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

觀後感2.21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1

Lee的形象總是伴隨着冬天。他是一個嚴肅的、粗魯的、沉浸在無數的工作和積雪中的男人。他的居所簡陋到極致,他不奢求愛情,不追求工作的成功,他的生活只由重複的工作和酒精所構成。在未揭露真相前,他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已經忘記如何生活的平庸的人。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這種人。所以實際上,這部電影逐層剝開的是這種平庸背後的故事,那些我們習以爲常的表面下的真實。正因爲這種人的常見,這部電影才如此深入生活的核心,纔會給我們一種痛苦卻真實的感受。

一開始,平庸的Lee因爲哥哥的死亡而被迫回到家鄉曼徹斯特,接受侄子Patrick的監護權。他必須回到那個他不小心引發火災使兒女死亡,家庭崩析的地方,他一直想要逃避的地方。當他踏上那條路的時候,過去的回憶開始以碎片的形式不斷閃回,一些平靜的片段,在影片的推進過程中悄無聲息的出現、消失。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這些原本浸透痛苦的回憶被弱化了,就像是一些生命中不足爲奇的的細節。這些片段給我們的感覺是,痛苦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它只露出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悄無聲息的掩藏在生活的深水下。

這讓我們感覺到生活的不可抗拒。痛苦的陰影也許一直在自己身上遮蔽着,但在其他人的眼裏,這份陰影會逐漸被生活取代。你能看到這個過程是如何清晰地發生,到最後你自己的痛苦變成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乏善可陳的蒼白故事,或者到最後連自己也無力描述。生活給我們的.無力感在Lee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隨着故事的展開,無力感和渺小感在放大,而Lee的形象正在逐漸變成同樣無力的我們。

Lee的遭遇是沉痛的。即使時間逐漸掩埋了它,那份負疚感始終在Lee的心裏燃燒,一直燒下去,一直出現在他的生活裏。而他無力抗拒生活。哥哥的死亡逼迫他返鄉,逼迫他直面自己,逼迫他在冷漠的世界中去發現自己——並不是治癒自己。

加繆說過,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着病痛活下去。因爲在很多時候,所謂的時間良藥並不起作用,我們需要的是在痛苦與生活間找到一個平衡。逃避也好,墮落也好,我們需要讓自己繼續生活下去,我們無力毀壞生活,便只有投身生活的滾滾洪流。

Lee偶遇前妻Randi的時候,Randi哭泣着說,他的心已經碎了。而Lee的反應是壓抑着自己,拒絕與她的交流。而在影片的結局,一切看似回到了原點——Lee對Patrick說:“我走不出來了,我也不想走出來了。”

但是,在我看來,他找到了一種更好的承認痛苦的方式。至少他終於開始學平庸地生活,即使永遠走不出來。

很多時候,生活使我們無計可施。這纔是真實的生活,我們既想逃離,又與它密不可分。生活的慣性無比強大,當沒有能力徹底解除的時候,我們只能學會做一個平庸的人,學習生活,接受它,接受自己的挫敗與無力,這纔是我們必須經歷、必須學會的。

我們必須學會對生活裝出欣然同意的樣子,我們不得不。或早或遲,總會學會如何平庸地生活。那一刻,纔是我們瞭解生活的開始。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2

男主角是個普通的清潔工管道工,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全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普通人,出事了的哥哥,酗酒的嫂子,正處青春期的侄子...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奇怪的是高明的導演不知用的什麼法子把這段普通人的生活演繹的引人入勝,讓我不知不覺地陷進去,陷進去,一次又一次淚流滿面。

看過電影的人會說,怎麼會是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呢?有幾個人經歷過男主經歷的那場火災,因此失去三個可愛的孩子,因此婚姻也隨同破碎,心也都碎了。並且這場火災是由男主自己無意失誤所造成的。一個讓人心碎的事件。這是這個故事的震源。我是認爲故事爲突顯所要表達的內涵,才使震源更具有衝擊力。

從此,男主就同悲傷如影相隨。過去的回憶時時侵入到他的生活,佔領他的情緒,他自閉冷漠麻木,一次次失控抓狂自虐。但同時他又得在生活中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事,他邊受着悲傷的折磨邊揹負起生活中的責任。但也就是在處理生活的這些瑣事雜事的過程,時間,慢慢使他迴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在故事的結尾,風和日麗裏,搖擺的船上,男主享受着和煦的海風,臉上終於有了笑容。這就是生活,有傷害也有回饋。

