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哲學的故事集合15篇

哲學1.11W

哲學的故事 篇1

宋仁宗在閒暇的時候,喜歡悄悄地在皇宮裏面四處溜達。一次,當他走到便殿時,忽然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他躲在柱子後面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名侍衛在聊天。侍衛甲認爲,人的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侍衛乙卻認爲,他們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運自然是由皇帝決定的。

哲學的故事集合15篇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所以爭吵不休。

宋仁宗聽了感覺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侍衛隊原來的隊長升職了,這個職位暫時空缺着,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了相同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那裏,就讓他成爲侍衛們的隊長。”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裏。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來侍衛乙,讓他帶着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一名主管那裏。侍衛乙離開之後,宋仁宗估計他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侍衛甲,同樣給他一隻小金盒,也讓送到那名主管那裏。

不久,主管傳回來的消息說,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侍衛甲成爲隊長。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衛乙先去,讓侍衛甲落在後面,爲什麼結果卻是這樣?原來,在侍衛乙和侍衛甲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了兩名侍衛,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侍衛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他從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夢到中午吃了什麼飯,聊得不亦樂乎。

侍衛甲卻一心惦記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只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裏,僅僅因爲搶先了幾步,他就得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最後,宋仁宗感嘆道:“看來還是侍衛甲說得對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觀不努力,再好的機會也會失去,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示。

哲學的故事 篇2

在一次大的海上暴風中,豪華的客輪沉沒了,有的乘客被救上了小艇,有的乘客隨着船一齊沉人深海,哲學小故事感悟1500字。有一名乘客很不幸,他跳到了海里,而他偏偏不會游泳。幸好這時他的旁邊飄來一些木箱——那是有的乘客們帶的行李箱,這些箱子讓他免於沉沒。儘管有箱子幫助他,海水的低溫與水中隨時可能出現的鱉魚,都在時刻威脅着他的生命。海浪不斷翻滾,終於他看見了地平線的影子,那是陸地。他使勁地撲打着海水,海浪把他衝到了那片陸地上。他的小命保住了,但是他悲慘地發現,原來這座小島是座無人島,很是荒蕪。看到這些,他並沒有絕望,他仔細檢查自己的物品——行李箱,幸運地發現裏邊居然有很多的用具與食品,雖然有一些被水浸泡壞了,但大部分還可以用,可以幫助他活下去。

這位當代的“魯賓遜”,每天都翹首看着海上,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出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然而,很不幸,他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沒把船盼來。

爲了活下去,他辛辛苦苦地砍了幾棵樹,爲自己建造了一座木屋。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當他外出尋找食物時,一場大火把他的.木屋燒成了灰燼,而且連他放在屋裏木箱中的日常用具也被燒沒了,這是他生活的依靠呀!

他眼睜睜地看着一切都消失在滾滾濃煙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滿了絕望。

第二天早晨,當他還在痛苦中煎熬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

他得救了。

“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裏的?”他問。

“我們看見了你燃放的煙火信號。”原來他的屋子被燒時產生的

濃煙,被對方看見了,他們認爲有人求救,所以過來救人。

啓示: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希望與失望,人們在得失之間徘徊,得與失構成了人生的全部。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一點,纔不至於因爲失去而後悔,才能更寬容地面對生活。

哲學的故事 篇3

九方皋相馬的故事說的是伯樂是善於識別馬的大師。但是,他老了,體力已慚慚不支。於是他推薦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爲秦穆公選馬,九方皋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那麼他是如何識別天下的千里馬的呢?

1、 九方皋相馬的故事

伯樂,本名孫陽,他是秦穆公時的相馬能手。因爲在我國神話傳說中掌管天馬的星官名叫伯樂,而孫陽也有一套奇特的識馬本領,所以人們都稱他爲伯樂。

一天,秦穆公召見伯樂,對他說:“你的年紀已經很老了,你的子孫中有沒有可以派出去找千里馬的人呢?”

