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關於教育作文(通用15篇)

教育2.7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育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育作文(通用15篇)

關於教育作文1

勞動最光榮,勞動創造美。教育要同勞動相結合,也就是在勞動中受到教育。

在勞動中受到教育,我兒時的感受很深,覺得很有必要。

上國小時,每當春天來臨,榆錢飄滿地時,老師就會佈置作業,讓我們課餘時間收集幹榆錢。上學時,把榆錢帶到班上,等小夥伴們親手把我們教室門前的班級苗圃裏的土地翻鬆後,就把榆錢撒進去,薄薄的蓋一層土,再稍微澆點水。之後,值日生每天都要給稍微灑點水,而且還要留心種子的動態,記一兩句觀察日記。十天半個月之後,榆錢從泥土中悄悄探出頭來,那小小的葉芽上還包着外衣。再過些日子,細細的樹幹上多了幾片嫩綠的葉子……小夥伴們在照顧小樹苗的過程中,不僅體驗了勞動的快樂,還順便了解了小榆樹成長的過程,以及培養了責任意識,真是一舉多得啊!

夏季來臨,蚊蠅猖獗。於是,我們的作業就又多了一項,除“四害”之“蒼蠅”。我們放學回到家,會去拍打一些蒼蠅,也會去捉一些蠅蛹,一併裝進小瓶子裏,上學時交給組長驗收,並一同銷燬。另外,我們還會去揀拾一些牲畜的便便,撒到學校的試驗田裏;或者掃一些落葉,割一些青草,漚成農家肥,備用。

夏收和秋收時,我們不僅到學校的實驗田中去割麥子、拾麥子,掰玉米,摘棉花,而且還會到生產隊裏去參與夏收與秋收,與社員們一同分享收穫的喜悅,親身體驗粒粒皆辛苦。

冬季來臨,社員沒有什麼田地裏的活去做,大多時候就做平整土地或者挖河修渠。我們小孩子就要到工地上去慰問。我記憶最清晰的是,有一年冬天,我們學校宣傳隊到工地慰問演出,以調節社員們連續作戰時的疲勞,另外,還去幫忙裝車、推車。雖然當時我的手指頭凍得像胡蘿蔔,且手背還皸裂了,但是能與社員一同吃一同住,感覺還是很親切和很值得。

我們兒時常常參加勞動,爲此,對於農作物、小草、樹木、蔬菜等基本上都認識。現在,許多孩子分不清麥苗、韭菜或小草,更不知道一些瓜果蔬菜長在什麼地方……

我們國家一直提倡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因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關於教育作文2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父親的教養態度以及教養方式對孩子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親比做一棵大樹,母親則是一片綠草地。母親更多地提供給孩子溫情、舒適感;而父親則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有很多做父親的這樣認爲:男人整天在外面跑東跑西,哪有時間照顧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親的事情。這些藉口推卸了教育責任,因而父親與孩子在一塊的時間遠遠少於母親,漸漸就不瞭解孩子。應該說,父母對於孩子來說一個都不能少,誰也代替不了誰。男性和女性的氣質特點是互補的,都有優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比如,男性的冒險、智慧、大度、堅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的穩重、溫柔、服從、忍耐、易焦慮。孩子可以在與父母接觸當中兼收幷蓄,揚長避短,既勇於冒險又不失穩重,既堅定、大度又能以忍耐、服從的態度和別人相處。有些國家十分盛行父親“陪產假”,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出世時就享受到父親的照料和養護。父親能爲男孩子樹立一個母親之外的大人的形象,從而讓孩子感受父子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僅有母親的養育是不夠的,父親的參與影響孩子的交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尤其對女孩具有更大的效果。

父愛決非母愛所能代替,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諸如獨立性、進取心、自信心等影響兒童,他們熱情寬厚,敢於冒險、勇於堅持,以及不懼困難等特徵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與學習,這與孩子在母親的性別特徵中得到的諸如關心、同情心、溫和、善良等品質的潛移默化結合起來,共同作用,將有助於形成孩子較爲完善的性格特徵。

因此,在家庭裏應提倡加大父親與孩子交往的力度,父親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爲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關於教育作文3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爲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後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並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後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着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爲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並非是個別家長所爲。滿分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並不在乎分數背

