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不吼不叫》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不吼不叫》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不吼不叫》有感

讀《不吼不叫》有感1

生活中不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天面對的生活上的小事,爭吵不休,不是你吼我就是我吼你,性格再好的也被影響着;管教小孩,更是這樣曾經,爲了小孩子頑皮,我很生氣,制止了好幾次小孩子沒聽,那我開始要打小孩了,一直在那邊吼,很大聲的叫着,小孩就是不聽,然後就更生氣了,硬拉着小孩過來要他認錯,小孩子哭着不願意,我大聲吼了好久,小孩子才屈服來認錯但是整天面對小孩各方面的事,還是會耐不住性子,經常性的吼他,大聲的叫,比如早上去上學的時候,早上起來很慢,要叫很多遍纔起來,刷個牙也是慢慢的,吃個早餐更是慢吞吞的,一早上都在吼着,大聲的叫着,又累,又沒效果,經常想着要是不吼的話,更不會聽

這學期剛好讀了這本書,相信慢慢的會好一點的,確實應該要去改變下方式,與孩子好好的正確的溝通溝通,從自身的原因找出問題,好好分析分析,同時站在孩子的立場也要去多考慮考慮

尤其是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但是這並不能成爲她發脾氣、尖叫、威脅和羞辱孩子的藉口。孩子並不能從被羞辱、恐嚇和被拒絕中獲得任何好處。如果是一個像牽線木偶一樣的孩子,我們反而更惶恐。然而,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誰也不願意在年幼的時候面對一個總是吼叫的父母。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於恐懼而做出的妥協,而不是合作。不論是爲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爲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如果你正爲剋制不住的吼叫而苦惱,不妨一起從自問開始,嘗試改變,慢慢掌握平靜的技巧。

讀《不吼不叫》有感2

五一期間,去朋友家玩,正碰上朋友陪孩子作業,開始的時候和風細雨,一會兒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朋友指導了幾次孩子還是不會做,然後和諧的畫風一轉,娘倆就吵了起了,一個說:“這你都不會做,好好看看,再做一遍”一個說:“媽,還是不會”“笨死了”......情況越演越烈,最後朋友情緒激動,把孩子的作業本撕了。我作爲旁觀者,看着從母慈子孝變成了雞飛狗跳,深深地同情這位朋友和孩子,是什麼使那樣溫柔的朋友變成了河東獅吼,是什麼使懂事的孩子無所適從?

沒有熊孩子,就有熊大人,孩子小時候一點都不熊,很乖巧,長大可能更熊,缺乏責任心。可是,面對讓人時時抓狂的熊孩子,我們怎樣能做到心平氣和,,成爲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呢?

很幸運,我碰到了《不吼不叫》這本書。它讓我更好的認識自己,看清了管教這個問題的實質。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本書吧。

《不吼不叫》作者是羅娜.雷納,美國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這本書沒有對父母的批評和說教,只是分析吼叫的原因,明白自己與孩子氣質的區別,提供減少吼叫的策略。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現完美,都希望孩子出類拔萃,但是所有人都有失去控制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馬上要遲到了,可孩子還在玩他的玩具,衣服沒穿好,鞋子沒換,催了幾遍沒有效果,這時你不得不大聲吼他。也許第一次是有效的,可是慢慢你會發現,孩子會根據你發怒的節奏,安排他的行動,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動,於是每天早上你都會吼一遍,於是每天你都很懊惱,很羞愧,你周圍的人也會痛苦不堪。不用急,這本書就來告訴你如何來改變這種事。

1、告別這些,看看讓你吼叫的外因和內因吧。你要理解自己,在吼叫時保持正念,觀察、覺知自己的吼叫和後果,觀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改變自己的習慣。

2、帶上氣質的眼鏡。我們常說人生而不同。有些孩子恬靜溫順,有些孩子活潑好動,有些父母溫柔細緻,有些父母急躁粗心。這裏面我們要明白這裏面的三個因素:你的氣質、孩子的氣質以及兩者如何互相適應。結合這本書,考察自己和孩子的氣質,接納對方本來的面目,調整自己的期望,協調親自到相處模式,孩子就更少犯錯,你也會更少生氣。比如:我兒子是個慢性子,我性子比較急,過去我常常爲了早上出門的事生氣。看了這本書後,我會讓他早起一點,規定起牀時間,洗漱時間,吃飯時間,遊戲時間,出門時間,並把表放在顯眼的地方。開始時我會偶爾提醒,時間長了他就會自己看時間,提醒我什麼時間到了。

