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集合15篇)

作文1.5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集合15篇)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爲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糉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糉子的過程。原來,包糉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糉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糉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爲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爲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糉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糉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糉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着香香糯糯的糉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爲糉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爲國小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飲酒,但家家戶戶都要吃上香噴噴的大糉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現在想起來還要流口水呢!媽媽有時還會用五顏六色的線編在一起,栓在手腕上或腳脖子上,非常好看。也有時候媽媽會在家門上掛上一些艾草。

我們家一般都會在端午節的上午包糉子。大清早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媽媽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進去,讓媽媽教我包糉子。開始動手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經清洗過的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吶!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糉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粒粒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幫我重新示範了一遍,我認真的看着每一個步驟並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我又重新包了一個。步驟跟前面的一樣,還好這次糯米沒有落地,而是聽話的在裏面呆着,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我拿出糉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爲還扎的很好。媽媽看了看我的糉子,又皺着眉頭拿過我的糉子,一拉線糉繩就開了,並又給我重新綁了一遍,幾個小時以後。終於包完了,媽媽說最低要煮四個小時。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掀開蓋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出鍋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糉子香噴噴、軟軟糯糯,太好吃了。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包糉子。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我們要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永遠傳承下去,留於後人。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3

今天就是陰曆5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5月節、艾節、端5、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字不同,但各地人民節日的風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國內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夥家就開始包糉子,籌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夥肯定不知曉端午節的常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對你說們有關端午節的常識吧!

說起端午,大夥還要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夥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聖?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國時期出國人,非常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我們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_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5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5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講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由於舍不能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5月5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風靡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目前臺灣每年5月5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如何這就就是我採集到的端午常識,目前大夥對端午節有肯定的認識了吧,目前大夥就是不就是該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假如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夥帶來很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大家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只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大家心中!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4

我國傳統節日有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其中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

端午節流行於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地區。傳說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屈原,因爲不能實現愛國理想,在五月寫下一首詩《懷沙》後,於五月初五被迫投汨羅江自自盡,當地人們怕他被江裏的魚蝦吃掉,立刻坐船來到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幷包了很多糉子投到江中餵魚蝦,因此就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和節日的習俗,如賽龍舟,包糉子……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每家門前的兩側都要把從外面買回來的葛藤掛在門上,用來辟邪,重頭戲當然是包糉子。形形色色的糉子形狀多多,味道多多,甜的豆沙糉,紅棗糉,鹹的肉糉,香的蛋黃糉……品種多的數不勝數,光聽這些就讓人心急得想嚐嚐!

每到端午節,奶奶和媽媽都會買糉葉,大棗,糯米等物品回來。用水清洗後泡起來,大約兩小時後就開始包了,我也參與了包糉子。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糯米、紅棗和糉葉。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顆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這樣,我有些難過。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情,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事遇到困難,不能向困難低頭!”於是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也不知道是第幾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雖然樣子很醜,但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總算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着豐富的習俗和飲食文化。我期待每年的`端午節聽大人們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讓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5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裏,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爲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爲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裏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爲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

在中國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爲我覺得端午節最有趣。端午節不僅充滿了民族特色,還瀰漫着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爲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曆上屬“端午”之日,爲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糉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原本他是想滅秦國的,但自從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便跳進汩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才“誕生”出來的節日,也許正因爲對屈原的敬愛,所以有些偏向這個節日。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糉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糉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糉葉,將其刮毛、洗淨,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糉餡,主要是以米爲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纔是包糉子,左手託着糉葉,將糉葉按45度角對摺成漏斗狀,右手舀糉餡導入糉葉捲成的漏斗裏,再將糉葉捲起來包裹住糉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糉子就包好了。

吃着糉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糉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糉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永遠會銘記在心,因爲我們是龍的傳人——華夏子孫。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7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糉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衆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8

盼啊盼,終於盼來了五月五的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

吃過午飯,我們就去看龍舟賽了。來到比賽場地時,湖邊已經人山人海了。等我找到位子時,已經有四條船準備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個賽道,賽道中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條船一起衝出了起點。只聽一陣鑼鼓聲,第二道和第三道的船佔據了第一和第二的位子。

