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第五姓起源及第五姓的歷史名人解讀

歷史7.54K

  第五姓起源

第五姓起源及第五姓的歷史名人解讀

源於嬀姓,出自漢高祖劉邦強遷原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封的編序,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爲氏。複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後有嬀、田、陳、姚、胡五姓,皆爲同根同源,史稱嬀?I五姓。後舜的後裔不斷髮展,一直到商朝後期,舜的後代閼父歸順於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後周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並將長女大姬嫁與閼父之子嬀滿(舜後33代孫)。後來,武王追封上古聖王的後裔,嬀滿氏因此被封爲陳侯,位於地陳,大致位於今天河南開封附近。嬀滿史稱陳胡公,胡公滿,其後代以國爲姓,從而產生了陳氏姓族。

陳姓在春秋中期分出田姓。在陳厲公時,陳國發生了爭奪君位的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出齊國避難,爲避禍而改爲田姓,陳完是田姓的.始祖。陳完在齊國受到禮遇,任工正。

陳完的後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後掌握齊國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常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爲國君,同年爲周安王冊命爲齊侯,並受到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田代齊姜。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爲國號,史稱田齊。

到劉邦稱帝之後,因爲田姓勢力發展過大,成了劉邦的主要打擊目標,拼命削弱田族的勢力。他把田氏分爲八部,分別遷往西安一帶,並要他們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出自田姓,源自漢代遷徙齊國公族所改。據《姓氏考略》載:齊田氏後,漢時齊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爲姓,有第一至第八。又《後漢書·第五倫傳》載:後或改姓。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爲了增強關中的經濟實力,削弱各地豪強的殘餘勢力,曾經把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王的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萬多人都遷徙到關中房陵(今湖北省房縣)一帶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族大人衆,以門第順序被分爲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廣的弟弟田英爲第八氏,其孫田登爲第二氏,元孫田癸爲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產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這一支後來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較普遍流傳,所以作爲顯姓收到《續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後來都改爲單姓第及五(伍)兩個姓氏,現在保留複姓的很少。

  第五姓的歷史名人

第五倫

字伯魚,東漢京兆長陵(今陝西省咸陽東北)人。先世爲戰國田氏,後徙西漢園陵,便以遷徙次序爲姓。少年時耿介而好義氣。王莽末年,盜賊四起,宗族鄉親爭着依付第五倫。第五倫於是在險要之處修築堡壘,賊人來後,他便率衆引弓持矛堅守自衛。先後有銅馬、赤眉的軍兵數十部圍攻他們,都無法攻克。第五倫開始以營壘首領去見郡長官鮮于褒,鮮于褒見到他後,很欣賞他的才幹,徵爲自己的屬吏。後來鮮于褒因過失降職爲高唐縣令,臨行時,握着第五倫的手告別說:只恨與你相知太晚。東漢初,被京兆尹閻興召爲主簿,後任鑄錢掾,領長安市,百姓悅服。建武二十七年,舉孝廉,補淮陽國醫工長。光武帝召之,有政見,拜會稽太守。雖爲二千萬官,親自鋤草養馬,妻子爲炊。受俸祿僅留一月糧,其餘皆助百姓之貧者。後任蜀郡太守。所至皆有政聲,舉薦貧者爲屬官,多至兩千石。章帝初,代牟融爲司空,奏請削弱馬、竇等外戚權勢。第五倫奉公盡節,言事不阿附;性質憨,少文采,任官以貞潔着稱,後來任鄉里嗇夫,均平徭役,調解怨忿,很得鄉里人歡心,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的貢禹。

第五種

字興先,歷官高密侯相、兗州刺史。因彈劾中常侍單超及其侄子單匡,屢受陷害。當時人說:清高正直,以第五種爲第一。

第五訪

字仲謀,東漢中期京兆長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人。他的祖父第五倫曾做過漢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後,家境衰敗,淪爲貧苦農民。早年就失去了父母,由兄嫂把他拉扯成人。由於他天性聰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學識逐步淵博起來。由於漢代選拔官吏不把學府讀書取仕當作唯一途徑(正式的科舉考試在隋朝才建立),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五訪被薦,做了某郡的功曹。這功曹的官,相當於郡守的總務長,除掌人事之權外,並參與一定政務的處理。第五訪克盡職守,忠於政務,頗有政績,很快被薦舉爲孝廉,補任新都(今四川省新都縣)縣令。第五訪任縣令後,治政有方,百業興盛,三年之間,有相鄰的幾個縣入籍新都縣,新都縣的戶數增加十倍。

第五上

東漢刺史,爲官冠名州郡,永壽中以奉使稱職,拜高密侯相,懲治貪惡,剛直不宥。

第五琦

唐代扶風郡公。能言強國富民術,不益賦而用以饒。乾元時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爲刺史,有惠政。

第五元先

東漢學者,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算術,爲鄭康成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