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手抄報

2016年臘八節手抄報圖片

手抄報1.89W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

2016年臘八節手抄報圖片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意味着春節序幕已經拉開,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

天寒地凍,也別忘給家人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或者,今晚就回家陪爸媽吃碗臘八粥吧。讓這份溫暖,驅散冬日的嚴寒……

1臘八粥

臘八,牽涉八與七兩個神祕數字,臘八祭祀始於周代,四面八方,四與八是等分數,臘八祭祀原始還是爲“八臘不通,則四方不成”,是祈禱天地交通。至於寺院賜臘八粥,則始於北宋,已經很晚了。臘八粥是“七寶五味粥”,七是生命之數,七而來複,佛教以七寶蓮池爲化生處,粥字含義,本也是養、育、生。

2古詩詞中的臘八

唐杜甫《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臘日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宋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詩中寫道,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裏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臘日裏人們互贈、食用着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3臘八食俗

臘八粥

臘八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用料也十分講究。一般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紅糖等合水熬煮。有的人家,還會增加桂圓、蓮子、百合、枸杞、紫米、香米、薏仁米等。

臘八粥是五穀豐登的好兆頭,也是很好的養生飲食。在最寒冷的臘月,一碗粥、百種食材,經過小火熬製,香甜軟糯、暖胃易消化,是非常健康的吃法。吃臘八粥,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這天泡製蒜。做法簡單,把剝了皮的大蒜瓣兒放到密封罐子裏,泡上醋即可。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前一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麥仁飯

青海西寧臘八節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

1.我們中國喝臘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從前有一個三口之家,老倆口和一個兒子。老倆口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家裏不愁吃穿。那兒子卻又饞又懶,什麼活也不會幹,老倆口拿他也沒辦法。老頭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兒子說:“兒啊,你要學幹活,要不早晚會受罪的。”兒子沒把爹的話放在心上,靠着爹留下的房子、地、糧食,仍然天天吃喝玩樂。不久,他娶了個媳婦,碰巧這媳婦和男人一樣懶饞。老太婆看着這不成器的兒子和媳婦,沒多久就給氣死了。從此,夫婦倆更是無所顧忌地吃喝揮霍,漸漸地把父母留下的東西都吃完花光了。冬天到了,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倆人擠在牆角凍得直打顫,餓得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熬不住了,勉強掙扎起來,抖抖囤底,煮了半鍋五穀雜糧稀粥湯喝了。這時他倆纔想到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粥湯頂什麼事呀!兩人連凍帶餓不過半夜便死去了。這事很快傳開來,後來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五更天起來,人們將紅米、紅棗、蓮子、花生等等和在一起,做成“臘八粥”,在吃粥時,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

臘八的傳說之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的傳說之三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於這天成道。爲了紀念釋迦牟尼,北宋東京(開封)各大寺廟都在這天舉行浴佛會,做七寶五味粥,這種粥叫臘八粥,又叫佛粥。後來民間也做臘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臘八粥,以贈百官。

臘八的傳說之四

在中國古代,「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它的.意義,有人認爲:「臘」是「合」的意思,臘祭就是合祭諸神;也有人認爲:「臘」是

獵」的意思,獵禽(qín)獸以便歲末祭(jì)祀(sì)祖先。從前的臘日,並沒有一定的日期,大約在冬至後的第十三到三十五天之間,最晚也不會到除夕,大多在二十四節氣的小寒節氣內,落在農曆的十二月,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就稱爲臘月。農曆的十二月八日,是所謂的「臘日」。

臘八的傳說之五

漢代以前,臘祭雖都在十二月,但日子並不固定,有時在月初,有時在月底。隋(suǐ)杜(dù)臺卿(qīng)《玉燭寶典》說:“漢以戌(shù)日爲臘,魏以辰(chén),晉(jìn)以醜。”後來,人們爲了好記,又因多數人訂在戌(shù)日,戌(shù)日又正好是臘月第八天,應上祭(jì)祀(sì)八神的臘八,到了六朝,就把行祭的日子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了。

(三)全國各地臘八食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爲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衆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爲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爲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爲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高原

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麪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竈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裏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竈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

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麪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

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標籤:臘八節 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