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語文評課稿15篇(精華)

其他1.26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爲作出正確的解釋。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評課稿15篇(精華)

語文評課稿1

上週二下午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觀聽了由姜敏老師執教的《荷花》一課。這一課姜老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親和力極強,聲音美與課文荷花的美融爲一體,這些均值得我學習。針對這一課我具體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這節課姜老師善於抓住細節,講解細緻,文本挖掘很深,突出重難點。如在教學“:白荷花在這些荷葉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時,在一個“冒”字上做文章,讓學生感悟白荷花的美,通過用手錶演來體會白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學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讀出了白荷花的美。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姜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忽視了文章的空白之處,沒有充分地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大膽的想象進行補白,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白荷花在這些荷花之間冒出來。”它們想幹什麼。可組織學生想象說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類,彷彿——”在教學第四節時,有一處省略號,可讓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補白。多媒體課件沒有很好地爲教學服務。

語文評課稿2

“巧”——“橋”入“引”出

陳老師對課文“吃”的很透,深刻理解了文章內涵。這可以從教學設計上可看出。如一開始,讓學生談談對生活中的“橋”的理說說“橋”的作用,以此自然過渡到所上新課裏的橋——“生命橋”,從題目上感受這座“橋”的非同尋常,此時學生心裏已有微微的震撼,也很好地勾起學生想進入課文一探究竟的慾望。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品讀、會文,學完了整篇課文之後,陳老師又回到題目“生命橋”上,通過提問“‘生命橋’爲什麼加引號?”這一核心問題,使學生加深對文章(課題)內涵的理解,這一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活”——一個活“字”遊“文”有餘

陳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環節非常靈活,教學安排從學情出發,體現了她的教學智慧。如在學習課文前的以“詞”進“文”,陳老師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這課的重要詞語,讓學生讀讀、說說、想想,在幫助學生疏通閱讀障礙的同時又利於學生結合這些重要詞語來理解課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講“懸崖”一詞時,讓學生想象、聯想與“懸崖”及其與其有關的畫面等,接着就以“一個與懸崖有關的故事”引領學生步入課文,開始學習新課。又如在學習整篇課文時,圍繞“哪個地方/句子讓你感動?爲什麼”這個問題,充分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並且在學生的“說”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以“獵人心裏怎麼想”爲開放性的問題,給予學生想象空間並組織交流,巧抓想象點,讓學生髮自內心的來感嘆羚羊們的這一壯舉,讚歎這一奇蹟;用畫圖法講解“怎樣跳”這個環節,並也讓學生自己畫下來,這樣可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了課文內容,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在接近課的尾聲時,陳老師播放了一幕幕感人的畫面??——5.12地震,98抗洪,非典,請學生觀看,以此提升“奇蹟”內涵。棒!

語文評課稿3

張老師在上課導入環節就和學生互動,通過談話導入“夢”,和學生一起談談自己的夢,拉進和學生的距離,進而引入課文。然後初讀課文,在這個環節,張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或者也可以找出覺得難的地方來讀;還有在學生字時,讓學生找3個難寫的字寫三遍,這個環節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不同情況,沒有框定學生一定要寫哪些字。在精讀3-13段的過程中,採用減詞法,把關鍵詞去掉再讓學生讀,以讀代講,通過讀讓學生自己感受這些詞在文中的作用,然後通過多次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進而完成背誦。接下來張老師再次和學生互動,分角色朗讀了“夢到了”這裏的內容,讓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來理解課文。張老師在課堂中多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初讀環節讓學生畫出感興趣或不明白的部分,在精讀環節理解重點詞句中,讓學生通過自己讀來體會,在理解了人物的感情後,自由的體會,把人物的感情讀出來。在學習完了課文之後,張老師引導學生向第三個維度走去,也就是堅持維護真理的科學精神,並拓展課外知識,請學生說說知道的因堅持真理而受到迫害的.科學家,激發學生了解這些科學家的興趣。最後張老師還富有創造性的請同學們穿越,變成作者的老師,對現在的作者說說話,這個環節對同學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口語交際的機會。