伯樂回答說:“我的子孫們才能低下,但我有一個曾一起擔柴挑菜的朋友,名叫九方皋[gāo]。他的相馬本領,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召見他,派他出去爲大王找尋千里馬。”

秦穆公聽了很高興,馬上派人把九方皋召來,讓他去訪求千里馬。

僅僅過了三天,九方皋就回來向秦穆公覆命說:

“大王,千里馬已經找到。”

“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秦穆公問。

“在一個名叫沙丘的地方。”九方皋回答說。

秦穆公欣喜異常,又問:“那是一匹什麼樣的馬?”

“是一匹黃顏色的公馬。”九方皋回答。

穆公馬上派人到沙丘去把馬取來。不料取回來的卻是一匹純黑色的母馬。

秦穆公聞報,十分生氣,把伯樂召來,責備說: “伯樂,你所推薦的那個什麼九方皋,把一匹黑色的母馬說成是黃色的.公馬,他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不清楚,又怎麼能識別千里馬呢?”

伯樂聽了,長嘆一聲說:“難道他竟達到這樣的境界了嗎?這正是他勝過我千萬倍的原因呀!他對馬的觀察,已達到只看他所應當看到的,而不看他不需要看到的。而他看到的是馬的本質,忽視的是馬的表象。像九方皋這樣相馬的人,纔是真正有本領的人呀!”

秦穆公聽伯樂這樣一說,便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匹黑色的母馬牽來。大家一看,果真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馬。

2、 九方皋相馬的故事點評

九方皋在相馬過程中,忽視次要的因素,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來,去抓住千里馬的根本特徵。這個故事啓發我們:當我們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所捨棄纔有所專注,同時要將獲得的感性材料去僞存真,去粗取精,這樣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

哲學的故事 篇4

據《上海家庭報》20xx年xx月xx日報道,一名女客入住酒店兩天後,被發現在房間內自縊身亡。20xx年xx月,上海市長寧法院作出判決,酒店賠償原告喪葬費及死亡賠償金計人民幣34585.90元。

死者黃羿生前患有精神病,當其離家出走後曾與母親通電話,說:“媽媽,我現在要去死了,我要做個榜樣,去拯救人類。”黃母憂心如焚,當即和黃父去報案。但警署經過一番網上搜索,結果是上海市的各酒店旅館都沒有名叫黃羿的客人借宿登記。

黃羿自縊後,警方經調查發現:事發當天,酒店按規定將有關住客信息輸入旅館管理信息系統,但在輸入過程中,錯把“黃羿”的“羿”字輸成“弈”字。

就是因爲酒店的一字之差,使得黃羿父母沒能及時找到女兒,女兒在發病期間不幸意外身亡。他們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了更多關於酒店存有疏忽的`事實。黃羿父母遂將酒店起訴至長寧區人民法院,要求其賠償。

長寧法院經過調查審理認爲,被告具有過錯,應對黃羿的死亡承擔與其過錯相當的民事責任。故作出上述判決。

哲學的故事 篇5

劉震雲講了個故事,說在災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張死了。

老張臨死之前,他沒有想起妻離子散,沒有想起蔣介石,也沒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這是老張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張的哲學裏。遙遠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沒關係。最讓他們在意的,是身邊的人。因爲,身邊的人那裏,纔有自己的苦難和幸福。

有一個老婆婆,女兒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兒家,少則十天,多則幾個月。每次從女兒家回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個老婆婆家去串門。然後,大講北京的大街、商場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爲什麼要講這些呢,就是因爲這個老婆婆的兒子在縣裏做官,總會大包小包帶回好多東西,而她沒有這樣一個兒子。每次回來,把該說的該講的說完了講完了,她便一下子覺得心氣和順,幸福感十足。因爲,終於在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後來,聽故事的老婆婆中風癱了,已經不問塵事。她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兒家了,或許在她看來,這趟旅程,已經沒有了意義。

朋友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每到年底都要走幾個人。原因是發獎金。發錢也會走人,是獎金髮得少嗎?朋友搖頭。朋友說,不是因爲錢發得少,而是因爲自己的錢比別人少。有的人,拿到手的獎金有二十多萬元,最後也走了。一問,只比別人少一兩萬元。

有人勸,算了吧,不就是少那麼幾個錢,何必呢?聽的人一臉的憤然,說,這能隨便算了嗎,名義上是錢多錢少的事,其實這裏邊有貓膩,獎金中的小區別,可是領導那裏的大江湖啊!

