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繪畫書法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1

在我們廣西,篆書是比較弱的書體。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不管何種字體都要先專後博,不能換來換去,幾年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應謹守一家,先嚐試一下各種碑帖,選出和自己心性相同的,選好後,就要把它吃透,一出手就能看到來歷。比如: 王友誼以石鼓文爲主,他就是掌握了帖子裏的法度,有根基後,再拓展其它的風格。

我們桂林與柳州的作品放在一起,在數量上我們超過他們很多很多,但在精、深、專、紮實、力度等方面都還不夠,這是我們應看到的弱項。

我們只有出去學習別人優秀的先進的東西,才能夠開闊眼界和改變觀念。我們要不斷地反省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管什麼醜書,要堅定我們的理念,看別人是如何成功的。

書法創作總是個人化的',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在手上纔能有表現,堅守自己的理念,往一個方向深入,要考慮自己做得怎麼樣,深入地做下去,以後再拓展就好辦了。

我們會一種書體就可以,專一了,細微的東西也就會關注到,功夫下足了,就會在自由自在悠閒的程度下抒情達意。

還有我們做得不到位不精,只學個大概是不行的,觀念和方法很重要。

觀念有歷史的與現代的,我們不能偏頗某一方,應相互結合尋找共性。方法就是精專後才能表現出具有共性後的個性。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2

我們通過這次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胡崇煒先生認爲學習行書:王羲之的行書與楷書都不是刻意的,是復歸自然的,有書寫性,是自然書寫,天然自然的。歐陽詢的行書感覺好,中宮緊結,勁拔有姿。顏真卿的行書有正大豪邁之氣。經典代表了不同風格的取向都很好。另外,陸柬之的《文賦》有專業人士認爲也是很好的行書,它反映了中國文化的中庸和諧美。

我們對名帖都要有所取捨,可以選擇少字數的字帖來臨習,這樣就容易把帖子裏的字寫好,因爲字少,所以就能夠專心地學習和思考。

認爲當學生難,在任何時候都要有以一個學生的姿態來對待學習與交流。在學習中,我們對經典的借鑑,要明確方向,我是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只有建立法度是第一的觀念,我們的學習纔有可操作性。

要想寫好行書,就要先研究楷書,有專業人士講過,有多好的楷書就有多好的行書。沒有不好的帖,只有你寫不好。要法度森嚴的經典,工夫到了就會有面目。

楊維楨用章草與行書結合,有想法。現在可考慮金石味寫章草。文徵明應學其小行書。王鐸一日臨一日自運。強調記帖,默寫。臨帖抓重點,抓細節。按創作去臨,臨即當一個作品去創作。邊臨邊創作。靠住一家搞創作。這個時代還是學習古法。要把作品整漂亮。

王厚祥講草書:臨帖要成爲書家的'一種生活,取法經典先期就是要像,“難寫精神挽結處”,像能出精神固然重要且宜得手,要不像還能出精神這就有難度了。臨什麼是很重要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筆法很重要。比如:張旭懷素的草書,就是寫壁的方式,側筆寫的,側筆中鋒運用的筆法。各種經典裏面的筆法形態都有不同,或中鋒爲主或側鋒爲主等都不盡相同,結字的姿態有瞬間性,以奇爲美。

一個舞蹈家,他總是從分解動作開始練習的,當每個動作都很熟練了,連起來就是優美的舞蹈。書法也同樣具有這種特質。

我們要做一本法書的專家,先堅守再突破,突破就是堅守。

我們還要重視身心的修養,眼高手低是常態,要解決心不靜的問題,能力纔有所提升。

對於草書它不是實用的,我們要用藝術的眼光來對待,要比大衆的眼光高出很多才行。

王厚祥先生還說,草書要出奇,要變得出人預料。他早期寫漂亮的,後來就轉化爲拙樸方面了,求自然天成之味,主張:“獵奇、積奇、用奇”積奇胸中才有丘壑,奇就是要多情且具有想象力,一切都爲我所用,通俗絕對不行,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是要引領大衆的審美。

學習書法培訓班心得體會 3

汪竹柏是這樣稱讚漢字的——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連綴成句,頓挫抑揚。書法字體,各具特長。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對聯形式,漢字獨創。左右工整,能簡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觀賞。

我自從上國小半年前就開始寫書法,現在,我已經把行書、楷書、隸書寫的有模有樣了!我對這三種字體有所理解。

先說說楷書。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爲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楷書起源於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並出現了衆多楷書藝術家。楷體的發明者——鍾繇。

再說說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據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雲:“鍾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祕書,教國小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河東衛凱子,採張芝法,以凱法參,更爲草稿。草稿是相聞書也。”由是而知行書亦稱行押書,起初當由畫行簽押發展而來。相聞者,係指筆札函牘之類。

最後,就說說隸書,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相傳秦朝有一個叫程邈的徒隸,因爲得罪了秦始皇,被關在監獄裏。程邈看到當時獄官的麼牌用篆書寫很麻煩,就作了改革,化繁爲簡,化圓爲方,又創立一種新的字體。秦始皇看了很欣賞,不僅赦了他的罪,還封他爲御史,並將這種字體規定在官獄中應用。因爲程邈是個徒隸,起初又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爲隸書。這個故事可能有很大附會的成分。實際上正像書法的產生一樣,隸書也是靠日積月累許多人共同創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經過這麼多年的日積月累,我把楷書、行書、隸書三種字體的書寫作了總結。楷書,在用毛筆寫字時要把起筆、收筆寫成方頭,少量的沾墨,要給人一種非常有力量的效果。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可以說是一部書法著作,他巧妙的表現出了行書的流暢,但無論是什麼字體,都要有“骨”有“肉”。在寫行書時,要沾的墨比楷書多得多,在書法中,楷書沾的墨是相對較少的,而行書站的墨是和隸書不相上下。最重要的一點是寫的流暢,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隸書是很端莊的字體,橫都是像直線一樣,非常平,起筆要寫出平頭,中間稍細(要非常微妙)收筆緩慢,用墨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