張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且都能很好的完成,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整堂課教師以引導爲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等,在環節的設計上也很有梯度,層層深入,如從對做夢內容的理解到作者被老師誤會,一步一步的走進作者心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我個人認爲整堂課上還是比較缺少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有些問題如果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可能會更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語文評課稿4

劉婷老師上的是一節詩歌鑑賞課,有一個動聽的名字《打開文字的褶皺》。劉老師選取了兩首詞《虞美人》《聲聲慢》,教學設計圍繞詩歌情感展開。

劉老師的.教學設計符合“三三式”教學模式,完整呈現了課前三問,課中三段,課後三思的備課要求。

教學環節由舊知複習引入,學生默寫《長恨歌》。自然過渡到教學目標展示,明確鑑賞文本。

第二步是指導吟誦兩首詞。首先由學生分組朗誦,力求讀出情感,讀出感悟。然後教師範讀,劉老師準確表現出了《聲聲慢》《虞美人》的音樂美和蘊含其中的愁思,讓學生受到了啓發。

第三步是情感賞讀,採取分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學生就兩首詞表現出的“愁”不同之處進行賞析。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進行展示。總結出往事之嘆、亡國之恨、思鄉之苦、物是人非;獨居之苦、喪夫之苦、亡國之恨等情感內涵。教師在學生探究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兩者區別,讓學生從寫作角度和作者身份進一步探究。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掌握了兩者的情感異同,並對產生不同的原因進行了深入探究,很好掌握了這兩首詞。

第四步拓展延伸,劉老師繼續圍繞“愁”字展示幾組詩句,讓學生誦讀、賞析,拓展同類型詞的積累。最後留作業,讓學生賞析《聲聲慢》。

劉老師的這節課緊扣情感,選擇兩首詞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真正做到了打開文字的褶皺。

語文評課稿5

中心國小的張xx老師執教的《醜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本課故事性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張老師在執教本課時,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採用“個人讀、配樂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美美地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去體會醜小鴨被欺負時的孤單可憐,在讀中分享醜小鴨變天鵝時的驚奇與喜悅。

課上,亮點紛呈:

(一)先學後教,精心設計好預習,發揮預習的最大功能。

教學前,張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鑽研了教材,根據導學案,精心設計了預習單和學習單,給學生提供了預習的柺杖,讓學生課前的學習不再是盲人摸象,將預習落到實處。

(二)找準時機,及時滲透學習方法。

在理解“欺負”一詞時,許多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這時張老師引導學生:“大家是怎麼欺負醜小鴨的?”

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姑娘也討厭他。”張老師說道:“這就是欺負。”

學生知道了原來通過聯繫課文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激發想象,引導學習練習說話。

指導學生學完第四自然段,張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醜小鴨還會到哪兒?會遭遇到什麼?”

學生以:醜小鴨來到了xxx,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孩子們的想象潛能是無限的,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草原上,被獅子追趕;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森林裏,被獵人追殺…

張老師課上給我們展示的讓我們受益匪淺,唯一遺憾的是小組合作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小組彙報有點流於形式。

語文評課稿6

一、貼一貼、唱一唱,激發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循着這一條,創設了如下情境:(課前準備)出示藍天圖,讓學生邊唱“一閃一閃亮晶晶”,邊貼星星。

(上課)

1、星星在藍天一閃一閃,多美啊!還缺了什麼?(通過說話,弄清星星與月亮的關係)

2、平時,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引導積累:一輪圓月彎彎的月亮)

3、(貼上月亮)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展開說話)

這麼美的月空,老師要用一首歌來讚美它!(彈唱《小小的船》)

4、畫美,歌更美!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等學完了課文,我們也來唱一唱,好嗎?(出示課題)

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必須看它、聽它和感受它!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動手貼一貼,說一說,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通過聽歌曲的演唱,看着畫面再次感受美,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讀一讀、說一說,趣中求實

我們在教學中要紮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就要讓學生說好話、讀好文!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學生在朗讀同時也在接受美的薰陶。如何在激趣之後,讓這個“趣”字貫穿下去,紮實說話與朗讀訓練呢?教師作了如下設計:

(配上音樂,師描述:生閉上眼睛,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看,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隻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

