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合集14篇)

觀後感2.28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合集14篇)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

小說《悲慘世界》的誕生引起了人們對三大社會問題的思考“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小說人物芳汀展現的就是飢餓如果使婦女墮落。

芳汀,曾經是歡樂的化身。她閃光的牙齒顯然從天主那裏獲得一種使命,就是笑。她濃密的金黃色的頭髮,老是飄起來,很容易鬆開,需要不斷束住,彷彿天生是爲了讓伽拉忒婭逃到垂楊之下。她曾經快樂、美麗得像仙子一般。她同時也是貞潔的化身,透過年齡、季節和輕浮的愛情散發出來的狂熱,從她身上逸出的是節制和謙遜的難以抑制的表情。然而,罪惡的愛情騙子玩弄了她的純潔,他用盡一切花言巧語來騙取芳汀的信任,讓芳汀錯誤地把他當作依靠、當作可信賴的情人。然而這個情人卻只給她留下了一個得不到承認的他們的孩子就一走了之了。從此芳汀就開始走上了那條通往地獄深淵的道路,離她的純真貞潔越行越遠。

自從有了孩子,芳汀就有了作爲一個母親的天性,那就是不顧一切地守護孩子。即使情人拋棄了他們的孩子,但是芳汀還是勇敢地獨自承受了撫養這孩子的責任,她甘願放棄一切自己曾經珍愛的美麗的衣裳和配飾而換上了難看粗糙的女工服,爲的就是給她的孩子一身漂亮的衣裳還有一個存有希望的未來。她以爲她的寶貝在寄宿的家庭裏一定活得很快活,就像她看到的寄宿的人家的那兩個小女孩一樣,她哪知那人家會欺騙她,就像當初她不知道她的情人會欺騙她一樣。

爲了她的孩子,她努力工作賺錢。爲了她的孩子,她又丟掉了工作,然後她甘願賣掉了自己那令人欣羨的潔白牙齒和美麗的長髮去支付她孩子的贍養費,那時候她還是那麼的年輕,年輕的`女孩子有哪一個不是追求美麗珍愛所以自己的美麗的東西的,更何況那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但是,芳汀不但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她同時還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她的母愛大大地超過了她對自身美麗的追求和珍惜,爲了她的寶貝,即使要她變成醜陋不堪的巫婆她也願意。

可是即使她放棄了美麗,她也沒法還錢她的債,她欠社會的債,一個她永遠還不清的債,她不得連她最後的尊嚴也放下了,那就是她的貞潔。曾經,即使她再窮,即使要拔掉她的牙齒,即使要剃光她的頭髮她也不會想到要出賣貞潔,然而一想到自己的寶貝要忍受飢餓之苦,她放棄了,她懷着巨大的悲痛放下了她最後的尊嚴。

芳汀,即使她再深信愛情,她也慘遭欺騙了。即使她再相信努力工作能夠飽腹,她也敵不過流言。然而玩弄她的最大的騙子,不是那個愛情騙徒,也不是那個散播流言的醜惡的婦人,是這些人生活的社會。是這個社會孕育出這些醜惡的人。她,還是那麼年輕的她,就那樣被貧困折磨,被代表統治階層的人狠狠地教訓,臨走時她心愛的寶貝也在另一個地方被壓榨、虐待。她本應得到幸福的,像她那樣的善良的美麗的天使,然而是她折了翼落到了這黑暗的悲慘世界,她註定了要悲慘地離去。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2

世間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爲苦難。人類漫長的苦難歷程中,無數靈魂墮落了,丟失在無邊的黑暗海洋中,而最爲悲慘的是那裏沒有援救。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無善惡之分,生命原本爲愛而生。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原本是一個誠實的安分守己的勞動工人,一直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爲了不讓孩子忍飢挨餓,不惜偷取麪包維持他們的生存。此舉雖不正確,但卻足以證明他足夠善良,他的生命本應閃耀善良的光輝。世人皆善,奈何生命卑微,很多人無以爲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試想,假使我們正遭受着飢餓的,生命垂危,我們能以微弱的良知和廉恥心去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嗎?無溫飽,何以知廉恥?