好多人,本不該走,結果,跳槽之後混得一塌糊塗。對此,朋友不無感慨:在別人那裏較真太多了不好,因爲別人什麼都不少,而你會失去很多。

鄉下有一對夫妻,愛佔小便宜。每到莊稼成熟的季節,總喜歡在別人家地裏,或者掰個棒子,或者摘幾根豆角。總之,這樣便覺得十分快活。鄉里的人們,都知道這夫妻倆的德行,也懶得搭理他們。不料有一天,妻子竟被氣死了。一個愛佔便宜的人怎麼會氣死呢?原來,她家的地裏,丟了一個大倭瓜。

偷了一輩子的人,結果被人偷了,還送了命。看來,人這一生,如果把所有都牽繫在別人身上,滋味不好受啊。因爲,別人那裏,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樂場,也是埋葬地啊。

哲學的故事 篇6

南懷瑾先生曾講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有一個名望很高的太子,堅持周遊列國,以提高自己的聲譽。一個貌不驚人的鄉下老頭找到他:“你要拜我爲師,不論去什麼地方,要處處捧我;各國宴請你的時候,主賓的位子要讓給我坐,要處處敬我。這樣,你就成功了。”

太子一頭霧水,不懂老頭的話。老頭告訴他:“你如果帶上我這麼一個糟老頭,而且還處處恭維我,那麼,大家對你的.評價絕對不一樣,會覺得你這個人很了不得。”

太子還是不大明白。老頭繼續解釋:“你這麼做,會給人兩種層面的認知,第一,你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也是一個極爲謙遜的人,你連我這麼一個鄉巴佬都如此敬重,何況是其他人呢?這樣,和你結交的人將會越來越多;第二,別人搞不清楚我這麼一個糟老頭子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如此一來,對你愈加敬重。這樣,你就成功了。”

太子被老頭說服了,帶着他一路同行,敬之如賓,果然贏得了列國的稱頌,支持他的力量越來越大,最終取得了成功。關於這個故事的內涵,南懷瑾先生談道:“把好位置讓給別人坐,自己在旁邊幫着擡轎子,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極爲重要的處世哲學。”

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只想著“坐轎”,而不考慮“擡轎”。只想着讓別人服從服務於自己,而不考慮爲別人出謀出力。只貪圖享受,而不考慮奉獻與付出。長此以往,支持自己的人將會越來越少,離成功也便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不僅要學會“坐轎”,更要學會走下轎子,把轎子讓給別人坐,敢於做一名“轎伕”。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凡事多付出一些,主動爲他人考慮一些。如此,便能讀懂人生。

哲學的故事 篇7

最近,朋友小鄭準備在某新建高檔小區建幼兒分園,讓我幫他參謀參謀。

我與小鄭是戰友,我們一起轉業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就地安置,而是選擇風險很大的自謀職業,雄心壯志的他想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俗話說:決心好下,後果難料。人往往只有經過了,才知道創業的不易。幾年時間的折騰就把幾十萬轉業費花光了,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謀生之路。

當他絕望的時候,一家改制企業的幼兒園對外招聘園長。在家人的多次勸說下,他極不情願地參加了招聘,自然,憑着他當營長過硬的綜合素質,程序走到一半,就早早被內定爲園長了。

