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桂花雨評課稿[精]

其他1.4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桂花雨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花雨評課稿[精]

桂花雨評課稿1

週二,我們學校年輕有爲、多才多藝的於老師爲我們演繹了一節精彩的《桂花雨》。雖然隔了幾天,但於老師那幽默的話語、機智的點撥、巧妙的設計、傾情的投入,與學生情感的共振,至今仍像桂花的香味縈繞每一位老師的身心周圍。今天下午,我們三年級語文組在宋飛老師的帶領下展開激烈的討論,我們一致認爲於老師的課是成功的,精彩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研究。下面我代表三年級語文組向各位彙報。

彙報的第一個關鍵詞是敬佩。

我們敬佩於老師作爲教研組長身先士卒,在開學的第二週爲我們展示公開課;我們敬佩他另闢蹊徑,勇敢地選擇第一課時;敬佩他爲了爲我們展示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而放棄了試講;敬佩他的課在平實中見智慧,在樸實中見幽默;敬佩他的教學語言如春之小溪潺潺而流,在他的點撥下,學生的心靈如柴扉輕輕洞開。

第二個關鍵詞是亮點。

於老師的課亮點很多,像大海中的浪花朵朵。我們組以學生怎樣學的角度談談亮點。俗話說“以學定教。”老師教什麼,怎樣教,取決於學生的學習需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要指向學生的學。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師的教是爲了不教。”於老師怎樣在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學的呢?

一、詞語教學精細化,着力培養學生對詞語的敏感性。

於老師首先秉承着新課標理念,把教什麼的落腳點落在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語言文字的運用上。於老師的第一板塊指向了詞語的理解與運用。因爲詞語是語言最小的單位,是語言表達的最基本的元素,於老師睿智地目光發現本課詞語:新鮮、謝落、吩咐、姿態、沉浸、仔細等詞語兩個字的意思相近的特點,找到了構詞的規律。如新鮮一詞,由鮮字的造字規律,引導學生髮現構詞特點,尋找造詞規律,這樣理解詞語的方法使學生有一種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驚喜與歡暢,使學生愛上了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完成了。

二、文章結構的畫面感。

着力培養學生感悟能力和概括能力於老師引導學整體感知全文,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以這是一場()的'桂花雨。引領學生默讀思考。學生感悟與思考是多元的。有的說:“這是一場難忘的桂花雨。”有的說:“這是一場香飄十里的桂花雨。”有的說:“這是一場快樂的桂花雨。”有的說:“這是一場麼夢幻的桂花雨。”還有的說:“這是第一場美麗的桂花雨。”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篇課文產生了一個個的畫面。接着於老師又以作者寫得最多的是哪一種呢?帶領學生進行特寫鏡頭的選擇,把學生帶入了桂花的香中。爲了引導學生更好理解“香”,於老師以“沉浸”作爲觸發點,分了三個層次。第一:理解浸的意思,理解表面的桂花的香,第二:結合課文吃桂花蜜、桂花糕理解香味浸在五臟六腑。第三:理解感情上的香(這一層次要在第二課時完成)。

三、教給學生方法,是學生學以致用

1、於老師不是簡單地告訴,而是引導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如:當學生讀書出錯時,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字的義項,確定字的讀音。

2、指導學生圍繞課堂質疑。指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書寫漢字。

第三個關鍵詞:建議

教學生學,教學生學習的方法,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

1、指導質疑,充分讓學生質疑,然後引導學生梳理質疑的問題,篩選最重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真正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理解詞語,不一定都從最原始的方法教起,可以利用學過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這樣更節約時間,事半功倍。

最後,祝於老師的課越上越精彩,祝於老師的語文課堂走出徐州,走出江蘇,走向全國。

桂花雨評課稿2

聽了李老師上的《桂花雨》一課,我彷彿跟隨着李老師一起沐浴了一場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覺真是舒服極了,美妙極了。在她的課堂上,沒有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實的教學實況,有的是顯著的教學效果。我發現了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1、讀爲主線,體會文章感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的傳授、語言技能的訓練,那麼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李老師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點,以讀爲主線貫穿始終。她給予學生大量朗讀的時間,並在讀中進行感受、體會,用充滿激情的、飽滿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在指導朗讀上老師花了較多的時間,可謂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讀的形式上也是多種多樣,因此,學生對課文的重點與難點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可以說是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李老師能適時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放飛想象的翅膀,對學生進行言語訓練。如教學琦君纏着媽媽去搖桂花這一段時,讓學生來表演,以此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纏”字用得妙處。這樣堅持訓練,會使學生想象更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善用表揚,鼓勵學生勇敢表達

