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六篇

歷史2.97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六篇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多更新觀念

觀念即認識問題,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對我們歷史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樣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怎樣從“以教師教爲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爲中心”?如何樹立新的學生觀,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歷史教育如何滲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樣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如何對待歷史學科“學困生”?如何處理、運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視歷史學法指導?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佈置、批改歷史作業?等等這些方面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去重新認識、認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辦法。

二、多實踐創新

歷史教學是一門藝術,本質上更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我們歷史教師要多研究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我們歷史教師的試驗田,務必立足課堂,立足學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課堂教學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教學案例” 研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授課技巧,不斷達到新的歷史教學境界。

三、多學習完善

一位不善於學習的歷史教師是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另外,自身不學習也不可能體會到學生的學習規律。我認爲基本理論要篤學,本職業務要深學,修身知識要勤學,急需知識要先學。專業知識是一名歷史教師外在美的依託!專業知識包括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社會、歷史、人文等通用知識既有涵養人文素質的價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則是歷史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新課程中有不少新知識、新實驗、新方法,不學習、不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就會落伍。系統地讀一些東西,特別是讀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上的好文章。這些文章,觀點新穎,思想深刻,讀後肯定能受益匪淺。總之我們歷史教師要主動地學、用心地學、創新地學,做學習中的有心人,要讓讀書學習成爲一種習慣。

四、多訓練提高

訓練提高主要是指專業水平的提高。對歷史教師自身來說,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聽說能力、詞彙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們決不能滿足於自己的學歷,應積極、主動地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歷史聽說讀寫譯的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歷史教師必須做好;要求學生做好,歷史教師必須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學生歷史書寫要認真,整潔,流暢,你自己就必須練就一手美觀的歷史書法,能給學生起示範作用;你要求學生讀音正確,老師自己必須讀的不僅準確,還要有洋腔洋調。

五、多交流改進

語言教學是外向型的。教師之間應多交流、多學習。不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交流才能產生啓迪或省悟;交流才能發現不足。我們可通過聽講座、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片斷教學、專題研討等等形式開展學習經驗交流,切磋教藝。我們應該向同行學習,既可以向名師學習,又可以向一般老師學習;可以向本校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外校老師學習;可以向年長的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年輕的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六、多瞭解溝通

瞭解溝通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瞭解溝通。多元智能理論用於學生。語言教學離不開情感活動。歷史教師只有更多地瞭解學生所需、瞭解學生的心理活動纔能有效地組織教學。平時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和學生聊聊天。通過聊天的方式多接觸他們,往往在交談中,很容易發現、感悟和收集到學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識、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問題,往往許多“教然後知困”就會“得來全不費工夫”。

七、多教後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這個公式,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教學的自我反思,是通過內省或其他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思維、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活動再認識。在自我反思過程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可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而教後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時刻,主要是反思師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行爲的得與失。比如,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否科學?教師自己在教學中出現了那些教學靈感與頓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和“閃光點”?這堂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處在哪裏?這堂課今後在備課和教學時應在哪些地方作改進和創新?等等。

八、多勤於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歷史教師如能堅持在教後將自己的教學得失、教學機智、教學偶得和各種學習所悟,及時整理並記錄下來,天長日久,能夠防止許多經驗和教訓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積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學的樂趣,不斷提高自己。

教後動筆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寫教學後記。二是寫教育**記。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記,教育**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教師終身受益。”三是寫教學隨筆。四是多動筆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總結、昇華,是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好方法。

如果一名歷史教師,能具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紮實的功底,他的課就一定能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在歷史教學中,就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學質量就能大大提高。我們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自覺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實踐探索,不斷地學習充電,提高各方面素質,以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歷史專業發展規劃

一、個人基本情況:

作爲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任老師,對自己的職業有個長遠的規劃,使自己在教育事業上能有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對我來說,尤爲重要。現在,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個人專業發展三年規劃,用於指導以後的教學工作。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爲宗旨,以課程改革爲契機,以端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爲重點,努力提高自身教書育人水平,不斷挑戰現實,追求卓越,結合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現制定我個人的三年發展規劃,以作鞭策。

三、總體目標:

1、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4、使自己成爲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四、階段目標:

1、堅持不斷學習,提高學科功底。

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衝擊着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進修,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本人力求有紮實的學術功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求學術前沿的意識,以主人翁的心態投入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學習信息技術,熟練製作課件運用於教學與講座

新世紀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及駕驅課堂的能力,向45分鐘要質量。因而能夠製作一些分散教材難點、突出重點的生動課件,無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計劃繼續深入學習電腦知識,掌握多媒體教育技術,力爭熟練製作課件運用於教學與講座。

3、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提高教學能力

①、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質疑問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習慣,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

②、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識,即紮實的歷史專業知識、寬廣的其他學科知識、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在平時的實踐中我要積極努力積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在研究歷史教材、教參和歷史讀物的同時,還要閱讀歷史理論著作,關注最新的史學研究動態,積極與其他歷史教師或歷史教學工作人員、研究人員進行交流;與此同時,還要廣博地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勤於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新知,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其次、在新課改方面:

①.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主動向有經驗、有先進教學理念的老師學習,多聽同行的課,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②.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案,備好每節課,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後寫好教學反思。