後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隻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餘,我們不免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着,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依據的背後,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爲己之學”,以修養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爲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樑還是外表光鮮,內裏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裏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後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爲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關於教育作文4

我是一名高中生,聽聞現在社會上流行着一種快樂教育的說法,一些專家主張學校教育要多多踐行快樂教育的理念,我,個人認爲 這是片面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這話我既不反對也不支持。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不妨想一想,在不同環境下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後我們的路也各有千秋。

前段時間我聽說過一篇文章,它叫"寒門再難出貴子"在網絡上,爭議不斷。多少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因爲以前家庭環境的影響,覺得虧欠了孩子,因此過於寵溺孩子。在學習上父母無法幫助孩子什麼,他們只能通過在生活上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至此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對學習以外的東西格外重視,反而忽略了學習,所以纔會出現,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現象。父母以爲孩子生活在快樂教育之中,然而卻逆其道而反之,產生的效果完全相反。在環境好的家庭裏,他們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爲了讓孩子更加優秀,他們對孩子格外嚴格。因此出現富人的孩子更加富有,而窮人的孩子只會怨天尤人。也有不同的人,用自己的雙手造就了他的人生道路,用努力讀書的方式成就自己。但這是少數人,能夠堅持的下去。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天之驕子,但還是有很多的人會因成爲天之驕子而更加努力,從而成爲人上人。不能否認這一類人,他們會經過多少苦難,多少折磨。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輝煌,可是卻沒有看到他們在背後的艱辛努力。我們只看到了他們表面上的輝煌,卻忘卻了他們背後的汗水。俗話說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不管放在以前還是放在現在,它還是實用的。

現實是殘酷的,可夢想卻是美好的。有的人爲了夢想,向殘酷的現實招手,不畏艱辛,不懼困難,最終贏得勝利。在那個過程之中,總有一些美好會成爲他們人生中最甜的一部分,真正的快樂教育,我想大概就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吧。

快樂教育,不僅僅是物質生活中需要,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需求。

關於教育作文5

童年,是一株走向生活的幼苗,它要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滋潤。童年,是一座高樓,它要用生活中的所有趣事來搭建。可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一些東西會讓你走不歸路。而教育,就是壓制它們的最好方法。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對我當時那個幼稚年齡來說,真是太深奧了,又怎麼可能知道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那天,我們一家去給小姑拜年。在小姑家玩時,發現小姑的房間有一臺電腦,我便吵着去玩,無奈,大人們只好答應。我又搖搖晃晃走進小姑的房間,在小姑的牀上,我看見了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心想:“大人們應該不會介意我拿走”然後,一隻小手將那張鈔票握在手中。然而,卻被爸爸看到了全過程。

回到家後,爸爸那一張溫和的臉突然變得陰沉沉的`。就好似剛纔還是晴空萬里,立馬就漫天烏雲了。我被爸爸叫到跟前,突然,一隻手掌重重地打在我的臉頰。我摸着那張微微腫脹的小臉,渾渾噩噩地看着爸爸,眼神裏流露出令人憐愛的淚珠。爸爸似乎有些心疼,慢慢地說:“現在三點,你去面壁思過三小時,在經期間,不準吃飯。”

過了三小時,我有點堅持不住了,爸爸叫我到他前面來。我小心翼翼的向爸爸走去,後者一把抱住我,並對我說:“孩子,你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麼?”我細聲回答:“我不知道”爸爸沒有生氣,對我說:“那爸爸告訴你”我不知所措地點了點頭。“你今天拿了小姑的錢,而且還是沒經過小姑的同意,好聽一點,就叫拿,難聽一點,就叫偷!知道嗎?”爸爸說到。我點了點頭,小聲地回答:“哦,爸爸,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爸爸撫摸着我的臉,說:“雖然爸爸打了你,也罰了你,但是,爸爸永遠是愛你的,好了,既然你已經認錯了,那就去吃飯吧!”

在飯廳吃飯時,偶爾聽到一兩聲爸爸壓低的哭聲,那時我的心都碎了,想到爸爸如此辛苦的工作,只爲了我過上好日子,自己不禁愧疚的低下自己的頭,心想:“丁林,爲了讓爸爸不哭,請你盡力不犯錯!”

