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通用15篇)

觀後感4.86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讀後感(通用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爲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爲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爲表裏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爲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爲在中國人的眼裏,“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爲“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纔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爲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爲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2

一般來說,對於關係不是很親近的人,我們都能比較好的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對於較親近的人,我們往往處理不好這種親近關係,正所謂是愛之深責之切。對於這點,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先說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吧。我的父母真的是典型的冤家,兩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吵吵鬧鬧。小時候,父母發生激烈爭吵時,我們會感到害怕、擔心、緊張、不知所措……只是在一旁放聲大哭。後來長大了,再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嚴厲的反覆的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們、批評他們……再到後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乾脆什麼也不管不問了。現在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健康是第一位了,每次電話,瞭解到他們做一些損害身體健康的事情,就會莫名的發火、怒其不爭,嚴厲的批評他們,並帶着憤怒不悅的語氣警示、警告他們。可是這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曾經一直試圖去改變他們、“教育”他們,最後是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儘量與他們少保持溝通。這種對父母的不耐心與色難,已經是典型的不孝了。

小時候我還比較喜歡管着我弟,好與不好都是由我說了算。我認爲是好的事情,如果他不去認真的做到;我認爲是不對的地方,他如果屢次再犯;雷霆般的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就會狂轟濫炸似的向他攻擊,直到把他打趴下爲止,最後還不忘記說一句:“你下次還這樣嗎?”

後來跟親近的異性發生互動,仍然不會處理之間的親密關係,內心的掌控慾望太強,一切都得按照我的想法、我的規劃去實施,稍微偏離軌道,讀後感.就會嚴肅的、正式的要求坐下來好好的促膝“談心”。天下道理怎麼說都是對的,可是我就只認我的道理獨一無二,而且還自認爲是爲了你好,因此所謂的談心,必然每次都想着要說服對方,使用各種方法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過程中,並沒有任何的情,理也不是真正的理。

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尊重是一切的前提,每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這種優缺點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性格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現在能努力去做的是,儘量的一視同仁,看到別人的優點相對來說很容易,畢竟大家都比較歆慕好的事物;對於不喜歡的、較厭惡的,會盡量以平和的心態去接納,去理解包容。

前段時間給人談起爲什麼我會拿一張小獅子和大獅子的圖片做微信頭像。我說,有三個原因:一是代表成長,不斷的去經歷、磨鍊、成長、成熟;二是代表關愛和守護,這是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種責任與承諾;三是代表團隊協作,尊重理解他人,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讓自己成爲一片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匯聚更多的獅子,甚至更多的動植物……

《菜根譚》讀後感3

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而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則是一部不啻於集歷史與道德、詩歌和哲理、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於一身的一本書籍

說來慚愧,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還以爲是與做菜有關的,後來大學摯友在臨別畢業時贈予我此書,可能當時太年輕,囫圇吞棗、草草翻閱後未覺深意,書,便被放在了書架最底層。如今,有了些許社會經驗後,偶然翻閱,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義,理解摯友的良苦用心。

書中闡述了爲人處事、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爲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可謂字字珠璣。

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我們同樣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譚》這樣的清流來洗滌我們的精神,浸潤我們的心靈,滋養我們的`三觀。

《菜根譚》說,人生的福禍苦樂,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禍境區,皆念想造成。古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受沉溺便爲苦海;一貪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這話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的,人生苦樂轉化,全憑心定。我們在人生路上,會不斷的獲得,不斷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間我們無法衡量它們的價值,我們無法衡量哪個是好,哪個是不好。衡量的標準又是什麼?金錢?權勢?健康?快樂?這些也只是分子,還有個分母——慾望。名利的慾望太強烈,無異於使自己跳入火坑;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沉入苦海。我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的慾望之火越來越旺,而唯有清靜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萬別。

那麼如何保持我們的清靜之心呢?我們同樣能從《菜根譚》中找到獨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雜亦淺;歷事深,機械跡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我們的成長必將進入一個更加複雜的社會,體悟人情的冷暖,而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越經歷世事,城府越深,真誠越少,處事越圓滑,爾虞我詐防不勝防。我們該如何自處?——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風,去豁達一些,保持純真的本性。只有在紛繁蕪雜的社會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純真,才能在人來人往潮起潮落中巋然不動,才能出走社會多年,歸來仍是當年少年模樣。知世故而不世故,纔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靜之心,笑看花開花落。

