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5篇)

教育2.87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5篇)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

寒冷的冬日,靜靜地坐在桌旁,翻開這本《愛的教育》,便能夠感受到那溫暖平和的氣息在我們的身邊蔓延開來,它散發着濃濃的愛意,帶我們走進這一個個簡單明朗的故事。

這本書,是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運用日記的形式所記錄下的一百篇感動人心的故事。而這所有的故事都那麼平凡,其中沒有任何對愛和感恩平鋪直述的讚揚和扣人心絃的故事,可是我卻被它所吸引,因爲這本書可以帶給人們寒冬中的一絲暖流,讓大家跟着一個心中盛滿愛的孩子,去感悟身邊的愛,所有的讀者都可以擁有一種簡單明亮的心情,去聽這個孩子的故事,聽這個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主人公安利柯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但是他卻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甚至是一個眼神中,感悟到身邊的愛。即使有時候,他會因爲受到生活上的挫折而失去勇氣,但是,他那顆能夠敏銳地洞察愛,發現愛的心,又會燃起他對生活的渴望。短短的一個學期,看似平淡的每一天,在安利柯的眼裏,在他的敘述下,充滿着美好、聖潔以及深深淺淺的`感悟。安利柯僅僅是一個小孩子,卻具有着一份連我們大人也無法超越的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安利柯和他的夥伴們,也許就是懷着那感悟愛的心情,去面對所有的日子,用他們的每一天去追尋,真正的不順心,真正的平凡,不過是藉口罷了。

等待着我們的,是無數個嶄新的一天,點點滴滴中都包含着愛的情愫,用最真誠的態度去感悟你身邊的愛,用最炙熱的心情去感悟你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2

教育的真諦在於愛。但愛孩子是動物也會做的事,怎麼愛則是人類迥異於動物的高明之處了。

初爲德育導師,新鮮,充滿熱情,於是抓緊夾縫的空隙,循循善誘,苦口婆心。爲孩子們,把心都操碎了。可是,多數時候孩子們在你面前低眉順耳、唯唯諾諾,一轉身又無動於衷、恢復原生態。個別時候,還在你背後嘀咕……挺煩的。唉﹗真是“屢教不改”﹗難道這些孩子的心腸是石頭做的嗎?靜下心反思自己的言行,也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出了問題。

年歲逐增,也豐富了我們的情感體驗。和新朋友會談人生哲學,談讀書立業,和老朋友卻只話家常,柴米油鹽,細細碎碎,種種瑣事。孩子們,我們的心靈對話呢?就讓心靈與心靈的相知相融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吧。

回憶平日的自己,面對學生,往往先入爲主,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喋喋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演着一幕幕獨角戲。你是否有細想過站在你面前的孩子們真正的需要?想得不多。那麼,孩子們真正需要什麼呢?不甚瞭解。那麼,你又是如何開方子治病的呢?或許,該到我們靜默的時候了。

愛,有時就是默默的傾聽,傾聽孩子的心聲。

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林科賴特一天訪問一個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說:“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科賴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降落傘跳出去。”

現場的觀衆笑的'東倒西歪,林科賴特繼續注視着這個孩子,沒想到孩子的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科賴特繼續問:“爲什麼要這樣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在故事中,孩子回答的前半句讓我們捧腹大笑,而後半句則讓我們潸然淚下。如果我們不能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能虔誠地瞭解孩子真實的願望,也許,我們將錯過與孩子心靈的親密接觸,也將會缺乏真正的心靈感動!是的,感動源自於傾聽。

初爲德育導師,我知道了我要學會默默的傾聽,傾聽鮮花在緩緩地開放,傾聽寬廣的大地在安詳地呼吸,傾聽樹葉兒在吸吮着空氣的清新……傾聽孩子們發出的那聽不見的聲音。

是的,默默的傾聽,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尊重,意味着欣賞,欣賞孩子們的歡顏和燦爛,也欣賞孩子們的傷痕和醜陋。

愛,有時就是默默的傾聽﹗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3

《愛的教育》以日記的形式爲我們講述了平凡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愛,安利柯和他的小夥伴之間美麗的友誼,師生之愛,親情之愛,祖國之愛,這些充滿了人間溫情的故事讓是我深深地感受導身邊處處洋溢着愛。在學校裏有老師教誨關愛,有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在家裏有爺爺奶奶的疼愛,有爸爸媽媽的無私偉大的愛。愛就像空氣一樣天天在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而常常被我忽視。

我看完這本書,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知道老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指導。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她漂亮,對我們也很好,就像安利柯的班導師一樣的慈祥並溫柔、用心的在教導我們。我們應該要更體諒和愛我們的老師,老師常年爲我們操勞,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我們,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許多做人的道理。老師是多麼的神聖啊!