爸爸,感謝你!是您把我的邪念被壓制在蒙芽之中,主我遠離了那一條條不歸路,爸爸,放心,我一定不會再讓您爲我哭泣的。

關於教育作文6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每個家庭對待孩子的教育也各不一樣。有的是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發揮;有的是望子成才心切,對孩子學業嚴厲苛刻。

小明和小王是同桌,他們的家長對待他們的學業有不同的做法。小明成績優異,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個好前途,所以從小對他學業很嚴厲,不能有半點差錯;小王成績不是很好,雖然父母很失望,但是父母對他的學業還是一直鼓勵。一次測試,小明考了滿分,父母很高興,親了小明一口,讓他下次還是拿滿分;小王沒考及格,父母很生氣,打了小王一巴掌,讓他下次考好點。等到下次考試,小明沒考到滿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而這次小王分數提高了一些,父母親了他一口!

兩對父母對待孩子成績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當代教育的不同體現。俗話說“黃金條條出好人”,這種思想也不是全對,家長過分的對孩子學業嚴厲,終究會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厭煩學習,如果家長對孩子學業多一點關心,鼓勵,問候,對孩子繁重的學業之後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慰,畢竟每個家長都是從孩子階段走來的,都有過同樣的感受!這幅漫畫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愛與懲罰及其功能。在我看來,兩個巴掌都是不對的,而兩個吻都很對。仔細分析一下,100分得到的吻是高分掙來的,是愛,但愛的內容比較單一,所以98分就要挨巴掌;55分的巴掌是錯誤的,家長粗暴了,但61分的吻特別溫馨,愛的內容比較豐富,有親情,還有鼓勵、寬容和等待。從效果看,98分挨巴掌的孩子可能從此戰戰兢兢,學習心態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會進入比較機械僵硬的學習狀態,甚至可能創造精神也被壓抑,下一次考試變成90分甚至更低都有可能。但61分得到的吻則可能成爲一種動力,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孩子的心理會處於比較寬鬆自由的健康狀態,未來可能有很好的發展,下一次考試分數會更高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這幅漫畫雖然看起來主要是在跟家長們對話,其實也是在討論中國的教育。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數論,分數決定一切,漫畫裏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數決定論的後果。分數決定論在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方面的消極後果已經日益顯現,值得全社會反思。

關於教育作文7

在燈紅酒綠、盡顯奢華的城市,花兩個億建一所學校,這真是再正常不過了。可如果是發生在綠春縣這一剛脫貧的小縣城呢?爭議自然就大了起來。而我認爲,這其實是利大於弊的一件事。

北大校長蔡元培曾經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一個良好的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兩億對於一個貧困縣來說,確實是一筆鉅款。但我們應該要知道,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想真正改變一個地方落後的面貌,不僅要扶經濟,更要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而這些都要依靠教育來實現。因此,教育是拔“窮根”的金手指,教育才是真正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一味良藥。培養智慧,教育是根本。

也許有人說了:教育固然是重要,但這樣一座缺少師資的小高中又有什麼用呢?其實不然,教育的普適性和多樣性,正是它成爲貧困的阻斷藥的重要原因。首先,教育質量雖然根本上由老師決定,但硬件也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學習環境與教育環境,更有可能影響學生與老師的心態與自信。這些是萬萬不可缺失的引藥。其次,貧困縣的老師少,確實是一個問題,但這又是爲什麼呢?無非是因爲路途遙遠,環境艱苦,待遇低下。漫漫山路,阻擋了多少老師?因此,改善環境就是在吸引教師與關注。有了良好的環境,這個地方也會成爲一些支教老師更優先的選擇,師資資源也就來了。最後,人才迴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學校提升教學質量之後,必然能更誕生出更優秀的學生,而這些莘莘學子中必然會有人願意回報家鄉。因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小縣城便可以不斷促進的自身發展,有更多資源去進一步改善小縣城——這是一筆長期的“投資”,利用好教育這一味良藥,會在時間中慢慢看見“療效”。