李老師這堂課另一個很大的亮點在於李老師真實、恰到好處的點評,充滿激勵性的親切語言,簡潔有效的引導,就像一股清泉緩緩流入學生的心田。課堂上,學生樂於表達,勇於展示自己,同時又懂得傾聽。課堂上那一隻只高高舉起的小手,那一雙雙對知識充滿渴求的雙眼,那一個個折射出智慧光芒的回答,讓我倍受感動。

桂花雨評課稿3

《桂花雨》是現當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是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美好生活的眷戀和淡也濃、甜也澀的思鄉之情。

一、教師自身素質

1、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素質很適應教師職業

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看出教師能將課程標準要求內化並轉化落實到課堂教學行爲上。

二、課堂教學

(一)以讀爲主線,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可見“讀”的重要性。同時,新課標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並且關於朗讀的核心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孫老師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點,以讀爲主線貫穿始終,給予學生大量朗讀時間,在讀中進行感受與體會,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努力使學生在讀中受到薰陶。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

建議上課老師:

1、在針對文本中的某幾個重點處語句或段落,採取自由讀、個別讀或範讀等方式,由品賞朗讀、對比朗讀(對比朗讀目的不在於使學生比較高下,而在於學生在互相傾聽的比較、鑑別、分析中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相似的個性化理解,同時“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學生的語感)來領悟作者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鄉後院的桂花香”可以讓學生比較閱讀,結論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但是目的不是比較哪個地方的桂花更香(也許一樣香),目的在於引出母親的“話”,達到表達“思鄉”這一主旨的目的,“因爲快樂就難忘,因爲難忘就回憶,因爲回憶才更思鄉”。

3、要關注朗讀的針對性,這就突顯了“讀”時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的重要性了,所以有問而讀的“問”的設計就要尤爲精心。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不僅僅是容器,更是需要點燃的火炬。孫老師在上課伊始,就問及“你置身桂花樹下的感受”;還有課中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述場景,讓學生談感受,這些都無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訓練點,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體會,同時還豐富並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建議:在品味“搖花樂”處,帶着“你能看到什麼?你有什麼感受?”這樣的任務,讓學生閉目傾聽、默想,然後讓演講能力強的學生讀“搖花樂”一段,讀完讓學生(甚至可以延長一些學生默想的時間)說一說。這樣堅持訓練,一定會在豐富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課堂教學體現民主平等的思想,創設了安全、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

體現這一點的有:

1、教師友善的教態、親切的語言、關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個自然段,有個學生竟說“第9段”老師沒有批評、更沒有生氣。

3、老師尊重學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個性化。這些均能讓學生感受到(聽課者也會感受到)上課老師的愛心、寬容和民主,這樣會使學生有表達的慾望和積極性,也自然就爲學生產生“創新”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性。

(四)拓展資料,感悟鄉情

1、上課伊始,學生展示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符合課標“積累”的要求。

2、上課結束時的“推薦課外閱讀書目”環節,激發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和興趣。堅持訓練,如果能使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不僅使學生受益終生,也有利於教師的課堂教學。

桂花雨評課稿4

時正值桂子飄香的季節,唐老師特意佈置了一個縈繞着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體教室,在每一個學生面前擺上一小撮桂花,並精心搜索了許多精美的桂花圖片,讓學生認識瞭解桂花,激發學生喜愛桂花的情感。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學生通過找重點詞句比較容易感受作者“喜愛香味”這一情感。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唐老師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去想象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假如作者說外地的人好,母親會怎麼說?說外地的水甜,母親會怎麼說?……這樣自然的引導,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一、語文的課堂首先要有語文評課稿評課稿的味道。

不管從工具性一頭還是人文性一頭來說,我覺得這是語文課的第一要素。它不該是思想品德課,也不應該只是講故事。那麼如何體現語文味呢,一是語言一頭要有文學性,教師的語言首先要優美起來,跟學生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要引領學生在課堂口語表達上向文學性靠攏。二是要落實對於語言文字的訓練,國小語文的工具性屬性應該要比人文性屬性更強一些,因爲這是最基礎的部分,設想錯字別字連篇,課文讀不好,話又不會說的學生怎麼可能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呢,因此人文性必須於工具性爲基礎,語文課堂上不能只是一味的理解,還要有提升。