爸爸媽媽白天辛苦的'工作,晚上回到家裏不管多晚都要細心地幫我檢查家庭作業。當我生病時他們,總是焦急萬分,當我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來陪伴着我,鼓勵着我,給我信心。這本書的主人公柯利在父母的影響下不斷地關心和幫助窮苦的孩子。想想平時的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不說,有時我還跟爸爸媽媽發脾氣。放學回家不自覺認真完成家庭作業,讓他們生氣操心,真是太不應該了。我感到十分的羞愧。我今年已經十二歲了,我一定要以敘利奧爲榜樣,不能總是小孩子氣,要把心思用在學習和鍛鍊上,以優異的成績來讓父母覺得他們的辛苦是有所價值的。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愛比珍珠更加的寶貴,比糖果更加的甜蜜。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教會了我要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開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我逐漸長大了學會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辛勤的父母。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4

昨天一早就趕往市一高,因爲女兒早操後將吃的東西歸還了大自然。還肚子疼,又頭疼。我們收到她的信息,正在給賈老師請假。沒有找到,我們心急,明知天還早,還是給賈老師打了電話。我則是準備隨時出發,去接孩子來看看病。

電話沒有接,可能是在忙。一會兒,賈老師回了。我們說明原因,老師二話沒說,抓緊看病,准假。我不知道她多嚴重,因爲我還要去陽光大廈辦事,不能耽誤太多時間。就建議老婆請假,以防萬一。一路飛馳到了一高門,信息女兒到了。她很快出來,沒有看出受不了的樣子,還是感冒引起的。一句說話,她還是蠻開心的。

爲了避開早市,我們繞道而行。第一件事當然是看病了,女兒還是願意在家附近的診所看。我建議她打針,女兒不同意。說上次打針疼了一個月,她是堅決不打。輸液也不同意,那醫生用不了多少時間。看來女兒的病沒啥,還是感冒了。找不到停車位,我就將車停進了小區。這時接到了老婆的電話,女兒接的。沒說兩句掛了,我們以爲她上班去了。或者在家呢?我們去看病,一看時間,八點了。我得抓緊去陽光大廈,晚了怕排長隊。就讓女兒自己看病,然後回家。我把她的書包送回家。女兒滿口答應,我心裏暗暗稱讚她。這讓我想起畢淑敏的文章《學會看病》,一個醫生媽媽,卻讓自己的兒子去醫院一個人看病。這在於大部分媽媽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也是難以做到的。可是最近在看有關家庭教育的`書,讓孩子自立自強,必須狠心給於他們機會鍛鍊。我也覺得真正愛孩子,就要給於孩子生存的本領,而不是讓孩子事事依靠父母。

到家一看,老婆在家。她很驚訝女兒怎麼沒來,我說在診所看病呢?她生氣的說:“有你這樣的爸爸,怎麼讓女兒一個人看病?”埋怨的說:“你們能看病,爲啥還讓我請假?”我沒有言語。因爲我要急着去辦事,就騎電動車走了。她則開車去接女兒,還沒有走五十米,就見女兒提着藥回來了。

我辦事還算順利,原以爲得排隊好久,誰知人不是想象的那樣多。大約有十多分鐘,就辦完了。正在下樓,接到老婆電話。說是帶女兒去袁大夫那裏看病,必須給女兒看好病。在她的心裏,不打針,回來就是沒有看病,不打針就看不好病。還沒有到家,接到女兒電話,說是拿着充電器。我以爲是手機充電器呢?原來時提醒我拿着電動車的去上班,而我本來想趕過去看看孩子。到家後,收拾東西,又電話,才知道不讓我去了。提醒我帶上口罩,讓我騎車去上班,中午用車送偶爾上學。我還是建議,不讓女兒去上學,在家休息一天。剛到歷山路口,老婆又電,說是看完了病。怕我受凍,問我回去開車嗎?我決定騎電動車回去上班。

下午下班後,急急往家趕。到了北歷山路口,老婆電:讓我用電動車帶着女兒去袁大夫打針。我怕孩子風溜着,再重感了。一路緊趕慢趕,到了老婆單位,她也下班了。我怕她凍着,還是讓她開車。我先是到家,不遠的路程還是小車快,不堵車啊。

