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關雎》有感

觀後感2.3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關雎》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關雎》有感

讀《關雎》有感1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全篇不過80字的詩歌,卻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據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好像怎麼評價也不爲過份。爲了理解這一點,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本只稱《詩》,儒家列爲經典之一,故稱《詩經》。《詩經》分爲“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據《史記》等書記載,全書爲孔子所刪定。

長期以來,《詩經》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對中國二千餘年的文學發展有着極其深廣的影響。而且是極其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的地位是如此地重要,而《關雎》,《風》之始也,被古人冠於三百篇之首,則其地位之要,評價之高,是可以想見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關雎》擁有如此顯赫的地位,如此高的評價呢?讓我們再來看看古人怎麼說。

《毛詩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後面說得更明白:“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又《漢書.匡衡傳》〉:“孔子論詩,一般都以《關雎》爲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夠了,這就是《關雎》所以顯赫的原因了。二千多年來,被這樣的原因所左右,《關雎》其實承受着它作爲詩歌所不能承受之重的了。我深深地爲《關雎》悲哀!這樣一首至情至性的絕美詩歌,卻被用着了風天下正夫婦作爲王教綱紀的典範,被人爲地套上了一副說教者的面孔,而失卻了詩歌本身的意義。即使是在今天,也還有人認爲這是后妃之德,貴族文化,而加載其本不堪負荷之重,我真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種想法!

《關雎》,其實就是一首民間傳唱的愛情詩歌而已。

還是讓我們來回到詩歌的本身吧:

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水鳥在沙洲上關關和鳴。在潺湲的碧水邊,一位美麗的淑女,採摘着河裏的荇菜。她的身姿是那樣的窈窕優美,深深地融入了我的魂靈。一見傾心,從此相思!可是,卻再也沒有她的蹤影!這長久的思念,日日夜夜地折磨着我,使我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於是,相思成幻,想象着和自己心愛的姑娘琴瑟相處,想象着和這美麗的姑娘終成眷屬,鐘鼓迎娶的歡樂場景。這是多麼美妙的愛情啊!

這又是多麼美妙的愛情詩歌啊!惟其如此,詩歌的本體才得以體現,詩歌才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巨大魅力,才能歷經秦火而流傳百世。試想,如是頌后妃之德,作風化之教的詩歌,能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口口相傳,歷千載而不衰嗎?果如此,則是多麼煞風景的事啊!

孔老夫子在其《論語》中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意思是說《關雎》在歌頌男女的愛情方面處理得恰到好處,極其自然。我以爲孔子的這種評價還算是中肯的,起碼還沒有泯滅其人性的一面。即使如朱熹這樣的假道學,也持有與孔子相同的觀點。這不能不說明,在兩千多年前的古老的中華大地上產生的這樣優美的愛情詩歌的巨大的感染力。

《關雎》只是一首古老的愛情詩歌,她承載的是真摯的愛情,她承載的只是詩歌的感人至深的藝術感染力!而決不能再承受除此之外的沉重!

讀《關雎》有感2

《關雎》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詩經》中的名篇,是描寫我國古代男女青年愛情的傑作,我反覆讀過之後頗有感慨 。

請看這首詩的內容。“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的開篇一下筆就奠定了男女雙方“人”的基礎,那是“君子”與“淑女”的愛情,愛的雙方人格是高貴的。再往下看,他們的感情怎樣?你看那追求愛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不是逢場作戲,也不是三分鐘熱度,這份情感是深摯的,有着永恆的力量。接着他開始行動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他充分的考慮對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樂去吸引對方,用詩意般的傾訴向對方表白愛慕之情,這種表達方式是何等的高雅。

這就是我國古代男女青年的愛情,人格高貴、感情深摯、表達方式高雅是他們對愛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他們淡化了權勢和錢財庸俗,脫離了原始衝動的低級,追求的是一種高品味、高格調。

全詩音律和諧,一詠三嘆,也採用了《詩經》慣用的比興手法,特別是它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如“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僅給人以如見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執着令人爲之感嘆。

總之,在我看來,古今描寫愛情的詩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關雎》這樣有格調的詩文實在少見。

讀《關雎》有感3

《周南.關雎》是《詩經》中的首篇,是一首經典的以描寫愛情爲主題的四言古體詩。即使《毛詩序》認爲它是在歌詠“后妃之德”,依然不能掩蓋詩中真摯的淳樸的愛情。我想,在當今這樣一個盛行快餐文化的時代,這種真摯的相思和情愛變得越來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似寒冰般的冷眼。真摯的愛情在如今的這個時代真的變得如此的艱深嗎?不得而知。但最起碼,我們的老祖宗深深的知道:愛情,就是異性知己的最佳的最完美的體現和結合。正所謂,爲知己者容,爲知己者死。記得是《上邪》中,有這樣的詩句“山無棱,江水爲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我想當代的戀人們,也僅僅只有在給自己的戀人的手機短信中才會偶爾引用到吧。寤寐思服,似乎也已經離我們的時代很遙遠了。輾轉反側,更是早已經遺忘在歷史的一隅。愛情,是自身生命的最高境界的體驗,不珍視愛情,也絕無法得到真摯的愛情。

