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8篇

作文2.5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8篇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在我們中國,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處是喜氣盈門。

春聯代表着歡樂祥和。我們這組開展的活動就是抄寫春聯,有“大地春光好,長天曉日紅”,“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春風送春處處春色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們還上網瞭解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因此,貼的位置也不同,如“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

參加抄寫春聯這樣的`活動,大家都興趣盎然。這次抄寫、收集春聯讓我們收穫很多,這些對仗工整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師說從這一副副精美的春聯中還可以讀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呢。作文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京劇是祖國傳統文化之一。京劇,是流傳全國,影響最大的劇種,它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擁有衆多名角,名劇目而成爲中國戲曲傑出代表,飲譽世界。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爲悅耳動聽,稱爲“京調”。現在我們稱爲京劇。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豔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臺上大顯身手。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豔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衆,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勸人爲善受到教育。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傳統節日,我爲你不平

手微微地顫抖着,恨憤憤地燃燒着,心默默地疼痛着。

拿着報紙,一字又一字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這竟然是真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爲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驚訝,我憤怒,我感到莫大的恥辱。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兩千多年的攜手相伴,兩千多年的榮辱與共,兩千多年的悲喜交織,難道一瞬間,就這樣被強行撕裂、一筆抹殺了嗎?難道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澱所形成的文化大廈,就這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嗎?

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是,絕對不是……

身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能時刻牢記自己身份的,除了我們的母語外,恐怕也就只有我們的`傳統節日了。在無數稍有良知的中國人心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爲我們的文化標記。傳統節日承載着歷史的滄桑,承載着文化的寶藏,承載着我們對先人的追念與景仰,亦承載着我們對未來的祝福與期望。透過它,我們隱約聽到了春節時,那遼闊夜空上五千多年來不變的爆竹聲響;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中秋佳節時,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圍坐賞月、把酒歡談的溫馨夜場……

然而,透過它,我們也看到了傳統節日所面臨的危機。

對於我們中的某些人而言,他們或許不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但他們絕對記得聖誕節是耶穌的誕辰;他們或許不瞭解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但他們絕對忘不了2月14日,自己該買什麼花送給什麼人;他們又或許不明瞭中秋節有着怎樣悠久而典美的傳說,但他們絕對清楚愚人節源於一個多麼“乏味、無聊、意義膚淺”的故事……

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我們數億中國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穌呢?爲什麼我們對外國節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對我們自己的節日冷眼相待呢?爲什麼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過一個個毫無內涵、毫無文化底蘊的外國節日呢?是不是因爲我們害怕耶穌,害怕當我們死後,它會阻擋我們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爲我們愛慕虛榮,不知情人節會被別人笑話爲“老土”?又或是不是因爲我們爭強好勝,不過愚人節顯現不出我們的聰明程度?

我疑惑,我不解,我苦苦地思索着。

當端午節時,一個國小生竟不知爲何要吃糉子的時候,我們憂心了;當重陽節時,一箇中學生竟不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詩人在何時有感而作的時候,我們傷心了;當中秋節時,一個月餅賣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時候,我們痛心了。於是,我恍然大悟:在傳統節日日漸失落的背後,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失落;伴隨着商業的浮華與城市的喧囂,我們的傳統文化正一點一點地被蠶食,被湮沒……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冷漠,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無知,是我們,是我們將它親手拋棄,又親手埋葬。

傳統節日在哭泣!

傳統文化在哭泣!

傳統的中國人在哭泣!

哭泣聲中,屈子漸漸地沉沒了,嫦娥漸漸地憔悴了,織女也漸漸地黯淡了。一切都在哭泣聲中,慢慢地消失、散盡、直至難覓蹤跡。

傳統節日,我爲你憂心,爲你不平!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湘君府”是我們那新開的一個餐館之所以對它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爲它氣勢磅礴的名字,不僅是因爲它那充滿古典風韻的裝修,更是因爲它門口的那一面藍色大旗,大大的帥字透着幾分豪邁的氣概

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好好的一個餐館幹嗎將做“湘軍 府”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這兒有個曾國藩故居,最近被吵的沸沸揚揚爲了順應潮流,不就辦了這樣一個餐館與其說是順應潮流,還不如是給那些“感受曾國藩精神”的.官員們一個喝酒作樂的地方

