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優秀]讀《俗世奇人》有感

觀後感2.8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俗世奇人》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讀《俗世奇人》有感

讀《俗世奇人》有感1

是怎樣的一雙手矇住了你的眼,讓你看到的只有漫漫長夜?

請讓我來告訴你,我的朋友。漆黑的夜裏,也還有明月的存在。

農夫和蛇的故事,可以說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了。小時候的我,總是一味的批判蛇的毒辣。可當現在的我重又拾起這篇遺落在童年裏的故事時。卻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並非蛇心狠手辣,只是那農夫認錯了人。

手劃過書頁下方的一行小字——不能對壞人抱有善心。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能定位誰呢?那些我們厭惡的殺人犯,搶劫犯,又有幾個是真的喪失了所有人性的呢?

家父年輕時在看守所管犯人,那天他給我講了這樣一件真實的案例:“我那天看到一個犯了死罪的人,是個務農之人。在他被拉上刑場的時候還一直在嘀咕着要他的被子,還要帶回去蓋,跟本沒想到這次他將一去不歸。我當時很好奇,就走過去問旁人,‘如此樸素之怎會犯下死罪?’‘你不知道,他在跟仇家吵架之時受到對方挑釁,一氣之下鑄成大錯。’那人惋惜的告訴我。”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這樣一位只曉得如何才能吃飽飯,被子要省着蓋,卻因爲一時之念毀了自己的農人,難道不值得博得我們一點點寶貴的同情心嗎?

而文中的蛇,也是爲了自己能夠生存下去,或者是出於本能才咬了農夫吧?也許事後,它會爲了自己的行爲落淚,再或者,它已經流淚了,只是農夫沒有看見。

僅僅因爲那是蛇的眼淚,就那麼不值錢嗎?

爲什麼犯了錯的`星星就失去了發光的權利?

我不知道在伊索的生命裏,遇到了怎樣的人,經歷了怎樣的事,讓他可以用這樣厭惡的口氣說出——不能對壞人抱有善心。這樣的話來。

在書中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蠍子,它掉進了湖裏,一位僧人想要去救它,蠍子蟄了那位僧侶,可是僧人還是努力去救蠍子,路人看了,很不解,就問:“它總是蜇你,你爲何還要救它?”僧人回答道:“蜇人是它的天性,救人是我的天性。我怎能因爲它的天性就放棄我的天性呢?”真的好希望,這個世界上,還有以救人爲天性的人的存在。

社會再怎麼動盪,也會有好人的存在,夜色再怎麼黑暗,也會有明月的存在,我一直這麼堅信着。

讀《俗世奇人》有感2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馮驥才,他是爲民間藝術家。他的作品文字極精極短,半文半白,有“三言兩拍”的筆意。出書三版共72篇,這本《俗世奇人》移植天津相聲語言的.特點,運用大量富於詼諧、嘲諷和節奏性的語言進行敘事,讓小說生動有趣。這本書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短篇小說獎。

書裏所講的事情多以清朝末期的天津市井生活爲背景,每一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的生來事蹟,素材都是收集在津門長期流傳的民間傳說。故事生動有趣,惟妙惟肖,人物躍然紙上,讓人驚歎不已。

事的開頭就讓我覺得不一般,因爲書上說,天津是碼頭,碼頭疙疙瘩瘩不好站,站住的全靠能耐,還拿王十二這個神醫和名醫作了一個比較,原文是這樣寫的:“神醫名醫,一天一地。神在哪兒,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別人沒法兒,他有法兒,而且那法兒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靈光一閃,急中生智,信手拈來,手到病除。”我想這人也太厲害了吧!是真的嗎?於是我急忙接着看下去,裏面寫着,一個鐵匠打鐵時鐵渣子崩進眼睛裏了,王十二看後,向洋貨店裏瞧,突然靈光一閃,到洋貨店裏拿了一塊吸鐵石,把鐵渣子吸出來。我看完之後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這個王十二實在太厲害了。

其次就是《皮大嘴》,開頭也稀奇,先說人比富,頂要緊的是看金店!在天津人富,人富就要買金子,買了金子開金店。天津衛金店多,所以天津衛富,再說皮大嘴,個子高又瘦,手小腳小腦袋小,嘴還大,一開始他一邊說相聲,一邊賣藥糖,後來一邊說相聲一邊賣洋凳子,再後來晴天賣太陽帽,雨天賣雨傘,漸漸有錢了開飯店,來飯店的人一半聽他說相聲,一半吃飯。後來還開起了金店。我心想這皮大嘴,口頭功夫恐怕天津衛第一,不然生意怎麼會這麼好? 這本《俗世奇人》不僅有各種道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還非常富有吸引力,真讓我驚歎不已啊!

讀《俗世奇人》有感3

話說,在那老天津城內吶,有着一羣羣的人;那這人吶,又是一個個的絕!蘇七塊,認識吧?什麼,你不認識?那泥人張,酒婆,小達子,皮大嘴和甄一口,你總算認識了吧?什麼,不清楚?那刷子李一定認識吧!如果你全都認識,那你一定看過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吧!如果你沒有看過,把下面我就帶你去領略領略在天津衛的這些俗世奇人吧!