吃飯時,不知爲什麼?老婆又一次批評我不好好給女兒看病,說我太狠心。哪有我這樣做爸爸的?將孩子一個人留在那裏看病。我當時也有些激動,說她太嬌慣孩子!不給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有機會照顧自己。她認爲不給孩子們打針就是我錯了,我不能聽孩子的。我聽從孩子不打針輸液,就是錯了。要不就不用請假回家,送藥就行了。我說孩子不嚴重的感冒不用興師動衆,小孩子稍微燒一點,不用喝降燒藥。她反駁到:“那你爲什麼不讓你兒子燒着,還讓他喝藥?”意思是我偏袒兒子,好像對女兒有些忽視。我沒有在言語,不知道女兒聽了有何感想

第二天送女兒的路上,我和她聊聊了一路。談到將來我們不在她的身邊,她將如何面對生病。講到畢淑敏的《學會看病》,還有這些天我看的家教書,給她表明我的觀點:給於他們最好的愛,就是給他們生存的本領,因爲畢竟有一天我們將老去,不能爲他們提供幫助,反過來還需要他們照顧。媽媽非要讓她打針,也是爲了讓她快點好,因爲愛她,心裏着急,和爸爸的方向一致。爸爸也是因爲愛你,相信你,在家門口能夠自己看病,因爲你已經是高中生了。相信你會理解爸爸的用意。

天下父母一樣心,我愛你孩子。弟弟小,我可能愛的多一些,但絕對沒有偏心眼,只是他還沒有生存能力,但我沒有嬌慣他。他是男子漢,我給了他更多的鍛鍊機會。每次摔倒,都是他自己爬起來;鼓勵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一般都不抱他。因爲我知道,他終有一天和你一樣要離我們遠去,要撐起一個家。我將我在家的精力,奉獻給了他,爲的就是他的生存能力發展。媽媽說你羨慕弟弟,說我重男輕女。我沒有這樣的思想,不過是他小,更需要我的愛護而已。你的事,爸爸不同樣上心嗎?想想爸爸多年來,不是和你一起在學業上成長嗎?我就是生活上不去你媽媽會照顧你。這一點永遠攆不上媽媽,她本身就是保育員,專業的啊!你小時候,我不也是陪你玩呀?你去北京看病,老爸不是跑前跑後嗎?你小時候,我沒有文字記錄,但我能想象出咱們一起的點點滴滴。尤其你三歲多一點,那次高燒。媽媽給我電話,你高燒吐白沫。接到電話,我不顧雪滑,趕到你在的診所。你在我的懷裏醒了,叫我爸爸時那種心酸。我怕失去你啊。咱們一起爬長城,一起南昌之行,一起開封遊玩。咱們濮陽的各個公園,我不都和你一起玩過。爸爸和你一起看謝老師推薦的書,一起寫公衆號。

愛你,媽媽愛,爸爸也愛!出發點不同,但方向一樣。都是爲了你將來能有幸福的人生。媽媽更多的考慮你的衣食住行,爸爸更關心你生存技能的培養!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5

《愛的教育》被認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經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國公認爲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以下是整理的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裏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爲》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裏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爲人處事。

讀到這裏,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爲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爲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薰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6

假期裏,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着的《愛的教育》,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7

一天清晨,窗外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我坐在窗前,從書櫃裏拿出一本媽媽剛給我買的《愛的教育》,一頁一頁的翻起來。

《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個與愛有關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感人肺腑。愛時刻伴隨着我們,在我們寒冷時,溫暖着我們;在我們傷心時,撫慰着我們;在我們孤單時,陪伴着我們。

看着看着,我的思緒回到了那一天……那天中午吃完午餐後,媽媽讓我去洗碗。雖然我一肚子不願意,但還是勉強答應了。我隨意擠了些洗潔精在碗邊抹了抹,把碗放在水裏衝了衝,這就算洗完了。我把碗隨手一放,媽媽看到了。沒有生氣,還鼓勵我說:“很棒,洗的很乾淨!”我不禁有些臉紅,就急急忙忙跑回房間午睡去了。

沒一會兒,朦朦朧朧中,我被一陣水流聲吵醒了。我把頭探出來,往廚房一望,廚房裏,一個熟悉的身影,正低頭彎腰。原來是媽媽在洗我中午洗完的碗……想到這裏,我的眼眶有些溼潤,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窮無盡的。

今天讀這本書,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是愛:愛是一種接納,是一種包容,是一種胸襟。有了它,生活會變得五彩繽紛,愛也會永駐人間。