人類之所以渺小,就在於無法穿越或者說是很難穿越苦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侷限。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事甚至做壞事,並不是我們情願的',一定是受外界逼迫,不得不爲,而一旦這種受逼迫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拯救,成爲習慣,靈魂一再墮落,便造就了所謂的壞人。

雨果在《悲慘世界》的序中指出: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是貧窮逼迫冉阿讓去偷去麪包以救濟飢餓的外甥,最終被判處苦役。刑滿釋放後,又因持黃色身份而受到歧視,無法生存,所有這一切導致冉阿讓開始盲目地對社會進行報復。是背叛和歧視殘害着蘇婷,自己的靈肉以維持私生女兒的生存。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而造成其苦難的根源無疑便是社會,是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以及無人救贖的社會現狀。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3

讀完《悲慘世界》這本書,覺得這本書非常好,把它介紹給大家。主人翁冉阿因爲偷一塊麪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他出獄後,受一位主教的感化,化名爲馬德蘭。查得。克莫,從此他立地成佛、處處行善,關心窮人,爲貧苦人打抱不平,結交了很多貧民朋友,馬呂斯。芳汀、瑪賽特等窮苦人,在這期間,他爲保護窮苦人的利益,與警察沙威發生過數次衝突,幾經厄運,最後被迫在孤獨中死去。

讓我感興趣的是第二章奇怪的客人,主要講了冉阿被旅店趕出來後,在一位善良的老婆婆的引導下,來到了主教,主教用豐盛的晚餐和舒服的牀款待了他,

可是他半夜起來,把主教家的銀餐具全部偷走,當警察把它抓起來時,主教主卻謊稱銀餐具是他的.一個遠方親戚偷走並且送給了他。

我敬佩住教主那顆寬宏大度的心,儘管在那種封建舊社會、舊制度的殘酷迫害下,沒有貧民百姓的好日子,可是善良、正氣的主教主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感化了遭受貧窮的冉阿。這本書也揭露了外國封建社會的黑暗。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4

這是一部如何華麗浪漫的史詩?又是一部怎樣牽繞命運的輪迴?

用魯迅的話來評價或許比較貼切,“所謂小說,即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雨果所描繪的人物,都是用浪漫主義手法來涵蓋的十九世紀的“法式人物”,人物的形象,也獨具法式特色,或者說“巴黎式”。比如馬呂斯所代表的巴黎式青年,小伽弗洛代表的巴黎式孩童,沙威所代表的巴黎式警察,德納第所代表的巴黎式壞人。而最具代表也是他最刻畫細膩的冉阿讓,芳汀,柯賽特正是完美體現了本書的主旨:"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孱弱"。從冉阿讓的贖罪到最後馬呂斯與柯賽特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一個世紀的輪迴在倆只銀燭臺下開始結束。而小說中的畫面描述,卻遠遠超出了描繪歷史背景與人物敘述的需要,監獄、法庭、修道院、新興工業城市、動盪的`巴黎,甚至黑話、風氣、思潮都被一一描述,栩栩如生。歷史不會因爲文學而改變,文學卻能使歷史精彩。

“笑容猶如陽光,能消除人臉上的冬色”。冉阿讓歷經19年的牢獄生活,到成爲市長,再到孤獨終老,笑容在他這個被壓迫,被侮辱,被損害的人的臉上表達,只是一個孩子的歡聲。他和芳汀所受的苦難,化成了柯賽特的全部幸福,最後的黑暗,崇高的黎明,仇恨的鏈鎖最終被切斷,愛終究詮釋了幸福的明天!

對於一個十九世紀的悲慘世界,拿破崙的影響自始而終。主教的'迷茫,馬呂斯的覺醒,伽弗洛的善意,滑鐵盧戰爭與1832年革命,大文豪對這位偉人一直以崇高的敬意來讚美。“失敗反把失敗者顯的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彷彿比力着的拿破崙更加高大些”,“拿破崙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他當然有污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莊嚴的,在污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如果說馬呂斯是雨果身世的寫照的話,拿破崙便是雨果名言下的:“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的人吧!

世界上最震撼的事莫過於現實與思想的極限碰撞,在這部書了卻處處可見。冉阿讓在主教仁慈的感化下的內心糾葛、市長與牢獄犯。修道院與監獄、父親的恩人與情人的犯人、正義與善意、愛情與親情……

在這個悲慘世界中,有善意產生的惡意,也有惡意產生的善意。罪惡與懲罰,命運與審判,擋在冉阿讓面前的,有自己造就的過去,亦是人之所以爲人的仇恨,既是如此,現在也應該感恩吧。對,至少,對於人是追求幸福存在的這一事實。一絲的願望,隱約的期盼,則是由絕望而生。

這絕望與期盼的盡頭,主教的銀光、芳汀的遺言。柯賽特的笑容,浪漫的全部,悲慘的終始!

