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不能朝三暮四中學老師隨筆

教育1.56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不能朝三暮四中學老師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不能朝三暮四中學老師隨筆

“朝三暮四”一詞來源於莊子的《齊物論》,現今多理解爲見異思遷,意志不堅,朝令夕改,常比作某人說話不守信,做事不可靠。據傅佩榮《向莊子借智慧》中從養生的角度所詮釋的,朝三暮四意在啓迪人要努力避免被一時一地的狀況所侷限,應用整體長遠的眼光看待世間的榮辱與得失,這樣才能順應人之天性,求得內心平衡。比照教育,不管是從現在的意思還是從整體的觀點來看,都能引發一些感想,求得一些道理。

現在的教育明白人都看得出它已陷入了一種爲考試而考試,爲分數而分數,爲選拔而選拔的循環怪圈。按理,教育本是充滿美好,讓人精神愉悅的活動,而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學生叫苦不迭,厭學怕學。教師牢騷滿腹,混混日子。在這樣一種極不和諧、充滿尷尬的氛圍中,素質教育的口號不絕於耳,新課程的精神昭示天下,減負的政策上通下達等。這些改革、政策、舉措的本意是以學生爲本,着眼於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良好發展。而關鍵是中國的教育如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考試不好而又非考不可,都知道苦不堪言又無法逃避現實。既要落實上級精神指示,又要立足分數爲根的現狀,這等於說教育既要讓人仰望星空,暢想未來又要讓你麻木不仁地趴在地上。即使偶而仰頭而望,你也無動於衷,就算會生髮一點美好聯想也會頃刻間回到無奈的現實。

這其中什麼在作崇,除了以一貫之的考試製度起本質作用外,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對理想的堅守。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面政策常常在變,下面行動層出不窮。若是真正對照執行,那就能着眼於學生的生態自然發展,是民族國家的興事。而現實更多是“欺上瞞下”,流於形式。大家你好我好他也好,相安無事,明哲保身。中間恰恰缺少的就是有力的監督。列寧說過:如果沒有一個保證法律執行的機構,那麼法權就等於零。事實上,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教育政策的美好願景與導向功能得不到真實有效的貫徹,那麼其現實功效會大打折扣甚至會爲零。所以,教育不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意志不堅,即便僅僅爲了考試也不會有理想的升學率。更何況談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呢?

若是按整體的觀點來看,現今教育急功急利性的一面逐漸暴露無疑,其目光短淺,直指考試。帶來的是教師、學生唯分數至上,一旦脫離考試,學生的天性將會極大釋放,甚至會讓你驚奇。釋放之後又將有所茫然無知,未來何去何從,聽天由命。看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後,有學生在校園集體撕書,漫天雪花,又是一種怎樣的疼痛?有學生瘋狂遊戲,通宵達旦,又是一種怎樣的憐惜?有大學生步入象牙塔後自由散漫,自我放縱,直至迷惘彷徨,歸於沉寂。步入社會,面對無情的現實,才如夢初醒。原來失去的總是美好的,一切不可挽回。類似心痛現象比比皆是。按理以“朝三暮四”整體的眼光看,現有的成績只是代表過去的努力,後面的學習和人生看似輕鬆也不能信馬由繮。更應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深諳此理又身體力行的聊若星辰。

據筆者思考,如今教育本末倒置不僅僅體現在考試與個人展的矛盾中,也體現在學業階段的要求上。按理基礎教育是人人享受的.國民教育,重基礎重素質,本是理應輕鬆愉悅。而現實是前緊後鬆,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階段考試之風愈演愈烈,學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求行進。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大學教育是“自由王國”。若是自由的思維,自由的學術、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學習那倒是好事,關鍵是自由的隨意無章、自由的散漫無趣、自由的庸俗不堪、自由的玩樂放縱。或許,我以偏概全,操憂過頭,但若不從整體、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一生成長,審視國家各階段的教育安排,那怎能有100多年前梁啓超先生擲地有聲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國家興盛,關鍵在科技與人才,而歸根結底其基礎在教育。如果教育只知“朝三暮四”,只滿足於一時的榮譽利益,而不心繫學生的生命成長與國家民族的未來,那麼它會離教育的自然生態的本真之道會越來越遠!希望不是筆者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