3、怎樣減少吼叫。這本書從13個方面提了建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症下藥。這裏面提到了溝通的重要性。使用簡短、具體、簡單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夠,可以結合《如何說孩子纔會聽》體會非暴力的力量吧。

總之,父母是大人,你是家中定基調的人。當你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的感受,你就會找到更好的辦法,讓孩子不再滿心恐懼,不再滿心怨恨,從而獲得愛與改正的動力。無論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麼困難,都不要忘了吼叫本身就是錯的,對孩子和家庭的成長毫無意義,我們比孩子更強大、更有控制力,爲了孩子我們得保持冷靜和清醒。

我把這本書介紹給了我開頭說的朋友,她看完給我打電話過來說,看完這本書她覺得輕鬆多了,書裏的好多情況正是她感同身受的,她找的了自己激動地原因,也知道了改變的方法,當她在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時平靜了好多。

我真心的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的家庭。

我們和世界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如何和世界越來越和諧,做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呢?如果你感到迷惘,就藉助書籍來幫助自我成長吧!

讀書使我們不再孤單。

讀《不吼不叫》有感3

“吼叫是魔鬼!“小時候給女兒發脾氣時就會聽到孩子回我這麼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吼叫是個魔鬼,它像一個泥潭,每次當我吼叫完之後,就開始後悔,後悔自己的衝動和不寬容,然後下次,繼續像個被點着的炮仗一樣衝着無辜的人發火,再次內疚。吼叫發泄之後的快感和滿足轉瞬即逝,於是潛意識會驅動你奔向這種致命的誘惑,惡性循環,越掙扎越深陷。

每一個爲人父母者,初時一定是立志做一個最包容最平等最有愛的父母,內在外在的刺激因素卻會讓這個美夢破碎,感覺無能爲力的次數愈多,吼叫就會愈加頻繁的出現。我們信誓旦旦地說要做個不因爲孩子弄撒食物發火的人,不因爲他帶朋友弄亂家裏發脾氣,不因爲考試低分生氣,不因爲突如其來的哭鬧抓狂,臨到事頭上,那些誓言早就忘到九霄雲外,事後又因此無比羞愧。

《不吼不叫》的羅娜雷納用這本書告訴我們,不需要羞愧,家長有生氣的權利,也有控制情緒的義務。羅娜雷納已經是奶奶級的人物了,近五十年的專業加上自身養育四個孩子、兩個孫子的經驗,她見識過足夠多的案例,懂得科學有效的理論知識,也有教養的切身體驗,所以她比很多兒童心理學專家更懂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與孩子建立親密合作的關係,不但是個技術活兒,也是一種藝術,既要有理論的條款框架做支撐,也要有足夠的情商去交流。

這本書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爲寫作主線,穿插大量他人和自身的案例,幫助讀者直觀的去感受揣摩不同情景的應對態度和方式。第一章是對吼叫這一行爲情景含義上的解讀;第二章和第三章引導家長髮現自己吼叫的內外誘因,讓家長以客觀的心態去認識人類的這種情緒,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對我說:“你最近對孩子怎麼這麼沒有耐心,老是吼她。”其實當時我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工作上的不如意引起內心的焦慮;個人時間的減少導致很多愛好都無法如常去做,形成了內心的失落和煩躁;孩子因爲我在家的時間減少反而更加黏我,繼續導致我的時間減少;層層因素疊加,造成我階段性的狂躁和內疚並存,想改善又無從下手。羅娜雷納在這兩章裏的解說和練習讓迷惘的家長們找到了平撫壞情緒的方法,敢於正視自己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

第四章是關於孩子天生氣質的部分,這一章可以和青豆書坊之前出版的《發現孩子天生氣質》結合起來學習理解。兩本書都提倡家長選擇適應孩子天生氣質的教養方法,既不扼殺孩子的天性讓其感到痛苦,也能讓家長過上更輕鬆有趣的育兒生活。此後的兩部分,一個是針對吼叫者是本人的情況給出整改建議和方式,一個是針對吼叫者非本人的情景給出解決方法,作者思慮得詳細而全面,可操作性強。

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成長相輔相成,成長的路上總會有坎坷和傷痛,對孩子吼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認識不到吼叫對親子關係會造成多大傷害。因此,我們對孩子的管教“要以他的情感和需求爲中心,並需得關照自己的情緒、想法和呼吸。”

標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