1、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麼?(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引導讀一讀第二句。

3、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麼?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__________。

4、你們看到的真多,我們再來讀讀第二句。(指導反覆朗讀)

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司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並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像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紮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三、想一想、畫一畫,趣中求新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

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如何將學生此時的激情再次昇華呢?“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

1、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畫下來嗎?先說說你想畫什麼。(同桌交流)

3、指導畫一畫。

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讀到的、說到的畫下來,又一次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許多有創意的東西畫下來:飛船、太空小轎車、織女星等,把語言美融入了畫面美中,每一幅畫就是一首奇妙無比的詩歌,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都進行了美的創新!我想,學生的創新不是從無到有的發明,只要是獲得知識的進程

對他本人來說是獨特的、新穎的、具有價值的,就是創新。

我們在教學中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讀中悟情、悟理,紮實的訓練以“趣”字貫穿,學生的創新火花將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閃爍!

語文評課稿7

《日月潭》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描繪了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是按照這樣的遊覽順序描寫的: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然後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縱觀整節課,猶如我們一位老師所說,侯老師上課好像一杯濃濃的奶茶。的確,侯老師的課就如奶茶一般,聞起來是那樣的香,柔柔的,甜甜的。進入情境,與她同喜同苦,又耐我尋味,耐我咀嚼許久。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評侯老師課中的優點:

一、思路清晰,穩而不亂。

侯老師是剛走上教師這個行業才一年多,能歷練出這樣的教學才能着實不易。第一自然段,讀,幾個問題,提綱挈領,日月潭在什麼地方?等。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能力。第二自然段,看,看圖,讓學生了解光華島是如何把日月潭分成日潭和月潭的。第三、四自然段,選,選擇你喜歡的段落,研讀。尤其是研讀的環節,侯老師能適當穿插一些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如什麼叫“隱隱約約”?你什麼時候看到的景色也是“隱隱約約”的?你能把你所想像到的朗讀出這種蒙朧美?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侯老師能緊抓重點詞語來進行理解;如在欣賞了日月潭的美景之後,對學生提問:你想發出怎樣的感嘆?你想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日月潭?並且把學生所說的詞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接下去研讀“清晨、中午”時候的日月潭時,能用這些詞語進行說話,而且也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詞語。

“於細節處見功底。”侯老師在課堂上這樣的大家風範,與平時的磨練、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自主課堂,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度,侯老師在今天的課堂上顯示得淋漓盡致。介紹了日月潭的景色之後,侯老師抓住自己班級的實際,作爲學校的實驗班,存在着與衆不同的環境佈置,教室裏的金魚等,都是學生說話的材料。於是,侯老師利用這個契機介紹我們美麗的教室;或許與整個教學環節來講,這裏有了些許的'停頓,或許與我們本節課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點,語文源於生活,生活應迴歸於大語文。侯老師在這裏大膽地創設這樣的教學環節是難能可貴並值得學習的。其二,侯老師今天執教的課堂中,至少有兩處很明顯得穿插了課外知識,與課文內容聯繫得相當緊密。不需要老師用多少語言來講解,一出示就已明瞭。“水到渠成”這是最好的效果。其三,課堂中的小練筆,不僅體現了對學生寫話能力的重視,而且是仿照課文中的片斷,老師出示圖片之前,先請學生想像,一步一步,怪不得學生的作品都是相當的出彩。

三、朗讀是線,朗讀是情。

侯老師把朗讀作爲教學的重頭戲。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語言他知道但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於是他就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內心的情感,用朗讀來激發自身的情感。侯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

最後,提幾點小小的建議:

1、侯老師是一名新教師,剛踏入講臺不久。難能可貴的是她的這份老練沉穩。但也存在着課堂中的教學機智還不足,遇到學生的突發事件,一言帶過,如果再來點引導,學生會把“隱隱約約”說的更好,而不需要老師把答案說出來了!

