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西遊記摘抄筆記

其他2.17W

西遊記摘抄筆記1

1、春採百花爲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秋收芋慄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西遊記摘抄筆記

2、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來瞌睡多。

3、四壁寒風起,萬家燈火明。六街關戶牖,三市閉門庭。

4、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冰冷的冬季裏沐浴一縷陽光;讀一本好書,好像收穫了無窮無盡的珍寶;然後讀一本好書,就像結交了一位忠厚的朋友。在我看來,《西遊記》這本書就有着這樣的魅力。

5、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6、釣艇歸深樹,耕犁罷短繩。樵夫柯斧歇,學子誦書聲。

7、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纔到秦樓促晚奩。

8、火眼金睛,耀武揚威,天羅地網,水泄不通,筋疲力竭,天昏地暗,

9、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10、複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檐四簇,層層龍鳳翱翔。

11、芥納須彌曹溪路險,鷲嶺雲深千丈,冰崖五葉蓮,開簾垂香嫋

西遊記摘抄筆記2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一)

選自:《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點評:有了這一段的對話,纔會有後文八戒死心塌地的跟着唐僧的故事。

摘抄:行者哪裏肯放,執着棒,只情趕來,呼呼吼吼,喊聲不絕,卻趕到那藏風山凹之間。正擡頭,見八戒在那裏放馬。八戒忽聽見呼呼喊聲,回頭觀看,乃是行者趕敗的虎怪,就丟了馬,舉起鈀,刺寫着頭一築。可憐那先鋒,脫身要跳黃絲網,豈知又遇罩魚人。卻被八戒一鈀,築得九個窟窿鮮血冒,一頭腦髓盡流乾。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二)

選自:《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點評:現在看來豬八戒也不是那種只會吃,不會幹的人啦。

摘抄:行者笑道:“賢弟啊,這樁兒我不敢說嘴。水裏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念訣,又念念‘避水咒’,方纔走得;不然,就要變化做甚麼魚蝦蟹鱉之類,我纔去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裏,幹甚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裏的買賣,有些兒榔杭。”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三)

選自:《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點評:孫行者也有不擅長的東西,雖說他下得了地,上得了天,可就是不擅長水戰,不知水性。人無完人嘛!

摘抄: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裏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着重擔,老大難捱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纔是個道理。”行者道:“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抱怨之心。還像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怕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四)

選自:《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點評:整天辛辛苦苦趕路的日子,難免總會有一些抱怨。但是取到經之後,回頭想想一切總都是值得的。

摘抄:那長老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池道:“善哉!善哉!今年倒也年豐時稔,怎麼這觀裏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清風暗道:“這和尚在那口舌場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凡胎,不識我仙家異寶。”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蔘果’,吃一個兒不妨。”三藏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麼就把他拿來當果子?”清風道:“實是樹上結的。”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五)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蔘》

點評:這個唐僧不認得人蔘果,卻不願意吃一點。纔會有後來的一場鬧劇。

摘抄: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纔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囫圇吞嚥下肚,卻白着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麼?”沙僧道:“人蔘果。”八戒道:“甚麼味道?”行者道:“悟淨,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嚥,嚐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爲人爲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六)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蔘》

點評:說明了八戒的莽撞,匆忙和貪吃的個性。

摘抄:行者道:“你們且慢行。等老孫去照顧那兩個童兒睡一兩個月。”三藏道:“徒弟,不可傷他性命,不然,又一個得財傷人的罪了。”行者道:“我曉得。”行者復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他腰裏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他摸出兩個來,瞞窗限兒彈將進去,徑奔到那童子臉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他才拽開雲步,趕上唐僧,順大路一直西奔。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七)

選自:《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點評:說明了孫行者除了大大咧咧的另外一面,他還是十分的謹慎,小心的,

摘抄: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聞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頓邊打壞了啊,卻不是我造的業?”他忍不住,開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樹也是我,怎麼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西遊記摘抄筆記3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偉大的小說家吳承恩。