到了幼兒園,他才知道,儘管幼兒園牌子很大,但設施已經很破舊,保育員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內退職工,招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要說發展,就是能自保都成問題。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步履堅難的發展,幼兒園慢慢走上了正軌。招生數量一年比一年多,設施與師資力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幼兒園也成了周邊的熱點。

大家談到他們的幼兒園時,都說幼兒到他們園後,每天都顯得小孩特別開心,這就是他與其它幼兒園的`取大區別,其它幼兒園一直不明白他的祕決。

要讓小孩開心起來,還真不容易。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每天放學的時候,讓小孩看上十五分鐘的《開心一刻》欄目。這是他們幼兒園自導、自拍、自播的欄目。

爲了辦好《開心一刻》欄目,他專門爲每個班配備了攝像機,從小朋友入園、就餐、休息進行全方位拍攝,並堅持做到當天拍攝,當天進行剪輯,當天播放。

節日主要播放小朋友當天在園中,一些滑稽的動作,誇張的笑臉,他還經常配上一些動畫片的配音。你想,在播放時,看着片中的你我,能不開心,你想不笑都不行。

其它幼兒園也有來取精的,可往往堅持幾天就沒有下文了,可小鄭一堅持就好幾年,並定期對欄目進行改版,每當有小朋友出園時,還免費送光盤。

說實話的,小鄭的成功之道,很是簡單。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成功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只是看你能不能堅持。

哲學的故事 篇8

學校聘請了一位外籍教師教學生口語。我與外教在一個辦公室,相處的日子久了,便發現一個特點:總有學生給老外送禮物,但很少見老外主動給別人送禮物。

一次,老外買回一大袋小地球儀,準備當獎品發給學生。一個老師的小孩看見了,便想讓老外送一個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當老師的母親請來。同事不好意思開口,便讓我“代勞”。

我對老外說:這是本校老師的孩子,你送他一個吧,反正你的地球儀最後都要送出去的。

老外仍是不肯。

我“開導”老外道: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講究一個“情”字,送禮是聯絡感情的.一個重要方式。你在中國任教,就要入鄉隨俗。一個小地球儀不值什麼錢,但作爲禮品送出去,那就是禮輕情義重。

到這個份上,老外仍堅定地搖着頭。

我生氣道:你真不給面子,一個小地球儀值多少錢?現在,人家求到我,你不給,人家會認爲是我沒盡力。

老外想了想,說:“你讓那小孩說五個單詞,我就給他一個。”

這不是成心爲難人嗎?一個上幼兒園的小孩,哪會說什麼英語?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趕緊想辦法吧。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會,不到五分鐘,五個英語單詞全會說了。老外除了白送一個地球儀,還高興地低下頭,親了親小孩的臉蛋。

這讓我很納悶:與其如此,何必當初?我問老外爲什麼要這樣做?

他說:白送東西給人,是對人的一種侮辱。因爲,“送”的意味是施捨,即把對方當成乞丐;而那小孩很可愛,絕不應該侮辱他。只有在別人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才能把東西獎給他,這是對人的一種鼓勵。作爲一個教師永遠只能“獎”,而不能“送”。否則,就違背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堅守的準則。

我的心裏,一下子裝滿了敬意。

哲學的故事 篇9

那一年,我畢業後好久沒找到滿意的工作。我的家鄉是盛產麻糖的地方,經過一番考慮,我決定開一家麻糖鋪子。母親要我先開一個小店,一步步做起,我卻說要幹就幹大的。我在鎮上租下了一個兩百多平方米的鋪面,不僅花去了父母多年的積蓄,而且還借了一筆不小的款項。

一番熱鬧的開業典禮過後,我便躊躇滿志,想象着鋪面人頭攢動、日進斗金的情形。

然而讓人着急的是,好長時間過去了,無論我想多少招數,店鋪仍是冷冷清清的。春節快到了,我想或許生意會好點兒,然而情況依然令人失望。

那日,天颳着北風,店裏似乎比外面更冷。因爲沒有客人光顧,我讓夥計們早早關了門,自己瑟縮着朝家中走去。剛一踏進家門,便覺有一股暖意撲面,原來母親在熬麻糖。母親吃不慣從鋪面上買來的麻糖,每年春節的麻糖都要自己做。