2、拓展中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第三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湖”換成“明潭”,可能學生讀起來的感悟會更好。

總之,侯老師的課猶如清香的迎春一般,輕輕、淡淡、耐人尋味;徐徐、慢慢,又帶着年輕人獨有的朝氣。希望侯老師繼續努力,上出更多更精彩的課。

語文評課稿8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生動,有情趣,非常符合兒童的特點,並且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一定的啓發和滲透作用。

根據本文的特點,廖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體驗情感,指導朗讀上,讓學生自己體會課文角色的內心世界,讀好請求的`語氣。這一點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知識點是簡單的,但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是有難度的,所以老師的課堂設計是相當重要的。

廖老師這一堂課上得非常成功,給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體現

在這節課上,廖老師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教學氛圍,課一開始,廖老師出示圖片,用親切的語言對學生說:“讓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請跟她打打招呼吧!”學生很興奮,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了 “姑娘”中的“娘”應該是讀輕聲的,並且發現“姑娘”中兩個生字寶寶偏旁一樣等知識的滲透。

二、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我們知道,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教學重點。廖老師在這堂課上重視識字教學,並且形式多樣。如:看圖識字,隨文識字、猜字謎,指名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反覆識記生字,並且用遊戲法進行鞏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趣中學”、“樂中學”。

三、課文教學“以讀爲本”,加強讀書實踐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如:學習2—4自然段時,而廖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創設的情境中,針對每一個環節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一種抑揚交錯,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在教學中,廖老師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棉花姑娘,教師接着引讀:假如你的全身正有無數的小蟲在叮咬,你麼多盼望有醫生來給你治病啊!心情多着急啊,燕子醫生來了,你着急地說……;唉,燕子治不了你的病,你的心情多難過啊,蟲子越來越多,疼得不得了;啄木鳥醫生來了,你難過地說……;青蛙來了,他專吃莊稼的害蟲,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你高興地說……。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這樣的朗讀指導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廖老師至始至終都讓學生置於課本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感覺自己就是棉花姑娘,同時在情境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不由自主由情生情。

語文評課稿9

一、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張老師通過對小說《追風箏的人》故事情節、人物分析、“風箏”的含義及作用等多個環節來鋪墊,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近隱含在“風箏”這一意象背後的豐富而複雜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討論、電影片段欣賞、班級齊讀等形式,使學生分析小說意象這個比較深刻複雜的教學環節生動起來。同時教師採用了提升拓展課外閱讀知識和技巧的發放,如出示相關名家對《追風箏的人》一書的評價和阿富汗戰爭圖片介紹,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作者情感的溫度,體會時代的“體溫”。

二、教學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本節課的主要分爲回憶風箏、分析人物、討論“風箏”的意象及拓展總結五個環節,教師從導入開始就圍繞“風箏”在回憶中的作用來展開,從學生對風箏快樂的回憶自然引出小說作者對風箏的`複雜感情。隨後再通過梳理小說人物關係進一步明確人物與風箏之間的關係。經過兩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對“風箏”這一意象的含義有了較多的想法,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將片段的、零碎的理解感受整理歸納爲小組之間的“成果”,從而更系統的認識“風箏”背後所蘊含的內容及情感——不僅僅是阿富汗傳統節日中比賽的風箏,還是親情、良知、忠誠的化身,更是夢想、希望的象徵。

三、個人建議:

1、在人物環節分析中通過學生自己描繪人物關係圖來梳理人物關係,教師出示了幾張代表性的作品,並請學生來分享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這一環節佔用課堂時間較多,同時在學生闡述中出現重複現象,建議教師可以抓住重點人物進行簡要分析。

2、在分析“風箏”意象環節中,學生暢所欲言,能分析出較深層次的含義,不過未形成體統、完成的答案。不過教師因時間關係,在該環節中略顯急躁,未能抓住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啓發挖掘,未將零散片段的關鍵點串聯起來。若在該環節增加分析時間,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升和歸納,形成較完善的系統的理解。

語文評課稿10

《醜小鴨》這篇課文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話改寫的。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之後,他就被人看不起,可憐的醜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儘管遭遇如此淒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好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醜小鴨,竟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呢?

