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彙編五篇

歷史3.09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彙編五篇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1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負責七年級(1)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爲了讓學生打好歷史基礎,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要力抓學生的歷史史實學習,並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和歷史思維。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閱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信息,歸納整理等;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學習習慣差。每個班級人數在40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由於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有一點困難,所以從學期初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四個主題(“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等),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5主題活動,共需46課時(其中新課講授佔29個課時,期中複習佔2個課時,平時測驗講評9個課時,複習佔6課時)

三、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這段歷史。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 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四、教學重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五、教學難點:

教材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六、教學措施

1、抓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抓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課前提問和單元檢測,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結合本人教學實際情況,爲打造高效課堂, 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每個班級人數接近50人,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不願學習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本學期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1.深化對《新課程標準》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4.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三、本學期教授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新課程標準》對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瞭解中國古代史歷史的基本線索,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五、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2)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改革教學方法

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檢測,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學習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七、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時間 時間進度 實際完成進度 備註

1 2.13——2.17 1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2 2.20——2.24 2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3盛唐氣象

3 2.27—3.3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安史之亂與唐朝盛世

4 3.6—3.10 單元複習及檢測

5 3.13—3.17 6北宋的政治

7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

6 3.20—3.24 8金與南宋的對峙

9宋代經濟的發展

7 3.27—3.31 10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11元朝的統治

8 4.3—4.7 12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9 4.10—4.14 綜合複習

10 4.17—4.21 期中測試

11 4.24—4.28 13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單元複習及檢測

12 5.1——5.5 14明朝的統治

13 5.8—5.12 15 明朝的對外關係

16明朝的科技、建築與文學

14 5.15—5.19 17 明朝的滅亡

15 5.22—5.26 18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9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6 5.29—6.2 20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21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17 6.5—6.9 單元複習測試

18 6.12—6.16 綜合複習

19 6.19——6.23 綜合複習

20 6.26——6.30 綜合複習

21 7.3——7.7 期末測試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的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任務。爲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啓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期教學以校教學計劃爲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上學期上課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效果差距較大。有的學生基礎很好,視野開闊,並能對歷史事件發表很多自己的見解,這也讓教師必須加大備課的深度和廣度。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但課堂回答積極。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基礎差,所以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講授。這學期的教學,要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爲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啓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課外學史”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5、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6、積極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課改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新教育教學方法爲指導,以打造高效課堂爲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史,瞭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線索;能夠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歷史,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本學期國中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1課。單元複習佔4課時,期中複習佔2課時,期末總複習佔4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五、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七年級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爲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爲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着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爲今後的會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具體措施

1、本學期主要是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內容,爭取讓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爲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爲主要科目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爲會考作好準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2、優化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維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增強課堂活力。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3、本備課組將按照學校要求,認真開展備課組活動,每月四次,每次活動都要做到針對該單元的內容,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教法,輪流發言並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果,還要作好詳細記錄、

4、備課組內做到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的內容、統一測試題目、統一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措、統一聽課各評課、備課和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加知識含量,開闊學生眼界,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網絡等。

5、重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經常和學生聯繫,瞭解學生的情況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6、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詳細的、規範的教案。還要積極採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每課都做出課件,並利用網上的豐富視頻資料,再現歷史事件,以便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7、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學習活動,互相聽課共同提高。本學期要多到各年級聽課,學習各年級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瞭解會考的最新動向,爲下一學年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