天津狗不理包你應該知道吧,可是你知道狗不理又是怎麼來的嗎?那難道是狗不理那個包子?不是不是都不是。其實是在運河邊上有個賣包子的狗子,是當年跟隨他爹打武清來到天津的。

你以爲他真的叫狗子?不,他的真名叫高貴友,別人只知道是他爹天天呼他的小名:狗子。

他爹老高沒啥能耐,那的包子也沒啥好,專給一些乾重活的粗人吃。老高死了,就歸狗子說了算。狗子把包子一改良,不僅味兒美,那貌也美,這下可熱鬧了起來。

這不,忙的都沒空搭理別人了,別家包子店本來就是生氣,就罵他“狗不理”這一來,反到成爲了一張大大的招牌。

有個官員獻了些狗不理包給袁世凱,袁世凱一吃,心中大喜,也給老佛爺慈禧送了點狗不理包,慈禧吃了它,就不吃那餐桌上的任何菜了。而且慈禧還說了這麼一句:“老天爺吃了也保管說好!”那可見狗不理包有多美味呀!這金口一開,從宮裏傳到宮外,京城傳到天津,天津再名揚四海,流傳至今。

接下來呀,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土味《俗班奇人》中的大名鼎鼎的肩負:“摳腳大佬”,“蟲子劉”等等多個名號劉相貝同學。事例太多,說也說不完呀!下面說一下身爲'蟲子劉'的他吧!他折磨蟲子可是一流的'。

現在正是木棉花盛開的季節-夏天。在一堆堆雪白的棉花中,藏匿着一個個小紅點-木棉蟲。儘管上課再無趣,無趣的想打瞌睡,他還是會找些樂子來。他折磨蟲子的方法可謂是各式各樣,如:一隻蟲子六條腿先把蟲子的兩條腿拔了,看看能不能走,然後再拔掉兩條腿,放在桌子上讓蟲子爬,沒想到還能爬。我開始佩服小紅蟲的毅力了。

正好那天喝可樂,我突然蹦出了一個可怕的想法,竟然還說出來了-把蟲子放進可樂裏,會死嗎?沒想到他竟然毫無懸念地說:'我早試過了,不會死。'他還現場直播給我們看,那蟲子像是在游泳,也像是在汲取可樂。唉…手法一流呀!還早就試過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把蟲子撈了出來,塗上閃光粉裹住蟲子,放在被陽光曬的滾燙的窗欄上,讓蟲子體驗一下'日光浴'。那隻蟲子在金光下閃着'金光'這可是讓我們的教室'金碧輝映'啊。

在這個年代,你認爲奇的人很多吧,可當你真正看到馮驥才先生所寫的《俗世奇人》的時候,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現實中,奇的人很多;可,能讓人叫絕了的卻少之又少。馮驥才先生以記敘文章體用細

膩的筆法訴說着一個一個勞動人民的遭遇。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來訴說着天津勞動人民的不可思議的能力。整篇文章有趣、耐讀,卻又不乏真理。大家可以去翻閱翻閱,裏面的人一定叫你叫絕!

讀《俗世奇人》有感4

這些是天津衛上擁有絕活的人們。天津衛是個碼頭,人來人往,多得像一波波洪潮,想在人海中有口飯吃,還得看你有沒有絕活。

天津衛的人喜歡起綽號,像“蘇七塊”“死鳥”“刷子李”“藍眼”“泥人張”等等,其中“泥人張”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奇人”。

“泥人張”大名曰“張明山”,捏泥人出了名,要說這名氣有多響,還真是驚人!

一天下雨,泥人張獨坐飯館喝酒,打外邊來了三個闊綽的胖子,其中一個大腦袋,中溜個,挺肚皮,架式倒牛,橫衝直撞,店小二一瞅,急忙吆喝招待,吃客們也紛紛怔住,原來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張五爺原名張錦文,錢多如海,又被海仁將軍收爲義子,排行老五,所以亦有海張五一稱。

但是,唯有泥人張,沒瞧見似的`,不管不問,不一會兒海張五那兒就開始拿他找樂子,說壞話了,可人家裝沒聽見,打鞋底摳下一塊泥巴,右手吃飯,眼盯着碗,左手便靈巧地擺弄起泥巴來了。吃完飯,泥人張起身結賬,隨手把泥團往桌上一戳就走了。

人們伸脖一瞧,呵!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

海張五隔了兩丈遠就看出是他,囂張地叫道:“就這破手藝還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第二天,大街小巷的攤子上擺起了海張五的泥人,還加了個身子,大模大樣坐着,而且是翻模子扣的,足有兩三百個。上頭還都貼個紙條,寫:

“賤賣海張五”大夥都樂了。

三天後,海張五花了大價錢買走了所有的泥人,據說連模子也買走了——泥人張可不是好惹的!

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

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全是真人真事。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泥人張”之所以練出這樣的絕活,背後一定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如今,我們想要收穫,何嘗不是要付出艱苦和努力。學習更是如此

讀《俗世奇人》有感5

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

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纔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着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並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爲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不是有東北農民會說俄語當上翻譯,下崗工人了搞出了先進的發明嗎?

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