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推薦]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4篇

歷史1.74W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幫助的導遊,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4篇

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的'舊城爲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作爲20xx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澳門歷史城區”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敎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超過20處的歷史建築,以及同分散建築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爲《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築爲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沿着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這裏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築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遊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誌。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聖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爲鄰的聖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遊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

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3

2月13日一大早,我們一家與舅舅一家出發去參觀遊覽澳門的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那裏的各種建築和廣場有着葡萄牙和中國的風格。

我們首先到了媽閣廟。媽閣廟建在面向大海的山坡上。這天,來廟裏祈福的人非常非常多,我差點走丟了。不過這座廟與靈隱寺比,那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我們出了媽閣廟,沿着山坡似的.馬路走呀走。經過了港務局大樓和亞婆井前地,參觀了聖老楞佐教堂和聖奧斯定教堂後,終於來到了議事廳前地。“前地”就是廣場的意思,那裏人上人海。廣場的地面是由黑色和白色的小方石塊鋪成的,這些石塊全是從葡萄牙運過來的。

我已經累得走不動了,媽媽鼓勵我堅持就是勝利。我們隨着人流走過了兩條小巷子,終於看見了“大三巴”。“大三巴”其實是天主之母教堂的正面前壁的遺址。教堂已經被大火燒燬了,只留下了前門,就是現在的“大三巴”。“大三巴”兩邊低中間高,壁上雕刻着許多精美的圖案和人像。

我拖着沉重的腳步登上了“大三巴”邊上的“大炮臺”。這裏有一門一門的大炮正對着山下的海港,古時候用來保護澳門。站在這裏,整個澳門盡收眼底,風景美極了,我的勞累一下子全沒了!

這天的遊覽,我看到了各種風格的建築,還了解了澳門的歷史,收穫很大。

澳門歷史城區導遊詞4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裏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澳門歷史城區於20xx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爲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共存和諧交融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爲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爲“天主聖名之城”,我們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爲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與此同時,居住在澳門的外國人,也以各種方式,向世界各國介紹在澳門見到的一切中國文化思想與生活習俗。澳門,也是一道外國認識中國的門戶。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爲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開創許多中國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爲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爲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爲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聖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聖若瑟修院,爲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爲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爲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爲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爲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係。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衆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爲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裏,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