輕輕合上《愛的教育》,我依然沉浸在這些關於愛的故事裏。這本書讓我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窮的力量。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8

以教育爲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爲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纔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教師的"要":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爲「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爲學生的未來而努力。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教師的"不要":教師不要認爲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啓發: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纔有美好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教師專業成長靠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9

《愛的教育》,書名引人深思,愛到底是社麼?帶着這個疑問,我緊跟着書中的主人公意大利的國小生安利柯的腳步,去探尋這個未知的答案。

這本書以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通過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視角觀察他所在的班級,老師,同學,家長及社會環境,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用筆尖將其渲染得淋漓盡致,那些充滿人間溫情的小故事常常催人淚下。

以愛編成的教育令我學會不少。其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小故事:《愛國少年》,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名意大利少年,他的父母又病又貧,他們爲了生存,將孩子賣給了馬戲團,他經受了非人的折磨,巨大的侮辱,終於有一天逃離了這人間地獄踏上回國郵輪。可是他身無分文,幾天沒有進食,很快引起了幾個外國人的注意,他們知道了這位少年的身世,深表同情,紛紛捐錢獻愛心,少年心頭涌上真真感激之情,思量着父母一定會高興。到了晚上,這位少年無意間聽見了幾位“好心人”的談話,得知他們在侮辱自己的祖國,感激之情頓時消散得無影無蹤,怒氣滔滔不絕得自心底發出,流遍全身,毫不畏懼的將那些銅幣用力砸向那幾個“好心人”。

這就是所謂的人窮志不窮,他寧可餓死也不要這些人的錢財,儘管勢單力薄,卻毫不退縮,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不惜失去生命也不願爲祖國爲民族抹黑,如同維護生命班維護自己的國家,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呀。

我想,看完了這本書,我理解了愛不會是一種標準答案,但不管怎樣的愛,都是偉大的,都是神聖的。

我們做人應該隨時心懷一份愛,這樣,也許人類方纔能生存下去。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0

《愛彌兒》是法國十八世紀著名的啓蒙運動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代表作,是他構思20年,然後用3年時間撰寫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說。在書中,盧梭尖銳地批判了腐朽的舊封建教育,並通過它所虛構的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過程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教育理論,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論等。

《愛彌兒》開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這體現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認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盧梭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是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長爲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盧梭看來,忍受痛苦也是兒童應該學習的一件事情。比如兒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過去安撫他。盧梭認爲傷痛既然已經發生了,兒童就必須忍受。在兒童年幼時學習勇敢的精神,他便會漸漸學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則,在他們長大後面對痛苦時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來對付。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兒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長和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此在不同年齡階段應實行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須保護兒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充分尊重他們的自由。

當然,由於受時代和歷史的侷限,盧梭在自然主義教育中不免出現主觀臆斷和過於極端的觀點,比如他認爲兒童在幼年時期應該在鄉村的自然中進行教育,應該讀的惟一的書是《魯濱遜飄流記》,應該學的工藝是;女子的教育應該以賢妻良母爲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論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盧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併爲我所用。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1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懂得了,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主人公恩利科是四年級學生,家庭條件相對優裕,家庭充滿了爸爸媽媽的.愛,快樂、和諧。恩利科有一本與家人共享的日記,記錄平時的生活和爸爸媽媽跟他講的道理以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反映着一個孩子生活的一點一滴。

每月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血濺羅馬涅》,裏面外婆說的話烙印在我心中,主人公菲魯其奧捨身救外婆的事讓我十分感動!

每個每月故事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習好文化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對祖國、師長、同學,對身邊任何一個人的尊重和愛。本書非常生動,彷彿每一個畫面我都能看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後,我明白了,在享受別人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要用我們的愛去幫助他人,讓人間處處是愛的海洋。

同時,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平時,面對老師和父母的諄諄教誨,有時我會覺得是種壓迫,給我這麼少的玩耍時間;現在明白,那是對我的希望,是愛。

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爲什麼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爲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爲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爲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時幫助他,這樣纔算是好朋友。

以後,我要多給予他人幫助、關愛,懂得尊老愛幼,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把《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所體現的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2

從古到今,世界各地涌現出一代又一代有所作爲的人。那麼,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爲:他們的成功與良好的道德是分不開的。

暑假的時間總是很難熬,外面陽光強烈,不想出去玩,做作業也做累了,於是我跑到書架旁看了看我的書籍,挑了一本很久沒看的書,書名叫《愛的教育》。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爲他的書名中有着教育二字,而前面還有一個“愛”字,圍繞着愛而展開的教育深深吸引了我。