我喜歡《菜根譚》,因爲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更是一本答案之書——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書,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讀後感4

衆所周知,《菜根譚》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洪應明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關於《菜根譚》名字的來源,有這樣一段淵源,當時明朝走向衰敗,洪應明潛心著作,生活貧困,他看到集市上的菜根被丟掉,覺得可惜,就出一點錢從農民那把菜根買走,人們稱他爲傻菜根。菜根苦澀人人棄之不用,但洪應明確視其爲寶,精心研製出了菜根鹹菜,味道頗爲不錯,竟別有一番風味。慢慢的,他做的菜根鹹菜名氣大了起來,不少人前來學習,洪應明也不藏私,便把這門手藝傳給願意學習的人,後來菜根鹹菜發揚光大,洪應明也因此被稱爲菜根鹹菜的祖師爺,他的著作最後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由於這一特殊經歷。

本書共分爲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部分,收錄383則語錄格言。每一部分都是圍繞特定主體所編排的,採用的是明代常見的格言體,論述了修身、處事、待人、接物等人生處世哲學,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體驗爲一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

值得讚歎的是,《菜根譚》並不是一本滿含說教內容的乏味語錄,裏面有很多有趣的內容,還有很多諸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等美妙的經典名句,讀過之後,讓人心情舒暢,陶冶心性的同時還能提高對生活的感知感悟;亦有“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慼慼”這種面對生活中的好與壞的境地的'良好心態,教給讀者不要放棄對成功與幸福的追求,更不應該自暴自棄,而要保持積極向上的鬥志,勇敢地爭取屬於自己的成功與幸福;更有“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的爲人之道,讓人們知道保持包容和分享的心態,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寬容,纔是真正能夠得到快樂的智慧。一個個簡短的格言語錄,經常能令人貌似頓開,讀起來總能心情大好,作爲枕邊書,睡前翻開讀幾頁再合適不過。

《菜根譚》有很多版本,我自己之前也入過一本,內容不做過多的比較,這一本的得分點在於顏值,封面、插畫、書籤、內贈的卡片,總歸就是精美,感覺傳統的內涵和現代的設計感完美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裏面的版面設計也十分舒服,我讀的時候,打開喜馬拉雅的有聲書,一邊聽,一邊看,很是享受!

《菜根譚》讀後感5

週四下完課,回家的路上,在老頑童師兄的車裏交流上課的感受,我說:“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自己笑了,爲什麼笑了呢?有一刻我轉過身,目光依次看向每個人,發現在座的(包括老師)每個人我都挑剔過,接觸這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點。想到此,我就樂了,怎麼就沒有一個我完全看得上啊?”

難怪自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與各個團隊集體格格不入、特別的孤立、從小就性格孤僻。難怪自己講課、辦活動沒有人來捧場呢。真是因果不虛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樂了,這種樂是恍然大悟的苦笑與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這個臭毛病,私下裏跟關係不錯的同事A聊天,肯定離不開評論其他各個同事。說是評論,更多的是背後非議與妄議他人,以攻擊與挑剔別人的缺點爲樂,爲此還喋喋不休,一個大男人簡直就是一個八婆。結果呢,自己的同事關係也不融洽,經常出現關於我的謠言。比如,平時我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來回次數稍微多一些,同事們私下裏就會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幹了、準備離職跳槽了。比如某個時間段,稍微跟某個異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後馬上就會有我的緋聞出現。諸如此類小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讓人頭疼、煩惱與無語。

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着這些狗血的經歷,以前不明白爲什麼會這樣。這些年修學下來,越來越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什麼,所以在週四的課上,我突然笑了,很搖頭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饒過誰呢,不管你什麼身份、什麼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規律當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個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無情的、選擇性的屏蔽與忽視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聽着真是妙啊,聽着真是至理啊,聽着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證啊;這句話估計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別是前面那句萬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聽就懂啊,嗯,看來我比一般人聰明。”會這樣自言自語的人,多半是趾高氣揚,喜歡挑人毛病,與人接觸沒有耐心,脾氣又臭又大,喜歡嫉惡如仇,言語喜歡傷人……這就是我,一個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經歷,生活在你們身邊給你們造成無盡傷害的、或許你們熟悉的一個人。

