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經典)文化傳統節日作文7篇

作文1.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傳統節日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文化傳統節日作文7篇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1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個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個太陽,後娶嫦娥爲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說:“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麪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裏,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着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釐米的地方,右手拿着刀小心翼翼的切着。然而,由於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彷彿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

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擡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於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着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你呢?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2

“節日/是日子/在時間上打的結/小結連着大結/大結連着小結/如攀緣的繩索”就這樣,節日承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款款而來。有人認爲節日是給分別異地的親友以相聚的機會;給生活疲勞的人們得到放鬆的時間;給貪玩的兒童添上上揚的嘴角……我啊,卻覺得每一次節日的到來都是在延續那種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朔之時,北風吹雪,夜色朦朧,天降嘉瑞,伴隨着第一聲爆竹的響起,萬家燈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內,陸務觀正在用草書趕寫迎春的桃符,那顫動的手錶達的絕不是害怕、擔憂,而是對新一年的嚮往、激動。一轉身,衣袖輕揚,“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句從口中緩緩道出,時間到了。如今,依舊是那一清脆的爆竹聲鳴,依舊是那一幅紅紅火火的對聯。從“上日”到“元日”,從“名刺”到“賀卡”可能改變的是名稱和慶祝的形式,而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紮根於此的是那抹不去的民族特色,是那永遠的精神支柱。正是這種特色,這種精神支柱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中前進。

菖蒲節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碧綠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劍,輕輕一揮,揚起汨羅的濁浪。雖終落得“愛國忠君敵不過鄭袖的裙底風雲,正道直行不敵張儀的舌燦蓮花”,但你的精神依舊隨着端午延續至今。那種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那種取明月以爲目兮,引晶冰以爲魂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品質,仍然是我們今天的榜樣,目標。對,考古證明爲紀念屈靈均而設立端午的說法有些牽強附會,但將兩者相綁不也是我們對於這種精神品質的繼承,不也是爲了延續這種傳統文化嗎?

國外有人說中國的傳統節令食品美味。餃子,年糕,糉子還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條,他們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都是傳統的體現,都是綿延至今的傳統文化。當你對Beluga鱘魚所產出的魚子醬拍手稱妙,我或許用一碗臘八粥開啓早晨的時光;當西方的宴會桌上擺滿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許在一個大大的糉子中沉醉;當來自法國的Foie Gras滋潤你的雙脣,我或許在母親親手做的清蒸水餃中沉入夢鄉。也許中國節令美食不在於食材多麼的高端,而在於那一縷貫穿古今的悠久歷史,美味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口中的傳統文化。

節日,是你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內在的魂。她延續着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在一個個時代中完善,這便是節日。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3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有關傳統節日作文。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爲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中學生作文《有關傳統節日作文》。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擡頭仰望夜空,淡黃的月色流瀉幾絲憂愁;走進蔥鬱的大森林,自然地綠色帶來幾絲清涼。而那紅紅的太陽送來無比溫暖,就像新綻放的花朵。

那紅紅的光芒炫眼耀目,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熱情。那紅色正是人們那溫熱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紅花綻開的時刻,那就要數春節了。每逢春節,好那個紅的福字帶來了鴻運,紅紅的`對聯美化了家園,紅紅的中國結展示着古老中國的青春熱情,而紅紅的衣裳帶來了好事成雙。

這一年中最耀眼的紅,也是紅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國的華夏大地上,過年的節俗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久遠的歷史上,從七年級到十五都飛翔着喜悅之鳥。中華時空中,正月十五的鬧花燈和舞獅表演也毫不遜色,紅紅的獅子舞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燃燒起人們生活熱情的火焰。鬧花燈,每個燈都從心裏往外紅,明明亮亮,一串串精緻的紅燈籠裝飾着美麗的夜色,裝滿了幸福的感覺。

在我們中國,紅色各處流傳。中秋節和元宵節也都有着中國元素——紅。一個個紅紅的月餅盒,不僅滿裝着親情,還裝滿了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紅綵線也都源遠流長,傳頌着美好的傳說。

中國的紅是獨特的,不僅有着悠久的歷史,而且有着燦爛的青春,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就洋溢着這種色彩,那象徵着幸福而富有生機的中華大地。藍天下飄揚着的各國國旗中,五星紅旗獨樹一幟,那麼鮮豔,那麼奪目,落落大方而又莊嚴無比。

現在,中國紅已經從華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紅流”滾滾。在各國的唐人街,每逢中國節日,中國紅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調。那紅色代表着華人的祖國情,也在外國人的心目中成爲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數千年的中國紅,是一條歷史的長河,是中國人們企盼美好未來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們喜洋洋心裏的真實寫照。

中國紅,是鞭炮聲中歡鬧喜慶的色彩,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美麗的花朵,是那紅紅的太陽灑向大地的明亮與溫暖。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非常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非常傷心,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糉子投入江裏。

所以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糉子不僅有着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在這些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記得端午節那一天,媽媽買了一大袋糉子,有豆沙餡的,有牛肉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媽媽告訴我,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當時,秦國入侵楚國,屈原悲憤之下跳江自殺了。人們爲了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包好糉子丟進水裏讓魚吃糉子,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媽媽說:“除了吃糉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屈原跳江的時候,人們爲了救他,就爭先恐後地划龍舟,一艘艘龍舟你追我趕地到處搜救屈原。後來,有些地方過端午節就用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7

中國是世界上節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造就了精彩紛呈的節日文化。說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能聯想到“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但是,和西方節日相比,你有否重視呢?

每每看到國人過西方節日的一景一物不由的想到了我的父母曾經提到過,他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過節,從前的日子清貧而且單調,只有在過節的'那一天裏有許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尤其是過春節,每人都會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放煙花,可以收壓歲錢等等,可惜現在的人們覺得過節這件事毫無意義,這個觀點看起來麻木不仁,其實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中秋節,商店裏購買月餅的人羣熙熙攘攘。有人感嘆說中秋節已成了月餅節,只留得一個“吃”文化,商家在月餅的包裝、做法上大肆講究,倒也符合商品經濟的思想,而真正的中秋之夜很難看到祭月拜月、耍滿天星、演皮影戲之類的傳統節目,甚至全家一起賞月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春節作爲希望的象徵,是整頓一年情緒,向美好未來重新出發的最佳時機,體現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家庭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

這個節日看起來是國人最重視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或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大街上熱鬧非凡,到處是喜慶的紅色,門窗上掛滿吉祥的話語。但在很多的發達城市,這已成爲了一種應酬,一種形式主義,走過場而已……

改革開放後,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着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現代人中逐漸淡漠,甚至延續千年的春節,人們也彷彿日漸難尋那種曾經的感覺,好像傳統節日已成爲應酬的藉口……

中國正在逐漸得向發達國家靠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的貼和西方,當然還包括文化,西方的節日,相比較中國傳統節日的繁瑣,更加適應人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簡潔、浪漫、且在國人眼中,過西方節日早已成爲了習慣,那也算是一種時尚。

重視西方節日而淡漠中國傳統節日有錯嗎?我覺得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過快,而政府在傳統文化流失之前,並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它,但我認爲,至少我們不能忘記它,畢竟,這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如今,外國人喜歡過春節,中國人喜歡聖誕節,可以把它理解爲世界文化的“大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