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詩經讀後感(15篇)

觀後感8.53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經讀後感(15篇)

詩經讀後感1

絲絛拂曳,獨釣河州。

悠哉閒遊,天水獨色偶掠鴻雀,傴僂稀往,握刀柄直耍個風響。竹路悠長,遠聞犬吠,少有孩提嬉鬧,寂清無風。走他半里現茅門,少年心性,腕間着力,刀白鋒澤,枯葉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斬尾蘆渡天遠,間攬長絹緊發,望水江濤引輕愁。挑刀蕩浪水波,幽幽,悠悠。風起微蕭,想來春到。唯見暮浪擊殘,想罷未得心上喜悅,輕嘆岸到村郭。

持劍,擊節疾,拍聲張。轉腕甩花樣,劍光乍泄輕寒,明映燭光月白。叱吒助興,利刃破空突刺,收勢翻身疾轉,點腕左右微動,連綿起勢。斬影連環泄幕光,展騰躍激昂,落地劃作劍弧,凌厲張揚。三疊拍息,驟然收勢。餘威震,銀龍吐息歸鞘,之餘清鳴悠越。

撇頭忽見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蘇飛揚,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風姿,倒是見笑。

只有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靜是偶爾想起她,憶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彙集的閃亮——憶起初見時的'那一撇,每一處細節,每一處情景,憶起她半遮半掩的淺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輾轉難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詩經讀後感2

你在河岸那頭,好似決絕的回望,笑回我的多情。

陳年的杜康啊,解不了三千年的憂,卻醞釀了三千年的期待,純而烈,心裏的話帶着酒香,醉不了你的芳心,愛的呢喃是那麼的甜蜜哦。入腹三千杯,湮滅幾世愁,卻只是換回了你的一個字。

三千年的寤寐求之,三千年的輾轉反側,琴瑟未調,鐘鼓未敲,冷了千年明月,成萬世滄桑,也許,某一天,突然想再聽一聽那歡快的曲子,愛情的旋律呵,有了一種感動,如潮起,飛涌於天際,漫舞于山崖,有一種刻鏤心肺的感動源自亙古的記憶。

塵封了吧,追求了三千年,我是你溫柔勸退的潮,不斷地清洗着別人走過的成雙成對的幸福,卻使我更加堅定了三千年的信念,讓我一次一次的`在你的面前大聲宣誓海枯石爛的永恆,更讓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然而,還是換不回你的兩個字。

蔚海藍天,潮起潮落,浩渺蒼穹,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雋永的情懷。

那斑駁的倩影,是天空對大地的承諾,“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我對你的承諾。發乎情而止乎禮,但我仍有“萬千軍馬吾往”的膽識,卻從時間的風裏搔首踟躕,揣測着你的芳心爲誰開放,情意徘徊的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夢幻,我樂意想象,當雍容高貴的你出閣時,我喂好迎親的白馬,踏過萬花叢,做那最幸福的新郎。

詩經讀後感3

在路上奔波的艱辛、無奈和酸楚讀了《周南》.卷耳》

這是一首結構特殊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部分,用第一人稱唱出妻子在家裏的無比思念:

“採摘卷耳,不滿籃子”。“我懷人,彼此走”,妻子拿着一個淺籃子採摘野生蔬菜,採摘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滿籃子。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她的思想不是專注於採摘野生蔬菜,而是想念丈夫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來,不由自主地走到路邊,放下淺籃子,盯着路的盡頭,希望看到丈夫的回來。

第二部分有三個小節,也用第一人稱唱出丈夫的艱辛和無奈:

“指彼崔、“指彼高岡”、“指尾彼遙遠”,突出了歸途山的高險和重重障礙。

“我的馬是頹廢的”,“我的馬是黃色的”,強調馬已經瘸了,病態了,只能掙扎,這是無休止的,被迫旅行的必然結果。

“我累了,”

“我阿姨喝彼金,維以不永懷”“我阿姨喝彼金,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的主人不得不借酒澆愁,反而激起了更強的思念和更強的悲傷。這裏不同於四字的`基本句型,有六五字的句型,爲了強調無力後的無奈和無助中的辛酸。