最後,希望大家以我爲戒,真的,請重視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

《菜根譚》讀後感6

教育以育人爲本,育人以育德爲先。作爲一名教師首先就應有崇高的師德,爲人師表、身正爲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爲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能夠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能夠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能夠節用,病能夠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纔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持續一顆冷靜的心。

應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纔會越來越香,心智纔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好處上能夠說,知識改變命運。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着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菜根譚》讀後感7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內容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歎。

昨天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爲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因此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繫到這個悲劇。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爲男人一躍升爲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裏不是很能接受女人的能力高於自已,這就爲這場婚姻悲劇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爲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可以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爲所欲爲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爲愛情可以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爲對方可以無條件爲自已着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愛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着合適的時機談條件,合適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着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能力,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爲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着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接受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麼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面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後感8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資料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歎。

昨日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爲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繫到這個杯具。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爲男人一躍升爲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裏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於自已,這就爲這場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爲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能夠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爲所欲爲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爲感情能夠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爲對方能夠無條件爲自已着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着適宜的時機談條件,適宜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着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本事,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爲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着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麼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應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後感9

閒來無事我隨手找了本《菜根譚》讀了讀。本以爲是一本介紹做菜用的書。可一讀之下卻發現它是一本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裏面的故事和講述的道理,細細讀來對人頗有教益!尤其是在人渾渾噩噩,煩躁不堪的時候就像一陣清涼的風拂面,讓人頓感渾身舒泰!現摘錄裏面的幾個事例,共同學習一下。

其一是我們都知道的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故事。他在《誡子書》中是這樣諄諄教導他的子孫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認爲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應當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來修養自己,應當用節儉的行動來培養自己的品德,淡泊名利讓自己志向高潔,不排除外界的干擾就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在學習的時候要能靜下心來,而且要有“志”才能學的進去,才能學的深入,透徹,才能夠學有所成。我們現在的社會充滿了種種誘惑,對學生而言,電腦電視遊戲機,大型的娛樂設施無時無刻不在挑戰着我們學習的剋制力和自制力,日常生活中互相攀比衣食住行,不珍惜愛惜食物鋪張浪費,諸葛亮上面的觀點就是一劑良藥,要我們時時謹記!

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唐肅的人和丁晉公之間的事情:唐肅和丁晉公是莫逆之交,兩個人住處相鄰,早晚閒暇常常在一塊下棋聊天,非常親密!後來丁晉公當了當朝相國,唐肅就把住宅賣了,搬到了別處。別人都覺得很奇怪就問唐肅和丁晉公怎麼了?唐肅就說:“我這樣做是爲了保全我們之間的友誼啊!他當了大官,如果我不去找他,就顯得我們疏遠了,別人也會以爲他當了官就看不起朋友了!如果我還經常去找他,會影響他的政務,他也就把不能專心爲國家做事了!”別人聽了很佩服唐肅能夠事事處處爲朋友着想,而且懂得如何防範衆人之口,的卻夠朋友!而現在我們當代人是怎麼做的呢?就像一句笑話說的:朋友是用來出的!

書中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和發人深省的道理,我僅摘取這兩個共同學習分享。如果有興趣自己可以去閱讀一下,也許會讓你重溫一下被淡忘了的真趣,清醒一下被金錢燒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從而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10

應該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學算使人精密。”讀了融會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繩鋸木斷,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能吃苦清貧的人,可成爲大事。

《菜根譚》是一位高人,把自己的人生哲理和經歷,盤托出的給大家學習和參考的`結晶。個人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任何人都需要消化和細讀,是一本奇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爲:“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商業大亨,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其他人都喜歡研讀《菜根譚》,因爲這本書是一本修身養性,充滿了哲理味道,管理方法的書。我讀《菜根譚》,我覺得是一本爲人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書:簡單的故事,樸素的語言,研讀起來津津有味。

作爲職業經理人,讀了這本書,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啓發。我們要有“不昧已心,不盡人情,不歇物力”的待人待物原則,更要有“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堅韌精神。還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

山珍海味,也不過是一日三餐;流行時髦物外,也是曇花一現;那些經久不變的,長久的就是簡單的,平淡的“粗茶淡飯”生活。不管是富貴也好,學富五車也罷,我們是要踏實,低調,“誰家煙竈無煙火”?當我們遇到苦難,或者開心時,要堅信“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的諫言。一個人,不可能一天,一個星期都是一種狀態的。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讀了“憑意興作爲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纔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爲大人,父母,領導,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爲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人一生要多讀書,更要讀好書!