周南,指的是“南音”,即南方的音樂,具體應該是湖北一帶的音樂,因此,詩中開篇即提雎鳩,荇菜等江南特有的動植物(也或許是即興而至之作),使其富有江南水鄉獨特的氣息和韻味,也使得詩歌更加的含蓄優美。對於《關雎》一詩,我認爲其主題內容應該是講的一個男子在遇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後,由對其追求,不得,最後得到的這樣一個戀愛的過程。雎鳩鳥是一種傳說中的永生相伴的一種水鳥,而“關關”則是這種水鳥雌雄雙鳥相對啼鳴的聲響。由此即能看出男子對愛慕的女子的一片癡心,以及當時社會對愛情的認知,即忠貞的,永恆的。“在河之洲”雖言雎鳩鳥,實點出了這名男子與年輕美麗女子最終結合的地點,在河之畔。

而河水則暗喻女子的溫柔和美麗。在《紅樓夢》中,書中人物賈寶玉稱“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由此可以推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性情應該像水一樣的溫柔,明淨。而第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則進一步闡述了當時社會評判一個女子是否優秀的重要依據,第一個標準是外部的美麗即窈窕,指的是女子端莊文靜且面容清秀,身材良好。而第二個評判標準是內在的美麗即淑女,指的是善良的本性。而要注意的是,在這兩個條件中,外部的美是佔首位的,也就是說,自古以來選擇伴侶就更偏重於女子的外貌,但是女子自身的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略次於外貌。這就是爲什麼男子在河之洲初遇女子就愛上她的一個原因。這也同《紅樓夢》中所闡述的賈府婚配的原則基本相同,由此可以說,這兩點評判標準是中國幾千年來評價婦人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本詩而言,此句也暗示了將來這對男女最終的命運是喜結良緣的,因爲“逑”直譯是配偶的意思,實際就是伴侶。而只有結婚以後,稱相愛的對方纔爲伴侶,即文中的“逑”。荇菜,我們知道是一種水生的可食用的植物,而“參差”二字不僅說明荇菜高低不均勻,而且反應了荇菜的優劣不同,“流”,“採”,“芼”三個動詞均爲“採摘”的意味,在詩詞中屬於變文諧韻,反覆韻唱。顯然這個詞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那麼爲什麼對這個採摘如此情有獨中呢?“採”不僅僅是單純的收集,還表示有選擇性的。在良莠不齊的參差的荇菜中間選擇摘採那些好的來食用,這就直接引起了下面一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爲什麼男子要不斷的去追求,因爲她是一位優秀的'女性,是“窈窕淑女”。男子通過不停的選擇,終於發現了這位“窈窕淑女”,因此要去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什麼是“求之不得”?就是在男子有所行動之後,對女子有所表示愛慕之後,並沒有打動芳心,叫“求之不得”,如果沒有行動,就沒有“求”。

這是第一次追求,結果是失敗。“寤寐思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思”,解釋爲思念,想念。是男子沒有追求到,心裏壓抑,不斷的對女子產生思念,因此早晚,無論在做什麼都在思念,茶不思,飯不香。第二層,“思”,理解爲思考之意。他是在積極策劃第二次的追求,他在反思爲什麼第一次沒有追求到,總結經驗教訓。因此又有了後面的兩次追求。“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將“寤寐思服”表現的更加的具體和形象化,不僅僅是寢食不安,簡直就是坐臥不寧,精神恍惚。這不可不謂“癡”,與前面的雎鳩雌雄雙鳥關關的啼叫形成了一次呼應。在思考之後,第二次追求,採用了什麼謀略呢?“琴瑟友之”。“琴”,指古琴,在先秦以前,即3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而“瑟”,同古琴一樣也是一種絃樂器,現在所用的瑟,一般爲二十五絃或十六絃的琴。 絃樂器所奏的音樂含蓄,優雅。爲什麼選擇使用絃樂器來表達這種情感呢?可能是一種試探性的進攻,是否能用音樂能打動女子的心。“友”這裏作動詞講,理解爲親近之意。用絃樂來親近自己愛慕的女子,顯然是有所收穫的,女子願意通過音樂來與之親近,相互都想進一步加深瞭解,但是到此還是沒有追求到。這就是第二次追求,男子所採用的是以音樂作爲相互瞭解的媒介的謀略。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次追求。

