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淚羅江 資料

其他1.32W

導語:歡迎前來聘才網,以下範文僅供大家參考!

淚羅江 資料

汨羅江

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爲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爲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灣)匯合稱“汨羅江”。汨羅江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長樂以上,河流流經丘陵山區,水系發育,水量豐富。長樂以下,支流匯入較少,河道展寬可以通航。爲南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詩人屈原曾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

幹流概況

汨羅江,屬洞庭湖水系。發源於湖南省平江縣、湖北省通城縣、江西省修水3縣交界處的黃龍山梨樹堝(修水縣境),流經修水縣白石橋;由龍門橋進入平江縣,向西南流經長壽、嘉義、獻衝、三市到大橋,折向西北,流經中縣坪、橫槎、金窩,再折向西南,流經平江縣城關、浯口、青衝、黃旗;至新市進入汨羅市,流經長樂街、新市、汨羅、於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全長253.2公里,其中平江縣境內192.9公里,汨羅市境內61.5公里。汨羅江流域西濱洞庭湖,東、北兩面以幕阜山、黃龍山與新牆河流域分界,南面以連雲山與撈刀河流域分界,東西長約12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37公里。流域總面積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縣 4053平方公里,汨羅縣965平方公里。流域地勢東、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長壽街以上爲上游,黃旗煅以上爲中游,以下爲下游。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條。

汨羅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4~6月雨量約佔全年總降雨量的50%,日最大降雨量一般在200~250毫米。由於河流上、中游和大部分支流穿行山區,帶山溪性,洪水多暴漲暴落,歷時一般2~3天,變幅6米左右。民國15年最高水位達48.47米(黃旗煅站),相應洪峯流量每秒6700立方米。雨季結束後,常出現夏旱、秋旱或夏、秋連旱。年蒸發量約1200~1400毫米。

汨羅江流域風光秀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運發達。抗日戰爭期間,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中日雙方曾在此反覆進行“拉鋸式”的爭奪戰,日軍曾在此大肆進行燒、殺、搶、掠,大面積森林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河牀逐年淤高,水運銳減。

汨羅江自新市以下,明代前屬洞庭湖湖汊,後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逐步圍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汨羅江尾閭已圍挽大小堤垸33處。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大小支流上二建成水庫436座。1958年冬,對尾閭地區的河道進行整治,過去迂迴曲折的汨羅江尾閭得以流暢。

歷史

汨羅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關係。戰國末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屈原被流放時,曾在汨羅江畔的玉笥山上住過。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被秦軍攻破,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而死。

汨羅江在洞庭湖東側,屬洞庭湖水系。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里處,潭水很深,是三閭大夫屈原投江殉難處,名曰河泊潭,有石碑記其事。河泊潭爲汨羅江的一部分,因爲此處不太深,又爲汨羅江的彎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傳三閭大夫屈原就在此處投江,爲了紀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們都在此處投放糉子給屈原饗食,另外還舉行大型的民間龍舟賽。原來在河邊立的碑石已被洪水衝倒,至今還沒有修葺。

當地傳說,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褲裝滿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稱此地爲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於洞庭湖一帶後,無日不爲他的祖國的命運憂心,想到處於戰亂中的同胞的悲慘處境,他更痛心。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陳。屈原驚悉後,懷着極其悲痛的`心情,經漢水北岸,永遠告別了故鄉秭歸和首都郢,然後南行至今長沙。但心中總在眷戀着祖國,於是又折回洞庭。殘酷的現實終於使他感到了絕望,自度已無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負都已付諸東流,便在汨羅寫完《離騷》的最後一章後,在此懷沙自沉。汨羅江邊的百姓紛紛划着各自的船隻往屈原投江處,想搶救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擔心江中的魚蝦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營救的同時,紛紛把自己船上的糉子投向江中餵魚蝦,由此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但是一代愛國詩人還是無法搶救生還,屈原投江幾天後才被漁民打撈上來,頭部已被魚蝦噬去一部分,其女兒女婿便給他配上半個金頭埋葬,女婿擔心有人掘墓盜金頭,遂以羅裙兜土築疑冢,遇神助一夜間竟築成12座疑冢。

屈原戰國時期黃老之學的傳播者。戰國末年,因爲反對楚懷王和楚頃襄王的對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玉笥山,在這裏他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如《離騷》、《天問》等),將楚辭這一體裁發揚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前278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被秦國攻佔,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於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懷沙》而自投汨羅江。汨羅江(汨爲左水右日)發源於江西省修水縣黃龍山梨樹堝,經修水縣白石橋,於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縣境內,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爲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爲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灣)合稱“汨羅江”。幹流長度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爲東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

標籤: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