楊老師執教《醜小鴨》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堂課讀書聲琅琅。課中,教師用深情的話語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讓學生感悟醜小鴨的可憐、孤獨。整堂課讀得很充分,當學生深情並茂地讀着課文時,他們純真的心靈就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了共鳴。本課反覆的引讀是它的特色也是亮點,要是先讓學生讀出自己個性化的感情來,再由教師來引讀;或是在讀的方式上再做細緻的安排,個別讀、表演讀、生生對讀——就更好了。

本課在創設情境這一點做得比較到位,教師的教態很好,自己能夠先進入到文本的語境中,也注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課件運用很恰當,動畫、音樂都能喚起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醜小鴨的可憐與孤獨。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抓住空白充分發揮想象。如:醜小鴨聽了這些譏笑,再加上獵狗的追趕,會感到怎麼樣?學生體會到醜小鴨的可憐、孤獨,再齊讀,就能進一步感受到他的心情了。當學到醜小鴨只有晚上出來找吃的,教師又引導學生想象“可是晚上出來找吃的容易嗎?他會遇到什麼危險?”此時,再引讀:深深同情他的小朋友一起讀讀。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想象中、反覆誦讀中,感悟文本。這時,再讓學生來談感受:我想對醜小鴨的哥哥姐姐說——想對獵狗說——對農夫說——對醜小鴨說——。通過句式訓練讓學生的理解昇華了。

最後還有一點要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對文本的準確解讀,對價值取向的把握。準確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要從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這三個角度,一步一步地潛心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涵。第一步,教師要作爲一般讀者去賞讀,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第二步,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步,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關於教者用“醜小鴨離開家對不對”這個問題來串起本堂課的教學,我認爲是不妥的,違背了安徒生的創作本意。雖然有社會現實意義,雖然教參書上用了幾乎一個版面來對這個問題進行設計。我還是不認同。我認爲在拓展部分作爲一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就可以了,作爲主線是絕對不可以的。

語文評課稿11

今天上午,我們聆聽了秦老師執教的《九寨溝》一課。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態,激情洋溢的話語,恰到好處的點撥。秦老師的課不拖泥帶水,感覺十分乾練,教學基本功十分紮實。整堂課,秦老師老師都以飽滿的情感調動着學生的情趣。這節課的亮點很多,我簡單地來回顧幾點:

1、在課前準備方面,從秦老師的朗讀、課件製作、教學過程的指導可以看出秦老師十分認真。

2、在品讀課文方面,讀中感悟悟中再讀

秦老師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以讀爲本,整堂課都回蕩着學生的朗朗讀書聲。學生走進文本,在老師的激勵、讚賞中,通過讀中感悟,悟中再讀,在讀的基礎上讀出感受、感知美景,真正落實了《新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教學、以讀爲主的教學理念。從他們朗讀中,繪出銀光閃閃的雪峯、清澈見底的湖泊、蔚爲壯觀的瀑布,感受到了五彩池、五花海的美麗與神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3、教學抓住重點突出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教學九寨溝的自然風光。秦老師根據學生的.自身學習特點,通過抓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學生反覆誦讀等手段,引導學生理解體會雪峯、湖泊、森林、瀑布的特點。如抓住“大大小小”、“顆顆寶石”、“清澈見底”、“色彩斑斕”體會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絢麗,使學生真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比如“色彩斑斕”、“高低錯落”等詞語和比喻句的理解。這樣巧妙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真正體會到《九寨溝》那美妙神奇的景象,並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熱愛大自然情感的薰陶。

4、拓展延伸方面仿寫、仿說句子:也許,在(),你會()。一方面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另一方面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我認爲這處設計十分巧妙,爲文章的昇華水到渠成。

5、多媒體課件貫穿教學

在教學中,秦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九寨溝的自然風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爲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秦老師的這節課優點很多,我需要多多學習。

語文評課稿12

本課本着“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珍愛生命”爲主題,開啓學生的思維之門,郭老師的課學生掌握遊刃有餘,以下幾點值得借鑑學習:

一、以境促情

課伊始,欣賞小魚在大海里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魚到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激發了學生們對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嚮往,也爲下面學生體會小魚的可憐做好鋪墊。