這絕對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作品!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5

在假期中我讀了雨過寫的《悲慘世界》,令我很有感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失業的短工由於偷了一塊麪包就被判進監獄,做了十九年苦役生活。出獄後,所有人都討厭他,於是,他不再相信任何人,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之後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定重新做人,一心爲善。其間,還與警察沙威發生數次衝突。因爲一個毫無血緣,不相干的老人而再一次宣佈自己是冉阿讓,又進入監獄。爲了窮人芳汀和她的女兒,他以終身苦役來做賭注,又越獄了。爲了照顧珂賽特,就過上了四處逃亡的日子。最後,珂賽特獲得了幸福,而冉阿讓也在孤獨中死去。

讀完這本書,使我明白;在生活中一定要真誠待人,即使以前有過不足之處,也要努力改正,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爲樂趣,要熱情待人。給身邊那些貧苦困難的人,給予溫暖。如過你是那種心存惡意的人終究會受到報應的。而善良的,爲人民服務的人終會感化世界任何一個人。而且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虛僞的。

在生活中同樣也有一些樂於助人的.好人。在網上我就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

胡立唐是東陽人,曾入過獄,一直找不到工作,家人也不知去了何處。後來在鄉校食堂工作的王荷花收留了他,對他格外照顧。就像一家人一樣。又在鄉校裏教書。時間過得很快,王荷花夫婦年紀大了,膝下有沒有兒女,胡立唐就像兒子一樣照顧他們。胡立唐退休後,待在大嶺村,一直照顧王荷花,無怨無悔。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6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僅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在無情的資本主義世界,冉阿讓因爲一塊麪包飽受19年的艱難牢獄之災。最終等來重見天日的那一天,卻因爲那一紙黃色的自由狀處處遭人歧視,無形的枷鎖讓他寸步難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會遺棄的他,並給了他改過自新的力量。在那世態炎涼的時代,主教的行爲,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冉阿讓灰濛濛的世界,爲他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子裏,我們也應當相信會有陽光。

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猶獲新生。他撕毀了假釋令,開始新的人生。他一化名開辦了工廠,擺脫了貧窮,甚至走上了政治舞臺,從一名逃犯變成了受人敬仰的政治家慈善家。然而,有一個人卻一向沒有忘記他,那就是警長沙威,他作爲黑暗時代的政治工具秉承着自我的正義,從未停止追尋冉阿讓的.下落。爲了不是無辜之人受到牽連,冉阿讓主動承認了自我的正式身份。但爲了履行對一位母親的承諾,他再次出逃。帶着受到養父母虐待的珂賽特,他又一次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隨着革命的帷幕逐漸拉開,城市中硝煙瀰漫。不死心的沙威一路尾隨,而當年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也長大了。感情的魔法讓她開始對冉阿讓心生嫌隙,冉阿讓也曾企圖阻止珂賽特與共和派青年交往。但在重要時刻,冉阿讓卻孤身一人前去救援。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冉阿讓救了被抓住的沙威並放走了他。自認爲公正,代表正義的沙威在親歷這一切後,羞愧跳河而死。冉阿讓又救了女兒的心愛之人,併成全了這對有情人,選擇獨居到老。當珂賽特夫婦得知原先是冉阿讓救了他們後,趕到冉阿讓的宅子,而此時的冉阿讓已蒼老。他將自我此生的經歷一一道來,最終離開人世。

悲慘的世界,卻因爲一羣始終相信期望的人發生了改變。一昧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糟,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開創更完美的未來,纔是正確地出路。腳踏荊棘,我們無所畏懼,放眼未來,我們昂首前進!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7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的。維克多雨果作爲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還是19世紀法國重要的詩人、戲劇家、小說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生活的19世紀是法國社會最爲動盪的時代。他的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等。

這本書的主要講1802年,因偷取一塊麪包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爲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纔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纔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爲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8

《悲慘的世界》就本書而言,讓瓦爾讓的悲慘遭遇終究還是由法國當時的社會制度,人們普遍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造成的。爲了生存的需要而偷了一塊麪包,卻要用整個生命來作爲代價,這未免太悲慘了吧!我想雨果先生的初衷也是爲了喚醒人們的良知,發掘出人性中本該存在的光輝,道德標準,價值取向而著此書的吧,絕對不要被已經存在的社會制度和評判標準所矇蔽,所左右,因爲世界上沒有一樣絕對完美的事物,更何況是這些本來就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呢!

