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合集15篇

音樂2.56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合集15篇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

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江蘇民歌。正是因爲人們對它太熟悉了,就給教師在教材的挖掘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對江南小曲的瞭解更深入,更全面。於是,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最後確定以“走進江南”爲主線,讓學生在說江南——舞江南——唱江南這一系列音樂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去感受江南的美。

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來進行教學的:

1、將說、賞、舞、唱相結合,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

一開始,我就直奔主題,通過課件,帶同學們來過美麗的江南,通過看江南、說江南等活動,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主題中。然後通過聽賞《採茶舞曲》,讓學生對江南的音樂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在自由創編與表演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接下來的唱江南,學生就非常地投入了,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聽與唱,對歌曲有了深入的`瞭解,整堂課下來,我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讓他們陶醉在江南的山水、詩歌與音樂中。對江南的音樂風格就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2、深入挖潛江南音樂,呈現“美”的音樂課堂

大家都知道,江南山美、水美、人美、音樂更美。可如何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來挖掘音樂課堂中的“美”,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這一堂課中,我感觸頗深,我認爲學生通過學習,使他們在內心深處領略到了音樂美。

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音樂課堂中能夠感受到美就行了。可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學生基本學會了歌曲之後,我讓學生對歌曲的結構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我說:“請你找一找歌曲中出現了幾個休止符?你覺得它們有什麼作用呢?”(第一、二個:吸氣;第三個:表現出我想摘又捨不得摘的猶豫不捨。這種兩短一長的結構,使歌曲有收有放,呈現一種對比的節奏美,更有韻致。)於是,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瞭解到歌曲“美”在何處,教給了學生一個感受的方向,讓學生抓住這一根看不見的線去感受美,發現美。事實證明,學生在老師的啓示下,很快就抓住了這一根線,於是在接下來的演唱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對茉莉花的那一種深情,就更真切與實在了。

3、精心選擇音樂內容,讓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

音樂內容包括樂譜、歌唱技巧以及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表現等各個方面。我選擇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古詩《憶江南》、女子十二樂坊合奏、黑鴨子合唱組演唱等音樂內容,讓學生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江南,同時也注意到了讓教學形式不流於擺花架子,做到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真正領會音樂新課程教學的涵義。

同時,在本堂課中,我還有一個深切的的感受,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時刻關注音樂知識、技能、情感、表現的教學,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分析、解讀、感受、體驗、表現的能力。要不斷地增加音樂方面的學習,只有有了堅實的音樂基礎,纔可以藉助形式的作用來實現有效的音樂教學。

音樂課堂,應該是一個“美”的代名詞,讓孩子們在音樂王國中盡情地去感受美、展示美、挖掘美、創造美,讓音樂帶給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在美的薰陶中健康地成長,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2

做爲國小音樂老師,我以前只知道音樂是需要感覺的,從來不知道也沒想過節奏也是需要感覺。今天,我感覺到了。

今天,xxxx年3月16日,張仰勝老師(中國鼓王)來到我們學校,教我們一、二年級音樂般的學生打鼓,鼓譜的類型是爵士樂型的,而且有三個聲部的、中間有許多休止符。當我看到鼓譜時,心裏有些打鼓,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但讓我更沒想到是張老師一上來就用一分鐘120下左右的`速度開始學習這些鼓譜……?

一般我們音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節奏時,都是由慢速學習會了之後,才加快速度來演奏的!

學生在一片熱鬧的情緒中學完了第一節課。第二節課,張老師讓我來繼續教學生,我按照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想慢速地把X OX O O節奏讓學生掌握紮實,張老師馬上提出了不能放慢速度,要想放慢速度也只能放慢一點,不然就破壞了節奏的感覺……

破壞了節奏的感覺?!過去我只知道把節奏念準就可以了,而我研究的各種教學方法也只是爲了讓學生把節奏念準。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節奏還有什麼感覺?我也從來沒有注意過節奏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感覺?