《菜根譚》讀後感11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啦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啦。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啦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啦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爲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啦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啦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爲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爲表裏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爲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爲在中國人的眼裏,“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爲“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啦“人”,纔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啦,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爲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爲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12

讀公司領導推薦的《菜根譚》一文,結合自身工作頗有體會,雖說《菜根譚》不像《孫子兵法》、《論語》等出名,但在爲人處世和工作交往方面,內容就顯得更加精闢,值得學習。文章中的:“遇事讓一步爲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此段話是文章的精髓和主題,體會如下:

1、工作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總要依靠上級的支持,部門的協調和同事的積極配合,只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讓領導省心和滿意。

2、家庭生活上尊敬父母,工作上尊重領導,是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根本。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持,工作將會十分被動,既然領導給與了機會,就要盡全力而爲。個人認爲:把工作做好,讓領導省心,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尊重。

3、學會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自以爲是,始終要保持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多向領導請教,同事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像本次機組迎峯度夏檢修前,向同類型機組(徐州華美電廠)借鑑長週期運行、檢修經驗,精心組織,調整運行,有效保證機組了在迎峯度夏期間4個多月安全長週期運行。

4、學會寬容。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遇見問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誤會,作爲二期具體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各部門的特點,積極協調各部門的協作,瞭解職工的思想動向,及時改變管理方法,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5、學會感恩。首先人應當感恩,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的關懷之恩和同事的幫助之恩。尤其是工作中,只有領導給與發展的平臺,提供機會,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可以說知遇之恩和提拔重用之恩是與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同等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報答的。只有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幹好每一件領導交代的工作,不添麻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爲八一熱電二期工作具體負責人,我要感恩領導給予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強二期機組節能降耗、安全運行、增加機組利用小時率的管理;加強領導,健全考覈機制,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等機制,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革創新,面對困難不退縮,遇事多想文章裏的“遇事讓一步爲高,待人寬一分是福”,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將節能降耗、安全運行緊密聯繫起來,爲八一熱電公司爭優創效。

《菜根譚》讀後感13

今天有幸拜讀了美文《菜根譚》,讀後,心中澎湃,思慮萬千。遇事讓一步,這展現出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也展現出他良好的涵養,別人也更會敬服你、信任你。待人寬厚一分,這也是爲自己積下福祉。善待他人,更是爲善待自己奠定了基礎。

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在我們熱電公司這個大家庭中,也需要這種境界這種思想,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碰到困難,我們共同攻關克難,排除隱患;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爲目標。所以,不會去在意是誰在這個過程中去解決了這個問題,誰有沒有超越自己的職責和權限,有沒有越界,有沒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爲難我,也不會去考慮,這件事情是不是讓我很沒有面子,這個人讓我太難堪,所以我要對他心懷芥蒂。只要拋開這種心懷,一心爲工作,沒有解決不了得問題。就拿我剛到檢修部分管熱工班來說,熱工班人員從建廠的6個人到現在的1個人,人員嚴重缺乏,夜間值班都沒有人;而生產現場設備儀表老化,外圍系統測控點增加,隱患增多的情況,生產任務重,工作壓力當時確實很大;但我和組員張紹峯一起不等不靠,沉着應戰,排計劃找根源,加班延點,一心撲在現場,不明白的就查資料,向同事多請教多學習,查找一個又一個問題,排除了一個個隱患,現在基本上把以前積壓的消缺單消除掉了,在熱控工作方面,可以說爲即將到來的冬季供暖打下良好基礎。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古人還言:“宰相肚裏能撐船”。因此,我們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忍讓、寬容,把心胸放寬些,這不但是人格涵養,也是一種處世哲學,這樣,看起來是吃虧,實是利己、積福。在工作中就是這樣,不要精打細算,認爲幹多了就吃虧,有問題就躲開,有利益就伸手;實際上這是害人害己,要想想多幹一點,就能把工作多做好一點,就能爲公司的.發展多奉獻一些光和熱。

