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觀後感4.42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爲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教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爲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明白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爲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最終明白父母爲什麼這樣,是期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此刻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爲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不少。

三字經讀後感2

一直想給年幼的孩子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國學方面的啓蒙。縱觀國學經典,我首選了《三字經》。開學之前,孩子已經可以部分背誦了,當然,其中內容,孩子還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中華傳統文明博大精深,對具有五千年曆史傳承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我們應該爲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着力點起希望之火。

本次學習要求是作一篇國學經典讀後感,其實,孩子現在尚不具備獨立的閱讀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長深入淺出的學習輔導。於是,我便讓孩子重溫曾經背過的《三字經》,逐步汲取其中的營養精髓。在我的指導和啓發下,孩子對文中的`上述一段內容有了粗淺的認識和朦朧的理解。當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級的學生對這種歷史掌故的認識有多麼深刻,孩子們能夠粗淺的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我覺得,已經是不小的進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的孩子,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過作文體驗,孩子已經知道如何去主動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初步瞭解如何把自己的個人想法變成簡單的文字。孩子的長進令人欣喜,同時也體現了老師們的辛苦,我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之下,會有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未來。

三字經讀後感3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養成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在西方文化中寫作“MANNER”指的.是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后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徵。“教養”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更多被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一類。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過這樣一段話:我以爲“別人尊重我,是因爲我還不錯”,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爲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對誰都尊重,因爲尊重別人是一種教養和能力。無論生活、工作、學習中無一不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如工作中尊重同事、患者,禮貌待人,晨交班對患者的一聲問候,翻身時及時爲患者蓋一下被角,夜間巡視輕柔的開門,操作失敗的一聲歉意等等,既是對患者的一種尊重,又體現着我們的素質和教養。

心中有愛才有度,愛人先愛己,責任先問心,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內心有陽光,有愛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畏懼黑暗。

路,不在他人的行動裏,而在自我修爲裏。

三字經讀後感4

未經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裏和散落在各處的小石子是沒有區別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對《三字經》裏的這句話印象最深,因爲我的名字裏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舉世無雙。雄心萬丈的`秦始皇曾經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價值有多麼高。在這之前,楚人卞和因爲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獻給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兩隻腳。如果卞和將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獻給楚王,我想他不僅不會受到傷害,或許會得到楚王的賞賜。未經雕琢的璞玉在人們眼裏只不過是塊石頭,只有經過精心的雕琢,人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美麗和價值。孟母三遷及斷機杼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國歷史上或許會多一位鉅商大賈或風水大師;而將失去一位與孔子齊名的聖人,那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師都是技藝高超的玉雕大師。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又明白道理,對我的啓蒙教育影響很大。

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說,意思不懂沒關係,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後就會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就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到了上學前班時,差不多能全部背誦了下來。

上國小之後,我仍然不斷誦讀《三字經》,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樑,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

以前我對爸媽百般依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啥事都幫我安排好。重新讀了《三字經》,覺得非常慚愧。今後我一定自強,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禮貌謙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

三字經讀後感6

讀完我們的語文課本後,我們開始學習“三字經”。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已經能背誦它了。但是很久以後,有些人已經忘記了,有些人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從我學的《三字經》中,我知道很多故事。

《孟母三步曲》主要講述了孩子學習環境的重要性。爲了學好,一個人必須有一個學習和安靜的'環境。只有向優秀的人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此外,如果你遇到困難,你必須想辦法堅持下去,這樣你纔能有一所大學去問。

“黃香溫席”教我們孝敬父母。媽媽和爸爸已經盡力訓練我們了。我們必須報答他們,心懷感激。

在研究了三字經之後,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如果孩子們年輕時不努力學習,他們會浪費時間,年老時什麼也做不了。當你學習的時候,你應該小心。你不能一邊學習一邊玩耍。它浪費時間,你不能掌握知識。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應該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懂得謙遜,學習好的學校知識,讀很多好書。

每天晚上,我熟練地背誦我所學的東西,然後預習以下內容。在學習了《三字經》之後,我學會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單詞,我還像趙小姐一樣告訴了我媽媽她不明白的東西。

我非常喜歡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7

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收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

弟於長,宜先知。

這是《三字經》裏的句子,讀過以後,給我的啓發很大,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讓我懂得了怎樣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去整理書桌,我心裏悶悶不樂,生氣地和她頂嘴:“我才九歲,還那麼小,就讓我做家務。”現在想起來,後悔極了!我應該學會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父母盡孝心,減輕他們的負擔。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使我懂得了尊敬兄長,關心弟妹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六一”兒童節時,老師發給了我們許多糖果祝賀我們的節日,我卻把糖果全都吃掉了,什麼也沒留給弟弟。我自私了,連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都不能尊敬和照顧更不可能尊敬其他人了。

