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精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

其他2.59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1

施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爲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臺。

2、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施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4+4+4+4…+4=?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3、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施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的判斷題中,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說一說就更好了。

建議:

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施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4+4+4+4…+4=?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說說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說是幾個幾。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2

王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環節設計。本節課的亮點有: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爲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臺。

2、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王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後,教師出示了2+2+2+2…+2=?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後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瞭了。

3、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王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後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後再列式,第六小題,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係,要是再讓學生說一說就更好了。

建議:

1、在乘法的引入環節上。王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後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後由2+2+2+…+2=?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後,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說說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省出後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沒有太多的體現。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說是幾個幾。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3

今天賞析了戍老師執教的二年級數學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不論是課的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還練習的方式,都給我了較好的啓示。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導,促進學生參與求知的有效性。

一、以我的認識水平審視一下教材。

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讓學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此節課的教學是搭建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橋樑的一節重要概念理解課,是建立在加法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加法之間有這樣的關係:同數相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來簡便計算,由此可知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它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就是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當然,反過來,假若知道一個乘法算式,它表示的意義應該如何去理解呢?我認爲,兩種說法都可以,如6×3,可以說6個3相加,也可以說3個6相加,因爲6×3也可以寫成3×6,早已不再講究乘和乘以的區別了。那就是說本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建立幾個幾相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的乘法初步認識,而不是讓學生說已知乘法算式讓學生去糾纏幾個幾相加的意義。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的意義,並會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讀乘法算式。難點是由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目標至少有這三條比較重要:一是什麼樣的計算才能寫成乘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大概知道乘法是對加法的一種簡便計算形式)。二是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到底有什麼聯繫?即如何去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初步領會乘法的意義--A個B相加可寫成A×B或B×A);三是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深入領會乘法的意義--只有相同的數連加才能寫成加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二、整節課中有效教學的做法。

1、引導學生經歷了乘法認識的構建過程。從開課到結尾,老師努力提供了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機會,增強了參與的體驗性。整節課設計了操作引發-觀察思考-講授新知-自主嘗試-鞏固拓展等幾個環節,這些環節的設計體現學生逐層深入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發展的規律。號召全體學生參與各環節開展數學活動,暫不談獲得體驗的多與少,但畢竟不同的人還是獲得了不同的活動體驗,而且這些體驗也體現了螺旋上升,由此及彼,不斷排除不清楚的認識,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的特點。這樣做遠遠比老師講學生聽的效果要好得多。這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2、注重了思維過程的展示。數學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怎樣發展其思維?在哪裏發展思維?在哪裏培養思維能力?課中給了我們很多答案。老師在提問後,比較關注學生的答問,如一個學生答到了3+3還可以寫成2×3,老師趕緊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6個3相加學生說可以寫成6×3,老師認真問到了:“你是怎麼想的?爲什麼可以寫成這個樣子?”等等。我認爲,只有學生將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了,才說明他是真正的對所不知識理解透了,否則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師對這個細節的重視,也是關注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願望之一。

3、想到了以訓練爲主線。數學知識的構建就是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片面到全面、由單一到綜合、由基礎知識到基本技能的層次性練習中形成的'。老師在整節課中設計了這樣的一些練習:開課時的動手練習,動手後的計算練習,計算後的思維練習,獲得乘法初步認識後的嘗試練習,形成系統認識後的拓展練習等,均對學生構建乘法的認識提供了很好的實驗基地,實踐出真知,真知顯實效。老師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了實踐數學學習有效性的基本意識。

三、使本節課更有效的思考。

1、動手操作更應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雖講明瞭要求後再做,這是對動手有效性的關注,值得我們去借鑑。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擺後想一想怎樣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這一數學問題。好像使操作活動顯得有些多餘,價值有些欠佳。

2、“相同數連加”這一重要條件在改寫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顯得不夠,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與乘法算式之間有什麼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學生尚不明確。教師剛好做了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你不是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怎樣由這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再加上乘號來寫成一個乘法算式,而由一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說說它表示的意義,一下子將課的進程卡殼,雖然此時你在關注學生的發言,將自己絞進了一個乘和乘以意義區別的選旋渦裏,甚至連自己也說不清楚上一組算式與下一組算式的不同之處了,其實是一樣的。由於此時的失誤,導致後面練習中學生不能準確地列出乘法算式。使學生對乘法認識的實效性略顯遜色。

3、訓練學生思維的發展要做到一步一個腳印。當學生說到了2X3的來歷後,老師沒有允許,沒有引導學生自己親自爬過3×3,3×4,3×5等思維的樓梯,一下子就來到了3×6算式的理解,由於沒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毫無準備,做起來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於二年級學生思維水平來講,老師的這種做法乃一種“信天游”行爲。使思維的訓練失去了實效性。