③.以學生爲本,充分體現課改的精神。使學生整個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去感受學習的樂趣,去體會學習的方法。組織學生多向互動,通過師生之間、個體之間、小組之間的學習、交流使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具體措施:

1、通過自學、教研活動和上級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學習和學校組織的校本研訓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的水平。

2、積極參加學校課程改革的各項活動,並在教學中要多進行自我反思。

3、積極參加教學課題研究,撰寫教育論文。

4、探討教學中的問題,堅持在行動中學習、行動中研究、行動中提高。

5、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樂觀、積極地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困難。

六、達到目標的標誌:

1.學習專業化知識、提高專業化技能的自覺性有明顯提高。

2.努力成爲歷史學科的學科帶頭人。

3.成爲思想素質高,改革意識強、專業結構合理、教育教學水平高的資深教師。

4.成爲能夠適應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所需要的優秀教師。

5、能獨立設計科研、課題、實施研究,要有課題,並且將課題研究的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中,落實在課堂上。

專業成長的發展規劃與總結反思

一、目前狀況的自我分析

1.優勢分析:

⑴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具有一定的教學理論,初步理解課改的精神,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理論,進行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⑵教學基本功相對比較紮實,以課改的精神作爲日常教學的理念,根據所任教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與實施日常教學活動。

⑶善於對在日常教學中所獲取的信息作一點分析與反思,不斷積累,使其成爲日後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寶貴資源而加以利用。

2.不足分析:

⑴缺少系統的理論學習,對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有的不能及時發現,有的無法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加以全面的分析,特別是缺乏在新形勢下教育教學對的新要求,面臨的新任務方面的理論知識。

⑵由於理論知學習的不全面,影響了教學反思的質量,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缺乏理論支撐,因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快。在課堂教學的整改實施過程中缺少理論依據,也影響了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與探索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進而影響了專業化發展的進程。

二、專業化發展計劃

1:豎立學生人人都是資源的思想,作爲教師,必須面對所有學生培育與開發資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處爲學生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替意識地培育與開發資源。

2:加強理論學習:

⑴學習教育心理學,使自己能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分析學生的學習,分析教學中所在的問題。

⑵全面系統的學習課改的理論,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豎立與新課程完全想適應的教學觀念。提高對課程、教材的研究與實踐能力。

⑶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理論,指導中學生自主學習課題的探索與實踐。

⑷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叢書,學習兩個綱要,學習有關論文撰寫的書籍,提高寫作能力。

3:邊學習邊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整改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探索與實施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課題研究。

4:進一步做好教學反思,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得失,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整改計劃實施,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

5:學習與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技術,包括PowerPoint技術的熟練運用;

6:在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力爭寫出一至二篇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三、專業發展的期望

1:以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以銳意創新的精神、正確的學科價值觀指導日常的課堂教學。學會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更適合於學生的實際狀態,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2通過課後反思,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進一步做好課堂教學的整改計劃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3:做一個有心人,隨時記錄教學感想、教學體會,學習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歸納教學中的閃光點,以便於教學論文的撰寫。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進度及內容

1、七年級:《中國歷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學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八年級:《中國歷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3、九年級:《世界歷史》第二冊。期會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會考前完成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三輪複習。即分冊系統複習,重點、難點、熱點專題複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世界歷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學計劃和學習策略。

二、教學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格開設課程,開足課時。九年級年級要根據新授和複習要求適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歷史教師。兼職歷史教師要力求課堂教學規範化,歷史學科知識專業化。

3、要建立歷史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歷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歷史課題研究。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爲20xx年秋季新教材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爲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教學。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格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學資料。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究;市會考考試說明和市編複習資料的研究;近年來會考考試形式與內容改革的研究。

三、學科活動的安排

1、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培訓。

2、適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複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爲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歷史活動課教學研究。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實驗區的教學考察與學習。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爲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裏“民族關係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並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瞭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後《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也爲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爲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於教材內容比上學期繁多,對於理解、分析能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爲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啓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着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爲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爲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爲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瞭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周次 具體計劃

第1周 第六學習主題 第1~3課

第2周 第4課,第5課

第3周 第一單元複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4周 第七學習主題 第6~7課

第5周 第8課 第9課

第6周 第二單元複習檢測、第二單元講評

第7周 第八學習主題 第10~12課

第8周 第13課 第14課

第9周 第三單元複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10周 第九學習主題 第15~18課

第11周 第19—21課

第12周 第四單元複習檢測、第四單元講評

第13周 從頭回顧課程第6~7學習主題

第14周 從頭回顧課程第8~9學習主題

第15周 期末複習

第16周 期末複習

第17周 期末複習

第18z周 期末測試

注:該進度未計算“五一”等假期,進度順次向後推移。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時光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歷史課,爲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爲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主要內容是: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內戰烽火,近代的社會變化和成就。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裏,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裏,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導;中等生裏,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爲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進度

整個學期總共有約19個周,每週2課時,共38節課,若除去節假日,所剩課時約有30節左右,現將七八年級的進度安排如下:

七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到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到第二十二課(承上啓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八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十二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第二十二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爲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與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本班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爲89.88 ,合格率爲98.40%,優秀率爲57.14%.高於整個八年級年級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與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爲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與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與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爲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與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