一口大鐵鍋,土竈下面旺旺的火焰舐着鍋底,鍋中的糖水在翻滾,屋子裏瀰漫着騰騰熱氣。我這才知道,熬一次糖大約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那過程細緻而艱苦。先將大米或玉米加水用石磨磨成漿,把米漿煮熟,放到微溫,然後加入磨細了的麥芽,再次加熱、過濾,再將濾出的糖水用大火熬稠……整個過程不但要付出較大的體力,而且每一道工序不能出半點差錯。母親見我進屋了,便讓我照料一下鍋,她去拿一些柴。我學着母親的樣,用鍋鏟不停地攪着鍋中的糖水。忽然,鍋中沸騰的糖水越來越高,眼看就漫出了鍋沿,我驚慌地大叫。

拿了劈柴剛進屋的母親趕緊放下手中的.柴,拿葫蘆瓢在竈臺後的一個木盆中舀了一瓢東西往鍋中倒去。

看着不再溢出的糖水鍋,我高興地說:“好神啊,終於化險爲夷了!”母親笑了,說:“什麼‘神’?什麼‘險’?這是做麻糖熬煮過程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這盆中是什麼?”我問。母親說:“它是留下的涼糖水。初時熬煮的糖水因爲裏面的空氣多,最易溢出來了,要多次往裏倒這涼糖水。”

母親的話,讓我的心頭不禁一震:熬糖是這樣,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最初入世的年輕人,總是心高氣傲。這心高氣傲免不了變成心浮氣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爲自己留一些“涼糖水”,適時地給自己過激的言行澆一澆,直到將自己的人生熬煮成合格的“糖”。

從那以後,我將店鋪讓出去三分之二,並且讓母親教我做麻糖。從原來只零售到實行後廠前店,既生產又銷售。由於我的“家制麻糖”風味獨特,且成本相對低廉,鋪面開銷也小了。憑着價格優勢,鋪子的競爭力由此激增。就這樣腳踏實地,從最基礎做起,生意很快就步入了佳境。

後來我雖然不幹那一行了,可它對我的人生無疑是一次最爲有益的熬煉。“爲自己留一些‘涼糖水’”,其實是一輩子的事。它能隨時給自己不適宜的熱情降降溫,不使自我膨脹。它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做到平心靜氣,低調行事。“爲自己留一些‘涼糖水’”,它會讓你事業甜蜜,家庭甜蜜,讓你人生甜美幸福……

哲學的故事 篇10

哲學的故事 篇11

“0。8哲學”是開始悄悄流行的新詞彙。

“0。8”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

從小到大,我們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實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錯的機會率相應也較高。一個人若永遠處於神經線被繃至極限的高度緊張狀態,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不給自己轉圈的餘地,那麼,一旦不能成功,則無可選擇必須成仁。承受的是成功的希望與失敗的現實間巨大的落空。代價慘烈。即使成功了,付出的成本也許是生理或心理健康永久受損。那麼多人處亞健康狀態,早該促使現代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了。

“0。8”不是不進取而是給自己留一點點空莘,像水墨畫的留白。吃飯八分飽,讓胃部吸收理更好;做事出十分力氣,推遲八分期望;愛一個人,留兩分自由呼吸的空間給對方,而不是困空在兩個人的狹小空間,把對方呼出來的二氧化碳當作生活元素來消耗。

這兒,用“0。8哲學”跟大家共勉,凡事留一點力,我們纔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

哲學的故事 篇12

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你可以說人性是善的,因爲一些偉大的壯舉都是人做出來的,而不是動物。但是,你可以說人性是惡的,因爲一些罪大惡極的事情也是人幹出來的,動物根本沒有這個本事。

