班內展示時根據老師的提示,分小組按活動內容逐個展示。說,要清楚明白;演,要大大方方;評,要先舉手,再發言。

(二)小組內展示並整理活動成果,教師巡視瞭解,爲班內展示做準備。

(三)組織班內展示活動成果。

1.導語:同學們通過近半個月的調查走訪和動手實踐,收穫真不小。大家主要分組選擇了我們很熟悉的端午節、春節的風俗文化和家鄉戲——黃梅戲文化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現在,先讓我們一起過一過端午節,感受一下端午節的文化氛圍吧。

2.引導展示關於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1)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學生介紹,教師相機出示屈原的圖象及簡介。

(2)關於吃糉子、賽龍舟和插艾草。學生介紹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的來歷、糉子的作法以及自己對賽龍舟的瞭解等,教師相機出示有關圖片及資料。

3.引導展示關於春節的傳統文化。

(1)說一說,我麼家鄉過春節有那些傳統習俗。教師相機出示交流展示提綱。

(2)關於貼春聯:爲什麼貼春聯?展示自己蒐集的春聯和自己或家人書寫的春聯;說說其中一幅春聯的意思。教師相機出示學生蒐集的及教師蒐集的春聯。

(3)關於貼門神:爲什麼貼門神?介紹門神上的人物和貼門神的傳說。

(4)關於祭祖:說說爲什麼祭祖;介紹一下你家祭祖的情形。

(5)關於吃年夜飯:介紹一下你家吃年夜飯的情形。

(6)其他。

4.引導展示對黃梅戲的瞭解。

(1)播放黃梅戲片段,談話引導。

(2)介紹黃梅戲與石牌的關係,說說你熟悉的黃梅戲演員及劇目。

(3)關於黃梅戲的角色行當。

(4)學生表演一段黃梅戲。

(四)交流開展此次活動的感受。

(五)小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

傳統文化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讓學生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2、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點:

能夠讓學生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四、教學方式:

熟讀背誦,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本

1、自由朗讀

2、範讀正音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fǘ)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親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3、學生抽讀

4、全班齊讀

5、小組分讀

(二)整體感知

講述離婁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名句:

1、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翻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翻譯:所以,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

3、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翻譯:極端真誠而不能夠使人感動的,是沒有過的;不真誠是不能夠感動人的。

(四)內容概括

真誠的確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所在,一個人如果沒有真誠,一切都無從談起。

(五)熟讀、背誦名句

(六)拓展延伸

討論:豬肉有瘦肉精,魚有孔雀石綠,奶粉有三聚青安,中國部分商人講究真誠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真誠嗎?

六、作業佈置:

熟讀文本,背誦名句

傳統文化教案12

教學目標:

1、 藉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彙及重要意義。

2、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並探討這些思想的現代意義。

3、 理解《大學》中的 “三綱”“八目”並瞭解這些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繫。

重點:

藉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彙及重要意義。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並探討這些思想的現代意義。

難點: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並探討這些思想的現代意義。

一、導入新課

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於20xx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舉辦。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個儒學研究機構的逾160位專家學者參會。儒學在世界上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走進儒學經典作品《大學》,領略其中的奧義。

二、知識積累

1、瞭解文化背景

《大學》原是《禮記》裏的一篇。一般認爲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認爲是秦漢時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學》在儒家思想學術中的地位並不是很突出,由於它論述了儒家爲學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則、方針、步驟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後,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唐代韓愈、李翱始把它看做與《孟子》《易經》同樣重要的“經書”。到北宋得到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大學》成爲了儒家經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爲《大學》作成章句,通過註釋闡發己意,並將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成一書,這就是《四書集註》。

《四書集註》刊成於宋光宗紹熙元年,當時沒有被封建統治者重視。元仁宗延祐年間復科舉,官方規定以《四書集註》取士,從此《四書集註》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統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屬於《禮記》中的《大學》,也從此獲得了官方的正式認可與推崇,對古代教育,甚至整個中國社會、傳統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 、課題釋疑