於是,老師有了,關注有了,質量有了。何愁不能培養下一代的思想?有了光明的下一代,何愁不能改變一個地區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的面貌?陳舊的死水,將由奔涌的後浪去改寫;枯槁的老木,將長滿生機勃勃的新枝。這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教育這方良劑的使命。

用教育鏟去窮根,在未來的桃李芬芳中生長。綠色而浪漫的春天,必然會來到這個縣城。

關於教育作文8

學生被老師扇耳光,被老師逼迫去打掃廁所等事件時有發生,不斷地被曝光。老師對學生們進行這樣的懲罰,是令人憎惡的。但是,學生毆打老師,甚至持刀殺害老師的新聞也屢見不鮮。所以,我認爲懲戒是必須的,但懲戒需適度。懲戒是什麼?

它不是體罰,更不是老師用來折磨學生的工具。它應該是一種管理學生,規範學生行爲的措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學生進入了學校,就應當被約束,被規範。學生犯了錯,老師應適當提醒,防微杜漸,而不是等到發生了極端事件發生後,再去挽救。因爲,那時候的挽救,已經是悲劇了。學校或老師應當如何控制懲戒的力度呢?俗話說,有再一再二,無再三再四。既給機會,又不縱容,這就是懲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當學生第一次犯錯時,老師可以適當提醒。這樣做,既不會讓他滋生對老師的厭惡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如果他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就可以對他進行適當的處理。有時候,即使老師對犯錯學生合情合理地進行處理,依然無法避免悲劇的發生。某市一家醫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殺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師提醒他不要在校內玩手機。老師一句簡單的提醒,居然釀成了悲劇。難道學校對玩手機的孩子們放任不管嗎?當然不行。這起悲劇告訴我們,告訴學校,除了把握好懲戒的力度外,還要向學生和家長公開明確懲戒的範圍和方式。我認爲,很多悲劇的發生,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原因,還有家長對孩子們過分的寵溺啊!我們可以想想,爲什麼很多學校和老師寧可揹負罵名也要去懲戒學生呢?因爲懲戒是有作用的。通過懲戒一兩個學生可以規範大多數學生的行爲。懲戒的目的,在於強化學生的良好習慣,所以懲戒是必須的。如果放任學生們隨意幹自己想幹的事,那學校和老師存在的意義在哪裏呢?沒有懲戒,部隊裏面的軍人在與敵人打仗的過程中,早就當了逃兵;沒有懲戒,馬路中央早就亂成一片。懲戒就是一道防線,一座界碑,越過了線,就要受到懲罰。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懲戒雖好,但不可過度啊。

關於教育作文9

一天,窩在家裏寫作業時,突然碰到了一道難題。我不會做,心裏非常鬱悶。我就用筆在草稿本上亂畫,把一頁草稿紙畫得稀裏糊塗亂七八糟。我爸爸說道:“態度端正一點,不要這樣。”我那是應爲鬱悶就偏不聽,便說“我哪裏態度不端正了。”聽了我這話,爸爸生氣的說“一個人不管成績好不好,首先你必須要對這件事的態度、心態要端正。”我聽到爸爸說的有道理就小聲的說道:“我知道了。”接着他繼續對我說:“還有你說話時語氣不要這麼兇,這對別人不禮貌。你應該尊重別人,這樣別人纔會尊重你。”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我被打動了,所以以後我以後遇到了這樣的事就會把心情平靜下來,再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次。那時是中午,我們開飯了。我自己就先一個人做到桌子上,等姐姐把飯端上來。一端上桌我就要準備開吃了,可爸爸一下叫住了我。我問他;“幹什麼呀!我還要吃飯呢。”可爸爸卻說:“爺爺、奶奶都還沒吃,你叫他們了嗎?”我瞬間無語了,我知道我又錯了。於是爸爸又開始給我講大道理了:“人們都說百善孝爲先,應該尊老愛幼。吃飯應該先叫爺爺、奶奶,他們來了我們才能吃。吃水果時不管是什麼都要先問他們吃不吃。如果他們身體不舒服就要幫着他們做事,爺爺奶奶說的話要聽,他們都是爲你好。你還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我們辛苦地在外面打拼,爺爺、奶奶從小把你帶大,要懂得知恩圖報。有句古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爸爸說了這麼多,還不是一個孝字嗎,我一定會聽你的。