二、課堂要有一個主題。

我始終覺得,不管語文還是其他的課,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你這一課用什麼主線來串連,如果把設計精當的環節比如一顆顆珍珠的話,那麼這根主線就是串起這顆顆珍珠的絲線,沒有它,課堂也是沒有了整體感,全文的主題是一種淡淡的思鄉之情,老師應在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滲透,幫助學生感悟這種淡淡的哀愁。

三、語文的課堂要有一個氣場。

因爲不知如何表達,借用了氣功中的一個詞語,不知是否貼切。記得有次聽課,無錫一位女教師上《白鷺》一課,上的那種美讓人覺得這樣課堂真是一種享受,那纔是詩意的語文課堂,這個詩意從何而來,就是教師用語言,音樂,用情感去努力的創設一個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體會和感悟,也許這纔是語文課堂人文性的最好體現吧。

桂花雨評課稿5

聆聽了xx老師執教《故鄉的桂花雨》受益匪淺。

《故鄉的桂花雨》是著名作家琦君所寫的一篇對家鄉、親人充滿深深眷念的美文,作家她通過細膩的文筆,以家鄉的桂花雨爲行文線索,以不長的篇幅將自己的一腔深情體現地淋漓盡致。

縱觀這堂語文閱讀課,費老師的整個教學思路是“以讀代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在讀悟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師生對話的互動,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了新課程理念下,閱讀教學中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重視了學生的感悟、體驗、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學語文,在用語文。

下面我就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本節課體現的特點:

1、強調整體把握,抓主線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教學環節中老師設計的導言、問題、引讀等都不能偏離文章的主線,文章的情感主線很清晰、明朗。費建英老師沿主線引、沿主線導、學生很自然地沿主線學,沿主線思,沿主線悟。達到學有目標,學有重點。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琦君感情的`時候,老師以感動爲切入點讓學生自由讀文,劃出感動的地方,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愛桂花的詞和句,這樣一步步地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文章情感主線進行。老師引領學生入情入境的讀,逐漸深入的讀,文章採用各種形式的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老師引讀、範讀等培養學生的語感。這一讀的環節也是圍繞文章情感主線進行的。如讓學生自讀、品悟“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讓學生們以悟促讀,讀悟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做到了有體驗的讀,傳情達意的讀。

2、注意抓字眼,重擴展

語文閱讀既要培養學生走進文本研讀的本領又要培養學生走出文本拓展的能力。文本是死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後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纔有生命,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啓學生的心智。如理解“魂牽夢縈”一詞,學生先自己找到“魂牽夢縈”所在的句子,反覆誦讀理解,並聯系這個句子的上下文。老師總結;作者琦君之所以“魂牽夢縈”,其中的原因正是濃濃的思鄉之情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這樣一步步地讓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在文章中的主旨。

我一直認爲,語文閱讀教學是萬萬不能急功近利的,更不能用浮躁的語文教學造就一批膚淺的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讓他們能靜下心來讀文本,只有閱讀好文本纔可能讓學生通過與文字親近的過程獲得新知,陶冶情趣,發展能力。而這堂課上,費老師就真正有效的以文本爲核心進行了主旨的探究,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當然,費老師的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操練還不足等。但我想,作爲一名素質優秀的年輕老師,費老師能在廣闊的語文天地裏進一步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更大的進步!

桂花雨評課稿6

《桂花雨》是五年級上冊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濃烈的情感隱藏於樸實的文字背後,遊弋於淡淡的敘說之中。這是一篇老課文,老版本中是自讀課文,新版中是講讀課文,我想可能是他的.文字太美了吧!

郭老師的課一如這篇文章,清新自然,帶着濃濃的田園之氣、思鄉之情。

1、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郭老師運用了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郭老師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2、引經據典、深入感悟。

這節課,郭老師引入了許多思鄉的詩句和名家片段,幫助學生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如“月是故鄉明”,《家鄉味》《是水故鄉甜》片段,讀了思鄉情懷讓人油然而生。

總之,這是一節飽含親情、鄉情和柔情的課,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思鄉情,還體會到了文字美,非常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