上次,爸爸請同學去那裏吃飯,便把我也給一路帶過去了,我發現了許多關於湘軍成員的簡介和曾國藩的語錄而那些過往的人們卻沒有一個爲其駐足仔細閱讀的,他們或是夾着公文包,或是拿着手機,或是昂首挺胸,趾高氣揚,或是小心翼翼,緊隨其後,各自走進

包廂里根本沒注意到牆上還掛着東西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王開嶺曾經提到:文化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正是這個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想來的確是這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間斷過,因此文化成爲每個時代的“宗”,成爲人們奉行的事物,成爲永恆。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大致可分爲三段時期。第一段時期是從天地初開到19世紀初,在此期間,歷史舞臺上有過百家爭鳴,有過焚書坑儒,有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儒家作爲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成爲中國影響最大的學派。儒學的核心“仁”和“禮”成爲維繫社會安定和諧的“工具”,也鑄造了無數英雄氣節。

第二段時期是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末期,列強的入侵,帝制政治的腐敗,使中國文化日益暴露出不能與時俱進的窘迫,不少思想家宣告西方文化優於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並要求全盤西化,但時間證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性,在此期間,中國傳統文化雖停滯不前,但從未間斷,並將最珍貴的部分保留下來。

第三段時期是20世紀末至今,我們如今擁有的文化稱作現代文明,它將傳統文化再次煥發出新的光芒,時間濾去了傳統文化中陳舊的積習,對那些精粹思想加以發揚,融合形成現代文明,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而現代文明隨着時間的流逝終將會成爲傳統文化。

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我對於古時與當今社會生活方面的文化感觸較深,首先是衣着方面。中國傳統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衣服的面料、顏色、款式、圖案都成爲區別貴賤尊卑的標誌,其中以皇帝的龍袍爲最高級,黃色是土地的顏色,象徵着佔有天下的統治者,因此皇帝的一切服飾幾乎都是黃色的。而平民只能穿不着一色的白衣。反觀如今,人潮中有着無數種色彩、樣式,顏色用來襯托人的美,用來顯露人的心情,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顏色,穿着任何顏色都與身份、地位、階級無關,色彩的禁錮被打破,因此我認爲服飾文化的發展是進步的。

快與慢也是深刻的體會。古代社會是慢的,而現代社會卻是快的`。古時寫一封信、等一封信是慢的,卻也存在着等待中想象的幸福,而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卻使一封e-mail在兩三秒內穿越大洋、越過山巔來到地球的另一端,極速卻少了等待的幸福。古時的饅頭是手工製作的,慢工出細活,嚼在口中是溫暖的味道,具有人情味,而現代卻出現了大機器生產下三秒製作一隻灌湯包的極速,但每每看到那從同一個模具中製造出的食物,總是容易失去食慾。中國傳統文化是需要泡一杯茶,靜下心去體驗去感受的,靜心養神,樂亦在其中矣,而現代文明更像是一杯速溶咖啡,快節奏的生活有些浮躁,但不是全部的浮躁。

慢給予人感受的時間,快給予人感受的東西,前者要求質,後者要求量,說不上誰好誰壞,就全都交付時間去過濾、去積澱吧,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在傳統社會沒有新航路,沒有麥哲倫,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節奏,那時的文化安靜又古老;現代的社會有計算機,有汽車,各國文化思潮迅速衝擊、交融,卻失去了慢生活的悠閒。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下來,這裏的繼承是指整個社會的精神氣質的繼承,而不是將文化典籍束之高閣或封藏在計算機的某一角落,繼承也是一門學問。當然我們也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一個方向,發展纔是硬道理。

萬變不離其宗,縱使世界如何變化,文化始終是不變的東西,它如同夜空中的北極星,是我們的信仰,也是我們引以爲傲的東西。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的上面有無數個洞穴,分上下五層排列,建在三十多米高的岩石壁上。(這一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的構造及它所建的位置。“三十多米”“上下五層排列”寫出了莫高窟的大。)

來到窟前,向上望去,你會感到整個莫高窟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蜂房,那大大小小的洞穴就是小眼蜂窩,你見了,一定會不由得懷疑那是鬼斧神工之作。(採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莫高窟的大及它的形狀特點。)

走到一個洞窟前,你會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個個像是有精神、有血肉的活體。窟壁和穹頂,還畫滿了無數個小飛天,千姿百態、凌空飛翔。瞧,那反抱琵琶、載歌載舞的小飛天,神態是那樣逼真,讓你讚歎不已。(觀察細緻,描寫生動。做到點面結合地描述所觀察到的這個洞窟。此外,“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等詞用得十分準確。)

我喜歡莫高窟!(結尾點明中心。)

我喜歡舞龍燈

在我的家鄉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龍燈。每到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大家興高采烈,熱鬧極了!