儘管人生無解,但人類仍然苦苦地追尋着自身存在的意義,默默地承擔着偶然加給自己的命運。

“知識”,是指人的理性自我本質的道德意識,那麼有明確道德意識,知是非善惡之理,即爲善,無道德意識者即爲惡。

一個人的思想和理論可以超越時空,不受現實條件的限制。但是,一個人的生活卻不能踏出自己的歷史半步。

萬物皆流,無物永駐。萬物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爲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的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

人生沒有規律,人和人之間的'博弈沒有套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踏準陰陽變化的節奏,相時而動,順勢而行,而非找出以不變應萬變的固定法則。

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人云亦云,盲目隨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結果是,君子對自己“獨立性”堅守,在客觀效果上反而達成諧和;而“小人”,總是毫無原則地摹仿別人、附和別人、反而引起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不和諧。

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如何看待世界,就會如何思考世界。預設的前提不同,思考的方式就會大相徑庭,得出的結論也會千差萬別。

哲學的故事 篇13

李嘉誠奠定成功的四因素:“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爲而治”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爲因果的。“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

“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這個很多數據,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如果你沒有主意,怎麼樣“不疾而速”?“無爲而治”則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兼具以上四種因素,成功的藍圖自然展現。

李嘉誠談老闆與領袖的差異:“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着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衆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衆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李嘉誠談人才: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不過有些人卻一定要避免。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卻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企業也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或者灰心喪志的員工,更無法容忍以自我表演爲一切出發點的企業明星。我的經驗是,挑選團隊,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你要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開明公平、寬宏大量,而且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不過我要提醒,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要你當個費時矯枉過正的執着的人。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我告訴我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有人問我做人成功的要訣爲何?我認爲做人成功的重要條件: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第一是誠信。敵人相信你不單只是誠信,敵人相信你是因爲相信你不會傷害他。第二是自強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識、準確的訊息。

簡單就是美:他的辦公室就像他的打扮一樣簡單。沒有任何獎盃、獎座,沒有文件、照片,沒有音響與電視,甚至連一本襯托學識的書籍都沒有。唯一能證明這間辦公室主人確實是李嘉誠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李嘉誠公仔”,那是同事送他的生日禮物。除了兩臺計算機,李嘉誠辦公室最醒目的“傢俱”,是六臺電話。座位後方共四臺。第一臺,只有最親密的朋友與家人,才能連上線;第二臺,直通和記黃埔總裁;第三臺與第四臺,供集團開會使用。左手邊兩臺,第一臺,直通祕書室;第二臺,可撥打長江大廈所有分機。七人座位、六臺電話、兩臺計算機,構成他的工作藍圖。長江集團近年重要決策,就在這裏決定

在卓越與自負之間:20xx年,關於“自負指數”的演講中,李嘉誠說:“在‘卓越’與‘自負’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不容易,因爲有信心、‘勇敢無畏’也是品德,但沉醉於過往和眼前成就、與生俱來的地位或財富的傲慢自信,其實是一種能力的潰瘍。”

李嘉誠管理的藝術:20xx年,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談“管理的藝術”時,指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惡運混爲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李嘉誠說毅力和心力:20xx年,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的演講,他談及毅力和心力:“如果你認爲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艱苦忍耐’式的奮鬥,這是很不足的心理狀態,毅力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且願意承擔責任,有顆堅強、又充滿着希望的心。知道什麼是原則、事實與正義。有極大的勇氣和謹慎。”

而“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靈的發展,通過終生思索和追求學問的人一定不會掉進時間的迷宮,在營營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善於學習的人能領會和掌握未來,好學的人懂得把觀察、經驗和知識轉化爲智慧並使用得當,不僅能把夢想持之以恆,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哲學的故事 篇14

我是在期末收到這封郵件的。郵件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和其他讀者來信一樣,大意是說正在讀我的一本書,由於對哲學感興趣,引發了對心理學的關注,希望有機會能當面向我請教圖畫與潛意識的關係。但這是一名八年級學生寫來的!