用將近6周的時間讀完了《悲慘世界》,是我對歐洲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是法國,在拿破崙時代,法國的社會狀況,人情冷暖都是頗有感觸的。漫步在圖書館中,無意中看到了《悲慘世界》,也想起了維克多雨果,這個傳奇的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得到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悲慘世界》的背後是雨果先生在1801年,看到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到1828年,他又開始蒐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最後便有《悲慘世界》的誕生。

這篇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不上是讀後感了,曾經度過雨果的悲慘世界,但是或許是年幼無知,學識淺薄(省略一系列自謙的語句)。當時只是覺得主人公冉阿讓很可憐,並沒有太多的感觸,前些日子閒的無聊,就瘋狂看經典的電影,除了把一系列的哈利波特都看完,也看了1978年版的電影悲慘世界(再之前的畫面實在不敢恭維)。小說有些地方比較冗長,或許是當時的我沒理解那些伏筆吧,重新再看一遍不太可能,但是,還是可以發表一下感想的。

具體的故事情節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熟知,主人公冉阿讓因爲打破一塊玻璃,偷了一個麪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這使他不再相信這個世界,可是在他出獄之後,一個主教的行徑,又再次使他相信世界有愛,而且愛就在眼前。雖然冉阿讓之後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終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一個當過苦役犯的人,在當時的社會是不可能再翻身的。就連馬呂斯這個共和派也接受不了冉阿讓是苦役犯的事實。冉阿讓屬於當時社會最底層的人,苦役犯。無論他做多少努力,也無法擺脫這個身份。一個社會無法讓人通過努力去擺脫社會對他原來的身份,我想這大概就是悲慘世界最可悲之處了。

在小說中,雨果極力想表現出人人平等,這和他所處於的歷史環境應該有很大的關係,或許他改變了當時人的認識,可是在現在的社會中,爲什麼人還是不平等呢?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9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在讀了《悲慘世界》後,我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悲慘世界》是被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全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叫冉阿讓的犯人,在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之後,終於獲得了自由的故事。在他一無所有,又陷入衣食無着的困境之時,受到了教主的關照,感化了他警戒的心,最終變成了一個英勇無畏、樂善好施、受人尊敬的老人。

整個故事一波三折,而我的心也隨着情節跌宕起伏,時而打抱不平,時而喜極而泣,時而悲憤交加。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一位叫米里艾的老人,他雖然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配角,但他具有悲憫、仁愛、大度等許多美好的品質,他如一位天使,用仁慈打開了冉阿讓的心靈之門,當他遭遇偷竊,竟還能瞭然一笑,爲冉阿讓辯護,就是這次的寬容,打造了一個人的美好未來!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來丘吉爾。

那時,大戰剛結束不久,邱吉爾參加了國家首相新一屆的競選。那天,他正在游泳池裏游泳,突然他的祕書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他:“不好了,先生,你落選了!”落選,對當時赫赫有名的邱吉爾來說是一件極其狼狽的事,誰知,他竟坦然一笑:“這真是個好消息,民主勝利了,我們也就勝利了。”說着,又揮揮手,說:“我該上來了,夥計,幫忙遞個毛巾!”看,寥寥幾句,就折射出邱吉爾幽默風趣的品質,是那麼從容,那麼理智,他並沒有因爲落選而去埋怨他人,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事情。只有一句話就再現了了他豁達大度、寬厚的大政治家的風範。