4、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獲得真正的體驗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此節課中有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明確什麼樣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教學中教師是用設問的方式來處理的。我認爲,讓學生經歷了不同的算式如2+3+4,4+4+3+2,2×2×2×2等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的體驗後,再去問什麼樣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可能實效性要強得多。

5、判斷題的廣泛應用也中提升數學學習有效性的好辦法之一。這節課中,老師雖設計了根據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看圖列乘法算式、根據敘述寫出乘法算式、用加算式表示乘法算式等題型的訓練,可謂形式豐富,內容全面,針對性較強。是不是再加上寫出幾道由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或由乘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的題目讓學生去判斷,可能會增強學生辨析正誤的能力,也是澄清乘法初步認識的一種方法。所以,我認爲,雖然判斷題是練習的最淺層次,但對思維的訓練確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4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顯得尤爲重要。本節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爲基本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劉爽老師的課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周老師安排了簡單活躍的拍手活動作爲課前遊戲,又出示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情境進行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在教學中善於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以此爲切入口進行有效的教學

在課堂中周老師讓學生經歷了連加計算的繁瑣,在理解完過山車中2+2+2+2+2表示5個2相加,周老師提問,如果20個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標準地列出了,2+2+2+2+……這時周老師適時地引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讓學生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呈現過程,瞭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在練習上,周老師也頗費苦心,通過我會連、我會選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值得商榷:

1、從圖中來,沒有回圖中去。課的伊始,劉爽老師很好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髮現了其中的數學信息,並提出了數學問題。從而提煉出了3道題目的解決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數時間,周老師都是根據算式理解含義,基本上沒有再回到圖中去。其實就2年級的小朋友而言,對抽象的算式的理解遠難於對形象的圖意的理解。

2、3×4與4×3的板書,混淆視線。這節是表內乘法的起始課,雖然很多小朋友已經知道有乘法這種計算,個別小朋友還會背乘法口訣。但是在意義的理解上還一知半解。課上,劉老師有意圖的把3×4,4×3這兩個算式寫在上和下,然而在講解這兩個算式的意義時問題出現了,學生不知道哪個算式表示4個3,哪個表示3個4。我覺得在板書的書寫上可以避免這種算式寫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煉其他的數據作爲素材。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5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就顯得尤爲重要本節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爲基本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

我認爲楊雲麗老師在課堂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把“遊樂園”設計爲本節課的.一條主線,用這情境串起了整節課的內容,爲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願意合作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提煉數學模型,並能運用這個數學模型去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師生互動中提煉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運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擺小棒的過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後出示乘法算式。

3、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髮表的不同意見,進行提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纔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精彩起來。

《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6

今天聽了林老師這節課,首先我認爲很成功的落實了這樣幾個問題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爲什麼要用乘法。

2、什麼樣的加法纔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樣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寫法和讀法。

其次,林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讓學生在童趣中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林老師根據低年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利用數學小精靈並藉助多媒體呈現的情景,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遊樂園”情景中。同時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爲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知識搭建一個有力的“支架”。

二、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數學

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爲了讓學生主動建構,理解乘法的意義,林老師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活動:

如在課的伊始,教師創設遊樂園裏“飛機圖”的情境,利用生動的生活情境和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從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兩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數量相同於加法算式中加數相同的特點,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加法算式的書寫,爲理解乘法的意義積累感性經驗。教師提出“觀察這個加法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又一次針對本質特點進行提問,充分釋放了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通過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算式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三、讓學生在需要中學數學

從過山車的7個2相加,到8個2,9個2,10個2,再到,如果我們全班都去坐過山車,就有20個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標準地列出了,2+2+2+2+……通過寫連加算式讓學生體驗到用加法表示多個數相加的繁瑣,促使學生不滿足於現狀,對相同加數的連加產生強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種想創造簡便寫法的慾望,再一次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發展的.過程。這時林老師適時地引入乘法計算。學生進行對比後,自然就體會到了乘法簡便和快捷的優越性,同時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四、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

在練習環節,林老師也頗費苦心,她以挑戰的形式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分層練習,通過寫一寫、分一分、改一改的練習,既重視了基礎訓練,同時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林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

當然,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在此我也想提一點自己覺得疑惑的地方:

如何能更好體現乘法的簡便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數相同)太繁瑣時產生的一種簡便運算,因此這節課應該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林老師在這節課雖然有所體現,但是學生卻感受不夠深刻,如何設計才能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夠在這裏設置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然後再引出乘法算式,學生或許能夠對乘法的意義理解更加透徹。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究,纔可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逐步豐滿起來,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大家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