我們做爲一名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的道理,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關心體貼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字經讀後感8

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讓我感同身受,它講述的是東漢黃香年僅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在寒冷的冬天,他先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冰冷的牀鋪焐暖和,再請父親上牀休息。這個故事不僅僅是講述的孩子對父親的愛,也是父親對孩子的愛,這個愛是互相的。每次讀到這篇文章我都眼眶溼潤,想到去年的一個夏天,我和爸爸媽媽吃好了晚飯,躺在房間裏休息,開着空調可涼快了,突然眼前一黑,停電了,這下可好了,過了一會我熱的不行了,怎麼也睡不着,下樓又有蚊子,爸爸媽媽爲了不讓我熱的難受,兩個人硬是幫我扇了一晚上的扇子,就這樣兩個人互相輪流着扇,我突然覺得涼快了好多,不一會進入了夢鄉。到了早上,我問媽媽,昨天幾點來電的,媽媽說:“早上五點。”我說:“那我怎麼覺得不熱?”媽媽說:“我和你爸爸輪着幫你扇的.扇子。”突然之間我鼻子一酸,我覺得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私的,不需要回報的。即使是這樣,我長大以後,也一定要好好孝順爸爸媽媽,好好報答他們對我的愛!《三字經》諸如此類的道理還很多,小朋友們,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成長吧!

三字經讀後感9

寒假,我有幸讀了老師推薦的《三字經》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母教子》

孟子長大了,上學了,可她常常逃課,母親知道了,沒罵她,把她的布剪斷了。孟子問母親爲什麼,母親告訴他:"學習像織布,不是一天織成的。"小孟子從此努力學習刻苦,專心致志。我覺得,孟母很會教育孟子,同時也教育到了我,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佩服

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壯,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西漢時期,有兩個勤奮學習的孩子,叫溫舒和公孫弘,都是放羊,牛,雞,豬的。沒書,溫舒就用蘆葦抄書,公孫弘用竹子削成簡抄書。後來當了大官。

我明白了什麼叫環境不好,但他不影響你,但成績要好,所以,不能把困難當藉口。

老師給我推薦的'《三字經》真是無價之寶,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字經讀後感10

我相信《三字經》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你們又真正瞭解這裏面的含義了嗎?如果沒懂,那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吧!

你們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嗎?”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着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看到了禮儀和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國小生猶如一塊玉,不經過雕琢,怎麼能成大器呢?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沒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帶給你無窮的收穫。

三字經讀後感11

國學《三字經》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異常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經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12

《三字經》被稱爲三大國學啓蒙讀物之一,它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爲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爲經典並不斷流傳.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它家喻戶曉,內容豐富,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無一不觸動中國人的心。甚至有些外國人也來中國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是以三字爲句,他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經》,卻是多麼的`神奇,每一個字都是那麼充滿魔力,每個字都有深刻的道理,教會我們道德上的意義與做人的道理。

經過七百多年的流傳,《三字經》從零難相見走向宮廷內外,從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從名不見經的鄉間讀物成爲聯合國推薦的世界啓蒙名著,其間的曲折歷史和歷代學者的心血與貢獻可謂紙書難盡,而它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後代。

《三字經》裏的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爲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燈,《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學會謙讓,《懸樑刺股》的故事讓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您就像一位老師,像一盞明燈,把中華傳統的美德傳承下去,也希望全世界的人們,能夠在《三字經》的幫助下,成爲對國家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13

在生活中我用過的《三字經》有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在學校裏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愛護小同學,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東西,我總是先給爸爸、媽媽嘗後我在吃。

我知道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長、友愛弟妹,因爲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學習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學習數學語文等各種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學的基礎。

而“讀史者,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加勤奮才能成爲有學問的人。媽媽告訴我,聰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但是勤奮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創造的。所謂勤奮,就是要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按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我平時做得還很不夠,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成爲一個好學生、好乾部。

讀完《三字經》的變化:

語言上,表達事情不羅嗦了,語言簡練了。表達能力強了。與人交往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知道謙讓。

總而言之:淺意識的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4

“她現在長角了吧,聽說羊長大了都會長角的;這“裝”都有個目地,記得哪兒說過,一個母親在臨終前給孩子編了一個“種媽媽”的謊言,還有人得知朋友身患絕症,爲了讓他繼續快樂,強裝歡笑。三字經的讀後感作文這次我懂得了“團結能在命運之暴風雨中奮鬥”“父親之情高於山,母親之情深於海”。

人之初,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爲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爲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裏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後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爲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於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三字經讀後感15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國慶節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經過每天老師的引導,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標籤:讀後感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