我和表弟天生就是一對冤家,有次他竟然在我辛辛苦苦畫了兩個小時的畫上,留下了他龍飛鳳舞的`簽名,他挑釁的瞧着我,我壓住心頭的火,輕鬆對他一笑:“你嫉妒我的畫,也不必讓它毀容啊,可以讓我幫你畫一幅呀!”表弟愣住了,他沒想到我是如此的風平浪靜,只得怏怏回去了。就是這個調侃,讓我明白——兩人的爭鬥,可以是,同樣也可以是和風細雨。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有一句老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它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纔會變成世界最壯觀,最遼闊的大海。像大海一樣寬容吧!寬容是種力量,不是無奈。既然如此,何不寬容,即便是與對手的爭鋒。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0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起他一生走過的坎坷艱苦,不得不讚嘆那是一部傳奇——爲偷一塊麪包,他服役19年,當他最後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理解,走投無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發跡成了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教主的仁慈和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明白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爲的就是爲了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來源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什麼是人性的美麗?善良的主教告訴了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冉阿讓從一個心存歹念的囚犯變成一個充滿愛心的慈善家,就是主教的對於萬物的博愛之心感召了冉阿讓心底的那份仁慈,冉阿讓做了一生的'逃犯卻做了一生的善事,是主教的那份寬容與言傳身教,支撐着他勇敢向前,是主教用愛制“惡”造就了冉阿讓這一爲大靈魂。他的身上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茫。

小說以冉阿讓爲線索,反應了法國大革命前不一樣階級的人民的不一樣命運,而芳汀和珂賽特的悲慘遭遇,揭示了窮苦人民的杯具,讓人心痛不已。作爲一個母親,芳汀每一天不辭辛勞的工作,僅僅想讓女兒過上幸福的生活。迫於壓力,他不得已將心愛的女兒託付給德納第,但是德納第卻只把珂賽特當做騙取錢財的工具,珂賽特在德納第家度過了苦難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卻沒能見到女兒最後一眼。但是正是這樣一段故事,告訴了我們,苦難只是暫時的,要相信光明終能夠驅散黑暗。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母性的光輝是任何時代都泯滅不了的印記。

雖然《悲慘世界》已成爲那個時代的標誌,但它並未被這個時代所遺棄,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我們這個世界,何嘗沒有像芳汀一樣窮苦的人民?何嘗沒有像德納第一樣唯利是圖的小人?何嘗沒有像教主一樣博愛的人?何嘗沒有像馬呂斯一樣爲愛癡狂的人?也何嘗沒有像冉阿讓一樣改過從善,成就一翻偉業的人呢?公平、自由、幸福是每個時代的追求與信仰。

雨果走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爲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1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小說,接觸《悲慘世界》這樣的外國名著還是第一次,也僅是這一次接觸,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悲慘世界》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爲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爲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爲市長。在這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爲義女,併爲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沙威被他的舉動感動,投河自盡。後來,他的“女兒”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孤單的老人終於死在了柯賽特的懷中。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主教是令我敬佩的人。當冉阿讓受到人們的白眼時,只有主教留他過夜。冉阿讓因爲偷了主教的銀燭而被警察抓到了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捕獲他的警官說:“他是不是對你們說過,是一個神父老頭把這些銀器送給他的,還留他在家過了一一夜?那個老頭就是我,這完全是場誤會。”主教的這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人生。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你對人以誠相待,再怎麼無知的人,也會被你所感動。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冉阿讓了,自從他被主教感化以後,他便爲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救濟窮人、救援割風老人......後來,他還救了是他爲仇人的沙威。最後,他用自己的一生與血肉養育着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的精神讓我敬佩。

但是,我認爲最偉大的人還是芳汀。因爲她爲女兒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出了自己潔白的牙齒,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她爲珂賽特飽嘗了人間的憂患與痛苦,換來了珂賽特的幸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悲慘世界》,因爲它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讓我們喜愛!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2

在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深入細緻地瞭解了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作家,世界級文學巨匠——雨果。在閱讀之前,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併發自內心的認爲,這必是一本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在感悟這本小說之前,深入細緻地瞭解一下它背後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在法國小說乃至世界小說創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而且可以說是更加巍然聳立的豐碑。雨果作爲世界傑出小說家的聲譽從此穩固確立了。說它較之《巴黎聖母院》更爲重要,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爲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悲慘世界》寫作時間很長,畢竟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爲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一些監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佈列斯特的苦役監,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而他創作這部小說的直接動機來自於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比埃爾·莫得窮苦農民,因飢餓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5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找活幹又處處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着手收集有關米奧里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這樣,他就掌握了這部小說的原始素材,開始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聖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到了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然而,作者還遲遲未動,繼續收集素材,在此基礎上還發表了幾部小說,目睹了大量的社會現實。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纔開始創作,直到1862年,這部鉅著終於問世。而從小說的構思到出版,期間延宕三十餘年。在這三十年間,物是人非,發生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他從一位文壇領袖、一名政壇顯赫變成了一名一文不名的流亡者,生活與社會地位的鉅變使這位文學巨匠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審視這個社會,洗禮自己的思想與靈魂。