還有一次,那時候我們在桌子上吃飯。我在一盤菜裏面翻來翻去,而且還只吃那盤。爸爸說:“你在那裏面找什麼?”我說“找薑絲呀。”本來以爲我沒錯不會被罵。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錯了,錯大了簡直是大錯特錯。爸爸說:“吃飯時各種菜都要嘗一嘗,因爲各種菜圾它的維生素,吃了對身體好。而且夾菜時不要在菜碗裏翻來翻去,這樣不僅不衛生還有些不禮貌,讓別人看了會在背後和別人議論你的。”我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說:“嗯,我知道了。”

說了這三件事,爸爸就是教我做人態度端正,對人禮貌尊重,知道孝敬老人,吃飯不挑食。這些道理讓我銘記於心,我心裏暗暗地想,以後一定能做到。

關於教育作文10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誠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但生活中有些人卻不講誠信,破壞了生活中的美好。在我的記憶裏,有一件不誠實的事讓我至今後悔難忘。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週末,我和爸爸、母親來到海邊玩。那天陽光明媚,大海碧波盪漾,在沙灘上的人快樂地追逐着、嬉戲着,我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時,一個小男孩從我眼前走過,他的脖子上掛着一串貝殼,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漂亮極了!我一看就喜歡上了,走過去對那個小男孩說:“小朋友,你那串貝殼真漂亮!我很喜歡,送我好嗎?”那個小男孩聽了使勁地搖了搖頭。我又說:“那我買下來吧!多少錢?”那個小男孩說:“我這串貝殼不賣!”我聽了以後,生氣地說:“有什麼好神氣的,不就是一串貝殼嗎?”我想:沙灘這麼大,也許我也能找到一串漂亮的貝殼呢!可是,天不隨人願,一個上午我也沒找到幾個像樣的貝殼。

我失望極了,又遇到了那個小男孩時,我乘那個小男孩不注意,把他的貝殼拿走了。過了一會兒,我聽到那個小男孩站在海灘上哭,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說:“嗚嗚……母親,我對不起你,嗚嗚……”我聽了覺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串貝殼嗎,幹嗎哭哭啼啼的?”我去問那個照顧小男孩的老奶奶:“他丟了一串貝殼,爲什麼這麼傷心呢?”那個老奶奶聽了,流下了眼淚,說:“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爸爸又在廣東打工,那串貝殼是他母親去世前給他的遺物,他看得比生命還重,每天都要到海邊去清洗。”我聽了,不由得呆住了,“什麼,那串貝殼居然是他母親給他的遺物。”我走開了,再看着那串貝殼,心情像針刺一樣難受。我拿起貝殼,跑去把它還給了小男孩。小男孩拿到貝殼,開心地笑了,我也從心底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時時提醒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正如文學家高爾基說:“人類最不道德的就是不誠實”。生活中唯有講誠信,纔會和諧美好,我永遠記在心裏了。

關於教育作文11

一位作家說,如果你自己都過得很糊塗,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這句話可以理解爲:你教育一個完人的前提是你自己是一個完人。但是我們是完人的前提是,我們受到了完美的教育。那麼,完美的教育在哪裏,是先有完人還是先有完美的教育,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我偷偷地涉足教育領域有7年了,比我的理工科博士學習還要多1年。憑我有限的努力能否圓滿解答關於教育的所有問題,其實也幾乎是人類的所有問題?答案很明確:不能。但在彷徨之際,愛因斯坦的那句話“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知的,或被部分認知的”,總在支撐着我。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總可以寫出一個最初的構想。如果全世界70億人真誠地幫我不斷修正的話,有沒有可能得到趨近於完美的解答呢?我想是有可能的,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一個初衷。

這類似於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可以給出一個近乎荒誕的答案。雞的祖先我們叫它們初雞,初雞採用胎生或某種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式生殖。但不管怎麼說,那種生殖方式對於鳥類的生存和繁衍是不利的。爲了保證種族的延續和發展,初雞通過基因變異在很多方向做出艱難的嘗試。有一隻初雞集合了種族中幾乎所有有利的因素,它與其他初雞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叫它準雞。準雞的根本不同在於它下了一些準蛋,準蛋很勉強地孵化出了幾隻雞。從此開始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延續。

在所有人的幫助下,我想做那隻準雞,我們共同的教育思想就是準蛋。當然了,我有什麼資格呢?沒有。在這裏,我想起了袁了凡的那句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在您的幫助下,每天的我都會是重生的,我會用不斷的重生來完善自己。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很希望您有那種感覺——我就是您,您就是我。

請千萬不要吝惜您的批評,謝了先!