故事中,男主麻木地向警察敘述完事件的經過後,突然拔起警察的配槍衝自己的腦袋扳機時,我流淚了。當已經走出來的男主的前妻試圖寬慰他,她說,她知道,她和他一樣心都碎了,我流淚了;當他侄兒不理解男主又一次在酒吧尋茲鬧事被打的鼻青臉腫,而後在他叔房間突然看到那三個孩子的照片楞在那裏時,我流淚了。誰的生活沒有不如意?誰的生活沒經歷過小震源,多少人在深夜獨自飲泣,然後太陽升起後依然笑容燦爛,多少人一邊流淚一邊在雨中奔跑,多少人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又努力地活着,佳緣上的朋友們哪個不是背後獨自舔着傷口然後以堅強的笑容面對世人,只要我們沒被炸死,我們還得爬起來繼續生活,《至暗時刻》結尾處有一句溫斯頓.丘吉爾的話“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但有些悲傷註定不會被忘掉,它永遠在那裏,在你心的一角,然後,時不時地,時不時地,像鳥兒的翅膀飛過你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監製是大名鼎鼎的《諜影重重》的主演馬特.達蒙,他本來要擔任這角色,但因爲當時他要去拍攝《火星救援》(也是一部好看的片子),而只好把這個角色讓給了卡西阿弗萊克,我覺得讓對了,雖然他們都屬那種沉默中暗含張力的氣質,但卡西阿弗萊克更適合這個角色,因爲他生動地演繹了一雙空洞無助麻木的眼神,而這個先天條件不是馬特達蒙具有的。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後感3

我總是會有這樣的狀態:對一部電影一直處於聽說知道的狀態,然後過了很久,突然興致所至被一個點吸引住,把這部電影看完了,然後感覺怎麼當時就沒看呢。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我喜歡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我能夠從中感受到那股力量。

人還有所發生的故事與曼徹斯特這個海邊小鎮一樣,冷靜、冷冽,嚴寒的冬天飄飛的大雪短暫的春天,意境渾然一體。冷豔的空鏡頭,它既沉默又充滿力量。

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李這個男人的故事。他在波士頓做着公寓維修員的工作,偶爾會因爲態度粗魯被舉報。他下班後一個人會去酒吧喝酒,會暴躁地就因爲覺得自己被盯着而毆打別人。這種狀態被突然的家庭變故打破。哥哥因心臟病突然去世,他驅車趕回家鄉海邊的曼徹斯特。

過去幸福的和悲傷的回憶都在時不時的不斷閃回。

由哥哥的遺願,16歲侄子監護人的責任落在了李的身上。他非常不想接受這份責任,並不是他不愛他的侄子。他是在逃避自己,逃避過去。也就是他在遲遲不想接受和掙扎的時候,鏡頭閃回了過去在這裏一場大火讓他永遠的失去了心愛的孩子,並且妻子也離開了他。

最終他接受成爲侄子的監護人。他與侄子就這樣互相進入了彼此現在的生活,也給他的生活添加了一點點顏色。在侄子強烈不願搬到波士頓,還有種種生活的不便下,他決定先搬回來。

和嫂子多年後的見面、小鎮上偶遇前妻、夢見逝去的孩子結果把餅烤糊了直冒煙等等等,他受不了了。過去的回憶和痛苦都在折磨他。最後他將侄子委託給朋友,好朋友收養了他的侄子。李離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繼續在別處工作。

春天到了,在海邊的曼徹斯特短暫的春天裏,他們將哥哥下葬。之後,侄子和李說着現在的生活,一起走着。最後結束在他們一起出海在船上釣魚。

有人說道這部電影表達着【我們都有權利不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是這樣的。我能夠理解一些影片中李的那種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化小,可能就是絕不會再碰什麼東西,絕不會再做哪種事,絕不會再去哪個地方等等。

絕不會再就是一種閃躲,一種不要再面對。在別人看來,有時候我們真的就是很執拗,不能理解。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爲什麼,可能我都不甘或者模糊了最初的原因,但是無論如何就會不想再面對,並且做到難得的知行合一。

生活如此真實,人生就是這樣。可能看似很喪,但我覺得喪只是一面,我們無法逃脫的一面。而就在這之中,蘊藏着力量。我發現有時我很能夠接受一些真實的壓抑傷感,可能就是那種喪吧,並能從中有感觸能感到力量的存在。我會喜歡某種極致的東西。

喜歡豆瓣電影文章上的幾句話:

整部片都蔓延着一種壓抑的傷感氛圍,這種氛圍充斥在美麗的海邊景色之中。

生活就是這樣,美好與絕望同在,它是如此的真實同時如此的虛幻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