我又細細的傾聽和體會了一下這個長達50小節的爵士樂節奏型,以一分鐘120下的速度敲擊出來的音響給我帶來的感覺。那是一種充滿動感、狂野、奔放、激昂、熱情……的感覺。是隻把節奏念準所不能感受到的音樂激情!

哦,原來節奏也是可以被人拿來感覺的、原來節奏也是有感情的、原來節奏也是有旋律的、原來節奏也是充滿音樂的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3

一年級新生剛進入學校,各科老師都要對同學進行課堂學習的常規訓練,音樂課也不例外。作爲一名音樂教師能有計劃地對同學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對以後上好音樂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樂課的常規訓練重點在於要對同學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同學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同學分組進行編創或扮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同學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4

一直以來,音樂課被稱爲副課。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音樂在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音樂課越來越刮目相看。而作爲一名音樂教師如何不負衆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放射出它應有的光彩。我發現影響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以下這幾方面更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音樂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作爲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麼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課到底有什麼作用?音樂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沒有音樂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願的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堂上老師的誇獎與鼓勵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讚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爲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讚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麼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爲你們的聰明能幹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

三、音樂老師不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還是美的傳播者

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只一次地發現:當我身體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時,學生上課也是懶洋洋的,歌唱時很難進入狀態。同樣的班級,當我富有激情地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唱時,學生不僅學的快,對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時,我和其他老師交流中都發現,學生把音樂老師當成了美的標準。音樂老師會跳舞,言談舉止美觀大方;音樂老師會唱歌,聲音美;音樂老師會彈琴,很讓人着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作爲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從老師這裏不僅能學到書本知識,還能感受到美的薰陶。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5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臺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通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每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爲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爲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臺或將講臺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臺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6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淺談音樂課的“聽、唱、做、想”及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以人爲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學習者是整個課程的核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其實質體現了現代教育特徵。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一切都要爲學生考慮。國小音樂怎麼教?主要就是在課堂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我們通過“聽、唱、做、想、”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如果說“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麼“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爲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衝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於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第二,設疑。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爲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來啓發學生探索的慾望,“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爲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爲啓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讓學生們在生動的教學中體會音樂的律動性,體驗歌曲的情感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餘課內教學時間的若干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在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是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中,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但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7

現在我的經驗就是讓學生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處。像有學生不喜歡英語,我就問他們,最起碼你們身上衣服寫了什麼你們知道嗎?那他們就會慢慢注意英語了。而且我喜歡把日常生活中有英語的東西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直觀認識到學英語的用處。不能讓學生有那種學來又沒用的想法。在句型教學方面,我經常用guessinggame進行趣味性操練,這種方法其實用於各種時態的.鞏固練習,只是方式變了一下,但每次做的時候孩子們都興趣盎然。有些時候是比較沉悶的,有些時候就可以考慮一下用小組比賽。這兩天我試用了一下,效果比前幾天有所好轉了。低年級的孩子學習興趣還可以,但是理解能力相對較弱。而高年級的孩子們呢,對英語沒有興趣,感覺很厭煩。其實針對這樣的情況,我還是有些小小的方法的。我們在課堂上採取輕鬆活潑滑稽的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比如單詞的變聲讀,以及作個比賽性質的遊戲等等。語法這方面我採取學生爲主體來練習,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多練習。表演啊,兩人對話啊,開火車啊等等。在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考慮把國小階段的英語知識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複習。如果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會比較好,基礎差的同學也可以重新學點。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8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爲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向認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國小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爲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資料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必須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到達標準音時能夠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到達拓寬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能夠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爲學生自我識譜潛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一樣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必須的自制力,但識譜潛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9

在這個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音準進行了初步的考察,發現每個班只有幾個突出的學生能脫離鋼琴唱準歌譜,而大部分學生都唱得偏低,有的還不能連貫的唱出每個音符,或者亂唱一通。