特殊結構分爲兩個獨立的聲部:

夕陽西下的土路上,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道,一個無奈的男聲在陡峭的深谷中迴盪。

期待安居,卻常常在路上奔波;渴望相聚,卻常常天涯各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訴着人生在路上奔波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後,他們都穿越了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迴盪。

詩經讀後感4

第一次讀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緻的詩句所吸引.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詩經讀後感5

讀過詩經,其中簡練精緻的句子讓我回味良久。每個句子都是一個簡約唯美的畫面,無須多言,深意自在其中。讀完,你會感覺妙不可言。

還記得那個駕四馬行路的遊子,眼含“翩翩者,載飛載止,集於苞杞”嗎?遊子身帶公務在外行役,沿途花鳥紛飛,孤寂的旅途中,眼見此番生機蓬髮之景,怕是一分百無聊賴,兩分心曠神怡,七分離愁別恨吧?看了四周之景,繼而“駕彼四駱,載驟駸駸”接着行路,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雖然心繫家鄉親人,但是公務纏身,不得不離開家鄉親人,也許這是一種無奈,或者是一種釋然,一種暢達。而從這一句中更能看到荒涼的道路上,一架孤單的馬車不停的行駛,孤獨而曠遠。

還有鹿唔鳴之什中,一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耳熟能詳,連曹操也曾引用過它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望,一場安樂其心的宴會,絕對不只是口舌之慾,而是君臣之間的交流望,賢明的君主讓羣臣心悅誠服,才能化亂爲治。我們祖先的古老智慧和現在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唯有聽取民意,才能創立太平盛世,獨裁專制往往會迎來國家的瓦解毀滅。也許這就是祖先藏於歌謠中流傳下來,對我們的告誡和啓示吧!

詩經讀後感6

打開《詩經》,隨便一篇就是風景。華麗的辭藻下蘊含的是最樸素的願望和最真摯的感情,讓人身臨其境。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人前一杯酒,各自說說笑語;人後一片海,獨自翻翻夜晚。江面之上,泛起孤舟,孑然一身,灰暗天色之下好像世間只留下我一人。那是漫天煙火下的悲歡離別,那時一個人孤獨且驕傲的旅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芳心暗許,猝不及防。我對月色之下的佳人一見鍾情,但似乎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人的.愛情。自以爲美滿的開頭都有不盡人意的結局。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詩經》寫述的是最美好的相遇、最悲傷的結局、最孤獨的旅途和最灑脫的人生。我們中的每個人,浮世千萬裏,蒼穹無數星,全部都要看過去。

願你到達期盼的生活。想看的花都有人種,想喝的就酒有人釀,想穿的衣服都裁剪剛好,想聽的歌時光爲你唱很久。

詩經讀後感7

《采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爲了抵禦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爲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裏。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爲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徵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徵前與來歸時的`景緻,寄託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爲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經讀後感8

這是一首女子懷遠詩。前三段不難理解,女子看到雄雉展翅而飛的模樣,想到了出門在外的丈夫,也是這樣一表人才。她直接地表達着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第四段,話鋒一轉,開始抨擊“君子”們沒有德行。

這裏咱談點話外的。本詩以雄雉比喻君子,這個意象其實大有典故。中國人很講究禮節,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很多今天看起來習以爲常的禮節都來自於古時候的貴族儀式。比如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時候,去人家家裏必須得提點東西這個事,其實背後的文化大有來頭。

在《西周史》中談到西周的禮制時,我們知道了當時的.貴族們彼此輕易不可以見面,有非常繁瑣又嚴格的“贄見禮”,會見過程不但要按照固定的儀式進行,而且要帶禮物,禮物還要按照訪客的身份進行選擇,主要有三種:玉、帛、禽。