開始衝刺了。第三道的龍舟和第二道的龍舟並駕齊驅,最後,兩艘龍舟幾乎是同時到達終點的,只見第三道的龍舟上的船員把船漿舉過頭頂,才知道第三道的龍舟獲勝了。原來,只剩下300米時,四條船開始衝刺了。第一道和第四道的龍舟慢慢的和其他兩艘龍舟拉開了距離。在只剩100米左右的第方,第三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後以3~4秒的優勢奪得了這場比賽的冠軍。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9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你們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哪一個節日嗎?猜對了,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今天我早早地就起牀了,一起牀我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芳香,這就是媽媽早早去割回來的艾草,是它的芳香,我懷着好奇心,問媽媽:“爲什麼要掛艾草呀?”媽媽語重心長的說:“因爲艾草可以辟邪呀!還可以驅蚊呢!”我點點頭,原來是這樣的。說完,媽媽就忙來忙去,不知道在做什麼,所以我去看了看,原來媽媽在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呀!有糉葉、蜜棗、糯米和幾根繩子,媽媽把原材料準備好後就開始包了,我的興趣也來了,嬉皮笑臉的讓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纏不過我,只好同意了。開始包糉子了,第一步,要把糉葉放進熱水裏,浸泡幾分鐘撈出,這樣糉葉就不會那麼硬了。第二步,就要開始包了,首先拿出兩片糉葉重疊一部分放在一起,把兩頭向中間折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形狀,再把剛剛浸泡在熱水中的糯米和小棗子放進糉葉中,如果是大棗子,就放一個,小棗子,放兩個即可,放進去之後,把剩下的糉葉在剛纔放米和棗的小口上,再轉一轉,直到包完後再用繩子給它系在一起。然後放在鍋中煮熟,揭開鍋蓋,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一口那味道叫一個“美”呀!

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着爸爸講端午節的由來,原來古代楚國有一位名臣叫屈原,在當時因爲秦國要攻打楚國,屈原因力諫楚王抗秦,而遭到貴族反對,並且被楚王革去職位流放到漢北。因此,屈原心中十分悲痛,懷着無比失落的心情,創作了一首千古名詞“離騷”。流傳至今,從這首詞中體現了忠貞不屈,精忠愛國的理想。最後因爲楚王沒聽他的勸告,因此被秦國所滅,屈原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投汨羅江而死,以防止屈原屍體被魚所食,後來漸漸形成了一種紀念屈原的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爲端午節,划龍舟,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我聞到了艾草的清香,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還聽了故事,這真讓我收穫滿滿呀!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大家包糉子、划龍舟、掛菖蒲和艾草,用各種方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奶奶一大早就把我和弟弟叫醒,準備給我們寫“王”字。只見奶奶用手指蘸點雄黃酒,一筆一筆,在我們額頭上小心翼翼地抹畫着。她那粗礪的手指在我們腦門前遊走,直癢得我哧哧笑。“你們兩個小崽子,動來動去,活像兩條滑溜的泥鰍,我字都寫不穩當了!"奶奶罵道。

之後,便是我們最期待的“包糉子”環節。今年端午,我使出了“渾身解數”央着奶奶教我包。包糉子,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用溼毛巾輕輕擦拭葉,把它擦得青翠欲滴,閃閃發亮。接着,把糉葉放入盆裏,再倒上一些熱水浸泡。不一會兒,一陣幽幽的清香便鑽進我的鼻尖,沁入我的心田。與此同時,奶奶已經處理好棗子、蛋沫、肉等餡料。

準備工作順利完成,可以開始“動工”了。我先拿來兩張糉葉,將他們一上一下排列整齊,然後把它們圍攏,裹成一個漏斗型的小“窩”,接着往小“窩”裏放糯米,放一半時再巴肉和蛋沫放進去,然後繼續放糯米,把餡料蓋得嚴嚴實實的。“別放太多了,要不然包不住了!"聽了奶奶的話,我連忙從小“窩“中掏出些糯米,再把“窩”內的糯米輕輕壓實,接下來是最難的一道工序--扎糉子。我照着奶奶的手法,用白線纏繞糉子的四個角可我總扎不好,不是漏出一個角,就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使“四角方方”的糉子散成了“團圓球”。我怎麼扎都扎不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氣極敗壞地對未成型的“糉子,和繩子“威脅”道:"你們學乖點,不然我可要不客氣了!"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奶奶的耐心指導,我終於把糉子紮起來了。

包好的糉子要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在煮的過程中,濃郁的糉香在廚房中四散開來,“攻佔”了整個廚房,饞得我和弟弟直咽口水。一小時後,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了。糯米軟嫩,肉香四溢,回味悠長,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的勞動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1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糉子,就和我的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着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着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衆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龍船,迎着洶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羣衆。

據說,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爲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爲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汨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2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糉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日子,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傳統節日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傳統節日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3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

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

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

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

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

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是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4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聞着糉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糉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裏備着。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她的樣子,左手拿着糉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裏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糉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糉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裏人在煮糉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糉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糉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202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傳統節日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