關於教育作文12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一個人待人接物、爲人處事的準則。中華民族素來以嚴謹的作風和得體的禮儀聞名於世界。而這,全都歸功於良好的家風家訓。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優良家風的典範。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被後世尊爲“亞聖”的孟子,小時候很貪玩,孟母爲了把他教育好,曾經搬過三次家。剛開始時,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經常看見送墓掃墓的情景,於是總學着跪拜、哭嚎。孟母認爲這樣對孟子的影響很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鬧市附近,可孟子又學起討價還價來,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富有學識的讀書人,聽到的都是朗朗的讀書聲,便跟着讀起書來。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一氣之下,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說:“你學習就像織布一樣,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學成,而現在你逃學回來,就像這快織好的布一樣,以前的功夫都白費了。”孟子聽後如夢初醒,開始努力學習,終於成了有用之才。試問,若孟子沒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他還會有以後的成就嗎?

無疑,孟子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教。家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學習人生基本準則的地方。家庭教會我們辨別好與壞,善與惡;教會我們面對成功與失敗,平坦與崎嶇;教會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怎樣朝着夢想前進……

有人會問,難道家教一定是擺大道理嗎?其實不然。回望我們的童年,長輩對我們的教育往往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而這看似不起眼的“一粒米、一根線”,也許就是人生長跑的起點。或許我們早已聽膩了長輩的嘮叨,厭倦了父母的教導,但這生活中不經意間刮過的一陣陣“耳旁風”,就是我們的家教。這些似乎被我們輕視的“耳旁風”,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做一件事前,我們總會習慣性地思考這件事是對還是錯,會不會對某個人有影響,會產生什麼後果。這些或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改變,正是家教使我們受益之處。

一個人一生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他的家教。我們身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更應該自我勉勵,秉行並傳承良好的家風,爲民族復興夯實基礎!

關於教育作文13

當簡單的話語,衝破人心的平衡,道德,誰還在堅守?當,錯誤的選擇,打破以往的和平,安全,誰還在保障?當,敗露的行爲,破壞他人的健康,品質,誰還在重視?我,還在!守法,如此重要!童星無極限,守法在身邊!遵紀守法,目標,我還在堅守!作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學生,我會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爲:在校園裏,我會彎腰撿起地上的瓜皮紙屑;在生活中,我會力所能及的給予他人一些幫助;在課堂上,我會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好課堂筆記;在課後,我會認真複習,及時完成老師的作業。

知法守法,目標,我還在前進!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我,我嚴格遵守《中學生法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不打架鬥毆;不以大欺小;不貪小便宜;不隨便拿他人的東西;不進網吧、歌舞廳;不看不健康讀物;自覺遵守和維護集體紀律;遵守交通規則。我還積極閱讀關於安全知識的書籍,認真聽取學校舉行的“交通安全知識講座”,我具有較強的安全意識,並能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安全隱患。

我不光自己做到,更不忘積極向同學們和家長宣傳安全知識。我像愛家一樣愛着學校、愛着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每天,我愉快地到校上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經常以身作則做好班級的安全宣傳工作:我教育同學們不要在教室旁邊的欄杆上攀爬,這樣既不文明更不安全;告訴同學們不能隨意有手觸摸開關,保護自身安全等。

我還是家庭平安行動的實踐者,外出活動時我總要關照媽媽要遵守交通規則;總要叮囑送我上學的媽媽,不要喝酒開車、不要開車接打電話等,媽媽稱我爲“安全小模範”。

我學法,我驕傲;我學法,我自豪:

在學習中,我經常積累法律知識,現在,我已基本理解大部分法律條例,並做到嚴格遵守它們。不僅如此,我還善於發現他人的錯誤,指出他人的錯誤,做到真正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將以法護童;我,將以法成星!我將從遵紀守法的目標前進,一步步邁向知法守法的目標!我將全面認識自己,提高自己,不斷在學習中積累更多的法律知識,在人生旅途上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社會實踐中磨練更剛強的意志!