《大學》是體現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論文。

A.大人之學

“大學”是對“國小”而言,是說它不是“詳訓詁,明句讀”的“國小”。古人八歲入國小,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

B.治國安邦的大學問

古人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修己治人,治國安邦”的大學問。

後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

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爲“經”一章,“傳”十章。朱熹認爲,“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大學》一文不長,僅有短短的兩千餘字,但卻是先秦、秦漢儒家學說的總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綱領,也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綱領。《大學》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建了一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人生教育的總體框架,構建了一箇中國封建社會士人人生髮展的宏觀圖式。全篇將道德修養和政治議論結合在一起,將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合而爲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體現。

2、《大學》採用了很多遞進論述的方法

如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請將文章中的類似論證整理出來,體會其中的邏輯關係,弄明白它們所說的道理。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個論述,先是由大至小,條目之間是條件關係:平天下必先治國,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誠意,誠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條目之間是因果關係:格物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條目之間脈絡清晰,無論是由大至小的條件關係,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關係,剖析深刻,邏輯嚴密。

本文論證特色:

總分式論證結構,層層推進,邏輯嚴密

3.《大學》的論述可謂“微言大義”,精微的言辭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這些深刻的道理,對現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請以“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爲例進行分析。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備了美德,然後再要求別人擁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後再去批評責備他人。也就是說,要提高別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別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它體現了儒家重視注重內向用功、律己甚嚴的內省的修養方法。這種方法在現代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它告誡我們,不能要求別人甚嚴,而要求自己甚寬。這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一個部門內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啓示。

五、小結

本文介紹了儒學文化的主體“三綱”“八目”,兩者層次分明、邏輯嚴密。文章告訴人們只有通過格物致知,擺脫外在誘惑、困擾,真心誠意地培養高尚的情操,才能夠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進而使自己家庭關係符合人倫道德,並最終完成爲國建功立業、使天下太平的偉大理想。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庸》的寫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經典名句的含義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精神

重點:

理解裏面的經典名句

難點:

對知識的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常識積累

1、《中庸》一般認爲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

早在西漢時代就有專門解釋《中庸》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載錄有《中庸說》二篇,以後各代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絕。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合在一起,《中庸》被推崇爲“實學”,被視爲可供人們終身受用的經典,成爲後世讀書人求取功名的階梯。

傳統文化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爲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爲四個歷史階段,各有時代特色。本課爲第二個歷史階段,漢武帝時代形成儒術獨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滅學之禍”的儒學,經過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的系統改造,形成適應大一統時代需要的新儒學。

董仲舒“倡導儒學”的建議被漢武帝採納,儒術取得獨尊地位;太學的建立,標誌着儒學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漢武帝時代起,儒學思想逐漸被確立爲我國封建社會長達二千年的正統思想;隋唐開始的科舉制,使儒學思想全面影響了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漢代儒學興起的相關內容,分析其對中國文化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關知識,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獨立思考與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爲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教師要予以適當的指導與及時而準確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發展路程的認識,弘揚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歷史現象的恰當評價,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儒學在漢代的興起及其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難點:對“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興起及科舉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幾個問題形成客觀的評價。

四、教學建議:

可採用以下方式導入:漢武帝時代,是中國古代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徵是秦代“焚書坑儒”後大受限制的儒學思想,逐漸成爲正統思想。結合相關知識思考:漢武帝時代儒學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問題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填寫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從“無爲”到“有爲”講兩個問題:

1、漢初“無爲”的時代背景、目的、措施及評價。

2、從“無爲”到“有爲”的原因和目的。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要講述儒學獲得獨尊地位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講授時,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和“學習思考”,回答這兩個問題:漢武帝時代儒學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1)漢武帝時代中國政治“大一統”局面得到鞏固。

(2)儒學大師董仲舒對儒學進行改造,爲儒學獲得獨尊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3)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獻策,從而完成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文化體制和文化政策的轉變。

傳統文化教案14

【角色扮演區】

老字號中醫館

材料:

橘皮、山楂、冰糖、金銀花等中草藥,簡單的穴位按摩圖,遊戲貨幣、購物籃、記賬本、服裝等。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看病、按摩、配藥等中醫館的遊戲活動,體驗遊戲快樂。

2.遊戲前,引導幼兒結合生病時看中醫、推拿按摩的生活經驗展開討論,共同創設遊戲區,制定遊戲規則。

3.指導幼兒瞭解幾種常見中藥材的名稱和功效及製作中藥的過程;進行中藥材製作、包裝、買賣活動。

4.通過觀察和評價,鼓勵幼兒不斷豐富遊戲情節和遊戲內容。

【美工製作區】

神奇的水印畫

材料:

水、油墨(裝在眼藥水瓶中)、棉籤、宣紙。

玩法與建議:

1.請幼兒將眼藥水瓶中的油墨輕輕滴一滴在水中,觀察墨暈染開的變化。

2.用棉籤在頭皮上擦一擦,在油墨中間輕輕點開,看看會發生什麼神奇的現象。

3.請幼兒說一說油墨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油水分離現象的神奇。

4.用宣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看紙上的畫面像什麼。

好玩的皮影

材料:

1.牆面佈置: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各種皮影偶、皮影表演圖片、皮影偶製作材料及步驟圖。

2.分類有序地擺放幼兒操作材料:

(1)工具性材料:剪刀、水彩筆、錐子(教師使用);鉚釘、棉線、紙板、明膠片、竹籤、自制的半成品、幼兒自己選擇並設計的角色形象圖稿。

(2)輔助性材料:舞臺、操作檯、材料櫃、音樂播放設備。

玩法與建議:

1.設計皮影偶。

(1)創編皮影戲的故事情節,設計其中的人物形象。

(2)觀察製作皮影偶的步驟圖,啓發幼兒充分利用畫紙,表現出皮影人物的側面形象,嘗試把人物畫大。

(3)引導幼兒正確掌握側面人的畫法,知道人物活動的關節要分段畫。

(4)鼓勵幼兒畫出皮影偶衣袖和褲腳寬大的效果,並用不同的花紋、色彩進行裝飾。

2.製作皮影偶。

(1)能用剪刀按畫好的皮影人外輪廓線,把皮影人分段剪下來。

(2)把剪下來的皮影人和碎紙分類放好。

(3)能準確地找出皮影人的各個關節,在兩個關節交接的地方進行裝訂。

(4)正確使用錐子、釘、小錘,注意安全。

3.整理活動材料,將工具和材料物歸原處。

4.教師引導幼兒將幼兒活動資源包中製作皮影偶的材料拿回家與家長共同完成皮影偶的製作。

【拼插建構區】

石拱橋

材料:

趙州橋、盧溝橋等著名石拱橋的照片,積木、薯片筒等輔助材料。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觀察趙州橋、盧溝橋等著名石拱橋的照片,掌握石拱橋橋洞和橋體的建構特點。

2.鼓勵幼兒嘗試搭建石拱橋,教師可提出如下要求:

(1)注意橋洞和橋體的比例和對稱關係。

(2)選用合適的材料,體現拱橋的特點。

(3)橋洞與橋面的連接要穩。

奇妙的古建築

材料:

1.大型積木若干,奶粉筒、易拉罐、薯片筒等輔助材料若干。

2.天安門、湛山寺、賞菊亭、天壇、棧橋全景圖片。玩法與建議:

1.鼓勵幼兒大膽選用積木和多種輔助材料,運用內挑高的方式搭建天安門,感受中國古建築的壯麗與美好。

2.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照片,說出天安門的基本結構和主要特徵。指導幼兒運用薯片筒等輔助材料由內到外、由下到上進行搭建,表現天內高外低的特點。

3.指導幼兒用三角形手工材料表現天壇飛檐的特點。

4.試一試還能搭出哪些古建築。

【語言閱讀區】

小小皮影戲

材料:

人物、動物的皮影若干,《西遊記》,手電筒,自制的皮影臺。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瞭解皮影戲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一種,學習在皮影臺上操作皮影道具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利用《西遊記》故事中師徒4人的皮影形象及其他道具進行皮影戲表演。能用連貫的語言配合皮影操作講述故事。

