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

其他2.45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認識分數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

認識分數評課稿1

觀課主題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現象與分析

主要亮點

1、常態的課堂、自然的課堂。

2、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踐經驗認識百分數。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並自學理解百分數表示的具體意義,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學起點把握較好。

3、體現了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對課堂的生成處理得當。課堂中認識的'百分數、深入研究分數與百分數區別時的實例均來源於學生反饋的資源,充分利用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進行教學。

4、敢於放手讓學生去思、去議、去交流。課堂先後開展了4次小組交流或討論,形式都比較靈活、自然,其中有3次班級反饋交流比較充分,在反饋中教師有適時追問和點撥。

5、重視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課堂通過學生收集反饋的大量的具體的實例,說其表示的具體含義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6、鞏固練習和全課總結有新意、有深意。

7、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和教師適時點撥,對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與區別研究得比較深入。

存在的不足

1、教材在對百分數的定義進行描述時,呈現的三個實例百分號前面的數包括整數、小數,小於100的、大於100的,使學生認識各種情形的百分數,但課堂學生反饋和呈現的均是小於100的整數,其他情形沒有涉及到。

2、小組討論還可以優化。一是第一次討論時重點拉近觀察了2個小組,一組4人中只有1-2人進行了發言,且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成員在做自己的事情沒有傾聽;二是第2次小組討論的問題“我們留下來幹什麼,爲什麼還要留下來”讓很多學生迷糊,顯得多餘。

3、反饋了收集的百分數並說了它們的意義後,教師僅僅通過問學生“會讀嗎、會寫嗎、會說出百分數具體的意義嗎”,學生說“會”,剩餘的近30分鐘時間都在研究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學生是否真的都學會了呢?一個設問能否真實全面反饋?差生是否真的掌握了?

策略建議

1、學生反饋中沒有涉及到的百分數的情形,教師適時補充、完善,以認識各種情形的百分數。

2、小組討論時注意分工,且注意培養學生在小組交流時傾聽、補充、質疑的良好習慣。第二次小組討論可以去掉。

3、問答之後,教師適時出示一組針對性的反饋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反饋練習結果,實現邊學邊練,真實全面地反饋學生課前自學的情況,並根據反饋結果進行點撥和強調。

認識分數評課稿2

聽了胡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這一課,我受益匪淺,本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紮實的課。下面我談談自己感想

1、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使百分數的引入水到渠成。

課始,胡老師讓學生觀看一段足球賽的視頻,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時候,緊接着出示三位參賽隊員投球情況統計表,很顯然,學生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狀態下學習,聽課效率應該是很高的。胡老師先讓學生算出三名隊員進球個數佔踢球總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以前通分的知識來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然後告訴學生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改寫成另一種形式,進而揭示課題:百分數的認識。如此引入課題,不但深刻剖析比較了分數和百分數的相同之處,同時又說明了百分數的優越性和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百分數的慾望。

2、緊扣百分數的意義,使百分數的本質自然凸顯。

課中,胡老師始終圍繞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呈現了大量的素材,“現在,學生的視力情況不好,我市國小生的近視率是18%,國中生的近視率是49%,高中生的近視率是642%”、“我只完成了作業的80%”、“食品的合格率是32%”,百分數的本質就自然凸顯出來,學生很輕鬆地就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接着,胡老師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百分數,數學課堂重歸於生活,孩子們每一個百分數的提出都與生活緊密聯繫。特別是服裝面料的成分、汽車銷售情況、下載文件的進度等等,這些教學資源都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學生並不陌生,這更說明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課堂注重“以學生爲主體”。

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導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比較新穎。

胡老師讓學生根據四字成語來猜百分數,如:十拿九穩、百裏挑一、十全十美等等,這樣設計不但富有趣味性,而且將數學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說

得頭頭是道,效果很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後,胡老師還送名言給學生: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勵學生學習。

5、教學語言幹練。

教師語言簡練,乾脆利落,並能對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總之,整體看來這節課是由實際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各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認識分數評課稿3

聽完胡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認識》後,我受益匪淺。本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而紮實的課,新理念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下面我談談自己感想。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思想。本課是一節概念課,一開始,胡老師先讓學生觀看一段足球比賽的視頻,緊接着出示了三位參賽隊員投球情況的統計表,過後,胡老師讓學生算出三名隊員進球個數佔踢球總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以前通分的`知識來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然後告訴學生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改寫成另一種形式,從而揭示課題。在這些階段中,胡老師讓學生通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學案的編寫科學、合理、有條理,學案中設計了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生活中的百分數,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這五個內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數的內容。