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一條“巨龍”出現了,它穿着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着頭。我們伸出手指,數着“巨龍”的節數:“1、2、3、4……”一共45節。“好長啊!”我們驚歎道。“巨龍”爲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爲它身後有許多可愛的“龍孩子”。你瞧,一條條“小龍”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動活動筋骨:轉轉圈、打打滾……

“龍孩子”最拿手的要數“搶龍珠”了。沙沙作響的龍珠飛到上方,“龍孩子”撲了上去;龍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龍孩子”也飛快俯下身去;龍珠又玩“躲貓貓”,滾到“龍孩子”的身後,“龍孩子”轉身緊追不捨。每次眼看就要搶到,可都被龍珠躲開,但“龍孩子”總不肯放棄,依然奮勇向前……

舞龍燈煥發着龍的精神,激發着人們向上、進取。我喜歡舞龍燈!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端午記憶中的如水母愛

“一月紅燈高高掛,二月就把風箏扎;三月清明墳頭掛,四月秧子滿田插;五月龍舟下河壩……”小時候,唱着這首兒歌,天天盼,月月盼,直到端午節到來。

其實,我並不在乎看什麼龍舟,倒是想着母親親手包的糉子,親手給我搽上那帶點香味的雄黃酒。不過,那時候吃糉子是很難的事。

有一年,母親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就許諾,說是要吃糉子的。於是,我就天天苦盼着。到了端午節那天,我連早飯也懶得吃,一心憧憬着那用翠綠色箬葉包紮着的白生生的糉子。

一放午學,我便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可是母親不在家,竈裏的灰是冷的`,桌子上放着一摞乾淨的碗。我知道,我那希望像美麗的肥皂泡般破滅了。一種失落感立即襲上心頭,鼻子一酸,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這時候,院子裏有幾戶人家已經掛上了艾草,鄰家幾個孩子耳根、脖子擦得黃黃的正在打鬧,空氣中瀰漫着雄黃酒的香味。我倚着門框,望着村口那條通向場鎮的大路。我不再期望吃糉子了,只盼母親能夠賣掉熬了一個通宵才做成的豆腐,只盼母親能夠快一點平安回來。

不多時,母親挑着豆腐擔回來了。我看見盛豆腐的木板破成了兩塊,一挑竹籃也好像被人踩過。母親看到我難過的樣子,立即從口袋裏掏出一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哄着我說:“原諒媽媽,宏兒,今天大家都吃糉子了,豆腐不好賣……”我分明看到媽媽的眼裏噙着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撲到她懷裏,傷心地哭着,母親緊緊地摟住我,我感到背上有些熱乎乎的東西在滾動……

菖蒲青青,懸於五月之門。爲了班上的學生,好多年我都沒能回家與母親一起包糉子了。本想趁着第一個法定的端午節和母親團聚,而母親卻與我陰陽兩隔。不過,我不會忘記那個沒有糉子的端午節,更不會忘記那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還有我親愛的母親!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十字繡在我國流傳已經很久了,它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因爲我的媽媽是一位十字繡高手,她已經繡過七八份十字繡的大型作品了。現在,她又繡了“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有2米多長,74釐米寬,橋上、河上、地上、樹上、房子上、店裏……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圖”上,有挑擔的農民,有趕驢騎馬進城去趕考的,還有走江湖的`醫生,留着長鬍子的道士呢!

這幅畫,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馬,因爲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對面來的一乘嬌子,就在那時,那個騎馬人一下子拉住了馬籠頭,這纔沒碰上。不過,這麼一來,卻把馬右邊的兩頭小毛驢嚇得又踢又跳,站在橋頭欣賞風景的人,被毛驢驚呆了,過了好一會才連忙回頭趕小毛驢。

我真佩服媽媽,她繡出了“清明上河圖”,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標籤: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