學生音準問題說明我們的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這就需要解決音準和學生識譜的問題。

在音樂教學中,音準和讀譜能力是對每個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學生讀譜和音準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首先,是音準的問題。音準這個概念這是相對的,音準就是人們感知並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準是不可分的,培養音準其實就是要培養準確的音高感。所以要讓學生先多聽歌曲,並用“lu”來跟唱,對旋律有個整體的`空間概念,再來隨鋼琴分句學唱,不一定要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簡單的可以放慢速度讓學生自己來跟琴唱譜。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沒有唱準或唱對的樂句。

通過一兩遍的練習,可以用稍快的速度來連貫的唱譜,再來學習演唱歌詞的話就事半功倍了。

我認爲還是需要藉助音樂設備和器材來培養學生對樂音的把握。

其實,不論是音準還是讀譜能力的培養都是息息相關的,不能獨立而存在,我們老師要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和準確的讀譜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能自信、大膽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0

隨着中國小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爲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爲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爲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爲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爲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1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着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時,首先讓幼兒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啓發幼兒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幼兒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幼兒學習。當幼兒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幼兒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幼兒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幼兒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啓發,同時也給幼兒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幼兒都會隨着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孩子們投入的喜悅之情。

我覺得這樣上有幾個好處:

1、用簡筆畫來代替了原來的圖片,簡單、明瞭,減少了教師準備教具的.時間,但卻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我想這樣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從學唱、仿編到創編,逐步加深難度,使活動富有挑戰性,而不是機械地反覆。而且在學唱仿編不同的水果樹時幼兒也同時在熟悉、學習歌曲的節奏、旋律。

3、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在活動中,有的孩子提出換成“西瓜”,於是馬上有孩子反對:“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通過的討論、交流和碰撞,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2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爲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音樂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爲音樂家,如果單純的技術訓練就會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喪失對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所以我認爲作爲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使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我所教的是國小四年級的音樂課程,四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活潑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指導學會聆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萬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課前指導學生多聆聽幾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節奏。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學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導學生熟讀歌詞,並做情緒處理。

在聽一遍歌曲之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講述歌曲大概內容,表達的的思想內容和活動情節並進行愛國、愛黨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遊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遊戲和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也是一首遊戲歌曲。歌詞簡單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們邀請別人來玩。

戲,小孩子表現欲強,這堂課中能積極參與,並且能訓練他們的反應能力,叫到誰誰就來比賽,爲自己組爭光,既能活躍課堂、小孩得到鍛鍊,而且在輕鬆快樂的遊戲中學會了歌曲,又能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四、運用已有條件教學,提高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目前來說感覺收穫還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還做的不足,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我們也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3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同學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同學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爲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4

國小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同學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同學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身置身於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小朋友們的帶頭人和夥伴。讓同學對教師發生親近感、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同學敢想、敢說、敢做。從而讓同學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扮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扮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同學都是我的小朋友小烏鴉;然後我再請一同學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餘的同學扮演小烏鴉。整節課都是師生同演,同學的情緒放鬆了,課堂充溢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同學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國小音樂課教學隨筆15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養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的渠道,新課程實驗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

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的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爲興趣是培養人們確立奮鬥目標的潛在動力,只有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使人產生學習探索的慾望。本課教學,我將“福娃”作爲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滲透情感教學目標。接下來,“福娃送禮物”將本課的學習重點《健康歌》引入。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組織教學,獎勵“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小福娃的激勵下,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課堂教學中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在本課的教學中,律動環節,我儘量不示範而是選擇融入學生羣體,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環節,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填入,“創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數節拍的樂段,設計了小組合作健身操的環節。

三、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音樂創作,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爲,合作學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識,培養與人共處的能力,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編成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啓發,便於交流,便於團結協作。

總之本課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在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敢於創新,爲學生創新思維提供一個明朗的空間;用你充滿陽光的評價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創新思維。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乘着音樂的翅膀放飛創新的雛鷹。

最後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