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

歷史2.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1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說:“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幹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倖心理作祟,總認爲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2

獻媚者現醜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爲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聖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3

應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齊時期有個官員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穩,很有見識。後來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過山東兗州。時任兗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準備贈送袁聿修一匹當地產的白緞。袁聿修得悉後,很是爲難,於是便先一步離開了兗州。

部屬問他緣由,他說,應避“瓜田李下”之嫌。兗州乃盛產綢緞之鄉,人家把東西早準備好了,咱們還是走開的爲好。正是由於袁聿修爲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績突出享有聲望,還贏得了一個“清郎”的雅號,受到後人的廣泛讚譽。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4

墨絰從戎

亦作墨縗從戎。絰(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晉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凶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役經過已如前載。戰前對於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爲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略通過襲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5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着對他開玩笑說:“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6

事例內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戴震治學廣博,見解獨到,他對理學家“去人慾,存天理”的學說進行了質疑和抨擊,梁啓超稱之爲“前清學者第一人”。

戴震十歲纔會說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習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於懷疑和批判傳統的經典。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麼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麼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註釋裏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麼遠,那朱熹怎麼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7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爲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爲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後殿,閒聊幾句後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衆,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麼,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爲‘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爲官。”於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聖命難違,只好帶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鬥豔,便隨手摺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伕:“這是什麼蟲子?”

轎伕一瞧,笑着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鑽。”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着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隻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裏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爲什麼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後,辭官回鄉,他特別後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於自以爲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合集8篇8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其實,關於中國的春節,以及春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爲“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爲“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爲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2、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爲“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爲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爲“壓歲錢”。

標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