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離任,嚴格遵守職責,完成本職工作。只有把位置任準,把職責搞清,團結同志、誠懇待人,腳踏實地,忠於職守、勤奮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職工作。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也一定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嚴於律己,忠於職守;生活中寬厚待人;遇到危險勇敢無畏,遇到摩擦主動退讓。爲公司的發展增磚添瓦,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菜根譚》讀後感14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的著作,作者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他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書寫出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

《菜根譚》共分前、後兩集,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

作者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釋家的出世,通俗易懂的闡述出來,使人讀的咀嚼玩味,體會到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等,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菜根譚》,感受書中的博大、淡泊、寬容與善良,習得無處不在的謀略和智慧,得到善意的忠告和警策。

如: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揭示了沒有人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後,是長期不懈的默默的艱辛付出。

如:應酬;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方圓結合,堅守底線而又積極應對。

如:評議:物莫大於天地日月,事莫大於揖遜徵誅;子美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康節雲:“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徵誅一局棋”。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矣。對待工作、生活中的問題,用廣闊的視角去看待,用包容的'胸襟去擁抱,將會看到別緻的風景。

如:閒適:晝閒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盛衰何常,強弱安在。世事變化無常,對得失不必過於喜悲,用平和的心態迎接、化解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困境。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坐觀天外雲捲雲舒”,“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簡單的詩句,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彰顯了生活的本原和方向。它們牽引着我們追求靈魂的充實與聖潔,追求情懷的虔誠與溫馨,追求心境的坦然與淡泊,追求奉獻的自甘與堅守。

選上一段空閒的時光,泡上一杯淡淡的苦茶,坐上一個簡陋的椅子,清空自己紛亂的心靈,捧起薄薄的《菜根譚》,緩緩翻動、細細研讀、慢慢咀嚼、靜靜思索,將會收穫到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沉甸甸的禮物。

《菜根譚》讀後感15

初讀《菜根譚》,就知道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處世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理解通透的。只能摘其中一些感觸良深的道理,談談自己的淺薄的理解。細嚼菜根,精做百事。

霽天青日,倏變爲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爲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蔽,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大自然從不停止運動變化,天體的運行也不會受到絲毫阻礙,人的心也要像大自然一樣,一刻不停地變化發展,而不爲外物阻礙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封城”引發了很多擔憂,學生怎麼上課?員工怎麼上班工作?但很快疑慮就被打消,每個人都開始遠程辦公,線上辦事,每個人都自主地參與到抗疫戰爭中,我亦是如此。

由此看來,“變”就是存活的能力。

琴棋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爲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爲先。

琴棋詩畫、山川雲物,這些事物本身沒有固定的品性,是隨着人們的見識不同而有高低的領悟,所以閱讀書籍與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志趣。

洪應明的悟性與志趣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在忙碌採蜜的蜜蜂上看到人情世態,由回巢棲息的燕子感受到清雅的情趣。他認爲研究學問的人要有清明的領悟能力,和事物接觸的時候都會有所領悟。

當然,與我一樣的尋常人,也不必過於苛責自己,而今是實踐出真知的時代,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對“悟”也需要有新的理解,我認爲就是要勤于思考、敢於質疑、遇到問題想過辦法解決。

大概也沒有人會拒絕提升志趣,只是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着眼當下,一步步積累就好。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玉石從石頭中產生,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往往存在於身邊平凡的事物中!

淡薄之士,比爲濃豔者所疑;檢啻之人,多爲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洪應明在書中多次提到不要刻意顯才,他說取得功名、事業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謙虛的美德,這樣纔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他勸誇耀自己學識的人不要誇耀自己的財富,誰家竈下沒有生活煮飯呢?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積蓄才華,並時常自我反省,是否刻意顯露自己的才華。

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這大概就是謙謙君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