關於教育作文14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我們更多的時候都習慣的在別人面前尋找着想要的安全感。但是往往到了最後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別人給的,也許並不是你所期待的也是難以永存的。

第一次獨自一人去往陌生地方的我就像是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嬰兒。對陌生的環境充滿了不安全感和難以言喻的恐慌,那時候我期盼着那個把我帶離父母懷抱的人可以給我想要的安全感。可是,當我發現比起愛我其實他更愛他自己。我所有的希望和期盼落空在那個寒風凌冽的晚上,獨自一人坐在角落裏在那個全然陌生的地方自己擁抱自己的時候,我努力握緊拳頭才感知到那麼一點點溫暖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實在可笑又卑微,居然期盼着一個眼裏只有自己的人能給自己帶來安全和溫暖,那時候才真正意識到:人之所以被稱爲獨立的個體。是因爲我們生來孤獨,所有出現在生命裏的人都是匆匆過客。我們總要學會一個人堅強,因爲最終所有人都有可能離開誰都不可能是你永遠的依靠。一輩子太長,只有自己給自己的纔是最大的安全感。因爲那種最可靠的心安誰都給不了也拿不走。

小時候,父親的身影是我心中最高大最神聖的。因爲,我深深覺得沒有什麼是父親解決不了的。天塌下來也有父親頂着,直到父親投資失敗,家一夜之間全變了我從來沒見過父親那樣的頹然再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我才明白父親也是個平凡的人。他也會脆弱。家道中落以後所有人的無力和沮喪讓我明白:把所有擔子都壓在一個人身上,如果有半分的行差踏錯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爲什麼總有人說: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說我養你是真真切切絲毫不用懷疑的,但是再無堅不摧的人也有無能爲力的時候。那一刻,對未來的迷茫無措。心裏的恐慌是那樣的明顯,我才明白自強的重要性。因爲,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世事瞬息萬變別人給的哪怕再踏實也從來沒有絕對的安全。

所以,只有自我實現纔是永遠也不會被擊倒的方向。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因爲,只有自己給的纔是安全感。不用擔心任何人的遺棄和背叛。

關於教育作文15

現如今要構建一個法制社會談何容易!首先這需要我們大家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才能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最後事半功倍,產生一個嶄新和諧的城市。雖然現在很和平,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某些小處看到個別人非常不講文明,禮貌!顯然這是與 構建法治社會相排斥的!如不及時杜絕此等事情再發生,那恐怕 共同構建法治社會 這句話只能付之東流,成爲一句空話了!我們現在雖然只是名普通的國小生,但除了要學習好文化以外,還要爲我們的祖國盡一份小小的貢獻。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小,但只要我們做了,就一定會取得令人欣喜的回報。我是這樣樣做的,希望大家能夠超過我:

每天清晨,跨進校園後,我不忘對同學說一句:“看到紙屑時別忘了隨手扔進垃圾箱裏,打掃好自己班教室的衛生,爲學校增添一分光彩!”我知道不單單只是一個動作,意念,它還代表了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是非常好的。每天上課我都會認真聽講,努力學習爭取成爲國家以後的棟樑之才!()到了週末,我都會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當然不是爲了玩遊戲,而是爲了瞭解更多的法制知識,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使自己更加文明,風尚,道德!!!

其次,我們要消除“把自身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前”的人。如果別人只爲你服務,而你卻不圖回報的話,還怎樣共建法治社會呢?還是那句話“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們還應該多多設立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人應及時鼓勵與嘉獎,讓他成爲一個榜樣,並且動員大家一起來效仿,甚至超越他。

之後,加深人們對法制知識的認識與普及。不要讓人的表情與言語永遠書寫着“無知”這兩個大字!讓大家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水平,以及昇華自己!

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共同構建法治社會”這個詞將不再陌生!

你說我能行嗎?

標籤:通用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