高級貴族如公侯,會見時以玉爲贄,且玉也有不同的等級和形制;次等貴族以帛爲贄;末等貴族相見以禽爲贄。當然啦,帛和禽都按其主人的身份等級有嚴格規定的。

以禽爲禮,主要包括羔、雁、雉。作爲統治階級裏最下層的士階層來說,以雉爲禮最爲普遍了。大概也正因此,雉成爲“士”的象徵。

詩經讀後感9

在《詩經》《楚辭》這兩大中國文學的發端鼻祖中,我們很少看到後世詩人們最常愛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長的草木猶如大地伸出的觸角,曲折蜿蜒,綿延不息。歌之詠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辭》是士大夫所作,詠物言志寄託情懷,他們不需親自下田,只把農人採摘下來的香草製成的香囊配帶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雜草惡木似小人,但詞意深奧,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詩人的內心很難親近。相比之下,《詩經》中的草木要來得自然生動得多,勞作中的人們身邊有什麼就唱什麼。草木在這裏更多地被真實地還原,自然地詠唱。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什麼草兒不枯萎,哪兒有一天不奔波。這是《小雅》的最後一篇。憂中有了憤,堪堪亂世,人不如草木。草木還有春來發新伢的機會,我離開家鄉離開你,卻可能再也不能回來。生長在《詩經》中的草,因了我們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書本的字裏行間伸展出每一個葉片,鬱鬱蔥蔥,蔓延過我們荒蕪的心田,爲我們充當最恰當的精神食糧。

詩經讀後感10

最近讀了幾首《詩經》中關於愛情的詩,主要感覺古時的男子在描寫自己心儀的女生,在讚賞她的美麗時,總是用周圍美麗的、美好的景物來描寫,而女生在對男生表達自己的愛慕總是說自己的心情,往往在人聽得雲山霧罩時用一個短句點明瞭自己的意圖。

古時的愛情永遠是純潔的、美好的,但即使中間有父母的阻攔,愛情的力量也總能支持着他們,一根微不足道草就能讓七尺男兒爲其思緒偏偏,一句深秋牆下相見,就能讓一大家閨秀情意連綿。幾句詞,幾句景,輕描淡寫地寫出了男一女間神祕的情感。封閉社會的愛情你情我願,無限美好。

當我沉浸在古人的`愛河中,不禁又想起現代人的愛情,似乎沒有他們的執着。女生同她們一樣的憂鬱徘徊,但又卻是在一段戀情中還在思考着,選擇他真的是最好的嗎?所以一個人總是會有幾段不堪回首的失戀往事。就這點來說,古人面對愛情,普遍來說對待一段感情比我們更要專一更用心。

古人的愛情觀與我們的還是有着不同,一個是全心全意的對待,願意把自己所有的傾其所有毫不保留,一個是兩人之間一定還會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對於彼此的感情還是會保留,如果讓我從中做一選擇我還是較傾向於前者。

詩經讀後感11

蒹葭大概是離愛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詩詞曲調是如何憂傷地在錦瑟無端五十弦裏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潯陽橋頭纏綿了千年?把目光拋進朦朧的水霧中,尋訪那在水一方的婉約伊人。

在荻花瀰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蘆葦裏,巧兮倩兮,溫柔委婉。只一擡眼,就尋到了那個隱約的身影。水氣氤氳,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條河,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在這邊,你在那頭,河水惆悵地流過,我們就這樣對視着整章的《秦風》。一種草,是世上最憂傷的心事,我望過你撫過的獲葦,我撫過你望過的蘆花,我經過你經過的溫柔。蒹葭在愛情裏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個對視的瞬間。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對望了千年的愛情的萌芽。你回頭,你轉身,你蹙眉,你輕笑;我呆立,我癡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轉身走出我的視線。獲花飛蕩,你的'身影隱於蒹葭之後,水袖殘留在《詩經》泛黃的扉頁上。

秦國的風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風中結成了寒霜。傳說中的伊人,在夢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隱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拋進水霧的目光,在這個白露爲霜的季節,垂釣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開《詩經》的封面,牽出一串悠長的獲花——蒹葭蒼蒼。

詩經讀後感12

這是一首女子思念丈夫的詩。

伯,是哥哥的意思,實際上指的是自己的丈夫。這跟後世有時女子稱丈夫爲阿哥,以及今天有些女孩給另一半叫“歐巴”、“小哥哥”是一個道理......