《愛的教育》就是一本指引我們用愛心去創造美好世界,用愛去關心他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好書。作者在書中以一個讀三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名義,通過記日記、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很多主人公身邊的.事情,這些小故事對我啓發很大。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父親的一封信(要知道感恩)安利柯父親的話句句戳中我的心扉,是的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體諒老師,應該敬愛我們的老師,古話說“一日爲師,終生爲父”是呀要把你的老師當做像你的父母一樣的,不管怎樣都應該相信他是爲了你好……

《愛的教育》啓迪了我的智慧,盪滌了我的心靈,使我懂得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條件是道德,所以在今後的歷程中,我將時時處處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力爭做一個有着良好道德品質的人。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3

愛是什麼?在這個紛紜的世界,愛究竟是什麼?《愛的教育》給了我們答案,下面是我的《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見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誠的愛。

愛是這本書的主旨,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正因爲他無影無形而被我們忽略。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書中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無私偉大的教誨,生病時同學的關懷陪伴……讓我們感動不已。

在現代教育中,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愛的教育”,都應該是其核心,是其基礎。有了“愛的教育”,我們纔會有純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社會,纔會已感恩的心態面對這個複雜社會中的一切。受過“愛的教育”的人,纔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有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纔是和諧的社會。

相信讀過《愛的教育》的人都會被書中所描繪的社會所吸引,我想,這應該是《愛的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吧。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4

世界上有很多愛,比如愛情,友情,師愛……但是這本書《愛的教育》詮釋了一羣孩子純真單純的愛情,這種愛情在我眼裏比其他任何一種愛情都更有價值。

這本書的主角是個孩子,——安利。這本書重點介紹了安利柯,描述了安利柯身邊的事和人。書中的孩子極富個性特徵:行爲高尚的卡隆,行爲活潑開朗的克萊頓,調皮可愛的“小石匠”瓦蒂尼,小商人卡洛費,“小紳士”卡洛諾伯斯,學習成績優異的德洛西.

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通過安利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情況。作者以真摯的情感爲紐帶,突出人物的高尚品格,再現生動的生活畫面,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沒有虛假的說教,沒有宗教的宣傳,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口號,而是通過對生活的簡單描述,讓人感受到人類是多麼需要關心、理解和幫助。

有一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小抄寫員:國小生茱莉亞家裏很困難,父親很老了,支撐不了這個家。他非常希望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爲了貼補家用,他除了日常工作還要做抄寫員,經常深夜寫作。茱莉亞很愛爸爸,決定偷偷幫爸爸抄。剛開始還可以,但是過了一段時間,茱莉亞覺得睡眠不足,作業下了,上課有時候還會打瞌睡,這讓父親對他越來越冷漠,甚至在他生病的時候也不理他。但最終,臨摹作品被父親發現,父親非常懊悔,和朱麗婭睡得很香,原諒了他。故事多感人啊!一個四年級的孩子知道父親的.辛苦,爲父親分擔工作,甚至更願意被人誤解和責罵,但也爲家人分擔。這是多麼純潔的愛啊!

其實《愛的教育》裏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倫巴第的小童子軍,愛國少年,爸爸的陪護,年輕鼓手,官方勳章,千里尋母,海難。

《愛的教育》教會了我很多,讓我體會到了愛情的真諦。愛要爲別人着想;愛情要懂得分享;愛情要敢於承擔;愛情要學會感恩;愛要……這本書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的美好和悲傷。讓我們對做人的道理有更深的理解。其實孩子的話是最真實的,發自內心的。

總之,愛要從心開始。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15

《愛的教育》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爲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啓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現在把我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某些教師抱着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爲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爲,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爲就更爲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牴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爲之氣昏。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爲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爲,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爲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爲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着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爲,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爲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爲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爲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爲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着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重優差生而忽略中間生的愛”。一個班中有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優差之分,當然,也就有夾在優差的兩頭的中間生。有些教師重視的大都是冒尖的“兩頭”,由於應試教育的.氾濫,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總是比較喜愛品學兼優的學生,少數開學有望“尖子”平時對他們總是給予更多的注意和關心,甚至常開“小竈”而“轉化後進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厚愛” 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轉化是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而處在“中間層次”的學生,學習平平,能力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出衆的表現,但也不會帶給老師麻煩,不少老師常常任其自然,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 這樣“中間生” 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裏認爲“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羣,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着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

教師對學生的“愛”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裏存在着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我們要改變對學生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

標籤:心得體會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