本書根據南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名間流傳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一些平話、雜劇綜合加工、大膽想象,創造而成。本書主要歌頌了孫悟空同邪惡和困難作鬥爭的勇敢、堅毅;同時表現了唐僧的仁慈、怯懦、迂腐;豬八戒的憨厚、自私、可笑。作品運用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描繪出神奇的幻想圖畫,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意志和願望。故事離奇曲折、變化多端,人物形象活靈活現,語言生動詼諧,是我國青少年最優秀的讀物之一。

願這本《西遊記》能夠成爲少年兒童的閱讀精品,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大家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無窮魅力。

西遊記摘抄筆記4

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鍊,亦莫能傷損。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裏。五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感悟:吳承恩有很多的這樣的描寫,簡單的幾句話,言簡意賅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文言文的魅力就在於此。從猴王的出生到收服,一氣呵

這菩薩皈依拜領,如來又取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感悟:如來給了觀音三個箍兒,本意是想讓取經人收三個徒弟,每人一個頭箍的吧,只是後來看到只有孫悟空最不服管教,所以就只給他一人戴了。我想八戒被觀音等菩薩戲耍,捉弄之後不敢胡作非爲了,菩薩覺得沒必要戴了。

怪道:“我願皈正果。”乃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爲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菩薩日:“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頭頂下,等候取經入,自有用處。”

感悟:原爲捲簾大將的沙和尚爲了免受飛劍穿胸之苦,毅然皈依。失手打碎琉璃盞就遭受這樣殘酷的刑罰,未免太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但是也只是這樣的源頭,纔有了這裏躲在流沙河的後來。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吃掉的九個取經人是受誰的旨意去取經的?難道是如來嗎?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吳承恩設下的一個懸疑。這九個人一直在取經輪迴的路上,都不是凡人。骷髏的用處可能就是犧牲自己保唐僧渡河吧。

大聖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菩薩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爲不美。”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感悟:孫悟空被壓了五百年了,仍然心高氣傲,不服輸,這種精神讓我佩服。但是歷經這五百年的心靈洗禮,已經知道天高地厚了,有皈依佛門的心境了,只是悟空本性如此,真正降服他靠的始終不是暴力,而是接下來的師徒情。

西遊記摘抄筆記5

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羣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感悟:這是孫悟空天宮的生活最自由自在,最開心的一段回憶。率性天真的悟空在仙界廣交好友,而且不分身份地位,都成爲兄弟。東遊西蕩,雲來雲去。可見悟空的性格是廣受衆仙喜歡的,是一個受員工歡迎的好員工。但是老闆看你這麼閒,心裏總是不舒服的。

夭夭灼灼,顆顆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左右樓臺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

感悟:蟠桃園的描寫運用一連串的排比句,烘托出蟠桃園的景象,一顆顆仙桃壓着枝頭,伴隨着雲霧的環繞。這樣的重要的蟠桃園,玉帝怎麼就同意讓這麼自由懶散的猴子看管呢?箇中緣由,陰謀論者們可以細細的品味。

玉帝越發大驚道:“這廝假傳旨意,賺哄賢卿,快着糾察靈官緝訪這廝蹤跡!”

感悟:玉帝得知七仙女被欺,偷吃蟠桃,搗亂蟠桃會,偷吃太行老君仙丹後氣急敗壞的說的這句話。給悟空定的罪名是假傳聖旨和哄騙愛卿,有種讓人摸不着頭腦。可能在玉帝心裏皇家威嚴纔是最重要的,吃點蟠桃、仙丹啥的都不是什麼大事。

大聖道:“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他雖被我使個分身法殺退,他還要安營在我山腳下。我等且緊緊防守,飽食一頓,安心睡覺,養養精神。天明看我使個大神通,拿這些天將,與衆報仇。”

感悟:雖然大聖雖然本領高強,好勇好鬥,但對待輸贏卻看得很開,是一個懂得兵法的人。猴子同類纔是自己人,異類死傷無關,可以看出在大聖心裏那些妖王只是炮灰而已,就是所謂的酒肉朋友,也難怪有人說這猴王猴精猴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