3.鼓勵幼兒共同合作創編故事,並在全體幼兒面前講述表演。

能工巧匠的故事

材料:

上網和去書店收集《魯班學藝》《蔡倫造紙》《活字印刷術》等各種古代能工巧匠的故事。

玩法與建議:

1.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閱讀故事,並和幼兒愉快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

2.引導幼兒瞭解古代能工巧匠的發明創造故事,感受他們善於觀察,處處留心,不怕困難,大膽發明創造的好品質。

3.嘗試繪製“我的發明創造”小書。

【音樂表現區】

曲藝專場

材料:

錄音機或播放器,《武松打虎》(視頻),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提供大褂,幫幼兒進入演員角色。

玩法與建議:

1.鼓勵幼兒表演時要投入,吐字要清晰,不要笑場。

2.相聲和山東快書可輪流表演。

3.重點觀察幼兒表演狀態,特別不能自己先笑場。

皮影趣材料:

1.教師教學資源《俏夕陽》(視頻)和《快樂的皮影人》(音頻)。

2.幼兒自制的皮影偶、白布、手電筒或太陽燈。

玩法與建議:

1.請幼兒嘗試操縱皮影偶的小木棍,手與幕布保持合適距離。

2.與同伴合作表演同一個角色,協調地進行皮影戲表演。

3.指導幼兒邊聽錄音邊表演皮影戲,準確移動自己的位置,使表演的動作與音樂或故事情節相一致。

4.開展“皮影大舞臺”表演遊戲,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科學發現區】

指南針的祕密

材料:

指南針、操作紙。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用指南針分辨東南西北,併爲活動室或幼兒園其他場所貼上相應的方位標誌。

2.鼓勵幼兒在不同的場所使用指南針,用自己喜歡的圖案或標誌標註不同場所的南方位。

3.利用生活過渡環節給幼兒講述有關指南針的故事。

【益智遊戲區】

人槍虎

材料:

可樂或雪碧的瓶蓋,蓋內貼上表示獵人、老虎、槍、蜜蜂、公雞、小孩的小圖片。

玩法與建議:

1.請幼兒熟悉遊戲規則,明確獵人、槍、老虎、小孩、公雞、蜜蜂的連環關係(獵人拿槍,槍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雞,公雞吃蜜蜂,蜜蜂叮獵人),知道什麼是輸贏,贏的一方吃掉輸的一方的瓶蓋,最後誰的瓶蓋多誰贏。

2.將所有的瓶蓋排在桌上(圖片向下),幼兒輪流翻瓶蓋,開始遊戲。

3.教師不要干擾幼兒遊戲,在確實需要幫助時進行引導即可。

佔地盤

材料:

兩種顏色的小棒,兩種顏色的雪花片,一個棋盤(形狀爲正方形、長方形均可,畫有一箇中心點)。

玩法與建議:

1.請幼兒先商定遊戲玩法:兩人一組,事先商量要擺成什麼圖形算是自己的地盤,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只要用自己顏色的小棒將圖形圍起來,就算這塊地盤是自己的了,在圖形中放入一個雪花片作爲自己地盤的標記。

2.請幼兒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小棒,用猜拳遊戲的形式決定誰先擺小棒。先擺的幼兒從棋盤中心開始擺上一根小棒,然後另一名幼兒擺,看誰先用同一種顏色圍起規定的圖形。

3.提醒幼兒要動腦筋想辦法,儘量擴大自己的地盤,減小對方的地盤。

4.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小棒進行遊戲。

神奇的翻繩

材料:

花繩若干、翻繩圖例。

玩法與建議:

1.請兩名幼兒一組,按照圖例輪流翻繩,交流翻出的各種圖案。

2.讓幼兒交流分享已知的翻繩方法,學會互相協作。

3.可以讓家長提前教幼兒一些翻繩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翻花繩。

傳統文化教案15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李商隱及其《無題》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並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無題》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

2、尋找《無題》的曲子,學唱。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標籤:教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