正是經過了如此多的艱苦與磨難的洗禮,收集了大量的社會現實資料以後,雨果才寫出了《悲慘世界》這部人類歷史上永恆的瑰寶,而這寫作的過程與經歷本身就是一部悲慘史,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取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討論了令人感動的寫作經歷與背景之後,讓我們領略一下這高於生活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思考吧。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用其卓越的藝術手法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僞。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由於被逼無奈爲其外甥偷了一塊麪包,殘酷的'社會與法律判處他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他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感收留他,哪怕是個吃飯的地反也沒有,他已經徹底地被這個社會所拋棄。當他如此無助的時候,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放棄了邪惡的念頭,樹立起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仁慈與善良,又成爲馬德蘭市的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衆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作者以冉阿讓坎坷不凡的一生作爲線索,爲讀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大量的現實,我使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感悟一:

當時的冉阿讓,這麼一位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既然會爲了給自己的外甥填飽肚子而去偷竊一塊麪包,難道社會連一個小孩也養不活嗎?難道這麼一位年輕人連養活自己和一個小孩的機會都沒有嗎?難道這就是當時所有窮人要面對的現實嗎?可想而知,當時的法國社會窮苦潦倒到了什麼程度,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腐敗到了什麼程度。再者當冉阿讓被捕後,居然被判了19年的苦役,這樣的量刑不是太重了嗎?而且他的動機是情有可源,難道不該從輕發落嗎?這個社會的同情心在哪裏?它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在哪裏?這難道不是對當時社會最強有力的控訴嗎?

感悟二:

當冉阿讓刑滿出獄以後,這個社會對他的態度令人不可思議,似乎這樣的人就沒有生存的這個社會上的權利了,飯館容不下他,百姓害怕他。這樣的待遇使他沮喪痛苦到了極點,他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報復這個社會,他不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在這樣的時刻,我想可能只有上帝能夠拯救他了。在與一位唯一可以接納他的主教接觸後,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那個已經被仇恨所包裹的自我,那個當初願意爲一個小生命而去偷竊的自我。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儒家學派的大師,孟子說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這個社會的醜惡現實使我們自己丑化了,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感悟三:

冉阿讓在受到主教的感化以後,他便隱姓埋名並轉型爲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打算以德報怨,儘量地用自己賺來的錢去幫助那些窮人,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正是由於這種高尚的德操,他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愛戴並極力地推薦他當市長,這樣一位勤政愛民的馬德蘭市長出現了。本來當個小商人也就相安無事了,可偏偏又當上了市長,成爲了當地真正的風雲人物,這就惹來了很多人的注意。好景不長啊,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發現了他的密碼,認出了馬德蘭市長正是當年的苦役犯冉阿讓,於是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較量就從此拉開了序幕。一個無怨無悔依舊老老實實地爲社會出錢出力,一個死死地認定這樣的一個苦役犯不可能痛改前非,他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兩個人之間就上演了一出出貓捉老鼠的遊戲。沙威警探絕對是一位盡心盡職的好警察,可他受這個醜惡社會的薰陶太久了,變成了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工具,他們養的劊子手,他只對這個社會普遍價值觀服務,似乎怎麼也容不下一位洗心革面的苦役犯。雖然在後來的較量當中他也看到了冉阿讓那令人敬畏的表現,但他始終還是很難相信,因爲他見過太多的這種人了,沒有一個會真正變成好人的,他似乎就不覺得這裏會有一個意外。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沙威警探的錯誤判斷是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以及社會制度的侷限。我們不能過多的要求他,要知道他也是社會的犧牲品啊,從他最後的結局中我們就能看出。

感悟四:

晚年的冉阿讓似乎有過那麼一段幸福的時光,他與自己收養的小女孩珂賽特度過了一段相依爲命的日子。但是老天似乎還是不太眷顧這位“滿身是傷”的老人,他還是被認識的人發現了,因此他也差點就葬送了女兒的幸福。在這種抉擇的時刻,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他寧願一個人孤獨終老。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內心還是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女兒,爲自己對社會所奉獻的愛無怨無悔……