第三次追求又如何呢?“鐘鼓樂之”,在是第二次追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追求。“鍾”和“鼓”又是兩種樂器。這裏的鐘,應該是金鐘一類的樂器,而鼓,應該是大鼓一類的樂器。兩樣樂器均爲打擊樂類的樂器,比之絃樂器的聲效,更加的熱烈,更加的坦白。或許,此刻男子已經向女子我完全的袒露了胸襟。這裏用的動詞是“樂”,通“悅”,爲愉悅,快樂之意。用打擊樂來使姑娘感到高興、快樂。比之前面的僅僅是互相親近,互相接觸,互相瞭解,更進了一層。我推測,這對青年男女此刻應該是已經進入了戀愛的階段。我們爲這對戀人表示深深的祝福,因爲遠在千年之後,他們的後輩——我們已經很難再找尋到這樣純情的愛了。

在遠古的中華大地,表達愛情的最佳的方式是音樂,而不是現在的999朵玫瑰花和碳黑般的巧克力。因此他“琴瑟友”,因此他“鐘鼓樂”。真的是時代在進步?在發展?或許是,或許又不是。玫瑰花,巧克力固然也是愛情的象徵,但是中國,最起碼在中國的歷史上愛情是最聖潔和最高貴的,是任何事物也無法與之相比的。而只有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纔有可能醞釀出深沉的愛,像蜜蜂釀蜜般的愛。而與心交流,與情相碰的媒介便是音樂。一個是遙遠的牽牛星,一個是姣姣的河漢女。而使兩顆火熱的心,兩份激盪的情相連的就是那音樂飛駕的永恆的天橋。

我願意找尋這樣一份深沉的愛,一份值得永遠珍藏在心靈最深處的愛,一份用生命沉澱的沉甸甸的愛。我苦苦的找尋着,尋覓着……

讀《關雎》有感4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對於《關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一同認知中,這一首愛情詩是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第一組便是關雎,朱熹說:“雎鳩,水鳥”,“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關雎雌雄成雙,在水中的陸地上和鳴,自然能夠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對於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卻只能遠觀,不能領回家。第二組是採擇荇菜。如果水裏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來附近的女子採摘。其中的一位,便是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時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採去,那麼,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組是君子求女,這便是關雎和採摘荇菜後最重要的含義。關雎,是耳中所聽;荇菜,是眼中所見;求女,纔是君子心中所思。可愛情往往並不順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心意未能如意,追求未能如願,日夜心頭在牽掛。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詩經》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飾的。讀着它,如同穿越到幾千年前,被鎖定在記憶中的'山野鄉村城市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男情女家,婚喪嫁娶,民間閒話,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如此的真實。這些都真真切切的存在過,真真實實的發生過。讀《詩經》,讓我感受到文字的精緻之美。《詩經》,還充滿了音樂性。字裏行間裏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讓我彷彿聽到了遠古歌謠的合唱,字字句句,重重疊疊,色彩斑斕,如浪般,又如細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有兩大源頭,一爲《楚辭》;一爲《詩經》。《詩經》則不同於《楚辭》的浩浩乎奔瀉而下,翻開《詩經》就好似聞到了百年老酒開壇後飄蕩千年醉人的醇香,優雅輕揚。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采詩官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構成了今日的《詩經》。它讓我們看到了、感知到了幾千年前的故事,透着文字,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先秦時代,他們坦然率真,他們愛憎分明,才能使簡簡單單的詞句落在心裏。沒有格律限制,不講究遣詞造句,因爲這份不加雕琢的天然,不矯飾,不刻意,讀起來讓人歡喜。所以這份真誠的天然儀態,便是詩經最大的寶藏。

讀《關雎》有感5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千古流傳的話,幾乎被每個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歲的孩子。在我們的意識中,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這句話出自的詩《關雎》,它背後所蘊含的誠摯感情卻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這首詩中,處處體現了一個君子對淑女的愛。“鐘鼓樂之”中鐘鼓是在婚禮中所使用的樂器,這說明君子對淑女有着一份認真、負責的愛。

我無法想象,穿梭到至今兩千多年的.年代時,人與人之間便有如此忠貞、純潔的愛情。正是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爲之着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牀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的場景,我似能想象,君子與淑女大婚時,十里紅妝的場景,我似能想象他們婚後琴瑟和鳴的場景。但我無法想象,究竟怎樣的的女子才能得到這樣的愛?詩中甚至沒有一句描寫她的外貌。

一份不摻雜任何目的的愛,是現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僅有一個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難遇到了。許多人趁着年輕談了許多場戀愛,目的又是爲了什麼呢?可能是爲了瘋狂罷。

每次走在街上,看見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情侶我不會覺得羨慕。相反,我卻十分羨慕一對滿頭銀絲的夫婦。我想,能在對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一起走到兩鬢斑白時,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他們經歷了一切考驗,到最後,相依爲伴。這樣的一份細水長流的愛情,難道不比年輕時一場短暫的愛情更加動人心魄嗎?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遇見一個如《關雎》裏的君子一樣的人。

標籤:關雎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