首章是女子誇讚丈夫勇猛無比,因此成爲王的護衛。從她的言語中我們很明顯地能夠感受到,她對阿哥的喜愛、崇拜之情。

第二章就進入了主旨了,丈夫出征在外,女子對他無比思念和擔憂,因此無心梳洗打扮。女爲悅己者容,沒有心上之人的欣賞,打扮得再美又能給誰看呢?

第三、四章就進一步表現女子內心的情感。盼望下雨卻出了太陽,人生就是這樣常常事與願違。她多麼盼望與丈夫日夜廝守,但是他卻偏偏不能在自己身邊。不能見到他的日子裏,她是那樣地痛苦,如果世上真的有一株忘憂草,能不能幫她忘掉苦惱而快樂起來呢?

從這首詩裏,我們不僅能形象地體會到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依戀之情是多麼的深切,也能側面地感受到,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頻繁的戰爭給萬千的人們和他們的家人帶來了多大的痛苦。所以詩家普遍認爲這是一首諷刺時代的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詩經讀後感13

伴着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閒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爲享受?我這麼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着綠羅衣,竹簪束髮,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爲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雲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後,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餘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爲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迴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爲取悅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詩經讀後感14

小雅·苑柳

有苑者柳,不尚息蔫。上帝甚蹈,無自匿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有苑者柳,不尚愒qi(休息)焉,上帝甚蹈,無自瘵zhai(病)焉。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於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遏予靖之,居以兇矜。這是一首表達了憤懣的詩歌,詩歌作者控訴了一起同生共死的打天下後謀求權威後的人反覆無常的性情。

讓他琢磨不透而又深感恐懼的心情,茂密的柳樹在水塘邊鬱鬱蔥蔥,綠茵喜人,但是如果行人想要去依附着去休息,去躲個蔭涼,去享受下詩情畫意,說不定就會被雷劈,也會被樹上的`蟲子所侵擾,被樹枝所傷害。

不要被“大樹底下好乘涼“所幻想,大樹的偉岸是它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如果想到大樹底下去乘涼,不如自己變成大樹。

基於這樣的想法,他看着昔日一起奮鬥的夥伴坐在高位上,但是對於他而言是咫尺天涯的無法逾越的鴻溝和距離。

因此他發出了鳥兒也有依附於天的時候,爲什麼讓他參與國家要務的管理設計,但是去無人可以商榷和依附的哀鳴。內心翻江倒海的可見一斑。

其實,他誤會了上層人物,任何一個人經過千難萬險後達到某個位置,勢必會成爲驚弓之鳥,對任何人都是防範心態,因爲被設計,被陷害的日子他們經歷太多了。因此對於旁人的不信任就成了他們的常態。

詩經讀後感15

《詩經》是我國古代五經之一。其中它按音樂劃分爲三個類別:風、雅、頌。而我最喜歡的一篇莫過於十五《國風》中的《蒹葭》。

《蒹葭》一詩雖然看似平常,宛如於《詩經》中三種表現手法中的“賦”(平鋪直敘),但如果細細品讀,會深感意味深長。它講述的是:一位玉樹臨風的美男在蘆葦邊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一位楚楚動人的花季少女在湖中央,從而不顧一切去追尋她。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如果細細品味,就會發現文中的“伊人”不僅是指清純的少女,也泛指生活中的理想。而美男追尋的路程,又可看作是尋求理想的艱難長途。這麼一來《蒹葭》不再是“賦”;而是“興”(藉助其它事物爲所詠之內容作鋪墊),是激勵我們的壯美詩篇呀!

從中告訴我們要爲自己的.理想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而再看看我自己,每次都說要寫一本書,但哪一次,我是堅持把書寫完的呢?還不是都只開了個頭,就放棄了呢?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缺少的不正是恆心嗎?所以要想成功能不有毅力,有恆心嗎?恆心是成功之根本,之源泉!要想成功必需有恆心;必需堅持不懈!有了恆心,不但能成功而能起到事半功倍!

魯迅先生曾對《老子》一書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而我想說:“不讀《詩經》,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標籤:讀後感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