他這種在愛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真的很令人感動,有人說愛是自私的,而我說愛應該是無私的。他活着,儘管命運離奇多磨難;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閤眼。生來死去,是人生自然地規律;晝去夜來,也同樣是這樣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醜惡社會對人性的摧殘,也看到了“愛”對於社會的重要性。我很幸運能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家庭裏,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當然我們的社會也還存在着很多問題,比如公平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道德文化缺失的問題,但我相信只要全社會的成員齊聲爲這個社會的進步發展吶喊助威,並給出自己實際的貢獻,那麼更美好的共產主義就離我們不遠了。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3

大家都知道世界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閱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爲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爲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着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爲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爲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爲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

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着儘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說,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4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酷刑犯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誠實的工人,他幫忙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讓找不到工作,爲了不讓姐姐的孩子捱餓,他偷了一塊麪包,卻所以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間因受不了牢獄裏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無果反而使得刑期從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釋出獄之後的一個晚上,冉阿讓來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門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齊進餐並收留他過夜,在那個夜裏,冉阿讓卻偷了主教家裏的銀器,被主教發現之後還將其打傷,冉阿讓攜帶銀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邏的警察發現並且逮捕至主教門前,在這個關鍵時刻,主教米利埃卻和警察說冉阿讓身上的銀器是他饋贈給他的,並且當着警察的面,他將自我家裏的銀燭臺也一併取出贈送給了冉阿讓,就這樣冉阿讓被釋放了,主教的善良寬厚與仁慈給了冉阿讓新生的勇氣,那一個晚上,冉阿讓的靈魂因爲一袋銀器得到了救贖。

從那以後,冉阿讓更名換姓爲馬德蘭,並開始了新的生活。經過十年兢兢業業的努力冉阿讓成功地蛻變爲一名成功的商人,他開辦了工廠,並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等等義舉得到了市民們的愛戴與尊敬,還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興辦工廠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這位女工貌美,卻因年輕時候的無知與天真,真心地錯愛上了一位大學生並失身懷孕還產下一女柯賽特,這位大學生薄情寡義,不久便離開了芳汀,芳汀爲了養活女兒,將其寄養在一戶貪婪的人家:泰納迪埃的家裏,芳汀自我外出打工並每月寄生活費給女兒。

在馬德蘭的工廠工作的芳汀卻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舉報她養有一私生女,馬德蘭知曉此事之後因尊重當地風俗給了女工芳汀50法郎並讓她離開,從此芳汀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芳汀被解僱之後再也無人僱傭她,失去經濟來源的芳汀變賣頭髮和牙齒,最終窮途末路之下淪爲了娼妓,保受社會歧視的芳汀去街上攬客,卻遭到惡少無情的戲弄,將雪團硬生生塞進芳汀內衣裏,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了冷麪警官沙威的逮捕,馬德蘭得知此事後出面干涉卻被警官認出他就是當年偷東西的罪犯冉阿讓,罪人永遠是罪人這種觀念在沙威腦子裏根深蒂固,他寫信告發,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之後明白她的真實遭遇,感到十分的內疚與自責,並起心要照顧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後又一燒心事件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理解審判,冉阿讓再次陷入糾結之後,如果他去自首,則又將陷入牢獄之災,無法繼續照顧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個無辜的老頭將代他受牢獄之災,身爲市長的馬德蘭良知在左,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來並承認自我就是當年那個冉阿讓,從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緝的道路。讀到那裏,忍不住掩面沉思。

應對沙威警官的窮追不捨,冉阿讓在救出柯賽特之後帶着這個小女孩在修道院裏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並將其撫養成人,不久後法國大革命爆發,而與柯賽特相戀的`馬裏尤斯卻要去巴黎參加起義,冉阿讓爲了成全二人,親赴戰場尋找馬裏尤斯,卻恰好碰見起義軍將要處決被俘的沙威。冉阿讓最終以德報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終革命失敗,冉阿讓冒險救出受傷的馬裏尤斯,在成全他與珂賽特的婚事後離世。

故事講到那裏便結束了,讀這個故事始終讓我的心揪着,再讓我如釋重負,在這本書裏,在某一個主角里,你總能看見自我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讓見識了金錢的醜陋,人性的貪婪與冷酷,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年主教的善良去溫暖身邊的所有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侷限性與悲慘性,但冉阿讓讓我在他的世界裏看見了溫暖,細膩與真實,他始終堅持着努力着去以德報怨,用自我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但我選擇相信,人性本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有本事,繼續以秋衣扎進秋褲裏,秋褲扎進襪子裏那般的溫暖人心。

標籤:悲慘世界 讀書