3.教師的點撥、引導到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及時點撥、引導,關鍵處進行了重點強調,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4.在講解百分數的意義時,胡老師緊扣生活。例如以“現在,學生的視力情況不好,我市國小生的近視率是18﹪,國中生的近視率是49﹪,高中生的近視率是64.2﹪”、“我只完成了作業的80﹪”、“食品的合格率是32.4﹪”等大量的生活材料來呈現百分數的意義。

5.教學語言簡練,乾淨利落,評價及時、恰當,能較好地調控課堂,給學生創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6.結尾處的設計也很新穎,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成語,使得語文與數學融爲一體,實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綜合,又給人於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後以一句“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富有哲理的格言贈送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用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整節課是由實際的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關注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多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認識分數評課稿4

錄像課“認識百分數”由揚中實驗國小教師王泳老師執教,該課除了具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嚴謹、教師素質過硬等共性優點外,還集中體現在教法學法、能力培養上的與衆不同,或者說是獨特的教師個性,那就是:教師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爲中心,以生活爲載體,時時處處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充分彰顯了新課改的理念,簡要地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掘學生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區域中發現數學

無論是導入部分投籃命中情況、種子發芽情況的比較,還是新授部分開信息發佈會交流收集的百分數講意義,這些素材的取得都無不是來源於學生的生活,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極爲樸素,更爲真切,學生理解深刻,接受順利,運用恰當,這不能不說是學生爲“真”而“動”,因“實”而“悟”。

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權利,讓學生在發言交流中學習數學

王老師在開始引入“百分數”的意義時,十分注意教學的漸進性、層次性,非常講究學生的學法,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總結投籃情況、發芽情況,得到“百分數”的概念;接着在指導“百分數讀寫方法”,也同樣做到學生自己去親歷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從收集的百分數中看看、說說、比比,從而得出寫的注意點、讀的順序;然後開信息發佈會,講講你的百分數從哪裏收集來,又表示怎樣的含義,這樣做既可以使所學與生活相呼應,又可以用所學驗證生活知識,可謂一石雙鳥、事半功倍;乃至最後環節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區別和你本課完成任務的百分數都有意滲透學生的發言,其目的就是一個“服務學生的學習,發言爲學習數學服務”。

三、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能力提升中感悟數學

縱觀王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王老師可謂教學設計匠心獨具,每每展開一個教學環節,都相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主要體現在收集信息的能力、發言交流的能力、獨立設計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找到影子,可稱俯首皆可拾。像發言交流的能力,整堂課王老師各個環節都精心貫徹、滲透;收集信息的能力,學生課前準備的.百分數商標;獨立設計的能力,最後設計圖案並比較兩種顏色所佔的百分比;至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包括分析比較、總結歸納、靈活運用等多種能力,在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區別時就需要分析比較,在導出百分數意義、闡述新課收穫時就需要總結歸納,在完成教材“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九”時就需要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王老師的這堂課是名副其實的優質課,這節課着力凸顯了“以生爲本、以新課程爲真”的要旨,因此它確確實實能登上“國小數學教學資源”的大雅之堂,我們一線的教師值得借鑑和學習。

認識分數評課稿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三位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並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羣體的積極性。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於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誌”、“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爲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爲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三、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胡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並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羣體的積極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1、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胡老師在此內容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2、課堂上充分表現出胡老師對數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但是胡老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

認識分數評課稿6

聽了劉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後,我科的老師評課後都覺得受益很深。劉老師自然的教態,親切的語言,機智的引導都在這節課中發揮出來,下面談談我們的一些感受。

一、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重要的。教學時,劉老師從熊媽媽分月餅入手,從分4個月餅到兩個,再到分一個,複習平均分的概念時得出每隻小熊分得2個、1個、半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然後出示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讓學生動手摺出1/2和1/4,直觀比較它們的大小。課件顯示唐僧分月餅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問題設計有趣味性

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讓學生用紙折出1/4後,給學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這節課總的來說上得很好,這裏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教師在總結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用了一句比較長的話來填空,學生可能理解不夠,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在學生填完後在讓學生用一句比較簡單的句子來總結,如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分母越大,分數越小。這樣的效果也許比較好。

標籤:評課 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