我用開玩笑的口吻邀請他和我共進工作午餐,很快就收到回覆,客氣、周到而禮貌,不太像八年級學生的做派。莫非這是一個玩笑?

離約定時間還有15分鐘,我收到短信:“我已經到了,等您。”在樓梯口,我看到一個個子不高的小男孩,坐在第一排,手裏抓着一把傘,緊張地注視着每一個上樓的人。我知道,這就是給我寫郵件的桐桐了。

坐下來點好餐,桐桐的第一個問題就來了:“您相信人死以後有靈魂嗎?”

我說:“這是一個沒法驗證的問題。”

“我相信。我正在看《生死輪迴》。書中很多人都描繪得那麼細緻,我相信那些人經歷過。”

“描繪得細緻並不代表它真實,世界有各種可能性。”我溫和地說。我相信他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體驗到各種可能性。

“我學習哲學已經三年了,心理學是最近半年開始學的。”桐桐嚴肅地說,那種口吻真不像國中生。“我一本接一本地看,只是有些書看不懂。”他有些苦惱。

“什麼書看不懂?”我也把他當成了大人。

“康德的書,還有哈貝馬斯的書。”

我更加好奇:“你是看別人寫的關於他們著作的介紹,還是看他們的原著?”

“看原著啊!”他揚起眉毛,“我覺得看原著纔夠味。我對書還是有些挑的,有些書我也只是看其中一部分。”

“你不覺得枯燥嗎?”我問。

“不枯燥啊!很有意思的。我很想知道一些問題的答案,比如關於生命的問題。”

“可是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有時會很辛苦。”我現在覺得我是在和一個同齡人談話,所以直接說出了我的感受。

“如果找到答案,我就會覺得……”他停下筷子,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詞,“我會覺得……比較放心。”他點點頭,似乎“放心”這個詞表達出了他的'想法。

我感到震撼。一個14歲的孩子,已經在尋找終極命題的答案了。

“你會揹着這個使命往前走嗎?”我問。

“會的,這是我喜歡的,也是我的選擇。”

“你怎麼會對心理學感興趣?”

“哦,這得感謝我外公。他是醫生,非常喜歡心理學,書架上放了很多心理學的書,包括您的書。我有空就翻,發現很有意思,就看進去了。”

午餐後,我帶他參觀了校園。這是計劃外的,但我願意花時間去滿足他的求知慾。看到實驗室,看到心理諮詢中心,他的眼睛閃閃發亮。

回去後,他寫信來感謝我。他的父母也寫了郵件,說:“桐桐這幾天非常興奮,不停地向我們講述他在華師大校園裏的所見所聞,包括和您的談話。您對他的啓蒙和引導必定會讓他受益終生!”

我回郵件告訴他父母:“是你們整個家庭的開明,開啓了桐桐對哲學和心理學探索的大門。在整個社會充斥着快餐作品時,在同齡人聊着穿越小說、耽美小說時,桐桐能夠醉心於哲學作品,不是看文字的表面,而是看文字的思想,非常難得。他具有主動精神,善於讀書,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深刻的思想,同時不失孩子的本色。我們這個社會,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思想的人。我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呵護他的使命感。”

我原本以爲是一個玩笑,卻結識了一位小小哲學家。如果桐桐們走到你跟前,也請你花時間和他們對話,讓他們對世界多一些瞭解。如果你身邊就有一個桐桐,請你珍惜他的求知慾,呵護他的夢想,讓他在未來仍然願意成爲一位思想家,仍然能夠成爲一位思想家。

哲學的故事 篇15

一個青年向一位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3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哪塊?”“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吧!”富翁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了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書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青年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雖然不比我的瓜大,卻比我吃得多。如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佔的利益自然就更多。

啓示:

做企業就像吃西瓜,要想使一個企業有大的發展,管理者就要有戰略的眼光,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誘惑,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