二、以情渲境

老師 對“淺水窪”的講解、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大海里生活的`情景、“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條小魚,你馬上就要你會想些什麼?”創設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境地位小魚着想,從中體會小魚的難受,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其實也是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爲小孩子救小魚埋下伏筆。

三、以讀促理解

郭老師的課文講解以第一自然段位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自由度、個別讀、師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讓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文章,品析語言,深入地認識了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困境。

語文評課稿13

20xx年12月22日未央區eepo同課異構活動拉開帷幕。在這次活動中作爲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有幸代表南康學區參加了於12月23日在西航三校舉行的低語組比賽。活動中我們聽了西航二校葉凡老師的《紅領巾真好》一課,參加了團隊評課。

我們運用單要素評課方式進行評課。我在本節課中關注的.是資源利用。

葉老師這節課靈活的運用了課本、課件、投影、黑板、微卡、大卡、圖片等資源來組織教學。在這節課中葉老師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在上課開始,葉老師讓孩子們對課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興趣爲主動了解課文打下基礎。隨後有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同桌交流識字,既是學生個性得到凸顯,有時孩子在互幫互助中共同得到提高。

整個課堂無論是四人小組學習還是全班探討寫字都充分發揮個人資源和團隊資源作用,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如果能在學習成果展示時多想一些辦法,多一些展示機會和展臺那就能更好地體現“人人蔘與,處處講臺”的效果了。

語文評課稿14

本課教學有如下亮點:

一、教者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1、從字、詞上入手,詞語的設計由易到難,讓學生書寫字形,朗讀字詞,教給了學生理詞、讀閱的方法,真正訓練了他們的語文基本功;板書軍神,問指誰,誰如此稱讚他,用軍神、劉伯承、沃克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輕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並有針對性性的選擇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這三個詞學會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一個學生說:“軍神是誰?”王老師立刻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接着另一個學生回答:“沃克醫生爲什麼稱劉伯承爲軍神?”這個問題一下子難住了大家。王老師緊接着評價:“這個問題提得太有價值了!”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孩子們對提問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朗讀有方,多角度,多層次的讓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促情。

感情朗讀方式多樣,方法不一,但萬變歸宗,讀,體,悟,說,不僅讓學生進入了文本,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讀、說能力;並多次強調學生說出完整的話,我非常贊同她這種做法,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減輕了複習時的負擔,一舉兩得!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要求孩子帶着理解感受去讀。同時還不忘知識的拓展。

語文評課稿15

雪地裏的小畫家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第一冊教材中不多見的一篇美文。我覺得張鵬飛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新穎,思路清晰,充分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下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的設計思路,重點突出,整節課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析這堂課的教學。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首先,他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讓人身臨其境。拉進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課文的慾望。老師說:打開窗戶,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個大地蓋上了厚厚的白雪,這時你會說什麼?“下雪啦,下雪啦!”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來,那種興奮感,衝動感,就不言而喻。這樣學生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慾望。,朗讀也就水到渠成。然後餘老師出示了生字“啦”,引導學生用“啦”來說話,並且讓孩子讀準字音,明確這個字要讀輕音。既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學好了生字,真是一舉兩得。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課件的精彩運用,可以說是這節課一大亮點之一。

二、挖掘、拓展讓識字教學更紮實更有效。

新教材提倡"多認少寫,"有"自主識字"的願望。識字是低段語文課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領讀、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的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教學中,張老師充分調動孩子的已有識字經驗,放手讓孩子剖析識字過程,讓一部分識字能力頗強的孩子,帶動了識字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新授蟲字旁時,張老師適時地拓展讓孩子對偏旁的含義有個大概的瞭解,並且讓學生說出帶有蟲字旁的還有那些生字,這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課外識字興趣,增加了識字量。另外學習生字也各有特色,讓同桌互說,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怎麼記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基本是形聲字,學生基本能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特別是“睡”,眼皮垂下來了,這樣一說很形象,學得更紮實,讓學生記住字形的同時也記住了字義。

利用幫“小雪花”識字的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其中還安排了複習易學課文《日月明》和識字歌,複習了舊知識,拓展了新能力,讓學生實施知識遷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僅使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也增添了學生熱愛生活,學習語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